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第3次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第3次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第3次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第3次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第3次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第3次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默写题,语言表达,诗歌鉴赏,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3次测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1、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相传为孔子编订,与《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合称“五经”。《左传》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B.《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为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语录的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的重要著作。全书共20篇492章。C.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D.学官,是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又称教官、祭酒、博士、提学、学政、教授和教谕等。国子监,中国古代负责教育管理的最高机关,也为最高学府。始于晋国子学,清末被废除。2、下列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A.客有吹洞箫者  B.崖限当道者C.不拘于时  D.凌万顷之茫然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引人思考,促人上进,带给人更多的美感。B.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C.在游客文化体验、特色旅游活动需求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对外宣传、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扩大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与知名度。D.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4、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B.上数学课的时候,我偷偷跑到球场打起了篮球,王老师找到我后,说我不学无术C.波音定制款私人飞机,让特朗普一亿美元的座驾也相形见绌D.联合国朝鲜问题特使涉嫌假公济私而丢官。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说起来,茶,原本是中国人的爱物。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只要是中国人,就很少有不爱喝茶的。其中最爱喝茶的,又数成都人,至少成都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不错,江浙有绿茶,云贵有沱茶,广东有早茶,西北有奶茶,闽南有乌龙茶,北京有大碗茶,但都比不上盖碗茶:绿茶太淡,沱茶太粗,奶茶是以茶代饭,工夫茶是以茶代酒,早茶是以茶为配角,大碗茶则只能叫“牛饮”,只有成都人的盖碗茶,才既有味,又有派。有味,是因为成都的花茶,又香又浓又经久,一碗茶冲七八遍水也无妨;有派,则因为它是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头俱全的“盖碗茶”,而且是在茶馆里喝的。在茶馆里喝茶,和在家里泡茶,大不一样。在家里泡茶,谁不会?显然,在成都人眼中,只有爱上泡茶馆,才真正算得上是爱茶。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和文中“牛饮”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6、下面是宋代王禹偁的律诗《寒食》,中间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年寒食在商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钱犹有撰碑钱。①副使官闲莫惆怅②山里风光亦可怜③人家依树系秋千④巷陌春阴乍禁烟⑤稚子就花拈蛱蝶⑥郊原晓绿初经雨A.⑥⑤③④②① B.①⑥③⑤④② C.②⑥⑤④③① D.②⑤③⑥④①7、下列诗句所运用的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C.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恒久、更深刻。B.针对长江流域当前汛情,国家防总要求长江防总加强预报预测,优化水利骨干控制工程调度和防汛抢险各项责任,严防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C.了解作为青藏高原屏障的贡嘎山的生态情况,对研究横断山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以及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D.虽然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站立的人灵魂更高,身影更长。9、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A.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出师未捷身先死”指诸葛亮出师伐吴,未能取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病死于五丈原军中。B.“察臣孝廉”中的“孝廉”,是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晋武帝时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此后仍保留此制。C.“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D.“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是十二时辰之一,即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21时。11、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凌万顷之茫然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崖限当道者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余始循以入1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D.