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各地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03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四川省各地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03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第1页
    四川省各地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03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第2页
    四川省各地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03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各地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03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各地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03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普阅读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各地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03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一、单选题
    1.(2022·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一种获取清洁能源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反应价值看: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B.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2种氧化物
    C.从微观构成看: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 + 4H2O2CH4 + 3O2
    2.(2022·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因为分子不再运动
    B.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小
    C.水沸腾时会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大
    D.40L的钢瓶可充入6000L氧气,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3.(2022·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根据如下微观示意图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D.反应物、生成物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4.(2022·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学科观念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变化与守恒: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可推知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元素
    B.模型与推理: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aOH是碱,可知NaOH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宏观与微观: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探究与创新:将燃着的镁条伸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瓶壁出现黑色物质,可推知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支持燃烧
    5.(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4月2日,资阳燃气电站新建工程开始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35亿度。燃气发电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化学反应为甲烷的燃烧,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使甲烷完全燃烧应提供适当过量的空气
    B.甲烷燃烧需要点燃,说明甲烷燃烧是吸收热量的反应
    C.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没有变化
    D.图示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6.(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
    B.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C.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A.A B.B C.C D.D
    7.(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氧原子和碳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8.(2022·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B.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体积增大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向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消失——H+和OH-结合生成H2O
    9.(2022·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实现这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O+H2O
    D.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
    10.(2022·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以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和原子数目均发生改变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3种化合物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2022·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新家俱和新装修的房屋会产生甲醛,对人体有害。使用一种催化剂后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即为甲醛,则甲醛的化学式为CH3OH
    B.反应前后元素和分子均未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均未发生改变
    D.生成物中丙、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
    12.(2022·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甲醛(CH2O)是一种有毒气体,房屋装修时部分建材释放出的甲醛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可高效地促进甲醛的转化,从而降低甲醛的危害。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2
    B.该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13.(2022·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物质不可能再细分 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
    C.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D.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14.(2022·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科学探究,其乐无穷!向静置的Ba(OH)2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美丽的颜色,振荡后逐渐滴加稀硫酸,并静静观察,会看到神奇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滴加酚酞试液后液滴周围变红,并逐渐扩散开来
    B.开始滴加稀硫酸,液滴处红色瞬间消失复又变红
    C.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沉淀保持不变但pH增大
    D.发生了中和反应:
    15.(2022·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厨房中经常使用食盐、料酒、洗洁精、植物油等物质。从化学视角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由NaCl分子构成
    B.打开装料酒的瓶塞时有一股酒味,是因酒精分子不断运动
    C.洗洁精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D.植物油是液态油脂,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
    16.(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西岭雪山是著名旅游胜地,下列对其景色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景色
    解释
    A
    春天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夏天云消雾散
    水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C
    秋天层林尽染
    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
    冬天白雪皑皑
    水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A.A B.B C.C D.D
    17.(2022·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中四季的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缤纷 D.冬天雪花飘飘

