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公式、定理、结论图表)(新教材)

    高考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公式、定理、结论图表)(新教材)第1页
    高考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公式、定理、结论图表)(新教材)第2页
    高考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公式、定理、结论图表)(新教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公式、定理、结论图表)(新教材)

    展开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公式、定理、结论图表)



    一、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注:在椭圆的定义中必须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定义中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是常数,而不能是变量.
    (2)常数(2a)必须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否则轨迹不是椭圆.
    ①若,M的轨迹为线段;
    ②若,M的轨迹无图形
    二、椭圆的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1(a>b>0)
    +=1(a>b>0)
    范围
    -a≤x≤a且-b≤y≤b
    -b≤x≤b且-a≤y≤a
    顶点
    A1(-a,0),A2(a,0),_ B1(0,-b),B2(0,b)
    A1(0,-a),A2(0,a), B1(-b,0),B2(b,0)
    轴长
    长轴长=,短轴长=
    焦点
    F1(-c,0),F2(c,0)
    F1(0,-c),F2(0,c)
    焦距
    |F1F2|=
    对称性
    对称轴x轴和y轴,对称中心(0,0)
    离心率
    e=(00)上一点P(x0,y0)(y0≠0)和焦点F1(-c,0),F2(c,0)为顶点的△PF1F2中,若∠F1PF2=θ,则
    (1)椭圆的定义:|PF1|+|PF2|=2a.
    (2)余弦定理:4c2=|PF1|2+|PF2|2-2|PF1||PF2|·cos θ.
    (3)面积公式:S△PF1F2=|PF1||PF2|·sin θ,当|y0|=b,即P为短轴端点时,S△PF1F2取最大值,为bc.
    重要结论:S△PF1F2=
    推导过程:由余弦定理得|F1F2|2=|PF1|2+|PF2|2-2|PF1||PF2|·cos θ得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S△PF1F2=
    =
    注:S△PF1F2===(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

    (4)焦点三角形的周长为2(a+c).
    (5)在椭圆C:+=1(a>b>0)中,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任意的一点,当点P在短轴端点时,最大.
    四、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点P(x0,y0)与椭圆+=1(a>b>0)的位置关系:
    点P在椭圆上⇔+=1;点P在椭圆内部⇔+1.
    五、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y=kx+m与椭圆+=1(a>b>0)的位置关系,判断方法:
    联立消y得一元二次方程.
    当Δ>0时,方程有两解,直线与椭圆相交;
    当Δ=0时,方程有一解,直线与椭圆相切;
    当Δ0,b>0)
    -=1
    (a>0,b>0)
    性质
    图形


    焦点
    F1(-c,0),F2(c,0)
    F1(0,-c),F2(0,c)
    焦距
    |F1F2|=2c
    范围
    x≤-a或 x≥a,y∈
    y≤-a或 y≥a,x∈
    对称性
    对称轴:坐标轴;对称中心:原点
    顶点
    A1(-a,0),A2(a,0)
    A1(0,-a),A2(0,a)

    实轴:线段A1A2,长:;
    虚轴:线段B1B2,长:;
    半实轴长:,半虚轴长:
    离心率
    e=∈(1,+∞)
    渐近线
    y=±x
    y=±x
    九、双曲线的焦点三角形
    双曲线上的一点与两焦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焦点三角形.解决焦点三角形问题常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以双曲线上一点P(x0,y0)(y0≠0)和焦点F1(-c,0),F2(c,0)为顶点的△PF1F2中,若∠F1PF2=θ,则
    (1)双曲线的定义:
    (2)余弦定理:=|PF1|2+|PF2|2-2|PF1||PF2|·cos θ.
    (3)面积公式:S△PF1F2=|PF1||PF2|·sin θ,
    重要结论:S△PF1F2=
    推导过程:由余弦定理得|F1F2|2=|PF1|2+|PF2|2-2|PF1||PF2|·cos θ得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S△PF1F2=
    =
    十、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1、把直线与双曲线的方程联立成方程组,通过消元后化为ax2+bx+c=0的形式,在a≠0的情况下考察方程的判别式.
    (1)Δ>0时,直线与双曲线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
    (2)Δ=0时,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3)Δ0)
    y2=-2px(p>0)
    x2=2py(p>0)
    x2=-2py(p>0)
    图象




    性质
    焦点
    F
    F
    F
    F
    准线
    x=-
    x=
    y=-
    y=
    范围
    x≥0,y∈R
    x≤0,y∈R
    x∈R,y≥0
    x∈R,y≤0
    对称轴
    x轴
    y轴
    顶点
    O(0,0)
    离心率
    e=1
    开口方向
    向右
    向左
    向上
    向下
    十三、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设直线l:y=kx+m,抛物线:y2=2px(p>0),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整理成关于x的方程k2x2+2(km-p)x+m2=0.
    (1)若k≠0,当Δ>0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有两个交点;
    当Δ=0时,直线与抛物线相切,有一个交点;
    当Δ0)的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x1,y1),B(x2,y2)两点,那么线段AB叫做焦点弦,

