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周口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长江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存环境恶化,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已对长江江豚成功实施迁地保护,并利用水下生态声学记录仪对其生活习性进行研究,发现长江江豚存在合作捕食的行为,它们会采用翻转身体的方式扩大声呐信号的探测范围来寻找更多的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凡是影响长江江豚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均能影响长江江豚种群的数量
B.迁地保护的长江江豚若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则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下降
C.长江江豚捕食时以翻转身体的方式给同伴传递物理信息
D.长江江豚的合作捕食行为属于原始合作
2、某科研小组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期间,为了比较诱饵防护和隔离带对捕获效果的影响,在调查面积为2公顷的区域同时开展了四种不同捕捉实验。部分数据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分组
改进方式
初捕标记数
平均再捕个体数
平均再捕个体中标记数
成功率
1
诱饵防护+隔离带
60
40
24
0.73
2
诱饵防护
60
27
18
0.42
3
隔离带
60
24
12
0.28
4
无改进
60
18
12
0.07
A.标记符号过于醒目可能增大松鼠被天敌捕食的概率
B.诱饵防护与隔离带同时使用时对松鼠的捕获效果最好
C.小组成员初步估算调查地区松鼠的种群密度为50只/公顷
D.松鼠在被捕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会导致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低
3、科研小组对某地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错误的是( )
A.甲种群在0~t3段的Nt+1/Nt不断增大,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t3后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C.0~t3段,甲的种群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少最后维持平衡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呈“J”增长,原因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4、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因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预防新冠病毒措施之一是居家隔离,原因之足病毒在密度大的人群中更容易传播
B.森林中,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C.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高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两种因素不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或迁移率来起着控制种群数量的作用
5、某同学重复了生态学家高斯的草履虫竞争实验:将从同一自然水域获得的双小核草履虫(a)和大草履虫(b)两种草履虫放在一个培养管中混合培养时,其种群增长如图1;当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在不同的培养管中培养时,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均呈逻辑斯谛增长
B.由图1可以推断,在自然环境中大草履虫存在竞争优势
C.图1中2小时之前两种草履虫生态位有重叠,但不一定存在竞争
D.若在培养管中继续单独培养,两种草履虫的数量可能均会下降
6、深海热泉喷出的海水富含疏化氢,此处硫化细菌非常丰富,还生活着与细菌共生的巨型管栖动物、罗希盲虾、多毛雪蟹等奇特的生物。当“热泉”停止喷发消失时,这些生物也随之彻底消失。当新“热泉”产生时,这些生物又再次出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热泉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热泉群落
B.热泉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
C.新的热泉群落的重建属于初生演替
D.分布在海底的热泉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7、红树林是海南的一道靓丽风景,既可防风护堤,也可为鱼类、鸟类等动物提供栖息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鱼→水鸟”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常见的一条食物链
B.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结构相对复杂,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C.红树林的海岸防护作用和观赏性体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
D.采取退塘还林、治污减排等措施有利于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
8、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
类别
玉米地
荒地
湖泊I
湖泊Ⅱ
太阳能利用率(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
1.6%
1.2%
0.4%
0.1%
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初级生产量)
23.4%
15.1%
22.3%
21.0%
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
76.6%
84.9%
77.7%
79.0%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净初级生产效率也低
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
C.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
D.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
9、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图1和图2中的A都是生产者,图3中的A是大气中的CO2库
B.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含碳化合物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复循环
C.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虽流动
D.图3中的碳在B、D、E、F中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10、我国古诗词博大精深,许多诗歌里面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物质的循环再生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表达的是行为信息
D.“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11、研究发现,在一片柳树林中,一旦某一棵树遭受虫害,其新叶中的石炭碱分泌量就会大量增加,从而抵御害虫。而这棵柳树释放的乙烯通过风媒作用,给邻近的柳树发出危险及预防信号,使得在这棵柳树周围70m范围的其他柳树叶片中的石炭碱含量增加,且越靠近被虫害的树,叶片中的石炭碱含量越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柳树释放的乙烯是一种化学信息
B.该实例体现了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C.柳树具备题述防御功能是柳树与其天敌共同进化的结果
D.利用乙烯防治柳树林中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12、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缸,各缸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缸编号
①
-
+
+
+
-
+
②
+
+
+
+
-
+
③
+
+
+
+
+
+