    二、填空题
    18.(2022·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高温下,用CH4和CO2在镍(Ni)钴(Co)双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制得CO和H2。反应过程中,积碳会使催化剂活性降低,下图是反应过程中产生积碳、消除积碳的微观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积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消除积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调整CO和H2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CO和H2为原料合成CH3OH(甲醇)时,CO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19.(2022·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雅安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在14.1°C〜17.9C之间,降雨多,有“雨城”之称。雅安物产丰富,主要特产有雅鱼、蒙山茶、荥经砂器、汉源花椒、石棉黄果柑以及川牛膝、山药等。
    (1)雅鱼是中亚高原山区特有的品种,又称“丙穴鱼”。鱼形似鲤而鳞细如鳟,体形肥大,肉质细嫩。雅鱼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填字母代号,下同)
    A.糖类 B.蛋白质 C.纤维素 D.淀粉
    (2)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已鉴定的达700多种,其中茶氨酸是茶叶特有的一种氨基酸,化学式为C7H14N2O3.茶氨酸属于_______
    A.无机物 B.有机物 C.氧化物 D.盐
    (3)荥经砂器有着两千多年的烧制历史,是以当地盛产的一种黏土和煤灰为原料,经过1000°C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在烧制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只有物理变化 B.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既没有物理变化也没有化学变化
    (4)花椒麻素(C16H25NO)是花椒呈麻味的主要成分,具有祛风除湿、杀虫等作用。花椒麻素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每个分子中有____个原子。
    (5)黄果柑由橘和橙天然杂交而来,主要分布于大渡河流域的石棉、汉源等干热河谷地带,肉质脆嫩化渣,酸甜爽口,微具香气。我们可以闻到黄果柑特有的香味,是因为分子____。
    (6)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耐。可涂抹厨房中常见的____来止痒。
    20.(2022·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大文豪苏轼是眉山人的骄傲,他作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并幻想“我欲乘风归去”,而如今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已实现多次天地往返,飞天揽月早已不再是梦想。回答下列问题:
    (1)“酒”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2)液氢常用作航天飞船的燃料,液氢是氢气加压制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能“加压”是因为______。氢气作为能源有很多优点,任写出其中一条______。
    (3)载人航天飞船常使用合金材料,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 B.青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C.钛合金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高
    21.(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若要收集干燥的氢气,应采用_______收集(填收集方法)。
    (3)图2实验点燃氢气前,需_______。点燃后,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
    (4)图3实验测得V(a):V(b)=1:2,要确定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还需要的数据有_____(填序号)。
    a.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b.氢气、氧气的密度    c.氢原子、氧原子的质量
    (5)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水分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是____

    22.(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图Ⅰ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元素①的元素符号是 _____,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Ⅱ所示,则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 _____。
    (2)元素②与元素③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
    (3)图Ⅲ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三、流程题
    23.(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为缓减全球变暖趋势,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碳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新兴碳捕集技术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上述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填化学式,写一种即可)
    (2)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被压缩的原因是______。
    (3)流程中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有效减少空气中CO2含量的是______。
    A.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作为汽车燃料
    B.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
    C.大力植树造林
    24.(2022·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冬奥会体现了绿色办奥的理念。
    (1)冬奥会速滑馆“冰丝带”制冰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固态二氧化碳叫做_______。
    (2)本届冬奥会用氢能源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这将需要大量高纯度、低成本的氢气满足氢燃料汽车的使用。有专家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在光照下实现水的高效分解制氢气,其中部分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可口可乐为冬奥会场馆清理废弃物的清废团队提供。温暖包-----工作服套装(如图)。服装面料的可乐瓶环保布,是利用回收的可口可乐塑料瓶加工成的丝线纺织而成,为区分可乐瓶环保布和棉布,可采用_______的化学方法。

    (4)冬奥会利用废旧电子设备回收金、银来制作奖牌。从废旧电子粗产品中回收金、银的部分流程如下:

    ①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溶液A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步骤二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四、科普阅读题
    25.(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的清洁能源,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氢的规模储运是现阶段氢能应用的瓶颈。根据氢气的特性,其储存方式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物理法主要有低温液化储氢、高压压缩储氢、碳基材料储氢等。化学法主要有金属氢化物储氢、配位氢化物储氢等。
    低温液化储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储存方式,但面临两大技术难题:一是氢液化能耗大,二是对储氢罐的绝热性能要求极高。高压压缩储氢的最大优点是操作方便、能耗小,但同时也存在不安全和对储氢罐强度要求较高的缺点。金属氢化物储氢是把氢以氢化物的形式储存在金属或合金中,比液化储氢和高压储氢安全,并且有很高的储存容量,缺点是一般在最开始时并不具备吸氢的功能,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氢气环境中进行多次的减压抽真空循环。下图为一些储氢材料(以储氢后的化学式表示)的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

    (已知:质量储氢密度=储氢后氢元素在储氢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体积储氢密度=储氢后单位体积的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氢的安全、高效储存方式及材料的研究开发,以期在21世纪中叶进入“氢能经济”时代。
    回答下列问题:
    (1)“氢能”具有的优点是______(填一点即可)。
    (2)碳基储氢材料“碳纳米管”属于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3)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低温、高压储氢的原理:______。
    (4)结合图示,下列储氢材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填标号)。
    A.LaNi5H6 B.LiAlH4 C.Mg2FeH6 D.Al(BH4)3
    (5)2m3储氢材料Mg2FeH6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是______kg。储氢材料LiH的质量储氢密度是______%。
    26.(2022·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我国近年部分行业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如图所示:

