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6物质的特性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6物质的特性第1页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6物质的特性第2页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6物质的特性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6物质的特性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6物质的特性,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6物质的特性
    一、单选题
    1.(2023·宁波模拟)冰墩墩成了“天宫课堂”的“小助手”,图中男老师固定在原地将冰墩墩抛向女老师,冰墩墩被抛出后,沿原方向匀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墩墩匀速前进时受到了男老师对它的推力
    B.冰墩墩被抛出前没有惯性
    C.冰墩墩在“天宫”中的质量比在地面时小
    D.以冰墩墩为参照物,男老师在后退
    2.(2023·温州模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温制作了一道糖醋排骨,对烹饪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锅铲翻动排骨主要目的是通过做功使排骨的内能增加
    B.排骨上方的“白汽”是水蒸气
    C.收汁时用锅铲不停搅动,使汤汁受热均匀
    D.爆炒排骨不盖锅盖有利于减小醋和水的蒸发
    3.(2022·浦江模拟)2022年3月21日, 东航-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至广州的航班任务时,不幸失事。至3月27日客机两部黑匣子都被找到。下列有关黑匣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黑匣子内层石蜡遇高温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B.黑匣子外壳的钛耐腐蚀属于化学性质
    C.黑匣子受撞击后严重变形属于物理变化
    D.黑匣子外壳颜色呈橙色属于物理性质
    4.(2022·滨江模拟)2022年4月19日,一头抹香鲸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一片海域附近搁浅。当地居民紧急动员帮助鲸鱼重返大海,他们用皮尺粗略测出一头鲸鱼的体积约为8m3,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该鲸鱼的质量约为8×102kg
    B.该鲸鱼的重力约为8×103N
    C.在岸上抬起盖头鲸鱼至少需要8×104N的力
    D.该头鲸鱼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约为8×105N
    5.(2022·常山模拟)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返回舱经历了减速降低轨道(A点至B点),进入大气层,打开主降落伞,打开反推器,最终顺利返回地面。返回舱表面涂有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高温下升华,防止返回舱温度过高。下列关于返回舱说法正确的是(  )

    A. 减速降低轨道过程,重力势能减小
    B.打开降落伞匀速下降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C.进入大气层过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进入大气层过程,表层材料升华放热
    6.(2022·龙港模拟)鱼饼是温州的一道特色菜,鱼饼的制作主要经过以下工序:①鮸鱼去骨②敲打鱼泥③放料蒸煮④油炸亮色,这些工序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2022·杭州模拟)杭州莫干山森林密布,深潭碧水、溪水长流,是生态环境卓绝的观光度假避暑胜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山里岩石不稳定易分解 B.溪水属于氧化物
    C.森林密布可以吸收CO2 D.深山树叶腐烂属于物理变化
    8.(2022·永康模拟)永康美食是让人忘不了的家乡味道。如图所示的四种美食,在制作过程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角干麦饼制作时要蒸、烤结合,蒸的过程中锅中的水先液化再汽化
    B.当馓煎熟时会漂浮在油面上,此时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烙小麦饼时用铁板或铁锅,主要是铁的比热容大
    D.烤制肉麦饼的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使肉麦饼内能增加的
    二、填空题
    9.(2023·宁波模拟) 中国芯片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中,氮化镓(GaN)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金属镓(Ga)是一种银白色固体,具有质软、熔点低、沸点高的特点。在氨气流(NH3)中高温加热金属镓30分钟可制得疏松的灰色粉末氮化镓。

    (1) 如图所示为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由此可知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氮化镓非常稳定,即使是在浓酸或浓碱中也不容易分解,这属于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3)制取氮化镓的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2023·鹿城模拟)蓝黑墨水斑是档案上常出现的污斑之一,可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对墨水斑进行清洗。84 消毒液为无色液体,且具有刺激性气味。
    (1)打开消毒液瓶盖,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
    (2)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消毒液16千克,需要10%消毒液   千克。
    11.(2022·西湖模拟)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体积,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34℃,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平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由以上知识可知: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   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    。