④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A.生态缸②③④应置于太阳光直射的地方
B.生态缸②中的氧气含虽应该高于生态缸③
C.生态缸①的稳定性最弱,生态缸④的稳定性最强
D.只有生态缸③中含有生态系统必需的全部组成成分
13、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规定禁渔区和休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B.荒漠化是由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
C.臭氧层的破坏是导致雾霾、酸雨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D.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N、P等元素的大量排放造成的
14、禽粮互作是一种适合北方农区有机玉米地散养柴鸡的方法,即让鸡自由觅食昆虫、嫩草、腐殖质等,人工科学补料为辅。通过诱虫灯的加入,将捕获的农田害虫混入饲料中,给鸡食用天然的蛋白添加剂。通过放养鸡控制“害虫”和“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减少或杜绝农药的使用,利用鸡粪提高土壤肥力,间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种模式充分利用了农田空间,提高了单位耕地的利用效率
B.此种模式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使用诱虫灯对害虫的防治为生物防治
C.流经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此种模式运用了循环、整体等生态学原理
15、“十三五”期间,我国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修复,修复退化湿地面积700多万亩,新增湿地面积300多万亩,我国现有湿地5.36×107hm2,面积大小位列世界第四,亚洲第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生态平衡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外貌、结构以及动植物组成等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其维持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C.依据自生原理在湿地修复过程中不仅要选择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需考虑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的种间关系
D.进行湿地保护修复时,在实施更多的人为干预之前应先考虑采用自然修复的方法
16、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及发酵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
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9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C.变酸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酵母菌的菌落
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醇条件
17、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就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发酵的初期,乳酸菌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
B.在发酵的中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乳酸菌的种内竞争趋于激烈
C.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
D.在发酵的中期,泡菜坛内各种微生物大量繁殖
18、下列对相关操作流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泡菜制作:煮沸、冷却盐水→蔬菜处理、加调料、装坛→加盐水→无氧发酵→泡菜
B.果酒制作:挑选葡萄→剪枝→冲洗→无氧发酵→果酒
C.酵母菌的纯培养: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接种和分离酵母菌→培养酵母菌
D.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与计数:土壤取样→样品稀释→涂布平板→培养与观察→计数
19、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基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配方中都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琼脂等成分
B.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
C.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培养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
D.倒平板时需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再在酒精灯火焰旁倒平板
20、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纯培养的常用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灼烧接种环次数与划线次数相同,涂布器从酒精中取出直接放在火焰上灼烧
B.两种方法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都能对菌种进行计数
C.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活菌数往往小于实际的活菌数
D.打开含菌种的试管后需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蘸取菌种后需要马上塞上棉塞
21、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是传统发酵技术常用的微生物
B.食用添加剂、乙肝疫苗等可通过发酵工程生产
C.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产量、质量优于传统发酵技术
D.发酵工程不同于传统发酵技术,是一项全新的生物工程
22、酿制果酒时常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液,若葡萄糖浓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原因最可能是( )
A.酵母菌细胞呼吸加快,产热增多,抑制酶的活性
B.培养基的渗透压增大,导致酵母菌细胞失水
C.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改变了培养液的pH值
D.醋酸菌大量繁殖,抑制了酵母菌的繁殖
23、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列哪些事物适用于消毒处理?( )
①皮肤
②饮用水
③牛奶
④注射器
⑤培养皿
⑥接种环
⑦培养基
⑧果汁
⑨接种室
⑩手术刀
A.①②③⑧⑨ B.④⑤⑥⑦⑩ C.①②③④⑧ D.以上全部
24、下面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五个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和培养基进行灭菌
B.划线操作时完全打开皿盖,划完立即盖上
C.接种时不能划破培养基,否则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D.第1区和第5区的划线最终要连接起来,以便比较前后的菌落数
25、将土壤稀释液涂布于选择培养基上,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还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脉培养基
C.相同条件下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相同条件下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26、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蒸汽灭菌是在160℃~170℃条件下维持2~3h来灭菌的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
27、将细菌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其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想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哪个实验方案最合适( )
