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图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图片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民事法律关系,名词点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三课 订约履约诚信为本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 诚信经营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第一课 第一框 第二框
第三课 第一框 第二框
第五课 第一框 第二框
第四课 第一框 第二框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思考:民法是什么样的法律?民法典颁布有何意义?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狭义的民法是指民法典;广义的民法则包含民法典和其他民事单行法律。
2.民法含义(民法调整的范围):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注意:①民法调整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主体地位必须平等, 不平等不适用民法。②民法调整的内容是: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其他关系不调整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2021年12月20日,税务部门发布通报,头部网络主播黄薇(网名:薇娅)偷逃税被罚共计13.41亿元。调查显示,黄薇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依法对黄薇作出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思考:该案例中税务部门与黄薇之间的关系适用民法调整吗?
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发生在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税务部门与黄薇之间的关系是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不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不适用民法调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选项中属于民法调整的是( )①甲买彩票中奖后与税务机关发生的税收关系②甲经过招标向某政府机关提供设备有偿维修服务③甲男与乙女的婚姻关系④甲赠给其18岁侄女乙一台电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名词点击: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律师事务所等。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
政府机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
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 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
【易混易错】 我国民法调整公民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A.某集团总公司领导到下属分公司指导工作B.张同学与李同学约定假期一起去欢乐谷游玩C.甲中学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座椅的采购合同D.工商部门对A超市的违规经营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2.下列行为的行为主体之间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是①A建筑公司要求B市政府付清某公共工程的尾款②即将参加高考的小辉要求邻居小清不要在午休时间弹琴③甲答应乙一起去超市购物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④交警对小王的交通违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内涵: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P3最后一段
注意:民法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前提,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发挥调整作用的必然结果。(记书上)
身份权---亲权、配偶权、亲属权
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①A建筑公司要求B市政府付清某公共工程的尾款②市场监管局对刷单、炒信的某网店处以500元罚款③甲答应乙一起去超市购物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④即将参加高考的小辉要求邻居小清不要在午休时间弹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公民)、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2)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资格 →自然人从出生始到死亡止)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没有能力→受年龄、智力限制)
典例 寒假期间,12岁的刘某将积攒的5 000多元压岁钱取了出来,瞒着父母到商场买了一台电脑。父母知道后很生气,带着他到商场要求退货。按照相关法律规定A.刘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退货B.刘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退货C.刘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该退货D.刘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该退货
例:你不满18周岁,你有买股票的民事权利能力,但你没有买股票的民 事行为能力,你也没有获得股票的收益权
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
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注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行为。
注意:①可以独立进行与他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②进行的纯获利行为有效③其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有效,不追认则无效
注意:①可以进行纯获利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是一种事实,要通过参与民事活动才能获得。如:人身权、财产权)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例:不能高空抛物。)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资格 →自然人从出生始到死亡止)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没有能力→受年龄、智力限制)
注意: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的权利,它是民事主体获得民事权利的前提。自然人要想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还应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条件,所有的自然人都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不一定都有民事行为能力
【易混易错】民法规定的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只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小明今年10岁,在与黄薇的直播互动中受其鼓动,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了一台价值2万元的游戏机,小明父母发现后,要求黄薇退货遭到拒绝。小明父母以孩子的名义把黄薇告到人民法院。 小明购买2万元的手机行为有效还是无效?为什么?