    (2)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时,首先液化的将是    。
    (3)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化的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沸腾,首先分离出来的是 (  )
    A.氧气 B.氮气
    C.氦气 D.同时分离出来
    12.(2022·余姚模拟) 2022年2月8日,天才少女谷爱凌在东奥会目由式消雪女于大跳台决赛中,沉看冷静、 发挥出色,以188.25分的成绩夺得金牌,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1)谷爱凌的质量为50kg,那么当她从50m高的大跳台上滑到最低点时,大约经历了40s,那么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W
    (2)图乙为单板滑雪中的花式动作,极具观赏性。该动作中,滑板可以看似一个杠杆A点为人的前脚与滑板的接触点,B点为后脚与滑板的接触点,C点为滑板与雪地的接触点,则该杠杆的支点是   (填字母)点。
    (3)按照国际惯例,冬奥会滑雪场地均使用人工造雪,即人为地通过一定的设备, 利用热转换技术将水   (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雪。
    13.(2022·文成模拟) 2022年冬奥会用的是人造雪,“雪炮”机是本届冬奥会最重要的造雪设备,可以迅速将大量液态水转化成为高压雾化冰晶,即冰状雪。相较于自然雪,冰状雪含水量较高、密度大,其铺设出来的雪道硬度大。

    (1)冬奥会人造雪是由液态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雪炮”机喷出的雪能飞出40多米,能覆盖地势高的地方,这是因为喷出的雪具有较大的   能。
    (3)支持北京冬奥会使用“人造雪”的观点有 。
    A.冬奥会场地用雪量大,靠自然下雪,需要连续下几十天的大雪
    B.人造雪铺设出来的雪道硬度大,减小赛道与滑雪板之间的摩擦力
    C.冬奥会造雪和赛时补雪约耗电12万度,相当于烧32吨以上的煤
    D.北京冬奥会人造雪需要用39万吨水,要从水库调水、高山引水
    E.人造雪的赛道雪层单一而且性状稳定,具有抗高冲击的性能
    14.(2022·嵊州模拟)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周围的水箱中装满水,对发动机进行降温;而电冰箱在使用时需要通过冷凝器(装满冷凝剂)使冷冻室达到冷冻环境。请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一般情况下,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液,但在北方冬天要将发动机冷却液改为特殊的“防冻液”,因为这种“防冻液”的   比普通水更低(填物理性质)。
    (2)电冰箱通过冷凝剂的循环流动,能把内部热量“带到”外部,使其内部保持低温。它的工作原理是冷凝剂在冷凝器内   (填物态变化名称和吸放热情况)。
    三、解答题
    15.(2023·临安模拟)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大会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图北京冬奥会接力火炬,全部应用氢燃料。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生产的绿电输入北京,使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我国自主开发出硫化镉发电玻璃应用于国家速滑馆等项目。“发电玻璃”之所以能发电是因为在玻璃表面涂抹了一层硫化镉,具有了光电转化的功能。与太阳能电板不同,生产同样一块发电玻璃耗时短,成本更低,转化效率更高。国家速滑馆等4个冰上场馆首次使用最清洁、最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冰面温差不超过0.5℃,有利于运动员创造好成绩。应用此技术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且使国家速滑馆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冰部分就能节省至少2×106度电。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冬奥会火炬 国家速滑馆内冰面 创可贴体温计
    (1)北京冬奥会圣火于2021年10月18日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利用凹面镜点燃,圣火采集过程中利用凹面镜对光具有   (选填“会聚”“发散”或“色散”)的作用。
    (2)请写出火炬接力时奥运圣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时,混凝土冰板层下方管道内输入低温的液态二氧化碳,并在冰板层表面洒水。而滑冰比赛时,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常需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
    A.“制冰”时液态二氧化碳汽化,需吸热
    B.“补冰”时干冰升华,会放热
    C.“制冰”时水凝固,会放热
    D.“补冰”时水凝华,会放热
    (4)如图是北京冬奥会上亮相的一个可自动测量并上报体温的可穿戴式智能测温设备,测温精度可达0.05℃,大小如创可贴。该体温计3h可充满电,充电电压和电流分别是5v、1A,则它充满电后大约储存了   J的电能。
    (5)若完全燃烧标准煤释放的热量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30%,那么国家速滑馆节省2×106度电,就相当于节约   千克煤?(标准煤的热值是3×107J/kg)
    16.(2023·宁波模拟)小科周末出去游玩时,在一个公园门口看见一个大爷表演“油锅取物”。如图所示,只见大爷快速用手从沸腾的油锅里取出了一块物体,一气呵成,手上完全没用被烫伤。

    (1)大爷快速伸手取物的动作,主要是靠   调节完成的。
    (2)大爷能在短时间内准确的确定位置抓住物体,主要是靠脑中的   来协调身体平衡和动作。
    (3)小科回学校后询问老师,老师告诉小科,那个大爷可能用的并不是真正的油,而是看上去像油的液体。那么这种液体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
    17.(2022·余姚模拟)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为氮气,但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利用,而是需要经过固氮作用后形成化合物参与氮循环。
