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质量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1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巩固练习
展开第三单元 第12课
一、素养达标
1.(2022·山东青岛)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了“主静”的修养方法,在《通书》中则进一步指出“主静”的关键在于寡欲,强调“一”与“无欲”的主体修养,提出了“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养论。由此可见,周敦颐( A )
A.为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B.使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深受陆九渊心学影响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周敦颐提出主静的修养方法,主张寡欲,这与理学提倡的天理有契合点,为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南宋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周敦颐为北宋人,故B项错误;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周敦颐是客观唯心主义者,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且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周敦颐受陆九渊影响,故D项错误。
2.(2022·山东菏泽)宋代朝野风气相对开放,当时“虽庸庸琐琐之流,亦为挺挺敢言之气”,以致“失在谏垣,救在缙绅”。即便不在言路的官员,“虽非言责,亦未尝不因事献言也”,其他官员也会利用朝廷求言、轮对等机会进言。据此可知宋代( A )
A.士大夫社会责任意识强烈 B.对政治事务实行集体决策
C.朝廷了解民情的途径广泛 D.阻止了皇帝决策的随意性
[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宋代士大夫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政治热情高涨,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精神面貌,社会责任感强烈,A项正确;中国古代的政治决策权在皇帝手上,士大夫是参与决策,B项错误;材料的主语是宋代士大夫,并非朝廷,朝廷了解民情方式,材料只有一种,C项错误;“阻断”说法程度失当,D项错误。
3.(2022·吉林期中)成书于元朝的《宋史》认为: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一变化反映出( C )
A.佛教的传播 B.道教的兴盛
C.儒学的复兴 D.理学的僵化
[解析] 根据材料“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学者吸收佛道思想而成的新儒学系统,是一个以“天理”为核心,并把儒家伦理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具有理性思辨色彩的精密思想体系,实现了儒学的复兴,因此材料内容反映了儒学的复兴,C项正确;根据材料“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儒学的复兴,没有涉及佛教的传播问题,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儒学的复兴,没有涉及道教的兴盛,无法得出道教兴盛的结论,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儒学的复兴,没有体现理学的僵化,D项错误。
4.(2022·宁夏期末)位于山西太原西南的晋祠圣母殿中的宋代彩塑侍女像曾深深地吸引了京剧大师梅兰芳。他赞叹说:“一笑一颦,似诉平生”,并根据侍女像创作京剧手势动作。晋祠中的彩塑侍女像体现出宋代( D )
A.人文精神开始孕育萌发 B.社会等级制度严格和僵化
C.戏剧形态已经成熟完善 D.雕塑创作具有世俗性特点
[解析] 根据材料“位于山西太原西南的晋祠圣母殿中的宋代彩塑侍女像曾深深地吸引了京剧大师梅兰芳。他赞叹说:‘一笑一颦,似诉平生’,并根据侍女像创作京剧手势动作”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城市的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因此,宋代艺术总体上是趋于世俗性的特征,D项正确;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等级制度,排除B项;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成熟形态,排除C项。
5.(2022·新疆昌吉)有学者指出,宋元话本小说的主人公多为下层市民,作品大都涉及婚恋题材,其中不乏对婚俗的描写,从说媒相亲到下聘纳礼、花烛成婚,礼制规定的传统婚姻六礼均有叙写。这可用于说明( A )
A.儒学对民间的影响深刻 B.话本文学受众广泛
C.话本小说属于民间文学 D.婚礼程序较为繁杂
[解析] 材料中关于婚俗的介绍,说明传统礼制婚俗在民间的流行,而礼制在当时主要是儒家倡导的,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材料整体上反映出儒学对民间的影响深刻,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话本的受众范围,排除B项;C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所述“六礼”是婚姻习俗的六个程序,不能说明当时婚礼程序的繁杂,排除D项。
6.(2022·重庆期末)《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经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黏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由此可见( D )
A.文献资料时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
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
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的判断
D.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经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黏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这说明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D项正确;“文献资料时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经验有真有假,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不能说“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排除B项;“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的判断”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7.(2022·黑龙江期中)宋代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据此能反映( D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印刷业发展
B.当时士大夫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C.学术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术的普及应用
D.印刷术普及应用促进了学术发展
[解析] 据材料“《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可知,印刷术的普及应用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材料阐述的是印刷业普及应用与学术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未涉及究竟是使用何种技术印刷,故A项错;也没有体现出著作传播的主体和范围,故B项错;该材料表述的是印刷术的发展对学术文化的影响,C项因果关系逻辑颠倒,排除。
8.(2022·江苏泰州)历史上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在文学、历史、律令、辞书等方面留下了大量文献资料。这表明( C )
A.北方社会发展水平超越了北宋 B.宋元新文学体裁有了新物质基础
C.中华文明史上又书写了新内容 D.新大一统王朝建立的时机已成熟
