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9 中国古代的城市、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卫生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9 中国古代的城市、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卫生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知识链接,习题对点训练,中国古代的民居,中国古代民居,中国古代交通变迁,社会民生动态,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情况,技术发展水平,决定性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中国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村落、集镇和城市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繁衍生息与发展的重要场所。
中国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 村落、集镇到城市的演化及特点
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化是影响村落、集镇、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在仰韶文化洛阳王湾遗址的小陶罐内壁附着有粟的痕迹,在三门峡交口遗址同时发现有水稻籽实与粟。同时,在郑州大河村、淅川下王岗遗址、郑州西山的古城等出现了大型定居村落,还出现了家畜饲养业。这表明此时A.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已经出现 B.农业经济活动较为稳定C.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基本形成 D.农作物种植出现了交流
(2022·山东省枣庄市三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一些市镇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这说明明清时期A.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城市布局出现重大的变化C.市镇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 D.城市经济功能得到了加强
(2022·湖北武汉·武汉二中模拟)材料 唐代城市建筑,以长安城和洛阳城为代表。长安城分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宫城南面五门,正中为承天门,南临横街;承天门与皇城南面正门朱雀门以及外郭城的明德门构成中央大街。隋唐东都洛阳城的建筑布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宫城、皇城位于洛阳城的西北隅。宫城位置建在城的西北隅,之所以选择这个方位,是因为中原地势一般西北高于东南,统治者占据城内高地,以利其控制全部并便于防御。——摘编自王小甫《隋唐五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长安城和洛阳城布局的区别及其原因。(8分)
结合所学:原因④宫城、皇城居中体现礼制
①长安城以相比洛阳城更规整,宫城、皇城居中而建
③原因:政治控制与军事防御
②洛阳城的宫城、皇城位于西北隅。
材料题解题步骤:一看设问和分值(明确设问方向、时空地位、要点数量)二看材料(分析文段,提炼概括)三看所学(结合相关知识,补充答案)
分析材料:划分文段段落;标出关键信息;提炼概括要点
民居是物化的历史和社会文明的象征。研究民居对于研究古今中外的历史状况与风土人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中国古代的民居特点
(2018·贵州毕节·校考一模)夏商时期的民居多数沿袭原始社会后期的穴居形式。但是宫室建筑却已建于地面之上,且都城布局均以宫城为中心,对称布置。这反映了A.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 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2017·河北保定·统考一模)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自汉至宋形成了与欧洲城市完全不同的坊市制。宋以后虽然坊市制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但在重要的城市仍保留了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清代。这说明坊市制A.具有较浓厚的等级色彩 B.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C.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转型
█ 中国古代的民居特点
(2017·浙江绍兴·新昌中学一模)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利于邻里和睦B.受宗法影响C.体现宗教色彩D.突出皇权至上
(2020·安徽池州·统考模拟预测)2017 年7月,考古人员在秦都咸阳城遗址首次发现了民居建筑,部分出土器物有制作者留下的戳印,均带有“咸”字。类似的戳印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陶俑上也有发现,这是秦代工商管理制度“物勒其名”的反映。这一制度A.有利于保障产品的质量 B.有助于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管理C.旨在利用都城的影响力 D.反映了秦朝政府对工商业的压制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交流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交通的发展。交通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
三、中国古代的交通和社会变迁
█ 影响交通发展的因素
(2019·全国·高考真题)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014·海南·高考真题)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材料 材料一 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8分)。
④地位与地位:是保障民生和军事的重要交通线路
①交通闭塞, 多山地丘陵空间阻隔
③峡路是最主要的交通路线。
一看设问,共两个问题——交通状况和地位,分开标注作答。分值8分。根据材料逐句概括判断分值,得出交通状况6分;根据交通状况得出峡路交通的地位与作用2分。
█ 交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材料:古代中国的交通网络变迁主要以不断完善驿传交通体系和出现大运河航运以及远距离贩运所形成的大量商道等为特色,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国家行政中心城市体系和大运河城市以及江海商路城市等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这无疑鲜明地印证了中国古代交通网络变迁对于城市体系发展的牵导作用。
(2022·湖北武汉·统考模拟预测)秦朝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元朝时,政府在各地广设驿站,构筑了从大都(北京)向全国各地乃至境外延伸的驿路体系。这些做法A.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B.服务于对外扩张的需要C.是两大王朝速亡的诱因D.利于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2022·辽宁·统考模拟预测)隋朝修建的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大运河促进国家的统一稳定
四、中国古代的医疗卫生
疫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但人们在疫病的防治上也积累大量经验。
█ 中国古代中医理论与传统思想
中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道家、儒学、兵家以及佛教等思想的影响。
阴阳平衡、养生理论、藏象理论
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协调平衡、温补思想、诊断治疗
养生理论、预防治疗理论
病因病机理论、养生理论
(2022·河北沧州·沧县中学校考)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可以用来佐证A.政府高度重视医学家的道德标准B.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医药学的影响D.唐代是中医发展最高峰
(2022·云南昆明·统考二模)据汉代医学著作《难经》阐述,人体之气在通过全身经脉运转周身的过程中,会随着时令阳气的升降而升降,故针刺治疗时针刺的深浅程度理应随之变化,如春夏之时,人气随阳气升而升,当浅刺。材料说明A.医学发展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中医理论体系逐步成熟C.《难经》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D.中医治疗注重实验总结
(2021·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明末清初,有名医吴有性、戴天章、刘奎,皆以治瘟疫名。有性推究病源,就所历验,并著论制方,一一辨别。古无瘟疫专书,自有性书出,始有发明。戴天章好学强记,尤精於医。其论瘟疫,一宗有性之说。为人疗病,不受谢。乾隆末,刘奎著瘟疫论类编及松峰说疫二书。又以贫寒病家无力购药,取乡僻恒有之物可疗病者,发明其功用,补本草所未备,多有心得。所著书流传日本,医家著述,亦有取焉。——摘编自《清史稿》卷五百二
根据材料,概括四位名医在医学上的贡献,并对他们予以评价。(8分)
一看设问,两个设问——回答医学上的贡献。分值8分,根据材料内容可分成贡献2点,评价3点。二看材料(分析文段,提炼概括)三看所学(结合相关知识,补充答案)
贡献①编著药典药方,总结医学原理
贡献②丰富中医学知识体系。
评价①救死扶伤,减轻人民病痛,维系百姓健康
评价③促进中国医药学的发展
█ 中国古代疫病的防治
(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如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长对照图”。它反映出A.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B.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C.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D.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10讲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社会治理与医疗卫生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共1页。
这是一份专题五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课件--2024届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探究,考点清单,重难突破,典例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0 现代中国的城市化、交通运输与医疗卫生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现代中国的城市化,考点知识链接,习题对点训练,特点⑤中西医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