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度(下)高2024届5月检测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规范填写填涂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要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讲得通俗一点,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然而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吗?或者问得再直接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先从事实下手研究。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画。这相片和图画可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第二,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味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文学作品也是同样。在上等文学作品中一尤其在诗词中一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早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杜工部的《后出塞》;"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团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以上几个实例归纳在一起,我们可以得一个公理,就是: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得越少,留着不说得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摘编自朱光潜《无言之美》)材料二古人有“言不尽意”之说,语言本来是传达思想情感的工具,但有些微妙的思想情感,却不能为语言所曲折尽传。有时一颦一笑,一个流盼,一个手势,其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比直接说出来的不知丰富多少倍。诗歌以抒情见长,诗人深知语言的表达功能和不足之处,他不但力求以言传情,而且善于因难见巧,把“言不尽意”这一语言的表达缺憾,化为“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的抒情技巧,这种技巧就是通常所说的含蓄。诗的含蓄美,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一种“不言之美”。司空图在《诗品》中论“含蓄”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所谓“不着一字”,并非什么都不说,而是简练而传神地勾勒几笔,点到即止,极富于暗示性,意在言外,使人涵咏想象而得之。犹如绝色美人,淡扫蛾眉,不事艳妆,而自觉风韵天然,楚楚动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只不过就眼前景物略施点染而已,不言离思,而别意之深长已悠然不尽。由于含蓄之富于暗示性,在表现上以少总多,从无见有,就大大开拓了诗歌的内容涵量,并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余地。有些情事或意愿,不宜在诗中正面直说,通过委婉含蓄的手法来表现,则显得雅致大方,别有风神。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从屈原以来形成了以香草美人自喻的抒情传统,后人许多宫怨和闺怨诗,大都借以自伤不遇,在风格手法上不出含蓄一路。含蓄的诗,由于不作铺陈直叙,而通过淡墨勾勒之笔和曲折比兴之词,追求言外的意趣风神,因而其意象常常带有某种朦胧性和多义性。含蓄的艺术魅力即在于此。厨川白村说∶“烛光照着的关闭的窗是作品。”因为这种窗户不像敞开的窗户那样一览无余;它虽然关闭着,但在摇曳的烛光映照下,若明若暗,使人既能窥视,却又不甚分明;在朦胧中格外富有一种诱惑力,诱发人去猜度和想象那窗户里面隐藏着的全部秘密。这境界与诗的含蓄十分相像,李商隐的《无题》诗,就是这种“烛光照着的关闭的窗户”。千百年来,无数读者在窥探这扇窗户,在朦胧中各有所见,但似乎都不能尽其底蕴。含蓄的诗之所以耐人寻味者,大半在于此。苏东坡说∶“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所谓“必此诗”,就是说一不二,直白浅露,毫无含蓄蕴藉之致。这是作诗之忌。含蓄是诗美的一种表现,而不是美的极致。含蓄与否,应视具体情景而定,不能为含蓄而含蓄。(摘编自吴战垒《诗的含蓄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片和实物都两两相称,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但是图画在欣赏者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更加深刻。B.美术作品要让欣赏者获得更加丰富深刻的美感,作者创作艺术作品表现思想情感就要稍微含蓄,甚至留有想象空间。C.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后人宫怨和闺怨诗继承从屈原以来形成了以香草美人自喻的抒情传统,都借以自伤不遇,风格手法含蓄。D.言所以达意,却有“言不尽意”的不足,正是诗人力求以言传情,善于把这一缺憾转化为含蓄的抒情技巧,才构成了诗的含蓄美。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意是多变的、混整的、无限的,言是固定的散碎的、有迹象的、有限的,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可见文学创作不追求以言达意。B.