    温度/℃pH
    t1/2/天
    0
    25
    50
    75
    100
    8
    3.010-2
    4.310-4
    6.010-3
    8.510-6
    1.210-6
    10
    3.010-1
    4.310-2
    6.010-2
    8.510-4
    1.210-4
    12
    3.0101
    4.3100
    6.010-1
    8.510-2
    1.210-2
    14
    3.0102
    4.3102
    6.0101
    8.5100
    1.2100
    温度和pH对硼氢化钠水解半衰期(t1/2)的影响
    氢气代替化石燃料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有多种制取氢气技术,其中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法有储氢量高、使用安全等优点。硼氢化钠的水解的半衰期(t1/2)受温度和pH影响,根据Kreevoy等人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见上表。
    “碳捕获和碳封存”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封存”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控制_______________。
    (2)工业行业大类中,___________行业CO2年排放量最多。
    (3)石油化工行业中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碳封存”可将CO2压缩至地下储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
    (5)硼氢化钠水解的半衰期(t1/2)受温度和pH影响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7.(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常见的基本粒子,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粒子体积大小有没有差异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鸡蛋膜有极其微小的孔隙。
    【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向5个鸡蛋壳内分别加入下表中的物质,放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鸡蛋壳,再向小烧杯中分别加入下表中的物质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鸡蛋壳内加入的物质
    NaCl溶液
    Na2CO3溶液
    NaOH溶液
    淀粉溶液
    鸡蛋清
    小烧杯中加入的物质
    AgNO3溶液
    CaCl2溶液
    FeCl3溶液
    碘水
    浓硝酸
    小烧杯中的现象
    白色沉淀
    ______
    红褐色沉淀
    无现象
    无现象
    【实验分析】
    (1)实验①小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实验③小烧杯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通过实验①②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实验结论】
    综上实验探究可知: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体积_______。
    【反思交流】
    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④⑤不能比较分子体积大小差异,还应增加下列对比实验进行完善:将实验④鸡蛋壳内和小烧杯中物质互换,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小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
    【拓展延伸】
    科学家设计制造出孔径大小不同的“小筛子”,让体积大小不同的粒子通过,从而分离提纯物质。如天然水的净化、海水淡化。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从反应价值看: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故A正确;
    B、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为甲烷和氧气,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2种氧化物,故B正确;
    C、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为甲烷和氧气,从微观构成看: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C正确;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不正确。故选D。
    2.D
    【详解】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因为分子间隙减小,分子总在不断运动,错误;
    B、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篮球内的气体分子数减少引起的,错误;
    C、水沸腾时会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错误;
    D、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可以被压缩。所以40L的钢瓶可充入6000L氧气,正确。
    故选D。
    3.C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生成物是铜和水,铜由铜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故B不正确;
    C、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故C正确;    
    D、反应物是氢气和氧化铜,生成物是铜和水,反应物、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故D不正确。
    故选C。
    4.A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酚酞溶液遇碱变红,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aOH是碱, NaOH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和过氧化氢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燃着的镁条伸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镁在二氧化碳中点燃生成碳和氧化镁,瓶壁出现黑色物质,可推知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A、燃烧需要氧气,为使甲烷完全燃烧应提供适当过量的空气,A正确;
    B、燃烧可以通过点燃来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温度,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错误;
    C、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总个数都为3,没有变化 ,C正确;
    D、图示可知该反应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反应,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B。
    6.B
    【详解】A、NaOH的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剂变红,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剂变色,则在试管中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试管中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证明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图示中浓氨水被隔离在烧杯中,氨气无法挥发到左侧的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观察实验无现象,故实验无法达到目的;
    C、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则将同质量的Al、Mg放入等体积同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到Mg反应较剧烈,则能比较出金属活动性Mg>Al,故实验能达到目的;
    D、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适合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用图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小木条复燃则集满,故实验能达到目的。
    故选B。
    7.C
    【详解】A、氧原子和碳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原因是氧原子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种类,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而不是酸根离子,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裂变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氢原子又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可以看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Cl-;正确。
    B、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水由液体变成气体,壶盖被顶起,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的缘故;错误。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D、烧碱是氢氧化钠,烧碱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溶液显中性,所以酚酞试液红色消失;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正确。
    故选B。
    9.D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的方程式是:。
    【详解】A、根据方程式,反应物中有氢气,是单质,氢元素是游离态,反应后甲醇和水中含有氢元素,则氢元素变成了的化合态,则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不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根据方程式该反应中反应前的分子数目是4,反应后的分子数目是2,改变了;不正确。
    C、根据分析,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不正确。
    D、该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成了甲醇和水,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正确。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均为2)和原子数目均未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3种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醛、二氧化碳、水,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正确。
    故选:B。
    11.C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即为甲醛,则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微观示意图及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未发生改变,分子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均未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丙、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44:18=22:9,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2.A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1,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详解】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以决定物质的用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化学变化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重连,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释放能量,所以会有能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4.C
    【详解】A、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色,故加入酚酞后液滴周围变红色,然后因为微粒在不停的运动,所以红色逐渐扩散开,故A正确;
    B、开始滴加稀硫酸,液滴处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红色瞬间消失;然后因为氢氧根离子不断运动到液滴处,液滴处溶液呈碱性,遇到酚酞又变红,故B正确;
    C、继续滴加稀硫,硫酸钡沉淀质量逐渐增大。当氢氧化钡恰好完全消耗时,沉淀量达到最大,继续滴加稀硫酸时,溶液中沉淀保持不变。但是此时溶液中硫酸逐渐过量,溶液呈酸性,所以pH逐渐减小,故C错误;
    D、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C。
    15.A
    【详解】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B、打开装料酒的瓶塞时,有一股酒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酒精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C、洗洁精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是液态油脂,油脂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D
    【详解】A、春天花香四溢,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A正确;
    B、夏天云消雾散,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B正确;
    C、秋天层林尽染,树叶经霜打后变红,说明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C正确;
    D、冬天下雪,属于水的状态变化,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分子本身不变,D错误。
    故选D。
    17.B
    【详解】A.春天柳絮飞扬,柳絮的颗粒很大,不是分子级别的,故A错误;
    B.荷花飘香,是气味分子不断运动,故B正确;
    C.落英的颗粒也很大,不属于分子级别,故C错误;
    D.雪花的颗粒比较大,不是分子级别,故D错误;
    故选B。
    18.(1)

