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一练
展开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能演练提升
一、能力提升
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成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造成这种植被分布状况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3.在水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 ②田鼠 ③稻螟 ④土壤 ⑤杂草 ⑥空气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4.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 )
A.制约环境 B.影响环境
C.改变环境 D.适应环境
5.下列关于极地狐与大耳狐(见右上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极地狐与大耳狐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B.大耳狐耳朵较大,能及时散失体内大量的热量
C.极地狐适应寒冷的生活环境,大耳狐适应炎热的生活环境
D.极地狐耳朵短小,有利于防止热量过分散失
6.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杂草的生长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
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C.害虫影响玉米生长
D.杂草和玉米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
7.“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这句话直接说明了( )
A.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8.下列不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B.竹节虫形似竹节
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D.蜥蜴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他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 点 | 鼠妇数量/只 |
水泥路上 | 0 |
水槽边的石头下 | 24 |
庭院里的花盆底下 | 18 |
干草地中 | 2 |
A.高温、干燥 B.阴暗、潮湿
C.空气污浊 D.阳光充足
10.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环境能适应生物
★11.下列有关科学方法的运用,错误的是( )
A.了解初中生近视的原因——调查法
B.探究蚯蚓对环境的影响——观察法
C.探究光照对鼠妇的影响——实验法
D.了解蚕生长发育的过程——观察法
12.对分布在甲、乙、丙三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地区 | 甲地区 | 乙地区 | 丙地区 |
体长/毫米 | 395 | 460 | 540 |
耳长/毫米 | 125 | 108 | 90 |
尾长/毫米 | 115 | 90 | 80 |
如果上述测量数据来自安徽黄山、吉林长白山、广西桂林,则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推测:
(1)丙地区为 ;
(2)对该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素为 。
二、探究创新
★13.某生物兴趣小组捕捉了160只蝗虫,随机分成2组,每组80只,做以下实验:
组 别 | 第1组 | 第2组 |
实验材料 | 蝗虫80只 | 蝗虫80只 |
生活环境 | 放在与蝗虫体色一致的草坪中 | 放在与蝗虫体色不一致的草坪中 |
实验处理 | 放入6只鸡 | 放入6只鸡 |
实验结果 | 1分钟内12只蝗虫被吃掉 | 1分钟内76只蝗虫被吃掉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昆虫的体色与生活环境的色彩大体一致,在生物学上叫做保护色,是对环境的一种 。
(2)上述实验中第1组和第2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实验结果说明 。
(3)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第1组蝗虫所在的草坪被破坏,颜色与蝗虫体色差别很大,则蝗虫可能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知能演练·提升
一、能力提升
1.C
2.B 在自然界中,植被的分布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
3.B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阳光、土壤、空气属于非生物因素。田鼠、稻螟、杂草都属于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
4.D 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5.A 极地狐耳朵小,可减少散热,能适应寒冷环境;大耳狐耳朵大,有利于散热,能适应炎热环境。
6.D 7.B
8.A 竹节虫形似竹节是一种拟态,有防御敌害的作用;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白色是一种保护色;蜥蜴遇到敌害自动断尾,是防御敌害、保护自身的行为。这些都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9.B 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花盆底下找到的鼠妇数量较多,而干燥环境(如干草地等)中的鼠妇数量较少,比较这两种环境,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10.B 冬天温度低,冬眠可以避免变温动物因温度过低而被冻伤甚至被冻死,因此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适应。
11.B 探究蚯蚓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实验法。
12.解析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结构与环境相适应。根据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动物生存环境气温的高低,耳朵、尾巴较短的个体有利于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寒冷环境。
答案 (1)吉林长白山 (2)温度
二、探究创新
13.解析 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的色彩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蝗虫的生存,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当环境发生改变,生物缺少适应环境的能力时,就会被环境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答案 (1)适应
(2)环境 保护色有利于蝗虫的生存
(3)被吃光 环境的改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力提升,探究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力提升,探究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