材料一和材料二以文学为核心话题,立足“言不尽意”,强调“无言之美”,认为文学作品含蓄的比尽量流露的更具魅力。C.含蓄的诗追求言外的意趣风神,富有暗示性,更耐人寻味,更有想象余地,这源于意象常常带有某种朦胧性和多义性。D.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能违背基本原则,要"和自然逼真",指美术作品要讲究真实性,创作时不能夸大渲染,改变其真实性。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C.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D.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4.如何理解材料二画线句子有如绝色美人,淡扫蛾眉,不事艳妆,而自觉风韵天然,楚楚动人5分)5.材料一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地展开论证,请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4分) (二)现代文阅读 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秤砣阿来还在故事起始处,秤和主人就已经苍老了。秤本来是头人家的。解放了,剥削阶级的财产要被没收。头人家的两杆,大的一杆,归了生产队;小的这一杆,就到了现在这主人的手上。这秤过去在头人家里称过金银、宝石与鹿茸。到了他的手里,也就是村民之间互相倒换救急的茶叶盐巴之类的东西了。秤的新主人没有因此抱怨过,他说:“越是这样,就越是要公平啊。”有一天,他把秤固定在他家东南向的窗户跟前,每天一个固定的时候,太阳光会透过窗户照射到屋子里,他把秤杆水平状态的投影刻在了墙上。以后,有人再要淘换东西找他过秤,就一定得是晴天,一定得是最早的阳光投射进他们家窗户的那个时候。他这么孜孜以求一杆秤的公平,人们虽然不以为然,但还是不想冒犯他。久而久之,面对这样一种仪式,前来称量东西的人也会生出非常虔敬的心情。那时,工作组进村来都是驻到村民家,秤砣家也驻进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在会上大讲秤砣如此这般地使用一杆秤,对于破除小农经济思想具有多么多么重要的作用。回到家里,他那张严肃的脸显得更严肃了,他说:“工作同志,以后,你不要再讲我这杆秤了,弄得人家都来笑话我。”“你为了坚持原则不是从来不怕人说三道四吗?”“我做的我受。不要因为别人说我的好话,来让别人笑话我。”年轻人当时就无话可说了。接着,秤砣有些艰难地开口了。“工作同志,你是不是还欠我粮票?”“我欠你粮票?”小伙子惊得差点蹦起来。按秤砣的算法,小伙子真的差他粮票。差多少?三两。工作组住在农民家里,每天要向主人交五毛钱,一斤二两粮票。十天半月,就跟主人家算一次账。其实不是小伙子少交了粮票,而是秤砣算错了账。算错账的根子还在那杆宝贝秤上。第一次算账,秤砣就发现他少交了二两,但他没有说话,他不好意思把这么小的事说出来,更怕会让对方感到尴尬。第二次,又少了三两,他继续隐忍不发。第三次,对上了。他想,年轻人已知错了。但是,小伙子在会上夸夸其谈,太多的好话让他成了别人的笑柄,他并不想从任何一个地方得到表扬,他只是觉得,这么一杆秤落在自己手里,那他就要像一杆秤的主人。一杆秤让他获得了人们的尊敬,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不要失去这份敬意。这个年轻人让他成为了笑柄,他很生气,又找不到表示自己不高兴的有力方式。于是,他终于忍无可忍把这个不公正的甚至关涉到人性中贪欲的事情说了出来。粮票的数量很少,但关乎一个人的品格,特别是当一个人把很小的东西赋予很多崇高意义的时候,这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了。“我怎么会差你粮票?”年轻人又算了一遍,更加肯定自己是正确的。秤砣坚定地说:“告诉你吧,我在心里都算了一百遍了。”“那把你的算法让我听听看。”他就算了一遍。那个年轻人惊叫起来:“什么,你说一斤是十六两?”秤砣把年轻人拉到那杆秤前,指着秤杆上一枚枚金花,一一数来。年轻人明白过来,也不想解释现在的秤早已是十两一斤了,就大笑说:“对,对,我马上补给你三两粮票。”秤砣露出满意的神情:“你这个孩子,谁要你还几两粮票。我只是要你不要算错了账。”接着,秤砣改换了话题:“好了,我要到镇上去一趟,用豆子换些大米。”秤砣就带着豆子,还有他那杆秤上路了。他的心情很好,他想,这也不是个不学好的年轻人。而今天,自己已经给这个年轻人很好的教训了。秋天的太阳把地上的一切都晒得暖洋洋的。他一步步走过那些干净的温暖的石头,草丛,木桥,穿过落尽了叶子的桦树投在地上的稀疏的影子,那些豆子在袋子里互相轻轻碰触着发出愉快的声响。真的,秋天里,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显得那么干净,那样的从里至外,闪闪发光。换完豆子,他来到了镇上的人民食堂。他点了肉菜,还点了三两米饭。算账的时候,麻烦出现了。在他一斤十六两的盘算里,人家该找他十三两粮票。但他点了三遍,人家居然只找了他七两。于是,就起了争吵。看热闹的人们围拢过来,听清事情原委,相继大笑。秤砣拿出了他的宝贝秤,冲到柜台跟前,一声一声数那老秤杆上的金色星星。数到十六的时候,他头上汗水都出来了。但人们爆发出了更大的笑声。血轰轰地冲上了头顶,他狂吼一声掀翻柜台,举起秤就往那收款员身上砸去。没抽到几下,细细的秤杆就折断了。于是,他举起了那个光滑油腻的秤砣,砸在了那家伙挂满自以为是的表情的脸上。直到警察出现,叫人把那满脸血污的家伙送到医生那里,他才慢慢清醒过来。有人把一杆新秤拿到他面前,给他细数上面的金色星星。是十颗,而不是十六颗。警察忍住了笑说:“跟我们走,秤早就是十两一斤了。”秤砣就举着自己的秤给警察押着往派出所去了。他突然说:“我多要了他三两粮票。”“你说什么?”“那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告诉我?”然后,他举起了那个秤砣,对准自己的额头重重拍了下去,然后,就晃晃悠悠地倒下了。当然,他没有死成。只是从此再也不给人称秤,也不觉得能给什么人主持公道了。从此,他就是机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人了。后来,人们也就将秤砣这个称呼给慢慢淡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秤砣为村民们称一些不太值钱的家常东西却从不抱怨,反向觉得“越是这样,就越是要公平”,他对公平的不懈追求也渐渐感染了大家。