    (1)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生长矮小,叶色发   照(填“黄)或“黑")
    (2)工业上通常利用液氮和液氧的   不同来分离氮气,并将其储存在黑色的钢瓶中。
    18.(2022·衢江模拟)北京冬奥会为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绿色”、“环保”的进一步结合,主火炬燃烧的燃料是氢气,赛事期间大量使用氢燃料电池车,以减少污染排放。
    (1)由于火炬体积非常小,燃料氢气采用“高压储氢”的方式储放在气瓶内,则高压储氢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2)火炬表面通常有一些暗纹理,可以通过   的方法,增加火炬手于火炬之间的摩擦力。
    (3)氢气的热值为 1.4×103 焦/千克,假设火炬中 5 克氢气完全燃烧,则放出的热量为   焦。
    (4)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发电进行电解水制造的氢气被称为“绿氢”。火炬研发团队把制得的 12 克“绿氢”用高压压入氢气瓶,随后将瓶置于“飞扬” 火炬内。请计算要制得 12 克“绿氢”需要电解   克水。
    四、科普阅读题
    19.(2022·永康模拟)淬火是钢热处理工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工艺方法,在现在机械制造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最常见的是水冷淬火,即把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再放到冷水中快速冷却的过程。当把一大捆高温钢材(1000℃以上)放入水中时,水面上会燃起熊熊大火,并出现大量白雾。入水后,水中出现大量气泡,水面上的火焰会持续一段时间,出现“水火共存”的奇观。请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资料: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铁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会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⒉常见物质着火点
    物质名称
    白磷
    汽油
    木材
    氢气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50
    250--330
    574
    700--750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1)对冰墩墩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根据质量的特性判断;
    (4)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解答】A.冰墩墩匀速前进时,男老师已经与它脱离,因此它不受男老师的推力,故A错误;
    B.冰墩墩被抛出前仍然有惯性,故B错误;
    C.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性质、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C错误;
    D.以冰墩墩为参照物,男老师的位置不断向后改变,因此男老师在后退,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分析】(1)改变内能的方法:①做功,本质是能量的转化;②热传递,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3)根据搅拌的作用判断;
    (4)影响蒸发的要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解答】A.锅铲翻动排骨主要目的是通过热传递使排骨的内能增加,故A错误;
    B.排骨上方的“白汽”是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收汁时用锅铲不停搅动,使汤汁受热均匀,故C正确;
    D.爆炒排骨不盖锅盖有利于增大醋和水的蒸发,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需要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
    【解答】A、石蜡遇高温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符合题意;
    B、钛耐腐蚀属于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
    C、黑匣子受撞击后严重变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意;
    D、黑匣子外壳颜色呈橙色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C
    【解析】【分析】(1)根据m=ρV计算抹香鲸的质量;
    (2)根据G=mg计算抹香鲸的重力;
    (3)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出抬起抹香鲸的力;
    (4)根据浮沉条件计算出受到的浮力。
    【解答】抹香鲸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因此它的质量:m=ρV=103kg/m3×8m3=8000kg,故A错误;
    该鲸鱼的重力为:G=mg=8000kg×10N/kg=8×104N,故B错误;
    当抬起鲸鱼时,这个力与鲸鱼的重力相互平衡,即F=G=8×104N,故C正确;
    鲸鱼在水中悬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8×104N,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2)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
    (3)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4)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判断。
    【解答】A. 减速降低轨道过程,高度减小,则重力势能减小,故A正确;
    B.打开降落伞匀速下降的过程中,高度减小,则重力势能减小;速度不变,则动能不变。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降落伞的机械能减小,故B错误;
    C.进入大气层过程,返回舱与空气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
