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 2,B; 6, 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考试答案:1.C; 2.D; 3.B; 4.①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 ②探春聪明,大器,她极力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处事公正不徇私,展现出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③探春的形象符合林语堂的思想取向,探春是林语堂尊崇的生命典型。
解析:1.A项,扩大范围,“其研究集中在……”错误,“集中”前少了“绝大多数”。B项,因果混乱,《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是因为它的艺术性和思想性。D项,曲解原意,“《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的说法不对,林语堂不喜欢妙玉,原文是“《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
2.“宝玉顺从的性格”于文无据,并且也不符合小说中塑造的宝玉叛逆的形象特征。
3.原文是“《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是《红楼梦》风靡世界的表现,不是原因。 5.B; 6.D; 7.①冬天的雪花,滋润万物,带来丰收。②母亲在风雪夜里关爱孩子,为了生活顶着风雪勤苦劳作。③雪花下有着不同生活的普通人们,为掌握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的方式飘荡,认真过着自己的生活。5.“‘我’对母亲身体不好还要顶着风雪勤作不辍的担忧”分析错误,根据第二段首句“我不知道------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可知, ‘我’当时并不知道母亲要顶着风雪去劳作。6.A“不平凡”错了,母亲是平凡又可敬的。B.改比喻为拟人C.主旨归纳错,赞像母亲一类的人。 8.A9.C10.B11.(1)御史孙丕扬就用独揽权势(的罪名)弹劾陆光祖。当时陆光祖已调任太常少卿,因此被削职闲居。(2)(陆光祖)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最终没有顺从。解析:8.“蔡时鼎”“陈登云”是两个人,二者之间应有一个顿号,由此排除B、C;“时鼎”为人名,排除D。9.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10.陆光祖在担任吏部文选郎中的时候,致力于荐推人才。11.【参考译文】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在十七岁的时候,就与父亲同时考中了举人。随即又于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河南浚县知县一职。兵部尚书赵锦,下令征召京都周围地区的百姓修筑边塞墙垣,光祖(因浚县较远)说百姓去不方便。这就惹怒了赵锦,便上书要弹劾他。光祖将这些情况报告给巡抚,请求交纳雇工的工钱,老百姓于是安定下来。郡王夺取百姓产业,光祖依法裁处了郡王。补任祠祭主事,历任仪制郎中。严讷为礼部尚书,十分尊重光祖,建议没有不被采纳的。等到严讷改任吏部尚书,就调陆光祖为验封郎中,不久调任文选郎中。更加致力于荐举人才,升用了几乎所有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又破格提拔廉洁而有能力的官吏,有的是由乡试举出的贡士,有的是由书吏中选拔上来。由此下面的僚属竞相勉励,严讷也真心信任他,所以陆光祖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左侍郎朱衡忌恨陆光祖,在背后说陆光祖的坏话,御史孙丕扬就用独揽权势(的罪过)弹劾陆光祖。当时陆光祖已调任太常少卿,因此被削职闲居。大学士高拱掌管吏部,谋划倾轧徐阶。徐阶的宾客都躲避隐匿,只有陆光祖替他调解。等到高拱被罢职,杨博接替掌管吏部,赞许陆光祖讲正义,特别起用他为南京太仆少卿。又升为大理卿。半路上遭遇父丧(就回家奔丧)。万历五年,被起用为原来的官。张居正因为居丧未满出任官职,杖责议论的人,陆光祖写信(寄信)规劝他。等到王用汲弹劾张居正,张居正将要用大罪加害他,陆光祖极力解救使他得以幸免。张居正与陆光祖同年考取进士,相互友好,想引荐他做助手,陆光祖不曲意相随。万历十一年冬天,他被举荐起用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才过十天,就被征召担任吏部职。他把张居正所摒弃的成熟稳重的人全部召回,安排在九卿各部中。李植、江东之极力请求治张居正的罪,陆光祖称张居正辅佐的功绩不可抹杀,与舆论相反。吏部尚书宋纁去世,于是起用陆光祖代替。当时部中的权力被内阁夺取了,宋纁极力矫正,遭受挫折,陆光祖不因此惊惧。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最终没有顺从。申时行辞职,神宗特意授旨起用赵志皋、张位,都是申时行暗中推荐的。陆光祖称,辅佐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不应当由宫内降旨。皇上这次的命令应下不为例。陆光祖为人耿介有骨气,见识高明,通晓朝廷典制,每当议论大政方针,他一言确定要害。 孙丕扬弹劾罢免陆光祖,后来孙丕扬两次在吏部任职,陆光祖极力推荐支持他。御史蔡时鼎、陈登云曾经弹劾陆光祖,陆光祖将陈登云当做知己。当时蔡时鼎到两淮视察盐政,因为提建议被罢免,商人到南方刑部攻击他,陆光祖当时担任尚书,替蔡时鼎洗刷了被诬陷的罪名,惩处了胡乱诉讼的人,人们佩服他的器量。12.D13.①想象明年王适金榜题名的情景,表达了对王适赴考的无限期望与美好祝愿,情真意切;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将美好祝愿寓于春风美景之中;③变上文伤别之悲为高中之乐,情感变化自然,诗歌格调为之一新。
