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专题07诗词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7诗词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1页
    专题07诗词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页
    专题07诗词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7诗词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诗词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共19页。
    专题07 诗词鉴赏
    (一)(2023·河南洛阳·统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简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2023·甘肃武威·统考三模)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下列小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闲来垂钓碧溪上,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4.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三)(2023·河北秦皇岛·统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作者王维,字摩诘,是唐代________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王维于开元二十五年出使河西,慰问边疆将士们时所作。
    B.这首诗的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单车”“居延”烘托出诗人孤寂的心情。
    C.作者用征蓬比喻自己,表达漂泊无定的感受;用归雁比喻自己,表达归来的喜悦。
    D.尾联写行至萧关,探马来报时,已到了最前线,都护没来迎接,原因是仍在前线。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人们称为塞外风光图,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幅图画。



    (四)(2023·湖南常德·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写词有时为符合格律而倒置,本词的倒装句是____________。
    9.这首词虽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壮之气,但表现更多的是悲壮之风,试简要回答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2023·河南驻马店·校联考三模)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恰当的诵读往往能更好地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请体会前两句包含的感情,说说应该如何读才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11.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的表达效果。



    (六)(2023·黑龙江大庆·大庆外国语学校校考三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对本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用夸张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与三四句诗人的悲苦情绪形成反差。
    B.诗的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
    C.诗的七八句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达诗人一展宏才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
    D.整首诗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仍有所期待。
    13.请任选一个角度对画“______”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七)(2023·四川广安·统考三模)元曲鉴赏,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4.(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请结合全曲内容,简要说明作者“伤心”的原因有哪些。


    (八)(2023·陕西西安·西安市大明宫中学校考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5.(1)请对诗歌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做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本诗与下面王昌龄的《塞下曲》同为写战争的诗作,但二者尾联所表现的情感和写法完全不同,请你对此做简要赏析。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①。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①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的起点。


    (九)(2023·陕西西安·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6.(1)请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字的妙处。


    (2)请你从本诗中挑选一句话,送给即将毕业的好友,并说明理由。


    (十)(2023·山东枣庄·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7.请你概括诗中突出表现了梅花的哪些高尚品质。


    18.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一)(2023·湖南长沙·湖南师大附中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园小梅(其一)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①,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②,不须檀板共金樽③。
    【注释】①暄妍:明媚美丽。②狎:亲近,玩赏。③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蒙华的酒杯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
    B.诗歌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句为虚写,下句为实写,一虚一实中体现了诗人的情感。
    C.诗歌颔、颈两联虽然都是写梅花,但所采用的描写方法不同,颔联采用的是正面描写,颈联则采用了侧面描写。
    D.前三联,梅花为主体,尾联则笔锋一转,诗人变为主体,其感情也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
    20.小青特别喜欢颔联,他准备将其拍摄为一个微视频。请结合全诗,借助想象,帮助他完成拍摄脚本。
    时间
    拍摄角度及景物
    诗人的动作
    预期表达效果
    黄昏
    俯拍:水面稀疏的影子仰拍:①___________
    微吟
    画面意境:②___________诗人情感:③___________

    (十二)(2023·山东东营·东营市实验中学校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①
    窦叔向②
    夜合花③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④。
    注:①宿,留宿过夜。话旧,叙谈过去的事。②窦叔向,唐代诗人。在唐代宗时为宰相常衮赏识,仕途顺利平稳。而当德宗即位,常衮罢相,他也随之贬官溧水令,全家移居江南。③夜合花,落叶乔木的花朵。④酒幔青,从前酒店门前招客的幌子。
    2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2.本诗艺术表现朴素自然、浑然天成,试任选一个角度(语言、结构、写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十三)(2023·江苏·江苏省天一中学校考三模)阅读下面这二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①          中书东厅迎春
    白居易               韩琦
    幸与松筠②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杏园③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注】①刘郎中:即刘禹锡。刘禹锡被贬后,曾写诗用桃花来讽刺满朝新贵。②松筠(yún):松与竹。③杏园:园名。唐时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23.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所表现的画面。


    24.同样写迎春花,为什么白居易强调它“不随桃李一时开”,而韩琦却突出它与“百花千卉共芬芳”?



