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质量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1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练习
展开第一单元 第4课
一、素养达标
1.(2022·湖南益阳)《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推恩令”的推行 B.“与民休息”的政策
C.承袭了秦朝的制度 D.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汉初经济凋敝的现状,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推恩令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与承袭秦朝制度无关,排除C项;儒学独尊是汉武帝加强思想专制的措施,排除D项。
2.(2022·湖南期中)汉文帝时,丞相申屠嘉觐见文帝时,宠臣邓通对其无礼。申屠嘉回府后,召邓通诣丞相府,准备杀邓通。恰好文帝的使节召邓通入宫,才使邓通得免一死。由此可见,当时( D )
A.亟需澄清吏治 B.朝廷党争激烈
C.皇权岌岌可危 D.丞相位高权重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丞相有诛杀皇帝宠臣的权力,说明丞相位高权重,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了丞相位高权重,不能说明需要澄清吏治和党争激烈,更不能体现皇权岌岌可危,排除A、B、C三项。
3.(2022·广东佛山)汉初,大盐铁商独占山海之利成为“富至巨万”的地方豪强。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这( B )
A.解决了地方豪强问题 B.有利于维护国家大一统
C.有利民间手工业发展 D.说明政府垄断商业贸易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允许私人经营盐铁,使得一些大盐铁商独占山海之利成为“富至巨万”的地方豪强,影响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维护国家大一统局面,推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B项正确;汉武帝解决了地方豪强问题还是为了维护国家大一统,排除A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不利于民间手工业发展,排除C项;汉武帝的政策只涉及盐铁、酒类等个别行业,不能说政府垄断商业贸易,排除D项。
4.(2022·广西柳州)“封狼居胥”出自《汉书·霍去病传》,指的是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霍去病的主要功绩是( B )
A.出使西域 B.北击匈奴,屡立奇功
C.平定七国之乱 D.出任西域都护府长官
[解析] 西汉武帝派大将霍去病北击匈奴,霍去病屡立奇功,故B项符合题意;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排除A项;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5.(2022·山东临沂)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实行“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政策,一方面解除功臣兵权,并“保其福禄”;另一方面,又重用文人儒士治理国家。上述举措( B )
A.改变了藩镇割据状态 B.形成了君臣相安局面
C.消灭了豪强地主势力 D.反映了皇权专制无情
[解析] 根据材料“退功臣而进文吏”“一方面解除功臣兵权,并‘保其福禄’;另一方面,又重用文人儒士治理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退功臣”可以保护功臣,更有助于杜绝权臣;“进文吏”便于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官僚队伍中,更便于皇帝总揽权纲,统御臣工,扩大和维护专制皇权。由此可知,材料中的举措形成了君臣相安局面,B项正确;东汉初年没有形成藩镇割据状态,“改变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的,这一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强大,因此“消灭了”说法绝对化,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根据材料“保其福禄”可知,皇权专制并非无情,排除D项。
6.(2022·山东菏泽)东汉太守一到任,往往会聘请当地名族大姓担任地方显职,并对他们以礼相待,言听计从,甚至完全委政于他们。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汉( D )
A.外戚干政现象严重 B.察举制度流于形式
C.地方管理效率低下 D.中央集权潜伏危机
[解析] 材料“聘请当地名族大姓担任地方显职”“言听计从,甚至完全委政于他们”容易造成豪强地主对地方政权的垄断,从而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得中央集权潜伏着危机,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地方豪强地主,而非中央的外戚干政现象,排除A项;B、C两项均和材料没有必然关系,排除。
7.(2022·内蒙古期中)关于《史记》的史料来源,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曾说:“余尝西至崆峒,北至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在《儒林列传》中曾说:“余读功令(国家对学者考核和录用的法规)”;在《项羽本纪》中又说:“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C )
A.司马迁主要通过文献查阅史料 B.司马迁通过实地考察获取史料
C.《史记》选择史料有多种来源 D.《史记》的史料记述来自见闻
[解析] 材料“余尝西至崆峒,北至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余读功令”“吾闻之周生曰”体现的是《史记》史料来源的多样化,有实地走访、文献查询及询问他人的见闻等,C项正确;文献查阅史料、实地考察获取史料及见闻的说法不全面,排除A、B、D三项。
8.(2022·广东佛山)张衡开始创作《二京赋》时,东汉社会风气开始走向奢侈,“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因此张衡“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的《二京赋》有着明确的讽谏主旨,“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这不能说明张衡的《二京赋》( D )
A.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B.带有很强的讽喻性意义
C.受班固《两都》的启发 D.体现了汉代大一统特征
[解析] 《二京赋》是有感于当时社会风气奢靡而作,带有明显的讽谏意味,这种风格的文学作品不能说明当时具有大一统的时代特征,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关于《二京赋》的说法都是准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
9.(2022·湖南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材料二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皇帝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的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概括受封王侯的特权,并分析其弊端。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 (1)制度:郡国并行制。
特权:设置官吏,收取赋税。
弊端:王侯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容易造成封建割据。(任答一点)
(2)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
