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四川省达州中学高2022级2023春季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每种戏剧形式都有自己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越剧有《梁祝》,豫剧有《朝阳沟》,河北梆子有《宝莲灯》……它们创作时间有早有晚,流传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已成为舞台上的
“常客”。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犹如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
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每次演出都会成为“灯迷”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
同时,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作出微调。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艺术在打磨作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戏剧是现场的、一次性的艺术、同时又是可以而且应该反复打磨的艺术。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斟酌采纳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
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其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情感的外化,那么这种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是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的,在人的情感世界中具有统摄意义,最能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
经典作品在描写具体的人与事的过程中,捕捉并呈现隽永的思想与情感,并将其与一定艺术技巧相结合,技与道的统一赋予了作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艺术形式因历史感、人文感的加持而拓宽了审美空间,时代精神也因此获得了审美表达。相反,如果创作者眼中只有浮表化的情感,热衷于表现一时的情绪,追求短暂的热闹,其作品极有可能不是乏味单调就是浅薄庸俗,即便有些亮点,也似烟花转瞬即逝。
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舞台艺术的现场性和冲击感,使作品的温度更具暖人的力量。当人们在舞台上看到自己与身边人的影子,内心的欢喜与忧愁就找到了出口,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的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贴近百姓口味自然就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而具有现实温度的。
总之,艺术的高度、文化的深度、生活的温度,是经典作品与观众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作品常留舞台的诀窍所在。面对新时代条件下人民大众日益旺盛的美好生活需求,舞台艺术创作理应坚定文化自觉,推出更多贴近百姓口味、充满生活温度的精品力作,以高质量的艺术创作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盈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不过时》)
材料二:
2018年两会上,出生于淮剧世家的陈澄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带去了《进一步强化戏曲进校园》的建议。“让戏曲进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让更多的人走进它,了解它,传承它,这是我的责任。”她深知戏曲的魅力,将一些经典剧目的光碟以及她和父亲陈德林先生的戏曲专辑随身携带,并送给参加采访活动时见到的孩子。她觉得,很多戏曲故事都融入了忠孝节义、催人奋进等思想元素,孩子们接触了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道理,就很可能喜欢上戏曲。
自2018年起,淮剧艺术开始走进校园。陈澄介绍,大型现代淮剧《小镇》进高校9场、“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折子戏专场”13场,还在多个高校进行了返场。“返场,说明戏曲是能够被当代青年人认可和喜欢的。”让陈澄高兴的是,进校园的效果远超她的想象。不仅是江苏省本地高校重视,很多外地高校也邀请她去为学生讲座、表演。
“一开始进校园演出,发宣传页的时候没多少人去领,但学生们看过以后就去抢着要,排着长队伍要我们签名。有的剧社、对戏曲感兴趣的大学生们都留下来跟我们提问。”陈澄兴奋地说,我们的文化被新一代接受了,这条路我们是走对了。