B.年轻人明知秤早已是十两一斤了,却没有向秤砣指出来,反而认错补交粮票,表现了他性格和善,为人大度。C.经历了多收粮票、砸伤收款员等事件后,秤砣觉得自己不再具有为人主持公道的资格,他也变成为一个普通的老人。D.本文主人公拥有村里唯一的一杆秤,村民淘换东西都仰仗他称重,因而敬称他“秤砣",后来秤断了,人们也就不再这样称呼他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一开始就交代“秤和主人就已经苍老了”,不仅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也略示了人物命运变化与他的“苍老”有关。B.文中采用夺张笔调描写秤砣一定得是晴天最早的阳光投射进窗户才称东西的细节亦庄亦谐,生动表现了秤砣追求“公平”的痴迷状态。C.在人民食堂,围观者的阵阵哄笑让秤砣很丢脸,从而刺激他拿秤砣砸伤收款员,此外情节的发展自然真实,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D.小说讲述了一个乡下老人的平凡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主旨:一个有信仰的人,不要因为挫折和错误而放弃坚守,唯有执着方能不凡。8.从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的角度看,画线文字起到什么作用?(5分)9.小说中秤砣这一人物既有悲剧性也有喜剧感。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请对秤砣身上“有价值的”一面和“无价值的”一面分别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东轩记苏辙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以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升斗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选自《古文辞类纂》,有删改)【注】①漘:(chú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正确的地方(填写字母)3分ABCDEFGHIJKLMNOPQRSTUVW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败刺史府门”与“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两句中的“败”含义不同B.“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与“吾家读书久不效”(《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效”含义不同。C.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文中比喻束缚人之物。D.“独幸岁月之久”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最初,作者想把东轩当作宴乐之所,特意种上了杉、竹;后来,每天出入时看到东轩只能哑然自笑,笑中含有苦涩之意。B.之前作者难以理解颜回为何要受困于贫贱,认为这样的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到了筠州后,才改变这一看法。C.士人未听闻大道之前,易沉迷名利、儿女之乐;等到修炼成为有德者,才能真正拥有看轻贫困、傲视权势的颜氏之乐。D.文章以建造东轩开头,以怀思东轩收尾,中间由自身不得安于东轩引出对颜回安于陋巷的议论,文脉贯通,思路严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4分(2)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4分14.苏辙觉得自己未能实现颜氏之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注】①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 53 岁,闲居 11 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③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大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北浮云”既是如“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指大宋沦陷的北国江山。B.“斗牛光焰”与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斗牛”都指斗宿和牛宿。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的“空”均是空荡的意思。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不同,夕阳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一派和平景象。1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这首《水龙吟》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请从手法和情感两个角度比较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2李白在《蜀道难》中,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3)古代行军,常用“角”发号施令或振气壮威,古诗中也常见“角”这一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离乡时,故乡是青山绿水,让你魂索梦绕,恋兹念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诗经时代到信息时代,人世间经历了(        )的变化,从牛车土路到飞机高铁,从结绳记事到移动互联,从茹毛饮血到神舟飞天,人口也从过去的不流动、少流动到今天的大迁徙、常迁徙……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人们怎样迁移,中国人对故乡的依恋是(        )、亘古未变的。