    (2)

    (3)1:2

    【详解】(1)分析图示信息,可知产生积碳的反应为甲烷在镍钴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碳,化学方程式为:。
    (2)消除积碳的反应为碳和二氧化碳在镍钴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根据甲醇化学式分析,仅用一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合成甲醇时,一氧化碳与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19.(1)B
    (2)B
    (3)C
    (4) 25:16 43
    (5)不断运动
    (6)食醋

    【详解】(1)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故选B。
    (2)茶氨酸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B。
    (3)在烧制过程中,物质形状的改变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即整个制作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选C。
    (4)由花椒麻素化学式(C16H25NO)知,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6=25:16,每个分子中有16+25+1+1=43个原子。
    (5)可以闻到黄果柑特有的香味,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香味。
    (6)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粘上会奇痒难忍,根据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厨房中食醋呈酸性,可涂厨房中的食醋来止痒。
    20.(1)乙醇/C2H5OH
    (2) 氢气分子间有间隔,加压间隔减小,氢气液化 无污染(或“来源广泛”或“发热量高”)
    (3)B

    【详解】(1)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化学式为C2H5OH。
    (2)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能使分子间间隔变小,氢气变为液氢。氢气做为一种新能源,最显著的优先是燃烧后产物只有水,无任何污染,同时水可以制取氢气,来源广泛,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也非常高,也是优点之一。
    (3)A、合金是金属和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故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青铜是铜的合金,而纯铜是纯金属,合金硬度比纯金属大,故青铜的硬度比纯铜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而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低,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1) 置换反应
    (2)向下排空气法
    (3) 检验其纯度 氢元素和氧元素
    (4)bc/cb
    (5)每个水分子分解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2个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详解】(1)图1实验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要收集干燥的氢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
    (3)图2实验点燃氢气前,需检验其纯度,以防氢气不纯,点燃发生爆炸;氢气是由氢元素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点燃后,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
    (4)图3实验测得V(a):V(b)=1:2,要确定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还需要的数据有氢气、氧气的密度以及氢原子、氧原子的质量;故选:bc;
    (5)如图4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水分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是每个水分子分解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2个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22.(1) O 8
    (2)AlCl3
    (3)H2+Cl22HCl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
    (2)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确定元素种类,然后书写化学式进行分析;
    (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进行分析。        
    【详解】(1)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元素①为8号元素氧元素,元素符号是O,原子序数=质子数,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8;
    (2)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元素②是13号元素铝元素,元素③是17号元素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1)NaOH或Ca(OH)2
    (2)分子之间有间隔(或空隙)(合理即可)
    (3)Na2CO3+Ca(OH)2=CaCO3↓+2NaOH
    (4)BC