    (十四)(2023·江苏无锡·校联考三模)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郊兴
    王勃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
    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山人①不惜醉,唯畏绿尊②虚③。
    【注】①山人:隐居山中的士人,作者自况。②绿尊:酒杯。③虚:空。
    25.(1)赏析颔联中“侵”和“覆”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尾联中的“醉”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酒”中的“醉”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十五)(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tuò)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26.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27.尾联“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构思不凡,请结合全诗分析。



    (十六)(2023·江西抚州·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①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②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①宋太祖开宝四年(971)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开宝七年(974),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②砌:台阶。
    2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B.“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借景抒情,委婉含蓄的道出郁抑于心的离愁别恨。
    C.“乱”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暗示了词人此时心乱如麻。
    D.“雁来”两句写词人盼信,并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亲人,但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失望和思念。
    29.本词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十七)(2023·山东济宁·统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本诗写于作者客居成都的初期。李生指李白。匡山指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四川章明县(今江油县)。此时李杜二人已有十五年未见面了。
    30.(1)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李白的形象。


    (2)本诗在抒情方式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阴冷凄苦的氛围。二是烘托出诗人黯淡愁苦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蓄势。 2.表达了诗人在屋破漏雨,历经丧乱的艰苦处境下备受煎熬、难以入眠的痛苦心境,以及心系天下寒士,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意思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分析诗句的作用。本句诗歌意思: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运用景物描写,写大雨来临之前风停云黑、天穹阴暗的景色,渲染出暗淡阴冷的氛围;结合诗的写作背景,可知暗淡愁惨的氛围也烘托出诗人暗淡悲惨的心境,为后文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蓄势。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解读。诗歌的情感,要借助诗歌含义,结合相关的描写进行分析。解答包括概括和分析。第一节,写秋风怒吼,吹飞屋上茅草,表现出痛惜之情;第二节,写村童偷茅而去,表现出焦灼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第三节,写秋雨漏屋,生活简陋,表现出自我反思、自我哀怜的情感;第四节,写广厦存寒士的人生理想,坦露出不顾己身、“大庇天下”的广阔无私胸怀。诗人一叹自己苦,茅屋为秋风所破;二叹周围的人苦;三叹因为战乱,天下百姓苦。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可据此作答。
    3.运用典故或借典故抒情言志。 4.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思想一定能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3.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在写作手法方面的突出特点。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从中看出诗人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
    4.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此句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内心愤懑不平和他昂扬的斗志,通过想象表现出自己勇于挑战命运,不屈服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山水田园 6.C 7.示例: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下,一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意思对即可)
    【解析】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6.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C.根据“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可知其意思是: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而非“用归雁比喻自己,表达归来的喜悦”;分析有误;
    故选C。
    7.本题考查诗句的意境、画面描绘。
    根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知,广阔无垠的沙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显得又大又圆。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奇景。
