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考版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43份)
- 统考版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名篇名句默写注意情境运用通顺教师用书 其他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类文本阅读第二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第1讲选项与文本信息的仔细比对教师用书 其他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类文本阅读第二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第2讲审准题目依文筛选教师用书 其他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类文本阅读第二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第3讲准确筛选信息全面概括整合教师用书 其他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讲找准论点论据及其对应关系教师用书 其他 0 次下载
统考版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第1讲据语境明句法准断句读文2步骤做题2方法精准做选择教师用书
展开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考情速览考题自测·明确方向——洞悉新情境,明辨新考题[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宝。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译文: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译文: 备考指南聚焦考点·重难突破——找准弱点,有的放矢第1讲 据语境、明句法,准断句读文2步骤,做题2方法,精准做选择突破一 读文2步骤,抓好5标志文言断句是考查考生能否读懂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就成了评判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文言文的断句关键在于“两要”:一要注重积累实词词义、虚词语法以及古代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把文意弄通;二要多读古书,多掌握材料,并进行适当的句读练习。具体来讲,应该分两步走:步骤一 通文意,由易到难,凭语感断句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步骤二 抓标志,理语脉,据理而断具体来说,可以抓住以下五种标志:标志一 词性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典例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至午门,魏藻德引麟征手曰:“国家如天之福,必无他虞。旦夕兵饷集,公何遽为?”引之出。明日城陷,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家人救之苏,环泣请曰:“待祝孝廉至,一诀可乎?”许之。(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五十四吴麟征传》)A.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B.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C.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D.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标志二 对话、引文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从而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典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袁淑)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节选自《宋书·袁淑传》)A.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B.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C.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D.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标志三 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在文言文中,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为此我们借助虚词断句时,要注意以下几类虚词:典例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标志四 特殊句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常见的句式类型及标志典例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十六年春,世祖幸南苑,雍建疏言:“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乃回宫未几,复幸南苑,寒威未释,陟历郊原,恐不足以慎起居。”(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一杨雍建传》,有删节)A.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B.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C.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D.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标志五 对称结构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典例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坠厥初。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突破二 做题2方法,精准做选择 该类试题一般在语意和句法结构上设错,主要类型有:(1)混淆句子成分,特别是名词性成分,混淆上句的宾语和下句的主语;(2)误解词语意思(重要的实词或代词理解错误,导致语意不明,从而断错);(3)误拆连动成分;(4)错拆修饰限定语和中心词;(5)忽略倒装句。方法1 根据选项中断点相同的语句推断整句话的意思典例 [2022·衡水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苏烈,字定方,以字行,冀州武邑人……会都曼先镇诸胡,劫所部及疏勒、朱俱波、喝槃陀三国复叛,诏定方还为安抚大使。