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高考数学必背知识手册
高考 第四章 数列(公式、定理、结论图表)(新教材)
展开
第四章 数列(公式、定理、结论图表)一.数列的概念:1.定义: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2.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记作简记.3.数列的第项与项数的关系若用一个公式给出,则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4.数列的项为当自变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它的图像是一群孤立的点。5、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6、求数列中最大最小项的方法:最大 最小 考虑数列的单调性二、等差数列1、定义:(1)文字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2)符号表示:2、通项公式:若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通项公式的变形:①;②.通项公式特点:是数列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3、等差中项若三个数,,组成等差数列,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若,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即a、b、c成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1)。(2)(3)5、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公式:①;②.公式特征:,时是一个关于n且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形式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则,且,.②若项数为,则,且,(其中,).③,,成等差数列.6、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①定义法:是等差数列②中项法:是等差数列③通项公式法:是等差数列④前项和公式法:是等差数列三、等比数列1、定义:(1)文字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2)符号表示:2、通项公式(1)、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公比是,则.(2)、通项公式的变形:①;②.3、等比中项:在与中插入一个数,使,,成等比数列,则称为与的等比中项.若,则称为与的等比中项.注意:与的等比中项可能是。4、等比数列性质若是等比数列,且(、、、),则;若是等比数列,且(、、),则.5、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1)公式:.(2)公式特点:(3)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则.②.③,,成等比数列().6、等比数列判定方法:①定义法:为等比数列;②中项法:为等比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为等比数列;④前项和法:为等比数列。四、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性质的比较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为常数,)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或()或中项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前项和①;重要性质①②等和性:若(、、、),则③若(、、),则.④构成等差数列.①②等积性:若(、、、),则③若(、、),则④构成的数列是等比数列.单调 性:设d为等差数列的公差,则d>0是递增数列;d<0是递减数列;d=0是常数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q=1是常数数列;q<0是摆动数列证明方法证明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的方法:1.定义法 2.中项法 3. 通项公式法:(为常数)4. 前n项和公式法:(A,B为常数)证明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方法:1.定义法 2.中项法 3. 通项公式法:(A,q为不为0的常数)4. 前n项和公式法:()设元技巧三数等差:四数等差:三数等比:四数等比:<解题方法与技巧>1.解决等差、等比数列有关问题的几点注意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公式和性质的灵活应用;2对于计算解答题注意基本量及方程思想的运用;3注重问题的转化,由非等差数列、非等比数列构造出新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以便利用相关公式和性质解题;4当题目中出现多个数列时,既要纵向考察单一数列的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又要横向考察各数列之间的内在联系.2.数列求和问题一般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或已知公式的数列求和,不能转化的再根据数列通项公式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求解.,一般常见的求和方法有:(一)公式法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na1+d.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③数列前项和重要公式:(1) (2)(3) (4) (5)等差数列中,;(6)等比数列中,.一分组求和法:把一个数列分成几个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三裂项相消法:有时把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成两项差的形式,相加过程消去中间项,只剩有限项再求和.常见的裂项技巧①等差型(1)(2)(3)(4)(5)(6)(7)(8)(9)(10)②根式型(1)(2)(3)(4)(5)③指数型(1)(2)(3)(4)(5)(6),设,易得,于是(7)④对数型⑤幂型(1)(2)(3)⑥三角型(1)(2)(3)(4),则⑦常见放缩公式:(1);(2);(3);(4);(5);(6);(7);(8);(9);(10).(11).四错位相减法:适用于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构成的数列求和.(1)适用条件:若{an}是公差为d(d≠0)的等差数列,{bn}是公比为q(q≠1)的等比数列,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Sn;(2)基本步骤(3)注意事项:①在写出Sn与qS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位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n-qSn;②作差后,等式右边有第一项、中间n-1项的和式、最后一项三部分组成;③运算时,经常把b2+b3+…+bn这n-1项和看成n项和,把-anbn+1写成+anbn+1导致错误. 五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n},与首末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采用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便使用了此法. 用倒序相加法解题的关键,就是要能够找出首项和末项之间的关系,因为有时这种关系比较隐蔽. 典例1: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2,a4=16.(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a3,a5分别为等差数列{bn}的第3项和第5项,试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Sn.【解析】(1)设{an}的公比为q,由已知得16=2q3,解得q=2,∴an=2×2n-1=2n.(2)由(1)得a3=8,a5=32,则b3=8,b5=32.设{bn}的公差为d,则有解得所以bn=-16+12(n-1)=12n-28.所以数列{bn}的前n项和Sn==6n2-22n.典例2: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Sn+1=4an+2(n∈N*).(1)设bn=an+1-2an,求证:{bn}是等比数列;(2)设cn=,求证:{cn}是等差数列.【证明】 (1)an+2=Sn+2-Sn+1=4an+1+2-4an-2=4an+1-4an.====2.因为S2=a1+a2=4a1+2,所以a2=5.所以b1=a2-2a1=3.所以数列{bn}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2)由(1)知bn=3·2n-1=an+1-2an,所以-=3.所以cn+1-cn=3,且c1==2,所以数列{c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3,首项为2.典例3:已知数列{an}是递增的等差数列,a2=3,且a1,a2,a5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设bn=an+2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3)若cn=,设数列{cn}的前n项和为Tn,求满足Tn>的n的最小值.【解析】 (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d>0).由得解得∴an=a1+(n-1)d=2n-1.(2)由(1)得:bn=an+2n=2n-1+2n,则Sn=b1+b2+b3+…+bn=1+3+5+…+(2n-1)+2+22+23+…+2n=+=n2+2n+1-2,∴Sn=n2+2n+1-2.(3)由(1)得:cn===-,∴Tn=1-+-+…+-=.由>得n>12.又∵n∈N*,∴n的最小值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