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力提升,探究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下列关于蜗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蜗牛生活在水中,营底栖生活B.蜗牛对农业生产有害处C.蜗牛的腹足肌肉发达D.蜗牛的身体表面有一个贝壳2.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的原因是( )A.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B.外骨骼受到损伤,失去了原来的作用C.坚韧的外骨骼限制了蝗虫的活动D.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的生长而生长3.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A.体表具有外骨骼B.身体分部C.具有翅D.适于陆地生活4.(2021·广东中考改编)下列关于水螅、蚯蚓、蜗牛和蝴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能从各方向捕食和防御B.蚯蚓身体光滑不分节,靠疣足在土里运动C.蝴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会出现蜕皮现象 D.除有壳的蜗牛外,其他三种都属于软体动物 5.螃蟹生活在水里,知了生活在树上,鼠妇则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三者生活环境不同,形态也大不相同,但都属于节肢动物。理由是( )A.都能迅速避开敌害B.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C.都用气管进行呼吸D.都有三对足、两对翅6.(2021·山东泗水模拟)右图中a、b分别代表蜈蚣和蝗虫,它们的共同点用阴影部分表示。下列不符合阴影部分的是( )A.身体分节 B.属于节肢动物C.用肺呼吸 D.体表有外骨骼7.右图为河蚌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①是贝壳,对河蚌具有 作用。 (2)③是河蚌的鳃,是 器官。 (3)④是 ,其分泌的珍珠质把侵入体内的异物层层包裹形成了珍珠。 (4)②是斧足,是河蚌的 器官。 二、探究创新★8.某同学欲探究“蝗虫气体进出的位置”,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取两只生活状态良好、大小相同的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胸腹部在水面上;让乙蝗虫的头部向上,并将其胸腹部浸没在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1)该同学设计的实验中,变量是 ,实验过程中可用解剖针触碰蝗虫的 或 ,判断蝗虫的存活状态。根据你所了解的有关蝗虫的知识判断,最先死亡的是 蝗虫。 (2)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发现甲蝗虫易从试管中逃出,于是,他用剪刀剪去甲蝗虫的翅和足。老师认为他这样做不科学,为什么? 。
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A 2.D 3.C4.A 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B项错误。蝴蝶的幼虫有外骨骼,外骨骼会限制蝴蝶幼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需要定期蜕皮,C项错误。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蝴蝶属于节肢动物,D项错误。5.B 螃蟹、知了、鼠妇的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因此都属于节肢动物。6.C 题图中a、b分别代表蜈蚣和蝗虫,蜈蚣和蝗虫都属于节肢动物,因此它们的共同特征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用肺呼吸不属于二者的共同点。7.答案 (1)保护(2)呼吸(3)外套膜(4)运动二、探究创新8.答案 (1)蝗虫被水浸没的部位 触角 翅 乙(2)违背了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与对照组除变量外,其他因素都要相同;用剪刀剪去甲蝗虫的翅和足,会对甲蝗虫造成伤害,影响实验结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病毒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疾病由病毒引起的是,下列属于病毒特征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真菌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力提升,探究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第二节 细菌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