    8.衡阳雁去无留意 9.一方面表现在秋景:秋雁远去,秋声(边声、角声)凄凉;而千山叠嶂,长烟一空,落日孤城,又显其苍远壮阔。另一方面表现远征之人:离家万里,多年未归,悠悠羌管,尽是悲凄泪洒;而边防未安,誓不回乡探亲,又显其豪壮之气。
    【解析】8.考查文言句式。
    “衡阳雁去无留意”意为:雁群飞往衡阳,毫无留恋的情意。正常语序为:雁去衡阳无留意。
    9.考查内容理解赏析。
    结合上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可知,词人描写边塞秋天大雁远去,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以及紧闭的城门,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景象;
    结合下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可知,词人愁绪万千思乡怀亲,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此时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由此可见诗歌蕴含的悲壮之风。
    10.“杨花”“子规”渲染伤感的气氖,应读得轻时缓慢。“闻道 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五溪”是偏远之地,要读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感伤的情感。 11.示例一:诗人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愁心托之于明月。两句诗想象奇特,抒写诗人与友人离别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之情。
    示例二:运用拟人,把明月人格化。诗人不能当面向王昌龄诉说自己的关怀,但明月当空,千里可共,于是自然想到让明月把他的“愁心”带到“夜郎”去。
    示例三:“愁心”有对老友遭遇的担心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寄情于景,表达对友人的劝勉和宽慰。
    【解析】10.考查语句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柳絮落完,子规啼鸣。由“杨花落尽”可知,此时正值暮春时节,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四处漂泊,随风飘扬,给人以飘零之感;“子规啼”写杜鹃啼叫,其声音是悲切的。“杨花”“子规”渲染出悲凉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
    “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过五溪”体现友人王昌龄被贬偏远,道路漫长、坎坷,应重读“过五溪”,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担忧的情感。
    11.考查诗句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拟人:诗人把明月拟人化,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想象:作者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人,把明月当成使者,寄托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同情。
    情景交融: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去到夜郎。诗人将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和担忧之情,融合在一起,表达对朋友遭贬的深刻忧虑以及对朋友的思念和热忱关怀。
    12.D 13.示例一: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三: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解析】1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D.“整首诗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表述错误。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的心理,急遽变化交替。最后一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形象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故选D。
    13.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由此可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感叹,反复,疑问句式,表达了内心的愁苦和抑郁,同时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
    14.(1)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澎湃。
    (2)作者赴任救灾,看到百姓疾苦,心头沉重;望向西都,想到王朝兴亡,心生感慨,对百姓更增同情。
    【详解】(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示例:重重叠叠的峰峦好像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一般,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奔腾澎湃的黄河像发怒似的汹涌。描绘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壮景。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根据此曲的背景和写作的角度进行分析可知:这首小令写于作者赴任赈灾途中。作者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看到百姓疾苦,不禁大发感慨,联想到国家,不禁悲从中来,回首长安,心情止不住的忧伤。
    根据“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作者赴任救灾,看到百姓疾苦,心头沉重;根据“望西都,意踌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作者望向西都,想到王朝兴亡,心生感慨,对百姓更增同情。
    【点睛】参考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15.(1)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了描写。“角声满天”从听觉的角度勾勒出战争的规模之大,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燕脂”“凝夜紫”则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战场上鲜血遍染,在夜色下呈现出暗紫色的惨象,衬托了战争的悲壮惨烈。