颜色憔悴1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取汉中A.括四海之意 B.一夫 C.至尊而制六合 D.仓皇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失意的样子)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劳累的样子)C.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盘旋曲折的样子)D.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戏乐的样子)15、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 夺:强取B.皭然泥而不者也 滓:污染C.举贤以自  佐:辅佐D.然皆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祖先二、默写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6、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既为全诗定下基调,也交代了诗人辞官归田的原因。1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三、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辆单车,三五好友,骑行穿过城市与大自然。无论是悠闲打卡碧瓦朱亮的古建筑,还是激情挑战坡多地除的“川藏线”,无论是在城郊绿道感受清风拂画,还是在洱海湖畔欣赏美好风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骑行队伍。骑行与骑车通行的最大辩别是什么?骑行是一种由将人、运动器械和大自然三者相互融合组成的运动方式,其本质为运动,而骑车通行的本质则为出行方式。作为一项有氧运动,规律的骑行对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研究结果看,骑行①_____。具体而言,骑行对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心肺功能下降都有帮助,比如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内脏脂肪,而这对我们心血管系统非常重要,因为肥胖、胰岛素抵抗都是心血管系统重要的危险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骑行②________。建议每次骑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60分钟,遮度维持在15千米/时~20千米/时,频率一般为一周4次—5次。此外,骑行过程中还应注意环境和季节的影响。比如:空气状况不佳、PM2.5浓度偏高时,骑行的健身效果会大打折扣;夏天骑行因身体流失水分较多极易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在夏季骑行,③________。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某研学营计划举行一次集体骑行活动,请你结合材料为本次活动拟写两条标语。要求:表达贴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每条不超过30个字。21、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池口风雨留三日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注]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春锄,故名,④临渊不羡鱼:临渊羡鱼”原意是面对着深渊,希望得到鱼,出自《汉书·董仲书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描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小城经过三日风吹雨打,小市人家只能以菜蔬度日。B.颔联移情于物,描写白鹭“身闲而心苦”,实际暗含了诗人在闲散无权的处境下的苦闷与哀愁。C.尾联化用《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一句,表达的情感与之相同。D.纵观全诗,可推知诗人善于从平常景观、生活琐事中展开联想,写景淡雅有致,颇具理趣。23、本诗颈联化用“临渊羡鱼”的典故,请分析其表达效果。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插秧妇戴良青袱蒙头作野妆,轻移莲步水云乡。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紧束暖烟青满地,细分春雨绿成行。村歌欲和声难调,羞杀扬鞭马上郎【注】①紧束:指扎束秧把。②暖烟:玉的代称。此指柔嫩秧苗翠绿如玉。③细分:精心细致地分秧栽插。④马上郎:指骑马的富家公子哥儿。2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野妆”展现插秧女素朴、自然的美感,“莲步”勾勒出插秧女轻盈、洒脱的劳动风姿。B.颈联中描写秧苗栽种后的情景,“青满地”“绿成行”写出秧苗的勃勃生机,充满乡野清新之气。C.尾联运用对比,描写富家公子难以应和插秧女的歌声,意在嘲笑富家公子不通民乐。D.这首诗格调轻快,描写出了农事生产的愉悦感,语言清丽,声调流转,富有民歌情调。25、此诗的颔联和杨万里《插秧歌》中的“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都描写了插秧时节劳动者的形象,请比较其手法的异同。五、材料作文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别妄想世界永恒不变。——西班牙。塞万提斯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盐铁论•卷二》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林清玄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体现的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客”。句意:有个吹洞箫的客人。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限当道者崖”。句意: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C.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不受时俗的拘束。D.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句意:越过那茫茫的江面。故选C。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担当”与“文化精神”搭配不当,可在“文化”前加入“传承”。C.后半句成分残缺,“在……背景下”作状语,中间的句子缺少主语,可在“利用”前面加上“我们要”,也可在句子结尾加“格外重要”等;“利用科技创新对外宣传、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语序不当,应先挖掘内涵,再对外宣传;另外,“扩大……吸引力”搭配不当,可改为“增加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扩大知名度”。