    D.进入大气层过程,表层材料升华吸热,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①鮸鱼去骨、②敲打鱼泥都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③放料蒸煮、④油炸亮色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岩石的分解演变,物质的分类,碳的循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动的概念分析解答。
    【解答】A:山里的岩石稳定不易分解,需要经过长期的演变,A错误。
    B:溪水属于混合物,B错误。
    C:森林密布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C正确。
    D:深山树叶腐烂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分析】(1)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根据漂浮条件判断;
    (3)性质决定用途;
    (4)根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分析。
    【解答】A.蒸的过程中,水吸热,先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再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A错误;
    B.档煎饼漂浮在油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B错误;
    C.烙小麦饼时用铁板或铁锅,主要是铁的导热性好,故C错误;
    D.烤制肉麦饼的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使肉麦饼内能增加的,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1)31
    (2)化学
    (3)2Ga+2NH3高温__2GaN+3H2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2)根据化学性质需化学变化体现分析;
    (3)根据题中信息确定反应物生成物,按方程式书写原则写出方程式分析。
    【解答】(1) 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31;
    (2) 氮化镓非常稳定,即使是在浓酸或浓碱中也不容易分解,该性质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3) 制取氮化镓的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即氨气与镓高温反应生成氮化镓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Ga+2NH3高温__2GaN+3H2 ;
    故答案为:(1)31;(2)化学;(3) 2Ga+2NH3高温__2GaN+3H2 。
    10.【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0.8
    【解析】【分析】(1)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据此分析解答;
    (2)配制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打开消毒液瓶盖,会闻到刺激性气味,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设需要10%消毒液的质量为x,
    0.5%×16kg=10%x;
    解得:x=0.8kg。
    11.【答案】(1)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2)氧气
    (3)C
    【解析】【分析】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任何气体在降到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液化)、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不能使所有的气体都液化)。
    【解答】(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降低温度。
    (2)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时,临界温度氧是-119℃,氢是-240℃
    故首先液化的将是氧气。
    (3)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化的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沸腾,首先分离出来的是氦。
    故选C。
    12.【答案】(1)625
    (2)C
    (3)凝固
    【解析】【分析】(1)根据W=Gh计算出重力做的功,再根据公式P=Wt计算出做功的功率;
    (2)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叫做支点;
    (3)确定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1)重力做功:W=Gh=50kg×10N/kg×50m=25000J;
    做功的功率:P=Wt=25000J40s=625W。
    (2)根据图片可知,当滑板在双脚的作用下转动时,只有C点不动,因此杠杆的支点为C点。
    (3)水为液态,雪为固态,即从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
    13.【答案】(1)凝固
    (2)机械
    (3)A;B;E
    【解析】【分析】(1)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物体由于做机械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
    (3)凡是描述的是人造雪的优点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1)冬奥会人造雪是由液态水变成固态形成的,因此发生凝固现象。
    (2)“雪炮”机喷出的雪能飞出40多米,能覆盖地势高的地方,这是因为喷出的雪具有较大的机械能。
    (3)A.冬奥会场地用雪量大,靠自然下雪,需要连续下几十天的大雪,故A符合题意;
    B.人造雪铺设出来的雪道硬度大,减小赛道与滑雪板之间的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
    C.冬奥会造雪和赛时补雪约耗电12万度,相当于烧32吨以上的煤,描述的是人造雪消耗能源,故C不合题意;
    D.北京冬奥会人造雪需要用39万吨水,要从水库调水、高山引水,描述的是人造雪的工程量大,故D不合题意;
    E.人造雪的赛道雪层单一而且性状稳定,具有抗高冲击的性能,故E符合题意。