    如图:设AB是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F的弦,若A(x1,y1),B(x2,y2),则|AB|=x1+x2+p.
    注:(1)x1·x2=.
    (2)y1·y2=-p2.
    (3)|AB|=x1+x2+p= (α是直线AB的倾斜角).
    (4)+=为定值(F是抛物线的焦点).
    (5)求弦长问题的方法
    ①一般弦长:|AB|=|x1-x2|,或|AB|=|y1-y2|.
    ②焦点弦长:设过焦点的弦的端点为A(x1,y1),B(x2,y2),则|AB|=x1+x2+p.

    1.轨迹类型:方程+=1,当m=n>0时表示圆;当m>n>0或n>m>0时表示椭圆;当mn0)焦点弦AB,设A(x1,y1)、B(x2,y2),AB的中点E,准线为l.
    (1)焦半径问题:①焦半径:|AF|=|AD|=x1+,|BF|=|BC|=x2+ (随焦点位置变动而改变);
    ②焦点弦:|AB|=x1+x2+p= (其中,α为直线AB的倾斜角);③+=;
    (2)A、B两点的横坐标之积、纵坐标之积为定值,即x1·x2=,y1·y2=-p2 (随焦点动而变); 图4
    (3)其他结论:①S△OAB=(其中,α为直线AB的倾斜角); ②以AB为直径的圆必与准线相切于点H.

    一、“回归定义”解题的三点应用
    应用一:在求轨迹方程时,若所求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
    应用二:涉及椭圆、双曲线上的点与两个定点构成的三角形问题时,常用定义结合解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
    应用三:在求有关抛物线的最值问题时,常利用定义把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结合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意义去解决.
    提醒:应用定义解题时注意圆锥曲线定义中的限制条件.
    典例1:(1)一动圆与两圆:x2+y2=1和x2+y2-6x+5=0都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为(  )
    A.抛物线     B.双曲线 C.双曲线的一支 D.椭圆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的中心为原点,焦点F1,F2在x轴上,离心率为.过F1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且△ABF2的周长为16,那么C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1)x2+y2=1是圆心为原点,半径为1的圆,x2+y2-6x+5=0化为标准方程为(x-3)2+y2=4,是圆心为A(3,0),半径为2的圆.设所求动圆圆心为P,动圆半径为r,
    则⇒|PA|-|PO|=1<|AO|=3,符合双曲线的定义,所以动圆圆心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
    (2)设椭圆方程为+=1(a>b>0),因为AB过F1且A,B在椭圆上,如图所示,

    则△ABF2的周长为|AB|+|AF2|+|BF2|=|AF1|+|AF2|+|BF1|+|BF2|=4a=16,∴a=4.
    又离心率e==,∴c=2,∴b2=a2-c2=8,
    ∴椭圆C的方程为+=1.
    答案:(1)C (2)+=1
    二、求圆锥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一般求已知曲线类型的曲线方程问题,可采用“先定形,后定式,再定量”的步骤.
    (1)定形——指的是二次曲线的焦点位置与对称轴的位置.
    (2)定式——根据“形”设方程的形式,注意曲线系方程的应用,如当椭圆的焦点不确定在哪个坐标轴上时,可设方程为mx2+ny2=1(m>0,n>0).
    (3)定量——由题设中的条件找到“式”中待定系数的等量关系,通过解方程得到量的大小.
    典例2:(1)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C的右焦点为F(1,0),离心率等于,则C的方程是(  )
    A.+=1   B.+=1 C.+=1 D.+=1
    (2)已知抛物线y2=8x的准线过双曲线-=1(a>0,b>0)的一个焦点,且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得,解得,
    则b2=a2-c2=3,故椭圆方程为+=1.
    (2)由题意得,解得,则b2=c2-a2=3,
    因此双曲线方程为x2-=1.
    答案:(1)D (2)x2-=1
    三、圆锥曲线的性质及应用
    1.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主要包括范围、对称性、焦点、顶点、长短轴(椭圆)、实虚轴(双曲线)、渐近线(双曲线)、离心率和准线(抛物线).
    2.椭圆的离心率,双曲线的离心率和渐近线,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都是常考的性质,要熟练掌握.
    典例3: (1)若椭圆+=1(a>b>0)的离心率为,则双曲线-=1的渐近线方程为(  )
    A.y=±x B.y=±2x C.y=±4x D.y=±x
    (2)已知双曲线-=1(a>0,b>0)的左焦点为F,离心率为.若经过F和P(0,4)两点的直线平行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A.-=1 B.-=1 C.-=1 D.-=1
    解析:(1)由椭圆的离心率e==,可知==,∴=,
    故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
    (2)由题意可得=,即c=a.又左焦点F(-c,0),P(0,4),
    则直线PF的方程为=,化简即得y=x+4.