    (2)《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燕昭王修筑黄金台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现出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塞下曲》这首诗的尾联则通过描写“白骨遍野”的惨象来与前面的“咸言意气高”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为: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这句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角声”是听觉描写,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燕脂凝夜紫”是视觉描写,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
    《雁门太守行》的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为: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君王血战到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中引用这个典故,表达诗人渴望遇到重视人才的明君,暗含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结合诗句“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塞下曲》的尾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意思是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从“白骨”等词语,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故诗歌蕴含着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反对。
    16.(1)“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把同学比成大鹏,希望同学有大鹏高飞之志,乘风高飞,不断奋斗,表先了对同学的美好祝愿。
    【详解】(1)本题考查炼字,注意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分析。
    “谩”是“空”的意思,“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情感的能力,作答时应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句子理解。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意思是“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在上阕,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这里,词人给予了回答,她梦想的地方是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人居住的山。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说“九万里风鹏正举”,“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借《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典故和比喻修辞,表达了自己也要像这只鹏鸟一样,扶摇直上,脱离自己困顿的生活,到达“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以用来祝福同学以后鹏程万里,前途无量。
    17.突出了它坚忍不拔、直面艰难、高洁清远,不同于众、自信乐观、坚持操守的品质。(写出其中3点即可,) 18.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衬托、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坚信自己高洁品质可以传扬天下的思想感情。
    【解析】17.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大意: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在某个夜里花儿盛开,清香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混芳尘”,是说把芳香与尘垢混同,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写出了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忽然在一夜之中,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大地。衬托出梅花的坚持操守,素雅高洁。
    18.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赏析诗歌的写作手法,要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去分析。
    诗歌大意: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在某个夜里花儿盛开,清香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诗的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表达出作者坚守自己的思想操守、不落入俗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19.B 20. 枝头暗香的梅花、夜空的皎月 静谧 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或幽居的愉悦)
    【解析】19.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颈联句意为:冬天的鸟要停落在梅枝上先偷偷观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这梅花的美丽应该大概会喜爱至销魂。上句实写“霜禽”爱梅之甚,“欲下先偷眼”:下句从“如”可知是虚写“粉蝶”“知合断魂”,把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极点,一虚一实中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上下两句虚实弄颠倒了。
    故选B。
    20.本题考查分析综合能力。
    (1)仰拍的角度是从下向上看去,即能够看到水面以上的东西。颔联展现的画面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这句所写的景物有水面稀疏的影子,有在枝头散发着暗香的梅花和挂在夜空中的皎洁的明月;属于仰拍的就是在枝头散发着暗香的梅花和挂在夜空中的皎洁的明月。