D.“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滥用介词导致成分残缺,句子缺主语,可删去“在”和“上”。故选B。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此处对应“要有文化自信”,是说不能看轻自己,使用正确。B.“不学无术”:形容没有学问,没有本领。此处是说逃课去打篮球,使用不当,可以用“不务正业”。C.“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得不足。此处是说特朗普的座驾比不上波音定制款私人飞机,使用正确。D.“假公济私”:假借公事的名义,取得私人的利益。此处是说特使涉嫌借公事的名义来谋取私利,使用正确。故选B。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的“牛饮”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口喝茶比喻为“牛饮”。A.比喻,把雪花比作梨花。B.比喻,把西湖比作西子。C.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D.借代,孤帆代指船。故选D。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从内容、押韵的角度考虑:首联第一句交代今年过寒食节的地点在商山,从内容上看,首联第二句应接“山里风光亦可怜”,紧承第一句交代山中景色特点;律诗的中间两联对偶,可知,“稚子就花拈蛱蝶”和“人家依树系秋千”对偶,从内容上结合“稚子”和“人家”可知这两句共同写山乡的风情;“郊原晓绿初经雨”和“巷陌春阴乍禁烟”对偶,从内容上根据“郊原”“巷陌”可知这一联写山乡的自然景色,二者应连接在一起;根据“酒钱犹有撰碑钱”可知,尾联叙事,流露诗人在无奈的清闲中自得其乐的情绪,因此判断,尾联首句应为“副使官闲莫惆怅”。从押韵的角度分析,“怜”“千”“烟”“钱”均押“an”韵,可知其对应句应在偶数句。综合来看,只有D排序正确。故选D。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正确。比喻,“万事”如“东流水”,一去不返。B.正确。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一同上了船。C.正确。借代,“管弦”代指音乐。D.“铁骑突出刀枪鸣”不是夸张,是比喻。这是形容琵琶声在沉咽、停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如“铁骑突出”,如“刀枪”鸣响。故选D。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更恒久、更深刻”错误,语序不当。“深”才能“久”,故应为“更深刻,更恒久”。B.“优化水利骨干控制工程调度和防汛抢险各项责任”错误,搭配不当。“优化”与“责任”不搭配。D.“虽然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站立的人灵魂更高,身影更长”关联词位置不当。同一主语,主语在前,把“史铁生”移到句首。故选C。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从而”是一个词,意思是接着就,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也”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应断开,排除A。故选C。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指诸葛亮出师伐吴”错误,指诸葛亮出师伐魏。B.“晋武帝时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此后仍保留此制”错误,应是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C.“相当于现在的19-21时”错误,相当于现在的21-23时。故选D。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倾。句意: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A.被动句,“于”,被,表被动。句意: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所困的地方吗。B.定语后置句,“当道”和“限”作“崖”的定语,正常语序为:当道限崖。句意: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C.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D.省略句,动词“循”省略宾语“之”,应为“余始循(之)以入”。句意: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故选B。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从容”,古义:委婉得体。今义:镇静,不慌不忙。句意:然而都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文辞。B.“丈人”,古义:对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妻子的父亲。句意:汉皇帝,是我的长辈。C.“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句意:假使拿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D.“憔悴”,古今义相同,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句意:面色难看瘦弱无力。故选D。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南”,在南边,名词活用作状语;句意:在南边攻取了汉中的广大土地。A.“囊”,像布袋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句意:统一天下的意图。B.“夜”,在夜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句意:一个人在夜里呼喊。C.“履”,登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句意: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D.“东”,向东,名词活用作状语;句意:仓皇之间向东逃出。故选C。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伶俜:孤孤单单的样子。句意:白天黑夜勤恳地劳作,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故选B。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能力。D.句意: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祖:效法。故选D。16、答案: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解析:17、答案: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解析:18、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韵”“锱铢”“嘈”。