A. B.
C. D.
28、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甲同学从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筛选出大约5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出现科学性错误的是( )
A.甲同学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土样不同,也可能是操作过程出了问题
B.可以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检测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C.如果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一样的土样进行实验,结果与甲同学一致,则可以证明甲同学无误
D.B、C项的实验思路都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
29、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酵工程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B.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中提取一些酶
C.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
D.发酵工程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菌体
30、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能合成服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
B.培养尿素分解菌时应将培养基调至酸性
C.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应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营养物质
D.尿素施入土壤后可被植物直接吸收
二、填空题
31、羌塘草原生态系统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上有藏野驴、藏羚羊、藏原羚、野耗牛、黑狼等,这里是高原特有珍禽异兽主宰的洞天福地,到处生机盎然。但是在以前由于旅游、放牧,该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的破坏。请回答有关问题:
(1)羌塘草原上的藏野驴、藏羚羊、藏原羚、野耗牛等动物可构成食物网的第____营养级。
(2)下表是羌塘草原生态系统某样地第一、二、三营养级的能量(单位为102KJ/m2·a)。
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
现存生物中的能量
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A
15.91
2.31
13.23
B
871.27
312.58
501.58
C
142.20
51.65
79.13
从表中的数据可知,能量在第一、二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蜣螂从第三营养级粪便中获得的能量属于表中____kJ/m2·a的组成部分。
(3)羌塘草原生态系统中当狼大量繁殖,可能导致野驴群、藏羚羊、藏原羚等草食动物数量减少,短期内羌塘草原生态系统的丰富度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
(4)为了对羌塘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该地实施严格的禁止旅游、限制放牧措施,使得当地植物繁茂,珍禽异兽种类和数量增加,该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增强;同时这也使得当地的小气候有一定的改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生物多样性包括的内容有____。
三、读图填空题
32、“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养猪、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沼气工程等多个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得到了良性发展。如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___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___的工程体系。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___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原理。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与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原理。
(3)这种生产模式对环境的污染小,因为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物变成了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料。与普通的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具有更高的能益利用率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共种老醋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原因是___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___来检验。果酒制作果醋的反应式为___在制醋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
(2)在乙酸发酵阶段,该种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d。工艺如下。
①与颠倒前相比,颠倒后B层醋酸菌密度变化的特点是___。
②乳酸含量高是该种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___层的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_____,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
(3)传统的果酒发酵并不需要严格灭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34、反刍动物,如牛和羊,具有特殊的器官——痛胃,在瘤胃中生活着多种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某科研小组欲从牛瘤胃中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实验流程如下:
①从屠宰场获取新鲜瘤胃液,短暂离心后过滤;
②将滤液接种到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一种凝固剂)和染色剂A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③将从步骤②获取的目标菌落接种到以滤纸条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摇床悬浮培养5天,观察滤纸的分解效果;
④取分解效果最好的几片滤纸,将上面的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生火情况。回答:
(1)染色剂A为____,步骤②接种前需要用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步骤②培养的目的是_____。
(2)步骤③中,应选择步骤②中__的菌落进行接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步骤④的实验结果,课题组得出牛瘤胃中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的结论,支持他们结论的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经充分水解后的产物可被酵母菌利用发酵生产酒精。培养酵母菌时,该水解产物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____。
(5)称取1.0g某样品转入99mL无蔺水中,再经100倍稀释后获得低密度菌悬液。分别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多个固体培养基上,若经培养后平均长出了46个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则每克样品中约含纤维素分解菌____个。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出生率、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因此凡是影响长江江豚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均能影响长江江豚种群密度,影响种群的数量,A正确;迁地保护的长江江豚若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降低江豚之间的基因交流,则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下降,B正确;根据题意可知:长江江豚捕食时以翻转身体的方式扩大声呐信号的探测范围,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原始合作是种间关系,涉及到两个物种之间,而长江江豚的合作捕食行为属于同一物种内的互助,D错误。
2、答案:D