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注】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师进攻之,都曼计穷,遂面缚降。俘献于乾阳殿,有司请论如法。定方顿首请曰:“臣向谕陛下意,许以不死,愿丐其命。”帝曰:“朕为卿全信。”乃宥之。葱岭以西遂定。(节选自《新唐书·苏烈传》)【注】 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又名女墙。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B.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C.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D.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技法点拨1.明确断点相同语句的意思。在文言断句题目中,每个选项一般会出现两至三个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断点,而其他断点都相同,这样的命题方式为考生推断断句的整体意思提供了比较好的依据;考生可以先明确断点相同语句的意思,从而推断断句的整体意思。比如【典例】中,可以先明确“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的意思,再推断选项中断点不相同的语句的意思。2.分析不同断点语句的具体意思。考生要正确断句,不仅要比较完整地把握断句的整体意思,还要把握句中每个字的具体意思。考生可以从已确定的句法成分的意义入手分析,再进一步确认。比如【典例】中的“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从动词“选”分析,宾语可能是“精卒万骑三千”,也可能是“精卒万骑”。但如果在“精卒万骑”之后断开,“三千袭之”中的主语“三千”就解释不通了。方法2 根据句法结构断句典例 1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典例 2 [2022·咸阳5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何鉴,字世光,浙江新昌人……鉴前抚江南,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节选自《明史·何鉴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向,正确的一项是( )A.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B.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C.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D.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技法点拨1.从语法角度分析断句。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构为:(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在文言文中,一般情况下,主语的定语前面如果有状语,这个状语前面要停顿;如果没有状语,主语的定语前面要停顿;如果主语前面没有状语或定语,主语前面要停顿。宾语后面如果没有后置定语,宾语后面要停顿;宾语后面如果有后置定语,后置定语后面要停顿。2.注意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法特点。(1)判断句。要特别注意表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的副词,如“乃”“则”“即”“非”等。(2)兼语句。基本结构形式为:主语+动词1+兼语+动词2+宾语,中间一般不能断开。兼语句中的动词1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使令类,如“使”“令”“遣”“命”等;②封黜类,如“封”“拜”“迁”“除”“举”等;③劝诫类,如“劝”“诫”“告”“教”等。(3)句式倒装。这类句子切忌用现代汉语的句法断句。其常见的类型有:①定语后置。常见的句式有“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另外,文言文中在表示事物数量时,数量词也常常放在中心词的后面;②宾语前置。在否定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有些前置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结构助词,其中常见的有“之”“是”等。(4)双宾语。遇到这类句子时,要注意不能把第二个宾语误认为是下个句子的主语。一般能带双宾语的动词类型有:①给予类,如“与”“予”“赐”“馈”“遗”“贻”“授”“赍”“赏”等;②教示类,如“告”“示”“教”“诲”“语”等;③作为类,如“为”“树”等。(5)省略句。遇到这类句子时,要根据句意补充出省略的相应成分,然后进行断句。3.注意从复句关系角度断句。从复句关系(并列、假设、条件、递进、转折等)的角度可以判定某些断点的正误。如“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中“虽”表转折,其后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判断断点的正误时,要看断点前后的两部分内容语意上是否相对或相反。考题自测·明确方向1.解析:“使各居其宅”的意思是让他们各自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意思完整;“田其田”中第一个“田”是名词作动词,意为“耕种”,与“其田”构成动宾短语。故“使各居其宅”与“田其田”间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士”与“君子”并列,共同作“贵”的宾语,且“……者……也”是固定句式,故应在“者”后断开,据此排除C项。答案:D2.解析:A项,动词,给吃、喂养/动词,吃、啃食,两个“食”字的含义不同。B项,两个“放”字均为“放逐”的意思,本项正确;C项,副词,不/动词,倒下,两个“靡”字含义不同,本项正确;D项,动词,怜悯/动词,悲痛,两个“悲”字的含义不同,本项正确。故选A。答案:A3.解析:“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原文“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的意思是“难道这是用来让百姓安身立命,并让后世称自己为人君的做法吗?”选项曲解文意。答案:D4.解析:“克”(攻破)、“召”(召见)、“奈……何”(把……怎么办)。(2)“鳏寡”(年老丧失配偶)、“论”(根据,按照)、“秩”(财物)。答案:(1)周武王攻破殷商后,召见姜太公询问道:“要怎么处置殷商的士人和百姓呢?”(2)现在我请求对那些年老体弱无人供养的人,还有年老丧失配偶没有家室的人,根据情况而供给他们财物。【参考译文】圣人对待天下的百姓,大概像对待初生的婴儿(赤子)一样啊!对待饥饿的人就给他吃的,对待受冻的人就给他衣服穿,扶持(将)他养活他,培育他抚养他,唯恐他不能长大。魏武侯乘船沿着西河顺流而下,到河流中央时,回头对吴起说:“多么壮美啊!险固的河山,这是魏国的珍宝!”吴起回答说:“(魏国的珍宝)是德政而不是险固的河山。过去三苗氏左依洞庭湖而右靠彭蠡湖,但不修养道德信义,而被禹消灭。夏桀的居地,左面是黄河、济水,右面是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面,羊肠坂在它的北面,但治政不讲仁德,而被商汤放逐。由此看来,(魏国的珍宝)是德政而不是险固的河山。如果您不修养德行,这船中的人都将变成您的敌人。”魏武侯说:“讲得好。”周武王攻破殷商后,召见姜太公询问道:“要怎么处置殷商的士人和百姓呢?”