    (2)根据“月黄昏”可知时间为黄昏,有梅花的“暗香”,有“清浅”的河水,画面的意境应是安静而温馨的,是静谧的;
    (3)结合整首诗来看,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颔联是对梅花具体形象的描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写梅花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诗人陶醉。颈联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顶端。通过颈联的拟人化手法,从而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尾联,作者的感情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更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根本不须音乐、饮宴那些热闹的俗情来凑趣。综上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
    21.①与表兄久别重逢的愉悦畅快;②回忆往昔乡书不达、故交零落的凄凉之情;③想到明朝又要分别的忧愁。 22.示例:结构上:情感真实,结构浑然。诗人首先由深夜酒醒落笔,二、三两联着重写话旧的内容;末联归结到话别。诗从“酒初醒”起,到“酒幔青”结,在重逢和再别之间,在欢饮和苦酒之间,这一夜的话旧,也是清醒地回顾他们的人生经历,情感真实,结构浑然。
    写法一:叙事抒情结合,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第一联从视觉、味觉等角度描述诗人与表兄在夏夜庭院中重逢畅饮所见的夜合花开、细雨蒙蒙的景象,令人真实可感。接下来叙述书信来往和亲友的状况,字里行间抒发出无比的凄凉之情;最后两句是想象明朝分别的情景,体现了万分惆怅之情。
    写法二:写实与写虚相结合。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六句写于表兄相见的欢乐;回忆书信间交往,以及亲友的现状,透露出诗人畅快与凄凉交织的感情;后两句想象明早离别的情形,表达了诗人的惆怅。全诗写实与写虚结合,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语言一:语言朴素,亲切自然。诗人抒写自己亲身体验,思想感情自然流露,真实动人。诗中“夜合花开香满庭”句,浅而不浮,艳而不俗,无待修饰而韵味天成。“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两句,信手拈来,自然妙对,绝不露斧凿痕迹。朴素的语言亲切有味,如促膝谈心,真实而动人。
    语言二:用词灵巧,善于炼字。“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两句,一个“又”字,表达了诗人对动荡生活的厌倦。一个“愁”字,用相逢重别的新愁,勾连起往事的旧愁,愁上加愁,把人生坎坷表达得淋漓尽致。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夏日的深夜,小雨轻轻的下着,庭院里的百合花的清香阵阵袭来,我从酣睡中醒来,写出诗人与亲人相聚后的愉悦舒畅;“远书珍重何曾达”,是说相互远离,虽曾写过信,互道珍重,但都没有收到,以至于音问皆绝,“旧事凄凉不可听”,是说今日重逢,可以当面诉说别后的事情了。然而,所发生的事情又使人感到凄凉,不忍心听下去,表现出以往乡书不达、故交零落的凄凉之情;“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两句,想象明朝分别的情景。“又是孤舟别”,一个“又”字,表达了诗人对动荡生活的厌倦,今夕相聚,明朝又将分手,写出诗人的担忧和不舍。由此分析概括即可。
    22.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文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归纳诗文的风格特点。注意题干要求从“语言、结构、写法”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如:“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这两句是写诗人想象明朝分别的情景。人生总难免聚散匆匆,今夕相聚,怎奈明朝又将匆匆离别。一个“又”字,足以表达诗人对动荡生活的厌倦;一个“愁见”,尽现了诗人难以面对的惜别之情怀。今日相聚,聊不尽兄弟亲情;明朝一别,远走他乡,又将孤舟飘零。想起这些,怎能不教人失落和惆怅。最令人难受的怕是明朝河桥边的送别酒宴了,所以送别倒不如不送。这两句既结束了话旧,也等于在告别;其中既有道不尽的惜别之情,也有对人生漂泊坎坷的感慨。这是从语言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的。
    23.迎春花在栏杆上匍匐伸展着,那一簇簇嫩黄的、小巧玲珑的花朵,不为风雪,凌寒竞放,密密地点缀在袖长纤细碧绿的枝条上,传递出春的气息。她柔弱中透着刚毅,格外惹人注目。 24.白居易以花喻人,既突出了刘禹锡品质高洁,超群拔俗,不流于俗的独特形象,也表达了对他的肯定和赞美;韩琦写迎春花与百花一起装扮春天,托物言志,表现了自己身为朝廷官员,与百官共同建设国家的愿望,抒写了自己摒弃思念,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和强烈的报国之志。
    【解析】23.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此题作答时要注意迎春花枝条的特点和迎春花的颜色来回答。如:迎春花纤弱细长的绿色枝条覆盖在栏杆上,并顺着栏杆蜿蜒前行,迎春花顶风冒雪,带着雪花,冲破寒气,绽放出嫩黄的花朵,不怕自己的鲜艳色泽被损伤,显得特别顽强。
    2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就普通的迎春花着笔,写它友于松竹,与纷艳一时的桃李不能同日而语,以及邀请刘禹锡在杏园无花时来看迎春花,此诗借花喻人,含蓄地写出了刘禹锡的政治倾向,铮铮铁骨和倜傥风流。
    《中书东厅迎春》写迎春花之所以令人赞美,不仅是因为她有顽强的生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她那种迎来春光而从不自我炫耀的精神,歌颂了迎春花虽赶在百花前头迎来春光而“不自足”,并能同百花“共芬芳”的品格,韩琦借迎春花抒自己愿与百官共同建设国家的愿望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25.(1)“侵”、“覆”生动地写出水泽边的兰草,蔓延到小径上(茂盛);河边的柳条已经覆盖到河渠之上的情形,突出了春意盎然而又生机勃勃,诗人沉浸在浓浓的春意中(喜爱陶醉)。
    (2)这首诗尾联中的“醉”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无限陶醉和眷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英雄迟暮的悲愤情感。
    【详解】(1)考查词句赏析。第二联是远景描写,写春景的静态之美。其中的“侵”字,是形容春日降临大地时,原本长在水泽中或水泽边的兰草,随着春日的到来,一天天,一日日,逐渐蔓延到泽边的小径上。描述春意在平面上九限延伸。“覆”字,则是形容春意日盛,柳条已经生长得繁密茂盛,覆盖在河渠之上的样子,春意盎然而又生机勃勃,描述春意在立体上无限延伸。平面上和立体上的无限延伸,整个天地间已经完全被浓浓的春意所笼罩。
    (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