解析:调查期间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过于醒目可能增大被天敌捕食的概率,A正确;分析表格可知,诱饵防护与隔离带同时使用时对松鼠的捕获效果最好,B正确;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可知,诱饵防护+隔离带的种群数量为60×40÷25÷2=50只/公顷,诱饵防护的种群数量为60×27÷18÷2=45只/公顷,隔离带的种群数量为60×24÷12÷2=60只/公顷,无改进的种群数量为60×18÷12÷2=45只/公顷,该地区松鼠种群的密度平均为50只/公顷,C正确;松鼠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使重捕的标记个体数减少,所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高,D错误。
3、答案:A
解析:甲种群在0~t3段的Nt+1/Nt虽然不断增大,但0~t2段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故0~t2段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t2~t3为增长型,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Nt+1/Nt大于1且恒定不变,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t3后Nt+1/Nt等于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0~t3段,甲种群Nt+1/Nt先小于1后大于1,种群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种群Nt+1/Nt先大于1后小于1,最后等于1,说明其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后维持平衡,C正确;甲种群在t3后Nt+1/Nt大于1且保持恒定,种群数量增加,且呈“J”形增长,很有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D正确。
4、答案:D
解析:预防新冠病毒措施之一是居家隔离,因为病毒在密度大的种群中更容易传播,A正确;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了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B正确;温度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高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或迁移率来控制种群数量,D错误。
5、答案:B
解析:A、两种草履虫单独在不同的培养管中培养时,由于资源、空间有限,故种群数量都呈逻辑斯谛增长(即“S”曲线增长),A正确; B、由图1可推断,两种草履虫在一个培养管中混合培养时,到了后期,明显a数量大于b,说明在自然环境中双小核草履虫(a)占竞争优势,B错误; C、两种草履虫的食性相似,代表着两种草履虫存在有生态位重叠;由图1知,2小时之前a与b的种群数量相似,增长速度相当,培养初期,资源、空间、环境等条件充足可判断两种草履虫不一定会存在竞争,C正确; D、培养后期,由于食物减少或消耗完、空间有限,即使单独培养,两种草履虫数量均会下降,D正确。故选:B。
6、答案:C
解析:生物群落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因此,热泉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热泉群落,A正确;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热泉群落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B正确;题中显示,当“热泉”停止喷发消失时,这些生物也随之彻底消失,当新“热泉”产生时,这些生物又再次出现,可见,新的热泉群落的重建属于初生演替,C错误;群落内的生物在相互作用中会形成一定的空间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据此可推测,分布在海底的热泉群落也有垂直结构,D正确。
7、答案:C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捕食的个体,故植物→鱼→水鸟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常见的一条食物链,A正确; 一般而言,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结构相对复杂,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红树林对海岸生态环境的防护作用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采取退塘还林、治污减排等措施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对于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是有利的,D正确。
8、答案:A
解析:表格中,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高于荒地,但玉米地的净初级生产效率却低于荒地,A错误;若入射太阳能相同,题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因为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最高,B正确;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C正确;两个湖泊中有很多的水生植物,而这些植物接受的太阳光需要穿过水层,据此可推知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D正确。
9、答案:B
解析:根据箭头的指向,图1中A为生产者,图2中A为生产者,图3中A是大气中的CO2库,A正确;碳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态系统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循环往复,B错误;图1中的C是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正确;图3中E为生产者,A为大气中的CO2库,C为分解者,F、D、B为消费者,碳在B、D、E、F中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错误。
10、答案:B
解析: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物质的循环再生,A正确;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C、“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表达的是行为信息,C正确;D、“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D正确。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乙烯是气体分子,是一种化学信息,A正确;该实例体现了信息可以调节柳树与害虫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B正确;由题可知,柳树具备题述的防御功能是柳树与其天敌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形成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利用乙烯防治柳树林中害虫的方法属于利用一种生物释放的物质防治另一种生物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12、答案:B
解析:生态缸②③④应置于散射光下,不能置于直射光下,A错误;生态缸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高于生态缸③,因为③比②中多小鱼,小鱼会消耗氧气,因此其中的溶解氧含量低,B正确;生态缸①没有光,缺乏能量来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弱;生态缸②中成分齐全,且消费者数量较少,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因此,生态缸②稳定性最强,C错误;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光能),生态缸②③中含有生态系统必需的全部组成成分,D错误。
13、答案:C
解析:规定禁渔区和休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A正确;由于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植被被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B正确;雾霾的形成是由于汽车尾气排放,空气中粉尘增加造成的,与臭氧层被破坏无关,C错误;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N、P等元素的大量排放,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进而影响水质,D正确。
14、答案:C
解析:题干所述禽粮互作模式在玉米地散养柴鸡,充分利用了农田空间,提高了单位耕地的利用率,A正确;题干所述禽粮互作模式利用诱虫灯防治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使用诱虫灯对害虫的防治为生物防治,B正确;流经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人工投入的能量,C错误;题干所述禽粮互作模式利用循环、整体等生态学原理,D正确。
15、答案:B