[解析] 材料“历史上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体现的是汉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说明的是中华文明史上又书写了新内容,C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北方地区较为落后,排除;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9.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定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2)试从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
[答案] (1)生产率的提高(或: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农业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2)科技: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文学: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艺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亮点;思想:出现了儒学的新发展——程朱理学。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定发展”“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概括即可。
(2)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代在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能力提升
10.(2022·天津期末)《东坡志林》记述:“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作为例证可以说明当时( B )
A.官方哲学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B.正统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
C.三国故事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D.小说成为传播市民文化的载体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中刘玄德象征着王朝的正统,曹操属于权臣,因此出现“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的现象,说明的是正统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B项正确;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而苏轼是北宋人,排除A项;三国故事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属于材料的表象,排除C项;宋朝时期主要文学载体是话本,非小说,排除D项。
11.(2022·山西大同)宋代文人士大夫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他们运用儒家伦理规范族人、家人的言行举止,以期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这说明宋代儒学( C )
A.逐渐走向僵化 B.已成为官方正统哲学
C.趋于世俗化 D.迎合了市民阶层需要
[解析] 根据“他们运用儒家伦理规范族人、家人的言行举止,以期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可知这是儒家思想在世俗生活中的运用,说明宋代儒学趋于世俗化,而非逐渐走向僵化,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内容无法说明宋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和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排除B、D两项。
12.(2022·河南期中)两宋时期,诸多画家常选取历史上对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关系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王昭君、苏武、唐太宗等,以及晋文公复国等重大历史事件来作为绘画主题内容。这反映出( C )
A.历史题材画易引发强烈共鸣 B.理学发展推动绘画艺术创新
C.时人对国家强大的殷切期望 D.国家危机促进民族意识觉醒
[解析] 材料反映了宋朝画家常选取历史上对汉族与游牧民族关系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或国家复兴事件作为绘画主题。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战乱不已,北宋一系列屈辱的议和、南宋统治者偏安南方,国家的孱弱激起了时人对国家强大的强烈期望,所以出现了材料所述情况,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时代背景对绘画主题的影响,“历史题材画易引发强烈共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理学思想对绘画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危机的时局对绘画创作的影响,没有体现民族意识觉醒,排除D项。
13.(2022·山东青岛)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有利于( B )
A.蒙古文字在当时普遍使用 B.推动民族文化交融
C.汉字逐步向字母文字发展 D.元朝全面实现汉化
[解析] 汉语拼音化使得汉语在少数民族之间流通,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交融,B项正确;A项错在“普遍”,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错在“全面”,排除。
1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两宋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黄金时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项都完成于此时,这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和历史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宋代科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说: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 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可以说宋代在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都留下了新的纪录。
——游彪《宋史:文职昌盛与武功弱势》
材料二 宋元之时, 经济发达……市场需求活跃, 使生产制造技术有相当的发展。当时多元文化的接触可能也是有利于技术发展的因素。蒙古四处征战, 杀业甚重, 但颇重视技术人才。从成吉思汗以下, 每攻取一地, 都搜罗名工巧匠。凡有一技之长的俘虏, 常可免死。成千成万的工匠, 随军队所至,处处有机会接触别处的工艺技术……工匠既有彼此切磋的机会, 又因为专业分工, 颇可专精。
——许倬云《万古江河》
(1)概括材料一中李约瑟的观点,并运用宋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
[答案] (1)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说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应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沈括著《梦溪笔谈》。
(2)政治上,宋与其他民族政权的局部统一,对峙政权之间保持相对的稳定;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兴起,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民族的交流、交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外海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扩大了对外经济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科技的交流;隋唐等前代科技文化的积淀,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理论技术的支持。
[解析] (1)观点:根据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可知,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说明:结合所学知识,从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沈括《梦溪笔谈》等方面回答。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政府等角度分析回答。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