![(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608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6082/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608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6082/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6082/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6082/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608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6082/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6082/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608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答题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60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模拟】2022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全国各地区)
- (广东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试卷 2 次下载
- (广州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试卷 4 次下载
- (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南京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苏州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试卷 1 次下载
(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文件包含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docx、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docx、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版docx、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docx、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练兵场』之模拟训练的重要性初中特级教师用3句话来告诉你模拟考试有多么的重要!1、锻炼学生的心态。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心态,增加自己的自信心。2、锻炼学生管理时间。通过模拟考试就会让同学们学会分配时间,学会取舍。3、熟悉题型和考场。模拟考试是很接近中考的,让同学们提前感受到考场的气氛和布局。中考的取胜除了平时必要的学习外,还要有一定的答题技巧和良好心态。此外,通过模拟考试还能增强学生们面对高考的信心,希望考生们能够重视模拟考试。 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河南卷】化学·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1314BADCDCACBCDAAB1.B【解析】A、钢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煤气爆炸涉及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煤燃烧也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石蜡熔化、干冰升华都是物质的状态变化,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2.A【解析】A、Ar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氩元素,一个氩原子,还可表示氩气这种物质,故符合题意;B、O是属于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不符合题意;C、H2O是水的化学式,可表示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表示水这种物质,不能表示一个原子和一种元素,故不符合题意;D、H2是氢气的化学式,可表示一个氢分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表示氢气这种物质,不能表示一个原子和一种元素,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3.D【解析】A、随手关灯节约能源,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不符合题意;B、淘米水浇花节约水资源,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不符合题意;C、使用乙醇汽油减少空气污染,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不符合题意;D、深埋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深埋塑料并不是对塑料的环保处理方法,反而可能污染土壤,使得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符合题意。故选D。4.C【解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与稀盐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是硫酸铁,不符合题意;C、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D、锌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但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还会生成一氧化氮、水等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5.D【解析】A、起子、独轮车属于省力杠杆,钓鱼竿属于费力杠杆,故选项错误;B、石蜡、沥青都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冰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故选项错误;C、水、二氧化碳都是由两种物质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烧碱(氢氧化钠的俗称)、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氨水均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碱,故选项正确。故选D。6.C【解析】A、根据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前有3个A2分子,2个B2分子,反应后剩余1个B2分子,反应后生成2个X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A2+ B2=2X,故该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反应前有B2分子,反应后生成了新分子X,反应过程中B2分子发生了改变,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由上述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数之比为3:1,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由围观示意图可以看出物质X含2种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7.A【解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应垂直悬空于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更不能触碰试管壁以免沾染杂质,污染试剂。错误。B、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正确。C、加热液体药品,使用酒精灯外焰,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正确。D、读取液体体积,视线与量筒凹液面最低处持平。正确。故选A。8.C【解析】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包含中和反应,二者是包含关系,故A错误;B、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的混合物,故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B错误;C、有些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有些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例如),同时有些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例如),因此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C正确;D、盐可分为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等,盐和碳酸盐属于包含关系,不属于交叉关系,故D错误;故选C。9.B【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硅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0.C【解析】由图看出,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放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说明烧杯②中溶解的固体少,故溶解度小,则烧杯②中加入的是硝酸钾。A、由分析可知, 烧杯①的溶液是氯化钾溶液,此选项错误;B.、烧杯①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或恰好是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C、 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且加入固体质量也相等,若将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两种物质溶解的质量相等,故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正确;D、 t1℃时,烧杯①中的物质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能溶解的氯化钾增多,而t2时,氯化钾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故若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烧杯底部的固体物质全部溶解,此选项错误。故选C。11.D【解析】A、制取氢气,药品选择:锌粒和稀盐酸或稀硫酸,不能选择浓盐酸,浓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氢气不纯,①中是稀盐酸,故A错误;B、先制取氢气,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酒精灯,防止氢气不纯爆炸,故B错误;C、装置③的作用是检验H2O,装置⑤是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故C错误;D、②中盛将浓硫酸,干燥生成的氢气,装置④的作用是吸收水并防止⑤中的水进入③中造成干扰,可以是无水氯化钙或无水硫酸铜,不能是碱石灰,因为碱石灰会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装置②和装置④可以互换位置,故D正确。故选D。12.A【解析】A、氧气与一氧化碳点燃可生成二氧化碳,但很难控制通入一氧化碳的量且燃烧需要一定的氧气浓度,所以该方法容易引入氧气杂质,不可行。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可分离出二氧化锰得到氯化钾溶液,氯化钾溶液蒸发可得到氯化钾,正确。C、铜不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过滤后得到铜,经过洗涤烘干除去铜表面的杂质得到纯净的铜,正确。D、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以得到纯净的生石灰,正确。故选A。13.A【解析】A、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在金属未完全反应时,消耗等质量硫酸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开始在同一直线,当金属完全反应时,设镁粉和铝粉的质量都为m,生成氢气的质量分别为x,y。由上可知:x﹤y,即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铝粉产生的氢气多,与图像对应,选项A正确;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小,但不能为0。