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示范课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3161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示范课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3161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示范课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3161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1 数据的收集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1 数据的收集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 数据的收集一、教学目标 回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发展用数据“说话”的意识.3.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式.4.通过具体活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难点: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情境引入】教师活动:通过展示新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后自然引出本课时主题:数据的收集.课件展示新闻:热点新闻: 2022年夏季江西遭遇重度气象干旱!旱情当下,关注水资源问题刻不容缓.小颖想了解她所在城市的用水量情况,于是她查找资料,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问题:从小颖的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预设答案:2006年至2010年,城镇生活用水量逐年略有提高,但总体变化不大,而农村生活用水量几乎没变.2006年至2010年,每年的城镇生活用水量都远远大于农村生活用水量.提出问题:小颖绘制的折线统计图中各项数据是如何收集的? 观看、思考并回答. 通过有意义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收集数据的现实意义,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环节二 探究新知【合作探究】教师活动:先通过调查活动帮助学生回忆、复习小学阶段学习过的三种统计图;接着让学生经历一个简单的统计过程;最后提出2个问题,以此讨论收集数据的常用方式.课件展示:小明想了解周围的人是否具有节水的意识,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在小区中随机调查了40人,将调查结果制成了统计图.小明的调查问卷:小明绘制的统计图:(1)在小明调查的40人中,各年龄段分别有多少人接受了调查?(2)通过小明给出的调查数据,你认为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具有节水意识?预设答案:(1)解:通过扇形统计图计算出各年龄段的人数为:30岁以下的人有:40×0.15=6(人)30-45岁的人有: 40×0.6=24(人)45岁以上的人有:40×0.25=10(人)30岁以下的人有6人,30-45岁的人有24人,45岁以上的人有10人.(2) 分析:最具有节水意识的年龄段即问题1中选择“从不这样”的及问题2中选择“经常这样”的占该年龄段人数中比例最大的年龄段,而通过问题(1)已知30岁以下的人有6人,30-45岁的人有24人,45岁以上的人有10人.用条形统计图中各年龄段的人数进行比例计算后对比结果即可.解:问题1各年龄段中选择“从不这样”的比例为:30岁以下:1÷6=16.7%30-45岁:10÷24=41.7%45岁以上:8 ÷10=80%问题2各年龄段中选择“经常这样”的比例为:30岁以下:2÷6=33.3% 30-45岁:10÷24=41.7%45岁以上:9 ÷10=90%45岁以上的人最具有节水意识.知识回顾: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用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 百分之几.条形统计图用长短不同的直条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做一做请你用小明的调查问卷在全班做一个调查,收集问题1和问题2的调查结果,填入下表:问题1的调查结果 问题2的调查结果 根据你的调查,你认为班级同学在节约用水方面做得怎样?预设答案:通过使用小明的调查问卷,对班上35名同学进行调查,收集并整理同学的回答后得出调查结果如表.问题1的调查结果 问题2的调查结果 经过分析表格中数据后得知:问题1中有18人从不在刷牙的时候打开水龙头;问题2中有15人会对水进行二次利用.说明班上同学在节约用水方面做得很好.议一议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回顾小明的调查过程:1.决定调查周围人是否具有节水意识;2.在小区中随机寻找40人进行调查;3.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调查;4.开始调查;5.收集居民的答案并分类整理好;6.分析数据,制作统计图并得出结论.总结:1.明确调查的问题和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题;4.实施调查;5.收集并整理数据;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追问:收集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想一想(1)如果想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你打算怎样获得这些数据呢?(2)为了得到“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你打算如何收集这个数据?预设答案:(1)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我们个人无法完成,所以可以通过查阅报纸、相关文献或上网的方式获得这些数据信息.拓展知识:利用搜索引擎,上网查资料的步骤为:1.进入某个设有搜索引擎的网站,如www.baidu.com;2.在搜索栏中输入查找的关键词或相应的网站名称,如“我国水资源的总量”,点击搜索,计算机将显示找到的相关网页;3.依次进入这些网页,查阅所需要的资料.(2)硬币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找到一枚硬币并抛掷五十次,实时记录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即以试验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归纳】收集数据的常用方式问卷调查试验查阅报纸、相关文献上网搜索 回顾思考. 分组探讨. 举手发言. 分组探索. 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 集体讨论并回答问题. 记笔记. 思考、举手发言. 划重点、记笔记. 通过具体问题,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过的统计图相关知识. 通过调查的方式获得信息,以此为后面讨论“如何收集数据”做铺垫. 通过前面的活动揭示统计活动的步骤,引出数据是如何收集的问题.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讨论收集数据的常用方式. 总结、归纳收集数据的常用方式.环节三 应用新知【典型例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先可以尝试自己做一做,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讲解与整理. 例 有人针对公交车上是否主动让座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1)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多少?(2)“从来不让座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预设答案:(1)分析:通过条形统计图易知将“每次都”,“大多数时候”,“有时候”,“很少”,“从来不”的人数加起来就是参与本次调查的总人数.即15365+13270+4540+1048+698=34921(人).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34921人.(2)分析:因为“从来不”的人数为698人,参与调查的总人数为34921人,所以“从来不”让座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为:698÷34921≈2%.所以“从来不”让座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2%.(3)分析:让座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为:15365÷34921≈44%,大多数时候让座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为:13270÷34921≈38%,由问题(2),知从来不让座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所以通过调查可以得到结论:不让座的人所占的比例很少,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让座.结论:不让座的人所占比例很少,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让座. 明确做法. 通过典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并得出结论,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环节四 巩固新知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1.请你通过查找资料回答问题:地球上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百分比是多少?我国淡水资源的总量约为多少立方米?人均为多少立方米?2.如果要收集下列数据,采用什么方式最适合?(1)七年级学生上学的方式.(2)自己班上同学最喜欢哪一门学科.(3)一定量的水在加热时温度的变化.(4)进五届中国参加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3.某服装厂为我校预制了一批校服,如果你是班长,要怎样做才能使每位同学都穿上合身的校服?答案: 近3%;约为2.8万亿立方米;约2153.846立方米. (1)问卷调查;(2)问卷调查;(3)试验;(4)查阅相关报纸、资料或上网.3.设计调查问卷对班上同学进行调查.分析:1.分析:“地球上淡水资源总水量的百分比”这类问题靠个人 无法完成,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查找资料获取数据信息.具体步骤为:(1)打开www.baidu.com网站;(2)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地球上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百分比”,点击搜索显示相关网页;(3)依次进入这些网页,查阅所需要的资料.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近3%;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按照我国人口十三亿计算,人均约2153.846立方米.2.(1)答:可以随机找50位七年级学生作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2)答:可以为班上所有同学设计一个“最爱学科”的主题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3)答:可以使用校实验室中的水,温度计,酒精灯做试验来观察温度变化,采用试验的方式收集数据.(4)答:可以采用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报纸、资料或上网查找的方式收集数据.3.可以使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来获得每位同学的衣服尺码. 收集所有问卷后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每个尺码各有多少同学,按照整理好的数据去定制校服即可使每位同学都穿上合身的校服.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重点知识,并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 环节五 课堂小结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尝试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归纳、巩固所学知识.环节六布置作业教科书第159页习题6.1 第2题. 学生课后自主完成.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本节下一课时进行课前备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 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生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4 角的比较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1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