陈澄告诉记者,盐城一家幼儿园成立了淮剧班,专业演员将对娃娃们进行戏曲技术性的辅导。“这里面的孩子说不定未来就会走上戏曲道路,这就是我们的后备力量。”陈澄对戏曲的未来传承充满干劲和信心。
(摘编自王启慧《大学生“追戏”,戏曲被年轻人接受还有多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茶馆》《雷雨》《锁麟囊》虽然创作和流传时间不同,但都已经成为戏剧的经典之作,标识着话剧曾经达到的高度。
B.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既源于她技艺的炉火纯青,又因为她唱的是程派,程派最能保持“味儿”
的纯正延续。
C.尽管《朝阳沟》所讲的故事早已成为历史,但该剧并未因时过境迁而被湮没,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着深沉的家国情怀。
D.陈澄为了挽救濒于危亡的淮剧,提出了戏曲进校园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实施对扩大淮剧影响并使之得到传承意义重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舞台艺术创作者可以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所以舞台艺术在打磨作品方面优于其它艺术形式。
B.材料一中“身段往往比较柔软”是说戏剧不僵化,能够根据演出需要作出微调,这一就近取譬,生动形象且易于读者理解。
C.如果创作者热衷于表现浮表化的情感,追求短暂的热闹,而不加持历史感、人文感,其戏剧艺术的审美空间必定狭窄。
D.《小镇》等淮剧艺术多次走进校园,甚至还出现返场,说明演出效果良好,这让陈澄对淮剧艺术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材料一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A.戏剧《白毛女》拍成电影后风靡全国,田华演的白毛女、陈强演的黄世仁,形象极为生动。
B.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如今已被打磨成了百姓最爱看的戏剧之一。
C.现代评剧《过大年》讲述了辽北农村脱贫致富的故事,在2020年沈阳艺术节上备受好评。
D.著名作家田汉赞颂革命者爱国情怀的剧作《黄花岗》,本计划写五幕,结果只写了两幕。
4.材料一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举例论证的妙处。(4分)
5.依据上述材料,想要使戏剧被新一代人接受,戏剧人具体应该怎样做?请简要回答。(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豫让行刺
叶敬之
赵襄子乘着马车,带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在阳光的照射下,他的脸上发出红扑扑的油光。他的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左右摇晃着。
城外不远,矗立着层层叠叠的山岭。山下河道弯曲,河上一座木桥,被垂柳挡住了半边。
开路的随从过了桥,车夫鞭子一甩,催马过桥。谁料,马却“咯噔”一下停住了。马头乱摇乱晃,马蹄也往后倒退,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车头。
赵襄子疑虑重重。自从杀了智伯,把智伯的人头做成了饮具之后,他整天疑神疑鬼的;而智伯的臣子豫让刺杀自己未遂,更让他提高了警惕。如今,看到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
他拍了拍参乘青荓的肩膀,指着桥下说道:“你去看看什么情况。”
青荓下了马,正了正头上的帽子,扶了扶腰间的佩剑,往桥下走去。
赵襄子等候着。不知过了多久,青荓没有回来,而桥下也静悄悄的。
赵襄子不耐烦了,又叫了一个随从过去察看。眼见得那个随从下了桥,忽然听得一声尖利的叫喊:“主公,不好了!青荓死了!”
赵襄子脑子“嗡”的一下,急忙下了马,扶着腰间的佩剑,三步并两步走近桥头,拐弯下桥。
不用他吩咐,他的随从们也纷纷下马,拔出佩剑,跟着赵襄子下桥。刚到桥底,赵襄子吓了一跳,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他没有看见青荓,却看见了他的仇家——豫让!豫让垂着头,握着佩剑,脸上的疤痕绷得紧紧的,使他看上去更加丑陋不堪。
而豫让的脚下,就躺着青荓。鲜血浸透了青荓的衣服,往河边汩汩流淌。
赵襄子怒火中烧,他拔出剑来,挥舞着,怒斥豫让道:“我原先以为,你不惜牺牲性命替主子报仇,是个义士,所以放了你。谁料,青荓与你是好友,你连他也杀掉,看来你不是义士!且吃我一剑!”
豫让并不举剑,抬起头来,脸上竟有晶莹的泪珠。赵襄子的手抖了一下,剑锋低了下去,他催促豫让道:“你有什么话赶快说,说了好受死!”
豫让因为吞了炭火,嗓音嘶哑。他艰难地发出声音来:“青荓发现我,欲放我走,则对不起主子;欲将我杀了,又对不起老友,所以自裁身亡。”
豫让说完,扔了佩剑,往地上一跪,抚着青荓尸体,大哭起来。声音微弱如蚊虫之鸣,粗粝似老树之皮,似凄风掠过。在场的人,无不低头垂泪。赵襄子提剑的手,也扑地垂了下去。
豫让忽然爬起来,抹了一把眼泪,浑浊的眼光投向赵襄子:“我有一事有劳于君。”
赵襄子目睹刚才的一幕,敌意已然消失,就允诺道:“你说。”
豫让道:“从今以后,再想刺君,已无可能。何况多年好友,为我而死。只是在主公智伯坟前的许诺未能兑现。能否请君脱下外衣,让我刺上三剑,以报主公?”