因为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与图像不对应,选项B错误;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与图像不对应,选项C错误;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是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所以固体质量增加。与图像不对应,选项D错误。故选:A。14.B【解析】镁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稀盐酸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完全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192g固体,则所得固体为氯化镁、氯化锌、氯化亚铁的混合物,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所得固体中的氯元素完全来自于氯化氢,则氯元素的质量为:192g-50g=142g,则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氢气的质量为:50g+146g-192g=4g。故选B。15.【答案】(1)NaCl(2)原子 8【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的种类依次是Na、O、H、Cl,其对应的原子个数依次是:2、2、2、2,反应后原子的种类依次是Na、O、H、Cl,其对应的原子个数依次是:1、2、2、1,反应前后对比,可知X中含有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书写,故答案为:NaCl;(2)x是R粒子的核内质子数,10+y是R粒子的核外电子数,x=10+y,即R粒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R粒子是原子;Cl-是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稳定结构,所以y=8;故答案为:原子;8。16.【答案】20g 1﹕5 8【解析】由图可知,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均为20g;由图可知,t2℃时,乙的溶解度大于2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能溶解的乙物质的最大值大于20g,故 10g 乙加入到 50g 水中,而后升温到 t2℃,能全部溶解,故此时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0g:50g=1:5;由图可知,t1℃时,丙的溶解度是20g,故该温度下,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设t1℃时,12g 丙的饱和溶液稀释为 10%,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12g×=(12g+x)×10%,x=8g。17.【答案】(1)有机化合物(2)(3)AD【解析】(1)甲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2)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氢气在低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符合题意; B、甲烷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C、每个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的燃料,甲烷能转化为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符合题意。故选AD。18.【答案】(1)g (2)h【解析】(1)实验室可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所以选择g。(2)量取8mL液体时除了用到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量程接近8mLd的量筒。所以选择h。19.【答案】(或H+与OH-反应生成H2O) 【解析】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E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可推出E为氢氧化钙,B含有两种元素,B能与E反应,可推出B为盐酸,C是一种钠盐,B能与C反应,可推出C为碳酸钠,A能与C相互转化,A能与B反应,可推出A为氢氧化钠,A、E能与D反应,D能与C相互转化,可推出D为二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A与B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从微观角度看,A与B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B-C反应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E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0.【答案】(1) 2.2 碳酸钙和盐酸完全反应(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根据图1可知每片钙片重100g÷100=1g所以该种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答:该种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50%。【解析】(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从图像可知生成气体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A点后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增加,表示碳酸钙和盐酸完全反应。(2)见答案。21.【答案】(1)(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都不变。【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原因。(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22.【答案】(1)(2)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碳酸钠,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则部分变质,如果溶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钠,则溶液全部变质【解析】 (1)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故可用过量的氯化钙检验碳酸钠,且将碳酸钠除尽,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可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故设计实验为: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碳酸钠,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则部分变质,如果溶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钠,则溶液全部变质。23.【答案】(1)红磷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2)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内压强减小,而产生压强差,从而不能把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解析】(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倒吸进集气瓶内,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可以分析出氧气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2)木炭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补充了消耗的氧气的量,集气瓶中的压强基本不变,烧杯中的水不会倒吸进集气瓶,故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原因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内压强减小,而产生压强差,从而不能把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24.【答案】(1)(2)将Fe(OH)2转化为Fe(OH)3(3)硫酸钠##Na2SO4【解析】(1)酸洗液中加入铁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2)因为氢氧化亚铁和氧气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所以向浑浊液中通空气的目的是将转化为,故填:将Fe(OH)2转化为Fe(OH)3;(3)氢氧化钠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和硫酸钠,硫酸钠是可溶性的生成物,所以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钠,故填:硫酸钠或Na2SO4。25.【答案】(1)过滤 漏斗 引流 活性炭 大部分固体(2)分子(3)BD 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4)H2O 酸性高锰酸钾 澄清石灰水【解析】(1)①操作a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过滤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②上述流程中物质M可能是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③在实验室进行蒸发操作时,应待蒸发皿中出现大部分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2)从微观角度看,蔗糖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蔗糖溶液不导电;(3)A、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蔗糖分子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式可知,1个蔗糖分子是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共45个原子构成,符合题意;C、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2+22+16×11=342,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子由原子构成,故蔗糖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符合题意。故选BD;蔗糖分子中氢原子的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2倍,但蔗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其原因是: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4)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S、O的个数分别是1、4、2、8,生成物中含C、H、S、O的个数分别是1、0、2、6,故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H、2个O,故还应补充H2O;②Ⅰ、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类似,故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A瓶用于检验二氧化硫,且除去二氧化硫,B瓶用于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C瓶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A瓶中盛放的溶液是酸性高锰酸钾,C瓶盛放的是澄清石灰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扬州卷)-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文件包含化学扬州卷全解全析docx、化学扬州卷考试版A4docx、化学扬州卷答题卡docx、化学扬州卷参考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河南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参考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 50 g,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u 改良酸性土壤,④①③② ①④②③,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硝酸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河南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考试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87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