    尾联意思是:我不怕喝醉酒,只怕酒杯里没有酒,有负这大好春光啊!自然地写诗人的感受,写诗人对春光的无限陶醉和眷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写诗人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结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知,表达的意思是想要为国建功,收复失地。“可怜白发生!”回归现实,此时作者已老,又报国无门,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却报国无门的壮志难酬之意。
    26.湖光山色、槐柳浓荫、山路蜿蜒、白鹭栖息、处处鸣蛙的幽美环境。 27.运用反衬(欲抑先扬)手法,通过前文幽美景色和诗人怡然自得之乐,反衬出晚日旧交竟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茶谈心,享湖山之乐的寂寞孤独之感。
    【解析】26.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首联“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意思是: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描绘了湖光山色,槐柳成荫,山路蜿蜒曲折,环境幽静的景致;
    颔联“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意思是: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描绘了白鹭飞舞,鸣蛙处处的优美景致。
    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尾联“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意思是: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首联描绘了湖光山色,槐柳成荫,山路蜿蜒曲折,环境幽静的景致;颔联描绘了白鹭飞舞,鸣蛙处处的优美景致;颈联描绘了竹笋成熟,木笔花绽放的景致;诗人处在其中,表现了怡然自得之乐;而尾联写诗人的寥落之感,晚日旧交竟零落殆尽,没有人与自己喝茶谈心,虽有万千景致,却难掩独享湖山之乐的寂寞孤独,运用了反衬(欲抑先扬)手法。
    28.B 29.这两句词运用比喻,将离愁别恨比作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无论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这个结句,比喻新颖,浅显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解析】28.考查诗词内容的正确理解与赏析。
    B有误。“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中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别”和“柔肠断”直抒胸臆,毫无遮拦地道出抑郁于心的离愁别恨。不是“委婉含蓄的道出郁抑于心的离愁别恨”;
    故选B。
    29.本题考查诗词的赏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意思是:离别的愁绪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这里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用了“更行”“更远”“还生”三个简短的词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喻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这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离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离愁别恨的生长、增多过程,别有新意。这个结句,比喻新颖,化抽象为具体,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有增无减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30.(1)①从“敏捷诗千首”和“怜才”可以看出李白才华横溢;②“佯狂”“酒一杯”写出了李白内心的悲愤、痛苦和怀才不遇;③“世人皆欲杀”写出了李白无人理解的孤寂;④“飘零”写出了李白无人理解的孤寂和生活上的孤苦、艰难。
    (2)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深的同情与牵挂,希望李白能在晚年回到四川,过上安稳的日子。(意思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答题时,先概括总体特点,然后再分析。诗人借这首诗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担忧和思念,其中对李白的性格和才情进行了描写。“佯狂”,是指疏狂自放;“飘零”,是指漂泊孤独。“佯狂”和“飘零”写了李白恃才狂放不羁,但也因此饱受攻讦,导致漂泊孤独。“诗千首”,是指多达上千首的诗,表明李白才情万丈、才华横溢。“世人皆欲杀”表现李白与世人格格不入,写出了李白无人理解的孤寂。
    (2)本题考查诗歌特点和作者情感。
    首先从题目和注释可知是怀念友人,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挂念。第二、三联是在说李白的才华,但是“世人皆欲杀”,并被流放,看出李白怀才不遇,而“我’是“怜才”的,所以作者情感为同情,由李白联想到自己,也是对自己的感慨。这首诗直抒胸臆,不假藻饰,前两句首先通过“不见久”和“真可哀”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担忧和思念;中间四句通过“怜才”和“诗千首”表达了对其才情的赞赏,“飘零酒一杯”笔锋一转,抒发了对自己和李白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两句表明期待李白结束飘零生活,回到四川来的心情。


    相关试卷

    专题14作文-2023年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4作文-2023年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完成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按要求作文,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8 诗词鉴赏-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08 诗词鉴赏-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诗评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2017-2021)中考语文分项汇编专题15 古诗词鉴赏:

    这是一份江苏(2017-2021)中考语文分项汇编专题15 古诗词鉴赏,共25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