赵襄子听了,没有言语,把剑交给一个随从,脱下外衣。两个随从上来,接过外衣,各扯一条袖子,来到豫让面前。豫让举剑,跳跃呼喊,连刺三剑,三个洞口,边缘皆染血,赫然出现在衣上。赵襄子见了,不免心惊。豫让停下剑来,拱手施礼,大呼道:“我已报答主公!”
说罢举剑,剑光一闪,头颅落地,滚了几滚。目光最后瞥一眼赵襄子,嘴唇略动了动:“谢,谢……”
豫让的尸体依然直立,不知过了多久,才轰然倒地。
赵襄子为豫让修了一座坟墓。那墓就在河边,桥侧。后人称坟墓为豫让墓,称桥为豫让桥。河水流淌两千年,粼粼清波,至今倒映着墓和桥。
河水不枯,墓桥永恒。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5期)
文本二:
当“恩”与“义”发生冲突时,刺客们会如何选择呢?从豫让刺杀赵襄子的事迹中可以看出,豫让第一次刺杀赵襄子失败,赵襄子感动其贤,释放了他。于豫让而言,赵襄子有救命之恩。但豫让与智伯的君臣之义让他不可能“怀二心”而事赵襄子,更不可能放弃为智伯复仇。智伯的“国士遇之”的恩情与二人之间的君臣之义大于赵襄子的救命之恩,“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因此,豫让最终仍然选择了再次刺杀赵襄子。由此可以看出,当“恩”与“义”发生冲突时,刺客豫让选择了“死名之义”,三击赵襄子衣而后自杀。
(摘编自高婕《<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恩义”关系》)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赵襄子的拔剑相向,豫让不躲避不反抗,竟然流下眼泪,说明他对青荓之死深感愧疚,也因失去老友然神伤。
B.豫让的复仇之路坎坷,充满艰辛;他三击赵襄子外衣之后的大呼,既是对智伯之灵的告慰,也是对自我心灵的宽慰。
C.豫让自杀后,其直立的尸体过了许久才轰然倒地,这一超现实的手法,表现了豫让不甘失败、生命顽强的精神品质。
D.小说的最后一段“河水不枯,墓桥永恒”具有象征意义,它意味着豫让的可贵精神千百年以来世代流传,永不磨灭。
7.关于青荓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荓许久未归且桥下静悄悄的,反常的现象增添了现场的紧张氛围。
B.青荓在杀死与放走豫让的两难之中选择自杀,体现了他的忠义精神。
C.青荓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豫让的交代来完成,采用了侧面描写手法。
D.青荓的出现,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
8.豫让为智伯复仇,最终不得不以剑三击赵襄子衣服而后自杀,结合文本一、二,谈谈你对豫让价值追求的理解。(4分)
9.“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寥寥数语,却在文本一中浓墨重彩,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韫掠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辄从辐掠车中可诸奏事。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划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
始皇崩/
B.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
始皇崩/
C.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
始皇崩/
D.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
始皇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
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尊称。
B.会稽: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因会稽山而得名,秦朝始置。
C.崩: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去世。诸侯和大夫去世称“薨”。
D.太子:我国封建时代,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的称谓,有时也用“东宫”来指称太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斯借秦始皇让他处理淳于越谏言的机会,促使秦始皇没收并焚烧《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文章。
B.李斯为秦初统治秩序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统一文字、平定四夷等,他都出了力。
C.李斯的大儿子李由请假回咸阳,在家中摆酒宴,百官都前去向李由敬酒献物,祝他长寿,李斯慨然长叹,不知道归宿在何方。
D.秦始皇死后,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有正式确立太子,所以要保密,于是跟宦官赵高等人一起隐瞒秦始皇病逝的消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4分)
(2)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4分)
14.始皇下令没收《诗》《书》及诸子百家之语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 姜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③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⑤,至今在否?
