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数学听课反思圆的周长_人教版新课标
展开在年级组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听了两节课,分别是《鸡兔同笼》和《圆的周长》。我认为两节课,都力求突出学生的学,力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知识,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一、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
我先说一说自己讲完《圆的周长》一课后的体会,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根据课标理念,主要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结论的猜想动手操作,实践验证以及表述的过程;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探索,作为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方式。
在课堂中, 结合生活导入后,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圆的周长,“圆周长的意义”的理解,是立足于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自摸一摸等活动中理解、感悟。本节课的重要目标是获得“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本目标的实现是借助于学生的测量、推导、论证等实践活动展开的。学生通过量、绕、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猜测、分析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教师灌输大大减少。再有当学生发现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一特点之后,我询问是不是所有的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呢?我利用正方形与圆、正六边形三种图形间的关系验证这一点,得出不管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正方形与圆、正六边形三种图形间的关系我想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也是有帮助的。
李老师讲的探索规律《鸡兔同笼》一课,我认为依然注重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还学生自主的空间。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中,运用列表法、画图法、算术法解决了鸡兔同笼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尝试、探索、交流、比较等活动,弄清“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策略,经历多样化解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二、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李燕妮老师的课堂上注重倾听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学生的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这也是我今后要注意的。
李老师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学生从列表法到画图法、算数法,教师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用“列表法”、“画图法”等解决问题,都是运用了假设的思想方法,渗透了假设的思想方法。我认为这些方法的获得对于学生而言,无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这两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只有常研究,常总结,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努力实现课堂高效率。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
1、注重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圆的周长》一课在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圆周率这一环节,我重视了学生的探究动手操作。但是我觉得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是很强,不会进行分工合作。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应该再多指导,多培养一些,有些学生很难把圆较好的在尺子上滚动,在围圆的时候也围得不是太圆。有的小组很快的就完成了,而有的小组互相之间配合的不是太好,不能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而是只有一个两个在做,其他人看着。教师没有及时的进行全班指导。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要人人动手、分工合作。因此耽误的时间比较多。
教师应该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
2、教师注意关注学生的学。
记得在学生计算完周长与直径的倍数之后,全班进行汇报数据交流,教师只是草草的找一个同学说了一下,就得出了3倍多一点的结论,而没有关注到一些学生茫然的目光,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得出圆周率,教师应该给多一点时间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自主发现。比如在交流数据的时候,我想应该把数据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数据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吗?应该看的更清楚一些,更好发现倍数都是3倍多一些这一特点。在充分的交流后,再验证是不是所有的圆,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这一问题。教学重点的部分,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给学生时间去观察、发现、交流。
3、对教材的分析要全面、到位。
《鸡兔同笼》问题我没有教过,但是通过听《鸡兔同笼》一课,让我对这一部分的教材更加了解了一下,画图法与列表法是学生四年级就学过的。五年级在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总结规律,掌握运用规律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我认为画图法与列表法、算术法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一样都是在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教材设置 “鸡兔同笼” 的题目,是想借助“鸡兔同笼”这个问题作为载体,发现一些规律,引导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类似的现象如租船问题等的思考,学会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策略方法。教师一定要研究透教材,把我住重难点,把握准教学的目标,教学的设计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如果学习者不进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六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圆柱的认识_人教版新课标: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圆柱的认识_人教版新课标,共2页。
六年级上数学听课反思圆的面积_人教版新课标: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听课反思圆的面积_人教版新课标,共2页。
六年级上数学听课反思分数除法_人教版新课标: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听课反思分数除法_人教版新课标,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多媒体的有效利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