意义:消除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解析] (1)制度:由材料“‘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可知,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国并行制。
特权:由材料“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得出,受封王侯的特权是在其封地上设置官吏,收取赋税。
弊端:由所学知识可知,郡国并行制之下,受封王侯可以在其封地上设置官吏,收取赋税,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容易造成封建割据。
(2)措施:由材料“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可知,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由材料“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可知,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由材料“皇帝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的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得出,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意义:由材料“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二、能力提升
10.(2021·山东高考)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下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C )
时期 | 调整概况 |
汉景帝时期 | 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
汉武帝时期 | 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
汉成帝时期 | 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解析] 汉代裁撤王国机构,降低王国官员的品秩,这是打击诸侯国的举措,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项正确;地方机构还有郡县,但是西汉主要针对的是王国机构,因此A项不是出发点,排除;王国官员的俸禄由王国支出而非中央,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1.(2021·湖南高考)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B )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
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所以大臣在迎立刘恒为帝时的标准是刘恒本人的仁孝以及太后家薄氏的谨良,所以这一做法是为了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故选B项;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不是嫡长子,排除A项;仁孝只是选帝的标准之一,这一做法也不是为了确立选帝的标准,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排除D项。
12.(2022·四川期末)秦汉初期,整个社会“尚武”风气盛行;到了东汉后期,“尚侠崇勇”之风趋于衰落。秦汉时期的这一变化( C )
A.根源于生产力的提高 B.推动了侠文化的消亡
C.反映了治国思想的改变 D.导致了文人社会的形成
[解析] 秦汉初期“尚武”风气盛行,受战争和历史惯性的影响,统治者强调“力”的作用;东汉后期,“尚侠崇勇”之风趋于衰落,是受“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统治者强调“文德”治国,故选C项;该风气与生产力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D项与时代特征不符。
13.司马迁著《史记》、班固撰《汉书》均为私人撰著。魏晋以后,国家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皇帝亲自参与、由宰相主持,这说明官修史书( C )
A.注重史书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史突出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由私人修史转向政府官修史书,可以看出政府对修史的重视和控制,体现了史书修撰的政治性,也就是说史书修撰要为政治统治服务,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修撰史书的真实性,排除A项;私家著述和官修史书,看不出评价历史的公正性,排除B项;官修史书和私人撰写史书,都不能够准确把握和保障解释历史的客观性,排除D项。
14.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摘编自班固《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都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王子今著《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的原因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在经济上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分析汉武帝的措施对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 (1)原因:汉初经济之凋弊;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思想。
措施: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政府开支。
(2)措施: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者,征收财产税;思想上,独尊儒术,实行思想大一统。
意义: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巩固,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华版图基础;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思想统一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影响深远;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解析] (1)原因:根据“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受到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首要问题。同时还有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措施:汉文帝、汉景帝继续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主要包括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这些措施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
(2)措施:根据所学可得出,经济方面,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思想上,独尊儒术,实行思想大一统。意义: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巩固,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华版图基础;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思想统一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影响深远;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影响深远。言之有理即可。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