解析: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处于生态平衡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外貌、结构以及动植物组成等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正确;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自生原理: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一方面是缘于其中的“生物”,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另一方面是这些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依据自生原理在湿地修复过程中不仅要选择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需考虑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的种间关系,C正确;进行湿地保护修复时,在实施更多的人为干预之前应先考虑采用自然修复的方法,D正确。
16、答案:D
解析:果酒发酵的菌种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而果醋发酵的菌种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A错误;制作果酒和果醋时均需要对发酵瓶消毒,均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B错误;在变酸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C错误;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果酒制作需要无氧环境,适宜温度为18~30℃,而果醋制作需要有氧环境,适宜温度为30~35℃,D正确。
17、答案:D
解析:A、在发酵的初期,乳酸菌数目增加较快,其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A正确;
B、在发酵的中期,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乳酸菌的种内竞争趋于激烈,B正确;
C、由于乳酸对乳酸菌代谢活动的影响不大,所以在乳酸菌与其他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中乳酸占优势,C正确;
D、在发酵的中期,由于乳酸的大量积累,pH下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泡菜坛内的微生物减少,D错误。
故选D。
18、答案:B
解析:制作泡菜利用的菌种是乳酸菌,异化方式为厌氧型,需在无氧条件下发酵,A正确;制作果酒时应先冲洗后去枝梗,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B错误;酵母菌的纯培养过程为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接种和分离酵母菌→培养酵母菌,C正确;D项也正确。
19、答案:B
解析:培养基配方中都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成分,若配制液体培养基则不需要添加琼脂,因为琼脂只是作为凝固剂,不是营养成分之一,A错误;霉菌生长繁殖的最适pH为酸性,故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B正确;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培养皿等玻璃器皿要用干热灭菌法灭菌,C错误;倒平板时需待培养基冷却至50度左右而不是室温,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D错误。
20、答案:C
解析:平板划线法每次划线前后都会灼烧接种环,所以灼烧接种环次数=划线次数+1,涂布器从酒精中取出后在火焰上引燃,A错误;平板划线法不需要稀释,也不能进行计数,B错误;由于2个或者多个细菌可能形成1个菌落,因此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活菌数往往小于实际的活菌数,C正确;打开含菌种的试管后需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蘸取菌种后需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再塞上棉塞,D错误。
21、答案:D
解析:酵母菌是传统发酵技术常用的真菌微生物,A正确;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可生产食用添加剂、乙肝疫苗等,B正确;以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C正确;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都是利用各种微生物发酵来实现相关产品的生产,D错误。
22、答案:B
解析:
23、答案:A
解析:用酒精擦拭消毒双手的皮肤;用氯气消毒水源;用巴氏消毒法消毒牛奶;紫外线消毒接种室;为不破坏营养成分,果汁应消毒而不是灭菌。
24、答案:C
解析:在五个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但是在划线过程中和划线后对培养基不能进行灭菌,A错误;划线操作时不能完全打开皿盖,划完后要立即盖上,B错误;接种时不能划破培养基,否则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可能导致菌的无氧呼吸或者杂菌污染等情况,C正确;第1区和第5区的划线不能相连,D错误。
25、答案:C
解析:
26、答案:D
解析:高压蒸汽灭菌是在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来灭菌的,A错误。倒平板时,培养皿盖不能完全打开,B错误。接种环灼烧灭菌后,应冷却后再挑取菌落,以免高温杀死菌种,C错误。培养皿最终要倒过来放置,所以要标记在底皿,D正确。
27、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该实验的设计应该遵循对照原则,即设计“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和分别含有“抗生素A+细菌”、含有“抗生素B+细菌”的实验组,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故C符合题意。
28、答案:D
解析:甲同学获得的菌落数目远大于其他同学,原因可能是所取的土样不同,也可能是操作过程中培养基被污染,A正确;污染可能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操作过程没有保证无菌操作,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可以检测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B正确;若是土样不同造成的,让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一样的土样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甲同学一致,则可以证明甲同学操作正确,C正确;B选项的实验思路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C选项的实验思路遵循了实验的重复性原则,D错误。
29、答案:C
解析:单细胞蛋白是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的微生物菌体。
30、答案:A
解析:
31、答案:(1)二
(2)16.3%;142.20×102
(3)不变;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生物数量减少但种类未改变
(4)抵抗力;间接;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2、答案:(1)生态学;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农作物;协调;整体
(3)秸秆、人畜粪便中的能量被多级利用
解析:(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生态学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种植的农作物。协调原理的含义是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整体原理的含义是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3)与普通的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秸杆、人畜粪便等废弃物中的能量,因此具有更大的产出投入比。
33、答案:(1)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有利于后期进行酒精发酵;酸性重铬酸钾溶液;C2H5OH+O2CH3COOH+H2O+能量;30~35℃;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或下;种间竞争
(3)传统的果酒发酵所需的菌种附着于发酵所用的材料上;在发酵过程中,大部分杂菌因不适应发酵环境而被抑制
34、答案:(1)刚果红;高压蒸汽灭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2)透明圈最大;刚果红(CR溶液)可以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用含有刚果红(CR溶液)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且透明圈越大,说明该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
(3)出现了多种不同特征的菌落
(4)碳源
(5)4.6×106
解析: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生物试卷,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