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特征之一,就是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不太有变动,即便社会变迁,浓厚的乡土情结不曾改变。曹雪芹的故乡在江南,《红楼梦》中,他(        )地提及江南风物,体现的是对故乡浓浓的思念:黛玉看到薛蟠从苏州带回的“家乡之物”,触物伤情;妙玉将苏州玄墓蟠香寺梅花上的雪收在瓮里带到京城,饮的是“精致的乡情”;贾琏陪黛玉回苏州,带回了家乡的“惠泉酒”,王熙凤高兴地给贾琏乳母品尝……故乡的特产,对长期离乡的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珍贵记忆。曹雪芹和他《红楼梦》里的主人公们既不“基层”,也非附着在土上的乡下人,但他们骨子里流淌的依然是乡下人的血液,那就是对故土的眷恋、对故乡的深情。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结合语境,仿照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续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20.有人说,阅读《红楼梦》,是了解“乡土中国”的一座桥梁。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重要概念,指在亲属、地缘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产生的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请结合《红楼梦》原著,以“差序格局”的概念来解读王熙凤与下列人物的人际格局。3分人物:贾母、贾赦、邢夫人、贾琏、宝玉、林黛玉、巧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曹雪芹是伟大的文学家,更是高妙的语言大师,曹雪芹的巨作《红楼梦》不仅在文学界树立起一座历史丰碑,      。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之中,谐音艺术贯穿全书,每每读之,令人拍案叫绝。《红楼梦》中的谐音广泛地运用在人名、地名之中,其中,      。比如,贾府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人名字合在一起谐音原应叹息,暗示四人命运遭际令人叹息。又如,娇杏谐音侥幸,她从甄家的丫鬟一跃成为贾雨村的正夫人,可见其侥幸;甄家千金甄英莲的名字也暗含谐音,谐音真应怜谐音还是作者表达讽刺与批判的重要方式。比如,书中贾宝玉的父亲腐朽陈旧,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实是彻头彻尾的伪君子,其名贾政谐音假正,正是作者对其辛辣的嘲讽,讽刺他为人表面正经,      谐音艺术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咀嚼其中含义,每个谐音都妙趣横生,令人叹为观止。如此成功的对谐音艺术的广泛使用在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这不仅展现出作者高妙的艺术技巧,更展现出作者对于语言驾轻就熟的把控与运用。21.近来,一些政务服务平台利用谐音取名走红,如重庆市政务服务平台取名渝快办,广东省政务服务平台取名为粤省事,请任选一例咀嚼其中含义及妙趣。4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进淄赶烤”,是不少网友近期关注的一个热点。数据显示,“大学生组团去淄博吃烧烤”“坐高铁去淄博撸串”等话题,最近连续冲上平台热搜榜单。在一些提供生活服务的APP上,“五一”期间的淄博旅游订单,同比增长数十倍。有的游客不惜驱车几百公里,到淄博一品烧烤美味,有的堵在高速上下不来,一时望烤兴叹。全国各地不少城市都表示不服淄博烧烤,网友也说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可能一跃成为网红,城市也是如此。其实淄博文旅部门早在几年前就发布了规范管理烧烤行业的相关规定,淄博烧烤火出圈后,更是从成立烧烤协会,到开辟“烧烤专列”,再到制定烧烤地图,政府、商家、市民齐步用劲,努力把“淄博烧烤”打造成“淄博形象”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与思考呢?请结合材料,展开思考,联系现实,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相关试卷

    2023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题,共7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重庆外国语学校、重庆育才中学拔尖强基联盟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重庆外国语学校、重庆育才中学拔尖强基联盟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赏析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重庆外国语学校、重庆育才中学拔尖强基联盟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重庆外国语学校、重庆育才中学拔尖强基联盟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赏析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