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2013)七年级全一册第十一课 走出自我中心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3)七年级全一册第十一课 走出自我中心教学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我中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我诉我心 陈琦是一名初一学生,人长得漂亮,成绩很不错,也非常喜欢交朋友。但是,她太任性,什么事情总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她容不得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也容不得别人身上存在的缺点。 升入初中快三个月了,陈琦先后结交了两个好朋友——李琳和张萌。可是没过多久,陈琦就不愿意与李琳做好朋友了。因为陈琦发现李琳的数学成绩非常差,觉得跟这样的人交朋友可能会降低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而张萌数学成绩一直处于班里前列,同学们都认为她很“聪明”。因此,她想还是和张萌交往比较好,好像张萌“聪明”的光环可以映射到自己身上一样。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几天,张萌也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她了。为什么呢?用张萌自己的话说,“我们一起玩的时候,陈琦老是叫我听她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说她自己一个人做得对,从来不会顾忌别人的感受和想法”。这样的事,在陈琦的身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了。 见到好朋友们跟自己慢慢地疏远了,陈琦感到非常困惑,心里一个劲儿想:“我到底是哪里得罪了张萌呢?”陈琦决定和张萌好好谈一谈,希望借此挽回和张萌之间的友谊。谈过之后,陈琦明白原来问题出在自己身上。陈琦决定以后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多替别人想一想,不要总想着自己,而且要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就这样,没过多久,陈琦不仅挽回了和张萌、李琳之间的友谊,而且还结交了更多的好朋友。
陈琦的好朋友们为什么会慢慢地疏远她呢?
她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倾向。
皮亚杰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指儿童在前运算阶段(3-6岁)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
1.家庭环境因素集全家宠爱于一身,是父母和长辈关注的中心,家中一切必须以他的情绪变化和要求为中心,如果达不到要求,就耍脾气。逐渐塑造了 “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
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存在自我中心倾向呢?
从小缺少同伴交往的经验,缺少相互理解和角色变换,不会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也是构成“自我中心”倾向的重要原因。
2.青春期阶段独特的心理发展特征
假想的观众不能明确地区分自己的关注焦点与他人的关注焦点不同,在心理上,他们制造了假想的观众。因此,他们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在公众场合中,他们会感到无数双眼睛在监督着自己,因而常常感到手足无措;也常常将自己的是非观、美观与别人的混淆起来,觉得自已认为美的,别人自然也喜戏,自己认为正确的、别人也应该接受。所以,初中生常常不理解父母的想法为什么总是与自己的想法格格不人。
独特的自我常常将极度自我欣赏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在欣赏自己。他们将别人关注自已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他们会站在镜子前面花很多时间梳妆打扮,喜欢用“奇装异服”来展现独特的自我,吸引他人的关注。他们希望给那些关注自己的人极好的印象。其实,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欣赏着自已,而并不过多地关心别人。事实上,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已的演员和观众。
活动在线 活动1 情境分析 P41 小楠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进入初中以后,小楠住进了学校的集体宿舍。刚一进宿舍的时候,小楠得到了同学们的热心关照,但是自己却对别人漠不关心。时间长了,同学们渐渐地都疏远了小楠,而小楠却不知道别人为什么疏远了自己,因此感到非常苦恼。1.为什么同学们疏远了小楠?2.如果小楠想要继续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活动 2 人生旅途 P41-42 下面是一个小游戏,大家来做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抽签分成两个人一组,一人用布条或毛巾把眼睛蒙上,由同伴搀扶着走过各种障碍。10分钟之后,两人对调,再走10分钟,最后两人都蒙上眼睛,互相搀扶过障碍。在此过程中,由老师将互相搀扶的一对强行分开,让他们独自摸索,5分钟后结束训练。 讨论与分享1.蒙上眼睛被别人搀扶着走过障碍时,你有什么感想?2.当你处在孤立无助的境地时,你又有什么感想?
体验课堂 体验1 读读议议 自私的驴子 P42-43 驴和狗一同赶路,后面跟着他们的主人。走到半路,主人坐在路边睡着了。驴子停下来吃着青草,吃得又香又满足,狗却饿得难受,只好向驴子恳求;“亲爱的朋友,请你蹲下来,装食物的篮子挂在你的背上,我想吃点东西。”驴子没有理它,只顾低着头吃草,过了好一会儿,它才对狗说;“你不要着急,等主人睡醒了,他就会拿东西给你吃的。”就在这时候,一只狼窜出了树林。驴子连忙向狗求救,狗却说:“朋友,不要着急,等主人醒了,他就会救你的。”狗正在说话的时候,狼已经扑上来,把驴子咬死了。思考1.这则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为什么狗不帮助驴子?2.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像故事中的驴子一样的人?他们需要如何改变?
体验2 知识窗 P43 在人的一生中,自我中心倾向会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在两三岁到五岁时期,这时的孩子会出现“自我中心”倾向,深信所有人的想法和他自己的想法相同,也从不怀疑自己想法的真实性。因此,处于这个阶段的幼儿不能接纳别人的意见。 人生中自我中心的第二次出现,就是在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的各种急剧变化使少年们的思维从客观世界转入主观世界,从而导致第二次自我中心倾向的出现。 大约到了高中后期,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青少年理解了自己的思想、兴趣点有可能跟别人一致,也有可能跟别人不一致,自我中心的倾向逐渐消失。
方法指南 如何走出自我中心倾向
1.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具有自我中心倾向的人往往过分地看重自我,贬低他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固执己见,最后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要改变这种状态,关键是要能对自己和他人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深刻认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全面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长处,在观察与比较中、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2.转换人际交往的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考虑事情时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和好恶出发,事事都为自己考虑、从而使得别人都不愿意与他交往。因此,要想走出“自我中心”,首先就要改变自己人际交往的态度,要以一个普通、平凡的交往者身份与同学平等相处,多关注他人的需要,做到爱自己与爱他人、顾自己与顾他人相统一,变“我好一你不好”为“我好一你也好”。
3.善于心理互换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是好的,在遇到错误或失败时总把责任归咎于对方。因此,走出“自我中心”,最好的做法就是经常进行心理互换,也就是当两个人发生分歧时,先不要为自己找理由。不要为自己辩护,而要主动站到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会如何评价自己的态度和言行?将心比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2015)七年级全册第一课 翻开新的一页教案配套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心理疾病常见吗,最后一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15)七年级全册第七课 我的最强大脑备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神秘的大脑,认识大脑,大脑神秘在何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2015)七年级全册第一课 翻开新的一页教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爱的变奏曲,当“爱”来敲门,问卷调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