19、答案:①能降低心血管系统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系统有益);②需要控制时间、速度与频率;③要注意及时补水解析:①此处是说骑行对健康的具体作用,由后文“骑行对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心肺功能下降都有帮助……而这对我们心血管系统非常重要,因为肥胖、胰岛素抵抗都是心血管系统重要的危险因素”可知,骑行对心血管有好处,可填“能降低心血管系统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系统有益)”;②此处是说骑行的注意事项,由后文“建议每次骑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60分钟,遮度维持在15千米/时~20千米/时,频率一般为一周4次一5次”可知要注意时间、速度、频率,可填“需要控制时间、速度与频率”;③此处说夏季骑行要格外注意什么,由“夏天骑行因身体流失水分较多极易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知要及时补充水分,可填“要注意及时补水”。20、答案:(1)骑行,让身体与健康相伴,让心灵与自然共舞。(2)骑出多彩青春,行出自信人生。解析:材料中谈到骑行的好处是“规律的骑行对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从对健康的作用方面写;此外材料第一段“穿过城市与大自然”“悠闲打卡碧瓦朱亮的古建筑”“激情挑战坡多地除的‘川藏线’”等都体现出骑行与自然的关系,由“悠闲”“激情”还可看出骑行对人的心态、情绪调节的作用。由此可采用对偶句,写“骑行,让身体与健康相伴,让心灵与自然共舞”“骑出多彩青春,行出自信人生”。21、答案:骑行与骑车通行的最大区别是什么?骑行是一种将人、运动器械和大自然三者相互融合的运动方式。(骑行与骑车通行的最大区别是什么?骑行是一种由人、运动器械和大自然三者组成的运动方式。)解析:原句语病有两处:一是搭配不当,“辩别”应改为“区别”;二是句式杂糅,“骑行是一种由将人、运动器械和大自然三者相互融合组成的运动方式”可拆成“骑行是一种将人、运动器械和大自然三者相互融合的运动方式”或“骑行是一种由人、运动器械和大自然三者组成的运动方式”。故可修改为:骑行与骑车通行的最大区别是什么?骑行是一种将人、运动器械和大自然三者相互融合的运动方式。(骑行与骑车通行的最大区别是什么?骑行是一种由人、运动器械和大自然三者组成的运动方式。)2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C.“表达的情感与之相同”理解错误,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一句,王羲之抒发的是对世事变迁,欢乐不在的失落感,和对人生短暂的痛惜。黄诗尾联以“俯仰之间已陈迹”则是对失意情绪的自我开解,含有“世事瞬息万变,一切都会过去,不必太挂怀”之意。表现了作者淡泊的心志和豪迈脱俗的胸襟。故选C。23、答案: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原比喻不能光有愿望而不去实践。诗人由网联想到鱼,但一反其意,表明“临渊不羡鱼”的态度。②委婉含蓄地表达他对荣利既不动心,更不汲汲以求,自甘贫贱、安于淡泊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颈联以人起兴,颈联的诗意是:渔翁从邻舍出来收网具,而我并不羡慕鱼美可口。诗人被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极偶然的景象所触动,引发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他由网而联想到鱼,于是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成语(《汉书·董仲舒传》),表明“临渊不羡鱼”的淡泊态度。②诗人黄庭坚此联从生活琐事中激发联想,闪耀出思想的火花,“临渊不羡鱼”的态度委婉含蓄地也表达了自己对荣利既不动心,更不汲汲以求,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此联体现了诗人于寻常事物中获得了妙悟。2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嘲笑富家公子不通民乐”错,“羞杀扬鞭马上郎”的意思是富家公子游手好闲、闲散无聊,在勤劳美好的插秧女面前应非常惭愧,突出了插秧女的可贵和可敬。故选C。25、答案:相同点:①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戴诗中描写女子插秧时,裙摆像蝴蝶一样随风抚摆,插秧的动作如同蜻蜓点水,生动形象。杨诗中,将“笠”和“襞”比喻为“兜鍪”和“甲”,写出了农夫插秧时作战般的紧张感。②都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戴诗中描写了女子插秧时的动作美,杨诗中正面描写农夫穿戴的笠和蓑,突出了农夫抢插秧苗的迫切情态。不同点:杨诗中还采用了侧面衬托。杨诗中以雨之大衬托出农夫抓紧农时,插秧不辍的形象,体现了农夫吃苦耐劳的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相同点:①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戴诗“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描写女子插秧时,裙摆像蝴蝶一样随风抚摆,插秧的动作如同蜻蜓点水,生动形象。杨诗“笠是兜鍪蓑是甲”,将“笠”和“襞”比喻为“兜鉴”和“甲”,写出了农夫插秧时作战般的紧张感。②都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戴诗“手学蜻蜓点水忙”,描写了女子插秧时的动作美,充满灵动的活力,画面感十足。杨诗“笠是兜鍪蓑是甲”,意思是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通过对农夫穿戴的笠和蓑的描写,突出了农夫抢插秧苗的迫切情态。不同点:杨诗中还采用了侧面衬托。杨诗“雨从头上湿到胛”,描写雨从农夫头上流下沾湿了肩胛,以雨之大衬托出农夫抓紧农时,插秧不辍的形象,体现了农夫吃苦耐劳的精神。26、答案:略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有三句话,提示学生要有效结合三句话展开综合思考。第一句话揭示了一个客观真理: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不可能一成不变。意在引导学生去关注世界,把握世界变化的特质。第二句话提供了一种良性选择:在时刻变化的社会变局中,聪明的人会根据时期的不同来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即拥有生活智慧的人能够在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应变之路。第三句话表现了一个普遍现象:人人都知生命是需要变化的,可是在惯性的生活中,很多人不愿改变、突破,以致陷入人生的困局。这句话意在警醒学生面对世界与生命,我们既要知道变化的普遍性,更要主动去应变求变,迎难而上,去打开人生的格局。综合三则材料,本文写作需围绕着对“变化”的认识与应对“变化”的态度这一核心内容展开思考,表现出学生在面对世界之变、生命之变时的态度与思考,展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思考。
     

    相关试卷

    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

    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本文结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