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 教学课件+练习(沪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15270/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 教学课件+练习(沪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1527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 教学课件+练习(沪教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15270/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 教学课件+练习(沪教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15270/4/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 教学课件+练习(沪教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15270/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 教学课件+练习(沪教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15270/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 教学课件+练习(沪教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15270/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 教学课件+练习(沪教版)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15270/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 教学课件+练习(沪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15270/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 教学课件+练习(沪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15270/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 教学课件+练习(沪教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15270/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 教学课件+练习(沪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1527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 教学课件+练习(沪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1527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 教学课件+练习(沪教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1527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课件ppt
展开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
1.(2022·江苏淮安中考)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需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下列图标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A. B. C. D.
2.(2022·湖南益阳中考)为强化安全意识,某学校开学第一课是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厨房内天然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
C.高层楼房着火,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3.(2022·浙江温州中考)在“烹饪与营养”实践活动中(如图),灶内的木材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变小,某同学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这是因为( )
A.灶内的木材变更多 B.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C.木材接触更多空气 D.木材的导热性变强
4.(2022·广西河池中考)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沼气 B.氮气 C.汽油 D.面粉
5.(2022·广西百色中考)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入空气仅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B.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C.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6.(2022·贵州铜仁中考)某地一对夫妻因天气寒冷在房内放置炭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该事件提醒我们要学会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下列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规范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
B.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
D.晚上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
7.(2022·四川乐山中考)“安全重于泰山”,下列有关化学与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救火时不能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火势蔓延
B.不能向下水道扔烟花爆竹,以防沼气爆炸
C.进入面粉厂时应严禁烟火,以防粉尘爆炸
D.任何火灾,都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8.(2022·贵州遵义中考)某市一家五口为避免蚊虫叮咬,在家一次性点了20盘蚊香,导致全家中毒,出现身体不适、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为避免蚊香中毒及预防火灾、正确的做法是( )
①点燃蚊香后,将蚊香放在通风处 ②将点燃的蚊香远离易燃物品
③为达到更好驱蚊效果紧闭门窗 ④点燃的蚊香不宜靠近头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2021·西藏中考)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正确预防、处理事故,可以大大减少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煤气中毒后首先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
B.报警器装在炉灶下方探测天然气泄漏
C.冬天取菜时先打开菜窖通风一段时间
D.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低姿势跑离
10.(2022·贵州黔西中考)某中学有两名学生回到住所,闻到屋内充斥着燃气味道,他们赶紧关闭阀门后立即点燃炉灶检测,燃气罐瞬间燃爆,两人都被严重烧伤。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首先应立即( )
A.拨打电话向消防救援站报警 B.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C.打开门窗通风 D.拨打电话请燃气部门人员上门维修
11.(2022·江苏南通中考)下列关于燃料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B.木柴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烟头”能引发火灾是因为烟头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镁条可以在氮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12.(2021·江苏泰州中考)下列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 B.一氧化碳 C.氢气 D.氮气
13.(2022·黑龙江肇源九年级期中)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 )
A.二氧化碳和空气 B.天然气和空气 C.氮气和氧气 D.氩气和氧气
14.(2022·江苏无锡九年级期中)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B. 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能阻碍空气的流动
D. 从图d中的现象可知,镁燃烧引起的火灾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5.(2022·湖北十堰九年级期末)生活中用的蜂窝煤球比球状或块状的煤球燃烧的好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可增加煤燃烧的热值 B.可降低煤的着火点
C.可增大空气中氧的含量 D.使煤与空气接触面增大
16.(2022·广东韶关九年级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下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写元素符号)。
②当11号元素与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时,构成此物质的阳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
③下图所示的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序号),由A和D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天然气已经成为南雄市的主要家用燃气,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厨房中安装泄气报警器(如图所示)。
①报警器的位置应按____(填“A”或“B”)图安装。
②天然气的最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如果厨房里发生燃气泄漏,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打开排气扇通风。
④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会显黄色,此时可以调大气灶______(填“空气”或“燃气”)的进入量。
17.(2022·福建泉州九年级期末)“吹灭蜡烛”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灭火方法,针对蜡烛熄灭原因展开了探究。
(1)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分认为: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______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小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______,否定了小明的想法。从而认为蜡烛熄灭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了周围的热量,使______。
(2)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思考认为,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石蜡蒸气,使蜡烛熄灭。
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查阅资料:蜡烛的着火点大约是190℃;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400℃~1000℃;蜡烛燃烧实际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实验1:如图甲,把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2:如图乙,先将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以上时,点燃右面的蜡烛,把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也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蜡烛一吹就灭的原因不只是降低温度,还有______。
实验反思:实验2中使用两盏酒精灯而不是只用一盏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
拓展应用:下列生活中灭火方式与图乙实验灭火原理一致的是______(填序号)。
A.厨房炒好菜关闭燃气灶阀门
B.在烟灰缸中摁灭燃着的烟头
C.用沙子盖灭燃着的汽油
D. “釜底抽薪”的原意
18.(2022·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山西省民兵远程灭火分队在四川凉山执行灭火任务,采用了远程发射灭火弹的方法,灭火弹爆炸后向火中喷洒干粉灭火剂,实现精准灭火作业、喷洒干粉灭火剂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为防止火灾发生,游客进入森林旅游时应注意______。
(2)如下图所示为制备氧气并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
①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以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用80℃的热水同时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③白磷燃烧过程中最右侧v形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为______。
19.(2022·四川泸州中考)燃烧与灭火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依据下列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说明该反应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生成白色固体MgO,说明镁发生了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CO2可用于灭火,是否也可熄灭燃着的镁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实验探究: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一块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放入一些镁屑,用红热的铁棒点燃镁屑。(见图1)迅速将另一块干冰盖上,镁在两块干冰间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块中装入一个明亮的电灯泡一样。(见图2和图3)取走上面一块干冰,观察到有白色固体产生(见图4),用铁片拨开图4产物的表面(见图5),还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②反思交流:小组实验后讨论,对初中教材中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请你代为表达。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