注:①姜夔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韵脚填写本词。②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③使君:指辛弃疾。④金鼓: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由楼前风景开篇,点出英雄遗迹,写江山依旧,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已经作古。
B.“数骑”三句与辛词同位句“舞榭”三句表意略同,都寄寓了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意。
C.下片“楼外”三句,词人采用远近结合的手法,点明京口的重要性,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D.全词慷慨激昂,笔力雄健,虽刻意效法辛词的风格,却也突显了词人清刚﹑疏宕的特色。
16.本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使几个弟子毫无顾忌地说出各自的志向的语句是“ , 。”
(2)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强调了人民力量的重要性。《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比喻的方式肯定人民力量的巨大,让统治者谨慎。这两句是“ , 。”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感叹六朝往事如流水,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 。只要像手工匠人一样打造技艺、雕琢产品,企业就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 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 、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活力 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谋而合 演化 顾客盈门 流淌 B.殊途同归 演变 门庭若市 流淌
C.不谋而合 演变 顾客盈门 涌流 D.殊途同归 演化 门庭若市 涌流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
B.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并且人与人也没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
C.职业品质、专业精神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但职业的特点却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人与人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但职业的特点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愿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6分)
曹家遭遇变故时,曹雪芹与宝玉年龄相仿。曹雪芹亲历了家族由盛转衰的变迁。《红楼梦》便是作者一生的所见所思所得所悟。开篇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既照见了众生,也照见了他自己。《红楼梦》写尽了人情冷暖。贾府繁盛时,高朋满座;贾府没落时,门可罗雀。《红楼梦》的叙事节奏宏大严密,① 。如黛玉与宝钗:黛玉是在作诗,宝钗是在做人;黛玉的生命是为了开花,宝钗的生命是为了结果;② ,宝钗是现实的功利的。《红楼梦》的内容涉猎很广,包罗万象。整部大书从叙事架构到精神背景、从人物设计到家族百态,涉及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如饮食文化,茶文化,园林建筑,人事管理,音乐戏曲,饮食养生,服饰文化,丧葬制度,诗词歌赋等各种知识。可以说,③ 。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1小题,4分)
近日,北京京剧院程派名家郭玮在长安大戏院震撼上演《锁麟囊》,让古老的中华戏曲艺术再次迸发出新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内涵。
《锁麟囊》是经多位艺术大家精彩演绎且艺术风格早已深入人心的程派经典之作。如何寻求突破、在守正中有所创新和发展,成为程派传承人必须思考和不能回避的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程派传人,郭玮深谙艺无止境的艺术真谛,善于从每次演出中汲取经验,认真揣摩人物,精心研磨唱腔,深刻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将声腔演唱和身段工架化为深刻表现人物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驾驭把控和表现人物的能力。
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愿意。(4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项有关中学生压力的问卷调查表明:约80%被调查同学的压力来自对成绩的忧虑。友谊的获得与失去,也是学生在学校压力的来源之一。一些学生为了保持住不错的排名,只顾努力学习,与周围的亲友逐渐关系疏远。约60%被调查同学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父母不理解”高频出现。还有40%被调查同学的压力来自自己。自己的期望太多、太高,完不成会强烈自责,甚至自我否定很久。经常参与“比较”,会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还有大约30%的被调查同学感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压力。便捷的网络媒体让学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和思潮,令部分同学对未来产生恐慌,思想出现混乱。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感悟,并提出合理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达州中学高2022级2023春季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解析:A.