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6.2 *再别康桥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6.2 *再别康桥说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徐志摩和康桥,知人论世,创作背景,读准字音,招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倒影图,青荇水底招摇图,榆阴浮藻清潭图,撑篙漫溯寻梦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人论世,了解新诗的特点。2.反复诵读,赏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感受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三美)。3.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游学于此。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康桥,再会吧》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再别康桥》
我的眼是康桥帮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徐志摩(1896—1931),原名章垿,字槱[yǒu]森, 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一生中他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 其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1931年 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于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他曾动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了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1921年,徐志摩经狄更斯介绍在皇家学院作旁听生。与狄更斯、罗素成为好友。
泰戈尔访华后,他随泰漫游欧洲,其诗作大程度上受到了泰的影响。
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林徽因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榆 阴(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 箫( )
听示范朗诵,感知情感。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重要的诗歌流派,成立于1923 年,它受印度诗人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很大,曾活跃于20 世纪20 年代中后期。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 月 派
“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表现为诗歌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每节诗的行数相同,每行诗的字数基本相等。
三 美 主 张
①押韵灵活,韵律柔和,朗朗上口。(韵脚:来,彩;娘,漾;摇,草;虹,梦;箫,桥;来,彩) ②音节和谐,节奏轻缓。③回环复沓,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复沓,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
①节的匀称 共有七节,每节四行,显示节的匀称,首尾呼应。②句的整齐 每一行字数基本为6-8字,总体来说字数接近; 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显得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每一节两两错落有致,突显句的整齐。
①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②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音节和谐,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选取色彩绚丽的意象;巧用动词,动态的画面美。
1.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句,____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清潭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①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②人们视觉上便有了美的享受③康河里倒映的是河畔的金柳④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⑤把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⑥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1.B【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解答本题要注意上下句的衔接与呼应,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和体会,将各个选项的顺序带入具体的文字中进行品读和感悟。从句意和衔接来看,根据话题统一的原则,可以判断①比②与上句衔接密切,①在第1空;根据下句的表述形式,第2空应该突出“倒影”,故选④;第3空强调动作的效果,与下句“给人以立体感”衔接密切的句子应该选择⑥。故选B。
2.对《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A .“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错,连用三个“轻轻的”,写自己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透露出难舍难分的离情,既抒发了依依不舍的淡淡的忧愁,又为全诗定下了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所以不可能把读者带入欣喜的意境。
《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把自己对康桥的回忆和即将离别的情绪都融入康桥的美景之中,营造出一种清丽、柔美、静谧,带有淡淡的忧伤的氛围,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抒发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教学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作者,新月派与“三美”,走进康桥,徐志摩和康桥,难舍难分,欢喜和眷恋,无悔的依赖,物我两忘,悄悄作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说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再别康桥,美好的回忆,默默独自,“忘不了”康桥,难舍难分,欢喜和眷恋,更加欢喜和眷恋,对康桥永久的眷恋,感情达到高潮,悄悄作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6.2 *再别康桥授课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