    故选ABE。
    14.【答案】(1)凝固点(熔点)
    (2)液化放热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时叫凝固,而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为凝固点。凝固点越低,温度下降时就越不容易变成固体;
    (2)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1)但在北方冬天要将发动机冷却液改为特殊的“防冻液”,因为这种“防冻液”的凝固点(熔点)比普通水更低。
    (2)冷凝剂在进入冷凝器之前为气态,经过冷凝器后为液态,因此冷凝剂在冷凝器内发生液化现象而放热。
    15.【答案】(1)会聚
    (2)2H2+O2点燃__2H2O
    (3)C
    (4)54000
    (5)8×105
    【解析】【分析】(1)根据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解答;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即可。
    (4)根据W=UIt计算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
    (5)首先根据Q放=Wη计算出燃烧煤放出的热量,再根据公式m=Q放q计算燃烧煤的质量。
    【解答】(1)圣火采集过程中利用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的作用。
    (2)奥运圣火燃烧时,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2点燃__2H2O 。
    (3)制冰时,干冰吸热,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而水放热,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满电后储存的电能W=UIt=5V×1A×3600s×3=54000J;
    (5)燃烧煤放出的热量Q放=Wη=2×106×3.6×106J30%=2.4×1013J;
    需要燃烧煤的质量:m=Q放q=2.4×1013J3×107J/kg=8×105kg。
    16.【答案】(1)神经
    (2)小脑
    (3)沸点相对较低
    【解析】【分析】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下完成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是信息的处理中心,是各种感觉的神经中枢;小脑可以协调身体平衡;脑干是控制人体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结构;
    【解答】(1)神经调节的优点是准确快速,所以 大爷快速伸手取物的动作,主要是靠神经调节完成的。
    (2)小脑可以协调身体平衡,所以大爷能在短时间内准确的确定位置抓住物体,主要是靠脑中的小脑来协调身体平衡和动作。
    (3)因为只见大爷快速用手从沸腾的油锅里取出了一块物体,一气呵成,手上完全没用被烫伤。说明沸腾时温度并不高,所以该液体应该满足的条件是沸点相对较低;
    故答案为:(1)神经(2)小脑(3) 沸点相对较低
    17.【答案】(1)黄
    (2)沸点
    【解析】【分析】(1)根据植物缺乏氮、磷、钾等营养素的症状解答;
    (2)沸点是液态和气态的分界点,且沸点越低,越容易汽化,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2)工业上通常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氮气,并将其储存在黑色的钢瓶中。
    18.【答案】(1)液化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7
    (4)108
    【解析】【分析】(1)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据此确定物态变化的种类;
    (2)增大滑动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根据Q=qm计算;
    (4)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列式计算水的质量。
    【解答】(1)在高压储氢的过程中,氢气有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
    (2)火炬表面通常有一些暗纹理,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加火炬手于火炬之间的摩擦力。
    (3)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qm=1.4×103J/kg×0.005kg=7J;
    (4)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2+16=218;
    要制得 12 克“绿氢”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12g÷218=108g。
    19.【答案】高温钢材放入水中时,由于与水的温差很大,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温升高,水大量汽化成水蒸气,一部分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白雾,一部分水蒸气与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3Fe+4H₂O=Fe₃O₄+4H₂;生成的氢气与空气的氧气接触,在高温条件下温度达到着火点,氢气燃烧:2H2+O2==2H2O,所以会出现“水火共存”的奇观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
    (2)根据铁和水蒸气的反应生成气泡的原因;
    (3)根据氢气与氧气的反应说明产生火焰的原因。

    相关试卷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17酸碱盐: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17酸碱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16空气: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16空气,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14水和溶液: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14水和溶液,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说理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