依据原文“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犹如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可知,《锁麟囊》不是话剧,是京剧。B.“因为她唱的是程派,程派最能保持‘味儿’的纯正延续”理解有误,原文是“我唱的永远是程派”“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文中只是提到张火丁唱的是程派,这并不是原因,且未提及“程派最能保持‘味儿’的纯正延续”。D.“陈澄为了挽救濒于危亡的淮剧”有误,初衷不对,依据原文“让戏曲进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让更多的人走进它,了解它,传承它,这是我的责任”,陈澄向人大提出的建议,是为了让青少年了解它,传承它,而非“挽救危亡的淮剧”。
2.(3分)A解析:原文“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艺术在打磨作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可知,有“优势”不代表一定优于其它艺术形式。
3.(3分)B解析:材料一观点是经典老戏魅力永存不过时。A.“《白毛女》拍成电影后”不适合,不是戏剧,且侧重演员的生动表演。C.“现代评剧”不适合,文本更多表现经典老戏。D.“本计划写五幕,结果只写了两幕”属于未成品,不足以作为论据。
4.(4分)①材料一探讨的是经典老戏永不过时的原因,运用举例论证对具体剧作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对原因作出归纳。②将作者的观点阐述得具体生动,且易于读者理解。③运用举例论证,借助确凿、典型的实例来证明观点,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5.(6分)①要有精湛的技艺,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②要对戏剧进行打磨,作出微调,使之适应时代审美语境。③要扎根文化沃土,让剧作反映出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体现时代精神。④要让剧作贴近新一代人的生活,使戏剧具有生活的温度,能引发人们共鸣。(满分6分,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3分,三点4分,四点6分)
6.(3分)C解析:“不甘失败、生命顽强”错。
7.(3分)D解析:“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错。
8.(4分)①秉持为人之道,豫让一诺千金,践行诺言,坦然赴死;②坚守君臣之义,豫让完成了为智伯复仇的职责,以死报君;③报答知遇之恩,面对智伯的礼遇、赵襄子的赏识,豫让以死回报;④重视朋友之谊,豫让与青荓惺惺相惜,青荓为成全豫让而自杀,豫让便以命相报。(答对一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6分)①丰富了内容,渲染了气氛,有利于刻画豫让、赵襄子等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②使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增强了小说可读性,为后文豫让自杀铺垫蓄势,使结局更为合理;③强化矛盾冲突,有利于凸显小说主旨。(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3分)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一年七月,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下诏书给公子扶苏说:“把军队交给蒙恬,到咸阳参加丧礼,然后(将我)下葬。”诏书已经封好,还没交给使者,始皇就去世了。“沙丘”是“至”的地点,不能断开,应在“沙丘”后断开,排除CD;“公子扶苏”是“赐”的对象,不能断开;“曰”是对话标
志,后面断开,排除AD;“已封”是“书”的谓语,不能断开;“未授”是下句的谓语,其前断开,排除AC。故选B。
11.(3分)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诸侯和大夫去世称‘薨’”错,诸侯去世称“薨”,大夫去世应称“卒”。故选C。
12.(3分)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李斯的大儿子李由请假回咸阳,在家中摆酒宴,百官都前去向李由敬酒献物,祝他长寿”张冠李戴,从原文“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可知,是李斯在家中摆酒宴,百官向李斯敬酒献物,祝他长寿,而不是李由。故选C。
13.(8分)(1)秦始皇许可了李斯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文章来使百姓愚昧无知,使天下人不能再用古代的事来否定今天的现实。(“可”,许可;“愚”,使动用法,使……愚昧;“无”,不能;“以古非今”,用古代的事来否定今天的现实。)
(2)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里巷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竟然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乃”,表判断,是;“黔首”,百姓;“驽下”,才能低下;“擢”,提拔。)
14.(3分)①以愚百姓;②使天下人无以古非今;③不实行分封制(而是坚持郡县制,维护大一统局面)