姜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喜爱一个人,会一同喜爱他屋上的乌鸦;憎恶一个人,会一同憎恶他屋边的篱笆(余胥)。全部杀掉(刘)那些(厥)敌人,不要让他们有剩余的,怎么样?”周武王说:“不行。”姜太公退下,邵公进来,周武王说:“怎么处置这些人呢?”邵公回答说:“有罪的就杀掉他们,没有罪的就让他们活着,怎么样?”周武王说:“不行。”邵公退下,周公进来,周武王说:“怎么处置这些人呢?”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他们是旧朝新民而有所改变,只亲近有仁德的人,百姓有过错,责任都在国君一人身上。”周武王说:“多么宽广的胸怀啊,足以使天下太平。”大凡君王之所以尊重士人君子,是因为这些君王讲求仁义而且能推行德政。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年长的人背着柴并且脸上有饥饿的神色,齐景公怜悯他,叹息道:“让官吏去供养他。”晏子说:“我听说,喜爱贤能的人而怜悯(哀)不才的人,是保全国家的根本。如今您怜爱老人而恩惠无所不及(逮),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听完一笑,面露喜色。晏子说:“圣明的君王见到贤能的人就喜爱贤能的人,见到不才的人就怜悯不才的人。现在我请求对那些年老体弱无人供养的人,还有年老丧失配偶没有家室的人,根据情况而供给他们财物。”齐景公说:“好。”从此年老体弱的人有人供养,鳏夫寡妇有了家室。晋平公要在春天建造楼台,叔向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注重德政并且致力于施行,减缓刑罚并且遵循(趋)农时。如今在春天建造楼台,是耽误农时的行为。难道这是用来让百姓安身立命,并让后世称自己为人君的做法吗?”晋平公说:“说得好。”于是停止了建造楼台的劳役。聚焦考点·重难突破第1讲 据语境、明句法,准断句突破一 读文2步骤,抓好5标志典例1 解析:亢龙有悔:成语,出自《周易》,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鱼烂之殃:鱼腐烂。比喻自内部糜烂腐败。谏垣,读音jiàn yuán,为名词,意思是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作宾语,其后断开,排除C、D。“宗社”,名词,作“祖宗二百七十余年”的中心语,不可断开,排除A项,故选B。答案:B典例2 解析:“曰”是对话标志,后面应断开,排除C、D两项;“大祸”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B。答案:B典例3 解析:画线句中的两个“则”是领起下文的推论句或结论句,其前均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D两项;根据句子大意,应该是鲁君怀疑吴起,“疑”的主语是“鲁君”,“鲁”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B。答案:B典例4 解析:“圣体违和”主谓结构,完整,排除B、C项。“孟春飨太庙”状中结构,排除A项。“至期皇躬康豫”状中结构,排除B、C项。“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判断句,排除A、B项。答案:D典例5 解析:句中两个“命也”都是对前句的判断,分别在“命也”与“亦命也”前后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挠节以求贵”与“市道以营利”是对称句式,分别在其后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A。答案:A突破二 做题2方法,精准做选择方法1典例 解析:四个选项中相同的断点有两处:①“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②“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①句的意思是(苏烈)率领军队到达叶叶水,而贼兵在马头川筑造城墙据守;②句的意思是(苏烈的军队)一昼夜急驰三百里,到达贼寇的军营。都曼十分惊慌,作战没有准备。由①句中的“率兵”和②句中的“至其所”可知,“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应该说的是关于苏烈率兵进攻都曼的内容。“选”即挑选,“袭之”即攻打他(都曼),“精卒万骑三千”是“选”的对象。考虑到古代汉语中“名词+数词”的特殊结构,这里的“精卒万骑三千”,可以断为“精卒万”“骑三千”,两者之间为并列结构,共同做“选”的宾语。由②句中“都曼惊/战无素”以及后文的关键词“大败”“走”可知,后文讲的是都曼败了,逃向了某地。“走”的意思是逃跑,故“走马保城”前应断开。综上所述,答案为A。答案:A方法2典例1 解析:“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字数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后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而”是连词,所以“而”之前应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子”是第二人称,指“你”,是“不贺”的主语,因此“子”前应断开,由此排除C。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故选B。答案:B典例2 解析:从A、C两项来看,“按”是动词,意思是“追究,查办”,宾语可以是“张文冕”,也可以是“张文冕罪”,但后面的“文冕亡去至”中主语是“文冕”,应在“罪”后断开,且“至”的意思是到,后缺宾语,句子结构不完整,应在“去”后断开,排除A、C两项;从B、D两项来看,由“瑾亦嗛鉴不与通”可知,“遂坐以事连罚米”的主语应该是“刘瑾”,意思是“刘瑾也恨何鉴不与他通好,于是因事判何鉴罪被罚米”,而后面“贫不能偿”的主语应该是“何鉴”,意思是“(何鉴)因为家中贫困无力抵偿”,所以应该在“罚米”后断开,排除B项。答案:D试卷类型考向题型2022全国甲卷文言断句、实词理解、内容理解、文言翻译2022全国乙卷文言断句、实词理解、内容理解、文言翻译2022新高考Ⅰ卷文言断句、文化常识、内容理解、文言翻译、内容概括简答2022新高考Ⅱ卷文言断句、文常及词语理解、内容理解、文言翻译、内容概括简答考题特点分析权威备考指向1.突出情境化对实词理解方面,今年高考全国甲、乙卷均突出了教材情境化与考题文本情景比较的考查,目的是让学生学牢教材。践行了“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理念。2.继续强化文言翻译的考查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命题,继续强化文言文的翻译考查,把文言文的翻译能力,作为衡量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1.狠抓实词备考。高考对文言实词突出考查,既考查了考试文本的文言实词,也考查了学生教材文言实词的掌握,因此,复习应该紧抓实词不放松。2.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高考试题的特点,应该把文言语句翻译作为重点。虚词类别及断句方法常见典型虚词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断开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足以、何以、然则句式类型句式标志判断句“……者,……也”“为”“乃”“即”“则”被动句“为……所……”“受……于……”“见……于……”反问句“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