    【详解】(1)通过分析上述工艺流程可知,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OH或Ca(OH)2
    (2)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被压缩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或空隙)
    (3)流程中①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4)A、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错误;B、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故填:BC。
    24.(1)干冰
    (2) 分解
    (3)灼烧
    (4) 过滤 Mg2+、Al3+、H+ 将铜除尽

    【详解】(1)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根据微观图示可知,反应I中反应物为水,生成物分别为氧气和过氧化氢,根据提示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和光照,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为分解反应。
    (3)区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为灼烧闻气味,可乐瓶环保布(合成纤维)在灼烧时有灰烬,灰烬黑而硬,棉布在灼烧时有烧纸的气味。
    (4)①根据流程图示可知:通过操作I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则该操作为过滤;粗产品中的金属镁、铝会与过滤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硫酸铝,还有剩余的硫酸,则溶液A中的阳离子为Mg2+、Al3+、H+;
    ②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该流程目的是回收金、银,则应将其他金属全部去除,故步骤二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的作用是将铜除尽。
    25.(1)热值高(合理即可)
    (2)单质
    (3)分子之间有间隔,降温、高压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4)D
    (5) 300 12.5

    【详解】(1)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且热值高。
    (2)“碳纳米管”中只含有碳这一种元素,属于单质。
    (3)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低,间隔越小,压强越大,间隔越小。
    (4)由图中数据可知,无论是质量储氢密度还是体积储氢密度,都是Al(BH4)3的最大,故选D。
    (5)由图可知,Mg2FeH6的体积储氢密度为150kg/m3,则2m3储氢材料Mg2FeH6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是150kg/m3×2m3=300kg;质量储氢密度是指储氢后氢元素在储氢材料中的质量分数,则储氢材料LiH的质量储氢密度是。
    26.(1)CO2等温室气体排放
    (2)钢铁
    (3)
    (4)CO2分子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
    (5)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一定,pH越大半衰期越长;pH一定,温度越高半衰期越短。(或温度一定,pH越小半衰期越短;pH一定,温度越低半衰期越长。)

    【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
    (2)由图可知,工业行业大类中,钢铁行业CO2年排放量最多;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碳封存”可将CO2压缩至地下储存,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
    (5)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一定,pH越大,半衰期越长;pH一定,温度越高,半衰期越短。
    27. 白色沉淀 氯化银/AgCl 离子可以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 很小 淀粉溶液变蓝
    【详解】[实验分析]
    (1)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且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则构成氯化钠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运动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其中氯离子与烧杯中的银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实验①小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实验③小烧杯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①②③鸡蛋壳内的物质(三种物质都是离子化合物)都能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与烧杯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故通过实验①②③得出的结论是离子可以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
    [实验结论]
    综上实验探究可知: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体积都很小。
    [反思交流]
    实验④鸡蛋壳中加入的是淀粉溶液,实验⑤鸡蛋壳中加入的是鸡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这两种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故不能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所以没有明显现象。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④⑤不能比较分子体积大小差异,还应增加下列对比实验进行完善:将实验④鸡蛋壳内和小烧杯中物质互换,重复上述实验操作,由于碘的分子体积很小,可以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此时小烧杯中碘与淀粉发生反应,现象是溶液变为蓝色。

    相关试卷

    湖北省各地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03质量守恒定律:

    这是一份湖北省各地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03质量守恒定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各地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14水:

    这是一份四川省各地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14水,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各地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08空气:

    这是一份四川省各地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08空气,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