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
2.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判别两个三角形相似,并会运用三角形相似解决简单问题.
3.经历观察、作图、归纳、交流过程,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体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总结概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
难点: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判别两个三角形相似,并会运用三角形相似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 【复习回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回答下面问题. 问题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 预设答案:三角分别相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问题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的内容是什么? 预设答案: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师活动:进一步提出思考:除了定义和判定定理1还有没有其他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 |
回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踊跃回答问题1、2.
|
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内容,继续学习三角形相似方法的探究. |
环节二 探究新知 | 【想一想】 问题3: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成比例,它们一定相似吗? 预设答案:不一定相似.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画图探索,然后展示反例:两个等腰三角形有两边成比例,它们不一定相似!总结说明只有两个三角形有两边成比例一个条件,它们不一定相似. 问题4:如果再增加一个条件,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吗? 预设答案:可以增加一个角相等;或增加另两边成比例. 教师活动:提示可以类比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想一想,增加什么条件合适,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交流. 在问题4的引导下,带领学生一起归纳增加什么条件可以使两个三角形相似.提出可以先探究增加一个角相等的情况,注意提示学生注意增加的一个角是什么位置的角(夹角还是一边的对角),提示进行分类讨论. 【合作探究】 探索一: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思考:如图在△ABC和△DEF中,且∠A=∠D. ①比较∠B与∠E的大小 ②△ABC与△DEF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说明可以看出∠B与∠E两角相等,指出是否真的相等需要同学动手画图测量. 预设答案:①∠B=∠E. ②△ABC∽△DEF;∵∠A=∠D,又有∠B=∠E;∴△ABC∽△DEF(判定定理1)
【做一做】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画图,测量. ①任意画△ABC; ②再画△A′B′C′,使∠A′=∠A, 且(如取2,3等) ③量出∠B与∠B′的度数,∠B′=∠B吗?由此可推出∠C′=∠C吗?为什么? ④由上面的画图,你能发现△A′B′C′与△ABC有何关系?与你周围的同学交流. 预设答案:∠B= ∠B'、∠C= ∠C', △ABC∽△A′B′C′ 教师活动:让学生展示画出的图形,并说明测量结果及结论. 【探究】 画△ABC与△A′B′C′,使∠A′=∠A,且都等于给定的值k.设法比较∠B与∠B′( 或∠C与∠C′ )的大小,△A′B′C′和△ABC有相似吗?改变k值的大小,再试一试. 教师活动:播放已知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任意改变角度值及k值,另一角仍然相等的演示动画,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预设答案:两个三角形相似. 【归纳】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符号语言: 已知 △ABC与△A′B′C′,若且∠A=∠A′,则有△ABC∽△A′B′C′. 教师活动:说明这个判定定理可以进行证明,会在后面章节的内容中学习. 【合作探究】 探索二:两边成比例+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想一想】 如果△ABC与△A′B′C′两边成比例,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教师活动:提示可以类比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画“边边角”反例图的方法考虑下. 教师再学生思考后提出下边问题: 小明和小颖分别画出了△ABC和△DEF,如图所示. 思考:①△ABC与△DEF相似吗? ②△ABG与△DEF相似吗? 预设答案:①不相似;②相似. 教师活动:动画展示两个三角形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结论. 【归纳】 两边成比例且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不能保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
认真思考问题3,作图验证后回答问题.
在问题3回答理解的基础上思考问题4,小组交流讨论并回答.
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
思考问题,观察,预设答案尝试解答
和同伴通过画图探索,讨论验证结论,并向同学展示说明.
依据刚才的做一做,思考问题,预设答案,然后认真观察演示动画,判断一般情况下,有两边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理解记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结合上面的探索方法,自己画图探究讨论并展示.
结合图像思考并回答问题.
跟随老师一起总结. |
加深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需要满足的条件,从最少条件(两边成比例)进行探索.
类比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学习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
承接前面的问题讨论,先考虑角.从增加夹角的条件开始思考.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动手操作,借助几何直观对结论进行初步猜测,然后转入下一环节进行验证.
通过画图、度量、计算等,对所猜测的结论进行验证,这是用合情推理推测结论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学生实际动手验证的基础上,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可以使学生对这一结论确认不疑.
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判定定理2.
承接上面的讨论完成另一个问题(增加的角为对角)的情况解答,是上面探索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的继续.
强调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
环节三 应用新知 | 【典型例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C,AB上的点.AE=1.5,AC=2,BC=3,且求DE的长. 教师分析:由图可知两三角形有公共角,经已知条件计算可得即.可说明△AED∽△ACB,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DE. 展示完整解题过程: 解:∵AE=1.5,AC=2, 又∵∠EAD=∠CAB, ∴△ADE∽△ABC(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 ∵BC=3, ∴ 【归纳】 教师活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应用这一定理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找等角,应注意图形中的公共角、对顶角及有公共部分的角; (2)等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3)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在已知一个角相等的情况下,夹这个角的两边的比相等有两种情况,不要只考虑其中一种,而忽视了另一种. |
明确例题的解法,尝试独立解答,并交流讨论.
跟随老师讲解体会理解定理2应用. | 通过解决例题让学生体会应用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的具体情境,注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题意.
帮助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使用场景和方法. 提醒学生解题时从哪些地方寻找.方便学生后续解题应用. |
环节四 巩固新知 | 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 1.如图,每组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 2.如图,BD平分∠ABC,且AB=4,BC=6,则当BD=________时,△ABD∽△DBC. 3.如图,已知在△ABC中,P为AB上一点,连接CP,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CP∽△ABC的是( ) A.∠ACP=∠B B.∠APC=∠ACB C. D. 4.△ABC为锐角三角形,BD、CE为高 . 求证:△ADE∽ △ABC. 答案: 1.(1)相似,因为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2)不相似,因为虽有一个角相等,但该角的两边不成比例.
4.证明:∵BD⊥AC,CE⊥AB, ∴∠ABD+∠A=90°, ∠ACE+∠A= 90°. ∴ ∠ABD= ∠ACE. 又∵ ∠A= ∠A, ∴△ABD ∽ △ACE. ∴ ∵ ∠A= ∠A, ∴ △ADE∽△ABC. |
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
|
环节五 课堂小结 | 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学生尝试归纳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及收获. | 回顾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养成回顾梳理知识的习惯. |
环节六 布置作业 | 教科书第93页习题4.6第2、3题
| 学生课后自主完成. | 加深认识,深化提高. |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2 视图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2 视图第2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北师大版1 投影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1 投影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北师大版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4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4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