    结合已知条件和图象易知直线PF与y=x平行,
    则=,即4a=bc,故解得
    故双曲线方程为-=1.
    答案:(1)A (2)B
    四、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经常出现弦长、中点弦问题.
    (1)处理弦长问题,一般将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得方程组,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代入弦长公式|AB|=|x1-x2|或|AB|=|y1-y2|,其中k为直线AB的斜率,A(x1,y1),B(x2,y2).
    (2)处理中点弦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思路一:联立方程组,消元,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设而不求;思路二:利用“点差法”.
    典例4:已知椭圆+=1(a>b>0)的一个顶点为A(0,1),离心率为,过点B(0,-2)及左焦点F1的直线交椭圆于C,D两点,右焦点设为F2.
    (1)求椭圆的方程;
    (2)求△CDF2的面积.
    解:(1)由题意知b=1,=,且a2=c2+b2,解得a=,c=1,
    易得椭圆方程为+y2=1.
    (2)∵F1(-1,0),∴直线BF1的方程为y=-2x-2,
    由得9x2+16x+6=0.
    ∵Δ=162-4×9×6=40>0,所以直线与椭圆有两个公共点,
    设为C(x1,y1),D(x2,y2),则
    ∴|CD|=|x1-x2|=·=·=,
    又点F2到直线BF1的距离d=,
    故S△CDF2=|CD|·d=.
    五、圆锥曲线中的定值、定点问题
    (1)定值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①求代数式为定值.依题意设条件,得出与代数式参数有关的等式,代入代数式、化简即可得出定值.
    ②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定值.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出距离的解析式,再利用题设条件化简、变形求得.
    ③求某线段长度为定值.利用长度公式求得解析式,再依据条件对解析式进行化简、变形即可求得.
    (2)定点问题的两种解法
    ①引进参数法:引进动点的坐标或动线中系数为参数表示变化量,再研究变化的量与参数何时没有关系,找到定点.
    ②特殊到一般法:根据动点或动线的特殊情况探索出定点,再证明该定点与变量无关.
    典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与抛物线y2=4x相交于不同的A,B两点.
    (1)如果直线l过抛物线的焦点,求·的值;
    (2)如果·=-4,证明直线l必过一定点,并求出该定点.
    (1)解:由题意:抛物线焦点为(1,0),
    设l:x=ty+1,代入抛物线y2=4x,
    消去x得y2-4ty-4=0,
    设A(x1,y1),B(x2,y2),则y1+y2=4t,y1y2=-4,
    ∴·=x1x2+y1y2=(ty1+1)(ty2+1)+y1y2=t2y1y2+t(y1+y2)+1+y1y2
    =-4t2+4t2+1-4=-3.
    (2)证明:设l:x=ty+b代入抛物线y2=4x,消去x得y2-4ty-4b=0.
    设A(x1,y1),B(x2,y2),则y1+y2=4t,y1y2=-4b,
    ∴·=x1x2+y1y2=(ty1+b)(ty2+b)+y1y2=t2y1y2+bt(y1+y2)+b2+y1y2
    =-4bt2+4bt2+b2-4b=b2-4b.
    令b2-4b=-4,∴b2-4b+4=0,∴b=2.∴直线l过定点(2,0).
    ∴若·=-4,则直线l必过一定点(2,0).
    六、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有两种
    (1)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有配方法、判别式法、换元法、均值不等式法、单调性法.
    (2)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与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则考虑利用几何图形性质来解决.
    典例6:已知椭圆E的中心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抛物线x2=-4y的焦点是它的一个焦点,又点A(1,)在该椭圆上.
    (1)求椭圆E的方程;
    (2)若斜率为的直线l与椭圆E交于不同的两点B,C,当△ABC面积为最大值时,求直线l的方程.
    解:(1)由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0,-),
    故设椭圆方程为+=1.将点A(1,)代入方程得+=1,
    整理得a4-5a2+4=0,得a2=4或a2=1(舍),故所求椭圆方程为+=1.
    (2)设直线BC的方程为y=x+m,设B(x1,y1),C(x2,y2),
    代入椭圆方程并化简得4x2+2mx+m2-4=0,
    由Δ=8m2-16(m2-4)=8(8-m2)>0,可得m2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