解析:1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不禁悲从中来,一饮杯中酒”的不是王适,而是诗人;另外,“万里同舟宽老病”指当年王适陪伴诗人行舟万里,并非王适将要乘船。13.这是苏辙写的一首送别诗,写于送友人王适北上徐州赴举之际,整首诗既有对友人北上无知音的担忧,又有对友人人品和文品的赞美,既有送别之际的痛苦与无奈,又有对友人高中的期望。本诗的尾联“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是作者想象的情景,想象明年此时,王适金榜高中,这是虚写;同时,作者在此借景抒情,“杨柳春风”正是此时眼前的美景,作者借此来表达对王适的美好祝愿,情真意切,充满长辈对晚辈的期许之情。同时,尾联在情感上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化颈联“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中离别的悲切为此联的想象明年王适科举高中的欢乐,作为一首送别诗,虽然有暂时的不舍和难过,但最后却流露出诗人满怀光明的希望,基调并不低沉,因此评价此诗“于悲吟看出希望”。14(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3)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15.A16.①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②空间站后续出舱活动的顺利实施③按计划开展了各项工作(意思对即可)解析:1.从前文“继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可知,这次出舱是中国航天员再次出舱,而B项强调的是出舱的顺利,与句意不连贯,故排除;D项没有强调“再次出舱”这一事实,故排除;而据后文“也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可知,此次出舱的性质是空间站阶段的“空间出舱”,而C项并未强调“空间出舱”,故排除C项。2.本段文字介绍的是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有关内容。根据“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和“神州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自6月17日进驻天和核心舱”可知①应填写的内容是“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根据“此次出舱活动,天地间大力协同……可靠性与安全性”和“为”“奠定了重要基础”可知②应填写的内容是“空间站后续出舱活动的顺利实施”。根据“神州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自6月17日进驻天和核心舱以来”和“目前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后续在轨飞行期间还将进行一次出舱活动”可知③应填写的内容是“按计划开展了各项工作”。17. B试题分析: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昏聩糊涂的人,不合句意,应换为“震耳欲聋”。差强人意,意为勉强能使人满意,不合句意。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多含贬义,不合语境。18. B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张冠李戴: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根据文意,是说有的文化典籍根据“历史上有过的、甚至只是传说中的景点”进行重建,由此推知其并不是谣言,或消息,用“空穴来风”不合适,排除答案A;也不存在弄错对象的问题,“张冠李戴”也不合适,排除答案C;既然是“有过的”,哪怕是“传说中的”,但至少不是“本来没有的”,用“无中生有”不合适,排除答案D。故选B。19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B.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故选B。20.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于:介词,比/介词,和。C.以:连词,表目的,来。D.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故选C。21B A.修:长,高。C.化:指自然;D.喻:明白,一说是消解、释怀 ;趣:趋向,取向 临:面对22【答案】 A 【解析】 A项,“之”,①助词,取独,不译。②代词,这种情感。B项,“所”,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C项,“为”,都是动词,是。D项,“以”,都是介词,因。 2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清以前汉族男孩12岁时束发为髻”错误。束发,是将头发束起来。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24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共两部分,第一部分列举了两个典型事例。全红婵从7岁开始练习跳水,每天坚持跳水400次,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书写华丽青春,夺得奥运冠军。面对价值几百万的财产,面对贫困的生活,她的父亲依然选择了拒绝,因为不能消费女儿的荣誉。拒绝从天而降的财富,可以保护全红婵的赤子之心,可以让她继续为自己的未来和理想奋斗,可以更为从容地迎接属于她自己的荣耀,可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不是选择眼前的安逸,收起拼搏的勇气、信念等。张桂梅校长扎根边疆山区教育四十余载,她千辛万苦筹饯,又千辛万苦地去山里找需要读书的女孩子。她的理想和信念只有一个,让孩子走出大山,见识外面更为广阔的世界,获得自己的精彩人生,而不是困于大山的一隅,走着前辈的路。因此,她拒绝全职太太学生的捐款,甚至怒斥责骂。只是因为她怕自己的学生从此选择安逸,忘了初心,忘了理想,忘了青春应有的模样。材料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上述事例,思考正值青春的自己应当坚守什么?可以坚守纯真的初心,可以坚守青春的理想,可以坚守拼搏的信念,可以坚守肩上的重任……总之,不能选择安逸,放弃拼搏,放弃理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