买卖行为无效。 小明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小明父母不同意其民事法律行为。
①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静态)
④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②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动态,财产流转关系,具体行为)
③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
前不久北京快侦、快速、快判了一起制作盗版“冰墩墩”、“雪容融”玩偶案,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上海市也查处了两家违规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店,对侵权行为一律“零容忍”。
在某离婚财产纠纷中,法院判决:某房产归女方所有。
在赵某与王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被告归还原告借款。
在某斗殴案件审理中,法院判决:被告人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六个月。
剪影1:在某离婚财产纠纷中,法院判决:某房产归女方所有。 剪影2:在赵某与王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被告归还原告借款。 剪影3:在某商标使用纠纷中,法院判决:判决生效之日起甲公司立即停止使用乙公司的注册商标,并连带赔偿乙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 剪影4:在某斗殴案件审理中,法院判决:被告人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六个月。
谈谈你对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认识
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
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例如:某有限责任公司和某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贷款50万元。某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利----获得银行提供的50万元贷款; 义务------承担向某银行还款的义务某银行的权利------要求某有限责任公司还款的权利 义务------提供某有限责任公司50万元贷款
1.某初中生小明(14周岁)在同学小华(13周岁)的微信朋友圈留言,引发矛盾。小华遂纠集4名同学将小明约至某小区楼顶进行殴打,导致小明多处软组织挫伤,经法医鉴定为轻微伤。对本案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学生需要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则,自觉提高自我约束力②小华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不构成侵权,故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③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小华,客体是小华殴打小明的法律事实④小华及其同学侵犯了小明的健康权,其监护人应承担法律责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下列关于三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所购得商品的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该交易行为B.甲给乙起外号的侵权关系的客体是乙C.甲从乙处借款3万元的债权关系的内容是乙请求甲还钱的权利和甲还给乙3万元钱的义务D.书法家张某将自己的一幅字赠送给好友甲,从赠与关系看,内容是该字画
张某21岁,在镇上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上租了一间房。2020年7月份,张某欲花13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部某品牌二手手机,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车祸死亡。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手机。
思考1:张某不顾父母反对购买二手手机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思考2:分析张某的购买活动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思考:张某不顾父母反对购买二手手机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此时张某21岁(已满18周岁),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经济活动不需要父母的监护,该购买行为是有效的。思考:分析张某的购买活动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①民事主体:张某和李某。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双方买卖的标的——手机。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张某与李某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
♦请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
《民法典》规定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的返还】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五条 【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的处理】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第三百一十六条 【拾得人及有关部门妥善保管遗失物义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三百一十七条规定 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评析:⑴“拾金不昧”是指拾得他人物品不占为己有。它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当事人小林接受或放弃酬谢报酬都是行使权利的方式,若据为己有则构成“不当得利”。材料中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的行为弘扬了传统美德,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符合道德层面的拾金不昧。依法行使权利与拾金不昧的道德要求并不矛盾。⑵ 《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材料中的失主有特定金额作为报酬的寻物启事,在法律上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主动提出悬赏,领取遗失物时应按承诺支付给拾得者一定报酬。所以,小林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也是合法的。小林父母的观点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
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拾金不昧,仅凭法律拘束就够吗?
全民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4.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力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
2010年“北雁云依”父女俩受访
(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案例中的取名行为违反法律规定。 理由: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姓名”的“姓”,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自然人选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自然人随父姓或者母姓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观念,符合绝大多数自然人的意愿和实际做法。父母仅凭个人喜好、愿望创设姓氏,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和公序良俗的要求。
这也提示我们,自然人行使姓名权需要依法进行。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关于姓氏选取的规定就是对自然人行使姓名权的一种合理限制。这个案例说明,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是任意的,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1.民法规定基本原则的原因/目的?
①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必要性)②民法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意义)
2.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立法规范民事法律关系的逻辑起点。它最集中地反映了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是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标志。(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信原则作为民法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民法的“帝王条款”。(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 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 环境
3.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P6二段
相关链接: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习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善良习俗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习俗。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虽然民法允许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限制的,当事人自愿实施的行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法典》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各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 公序良俗是建设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建设水准的重要标志。公民在进行民事活动时既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又要符合道德的要求。
案例5:寒假期间,10岁的刘某将积攒的压岁钱取了出来,瞒着父母去买游戏机。某商店售货员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卖给了刘某一台游戏机。父母知道后带着他到商店要求退货,遭到商店的拒绝,刘某父亲将商店告上了法院。
售货员的做法违反了民法的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所从事的重大行为由监护人负责行使。在本材料中刘某明显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售货员无视刘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损害了刘某的利益,违反了公平原则。售货员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卖游戏机给中学生,违反了诚信原则。售货员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卖游戏机给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学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违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原则。
⑴商店的做法违反了民法的哪些基本原则?说明理由。
⑵如果你是法院的审判人员,你准备怎样裁决这一纠纷?
刘某明显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行为是无效的,商店应该退货。因其违背了诚信原则和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应该降低其信用评级。
2.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①李某因诉讼而与法院之间才形成的关系。②张某因纳税与税务局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③宋某因存款而与银行之间形成的关系。④刘某因结婚与其妻之间形成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因诉讼而与法院之间形成的关系,因纳税与税务局之间形成的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因为民事法律关系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所以①②排除;因存款而与银行之间形成的关系,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因结婚而与其妻之间形成的关系属于夫妻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③④正确。故选C。
3.甲、乙双方连续几年订有买卖交流电机的合同。有一次签订合同时,在标的物一栏只写了“电机”两字。当时正值交流电机热销,而甲方供不应求,故甲方就以直流电机交货。就民法的基本原则而言,甲方违反了( )A.自愿原则 B.诚信原则C.绿色原则 D.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解析】 诚信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本题中,根据前几次合同的履行,甲、乙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实际上是默认的“交流电机”。甲方为了自己的盈利违背了诚信原则。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背景图ppt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析民法基本原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民事法律关系,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对,解析民法基本原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民法,二民事法律关系,NO1主体,NO2客体,NO3内容,p4名词点击,即学即练,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解析民法基本原则,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