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始皇三十四年,在咸阳宫摆酒宴,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歌颂秦始皇的威力和功德。齐人淳于越进谏说:“现在陛下您统一了天下,然而您的子弟还是平民,如果突然有田常、六卿那样的祸患,在朝中没有辅佐之臣,怎么相救呢?事情不效法远古而能长久的,我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阿谀奉承来加重您的错误,不是忠臣啊。”始皇把他的意见交给丞相李斯处理。丞相认为他的说法是错误的,排斥他的言辞,就上书给始皇。说:“我请求下令,凡藏有《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言论文章的,一律清除。”秦始皇许可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文章来使百姓愚昧无知,使天下人不能再用古代的事来否定今天的现实。修明法制,制定律令,都是从始皇开始的。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第二年,始皇又视察各地,在外平定四夷。李斯都出了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都娶了秦国的公主,女儿们都嫁给秦国的公子。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摆酒宴,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献物,祝他长寿,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我听荀卿说过‘事情忌讳太过分了’。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里巷的百姓,皇帝不知道我才能低下,竟然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富贵到极点了。然而事物繁盛到极点以后则将衰萎,我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巡视出游会稽山,沿海北上到达琅邪山。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兼理掌管印信,发布命令等事,都随同前往。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因多次直言劝谏皇上,始皇派他到上郡监督军队,蒙恬为将军。小儿子胡亥受宠爱,请求随行,始皇答应了。其余的儿子都没跟随。
这一年七月,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下诏书给公子扶苏说:“把军队交给蒙恬,到咸阳参加丧礼,然后(将我)下葬。”诏书已经封好,还没交给使者,始皇就去世了。诏书和印章都在赵高那里,只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以及五六个受宠幸的宦官知道始皇去世,其余的群臣都没人知道。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有正式确立太子,所以要保守秘密。把始皇的尸体安放在韫辌车里,百官奏事和进献食物还和过去一样,宦官就从辒辌车中(假托始皇的命令)批复各项上奏的事。
15.(3分)C解析:C项“远近结合”错误,由“冥冥”“隐隐”而知,此处属于远景。
16.(6分)①对辛弃疾的推崇和赞颂。运用典故,将辛弃疾与诸葛亮相比,借此推崇、盛赞辛弃疾。②对挥师北伐,收复中原的盼望。“中原”三句写出了北方沦陷区人民迫切盼望北伐的心声。词人借中原百姓的心声,表达了词人迫切希望北伐的愿望。③对时光易逝、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化用桓温的典故抒发了时光易逝而辛弃疾长久不受朝廷重用的慨叹。(每点2分,共6分,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解析】词的下阙化用诸葛亮的典故,借此推崇、盛赞辛弃疾;“中原”三句,表达了词人迫切希望北伐的愿望;结尾化用桓温的典故,意蕴丰富,引发读者联想,根据学生所学课本知识的迁移,故拟答案为“对时光易逝、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如果学生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17.(6分)(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载舟覆舟,所宜深慎(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18.(3分)C解析:第一处,“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殊途同归”:指的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语境指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是一致的,选“不谋而合”。第二处,“演化”:演变(多用于自然界的变化)。“演变”:意思是变化发展。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语境指文字的变化,选“演变”。第三处:“顾客盈门”:意思是形容来买东西的人很多。“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语境指生意红火,顾客多,选“顾客盈门”。第四处:“流淌”:意思是液体流动。“涌流”:喷涌流淌。语境修饰的是“活力”,选“涌流”。
19.(3分)A20.(4分)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解析:第一处将关联词“只要……就”改为“只有……才”,改对得2分;第二处,搭配错误,将“打造技艺”“雕琢产品”改为“雕琢技艺”“打造产品”,每改对一处得1分。
21.(6分)①文中的人物形象亦各有特色。②黛玉是浪漫的文艺的。③它是古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22.(4分)《锁麟囊》是程派的经典之作,又经多位艺术大家精彩演绎,其艺术风格早已深入人心。
23.(60分)【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一)材料解读这是一道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摘编自专题调查结论,涉及的核心话题是“中学生压力来源”,材料中列举了中学生压力的多种来源,诸如关于成绩的忧虑,友谊的得失,父母的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强基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强基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热身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热身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35分〕,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