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二 轴对称和平移3 平移复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二 轴对称和平移3 平移复习ppt课件,文件包含第2课时整理与复习2轴对称和平移pptx、第2课时整理与复习2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五上《整理与复习》 第2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题整理与复习(2)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轴对称和平移两部分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能把一个简单图形在对称、平移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和平移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于图形的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进一步学习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教学策略1.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2.一个图形可以经过不同变换后,都能得出同样的新图形。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对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给予肯定。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轴对称和平移后,就会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画图。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整理与复习(2)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和平移图形变换的特征,并学会运用轴对称和平移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和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平移的特征的理解,并学会运用轴对称和平移的特征进行图形变换。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应图形纸片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环节 导学案一、直接导入。 1.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第二单元知识。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2)师:回顾一下,第二单元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点?二、知识梳理1.复习轴对称生:第二单元我们先学习了对称轴,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如果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师:同学回答得很完整,如图,把这个图形沿着虚线对折,发现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就是对称轴。师:下面我们来试着折一折,这几个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出示课件)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师:如果给出一个已知图形和对称轴,你会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吗?生展示如何画。师:总结方法为(1)定:确定已知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2)数(或量):数(或量)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3)描: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描出关键点的对应点;(4)连:按照已知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对应点,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出示课件)2.复习平移师:刚才呀,我们复习了轴对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平移的知识。什么是平移呢?平移就是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出示课件)师:找一位声音洪亮的同学,跟大家说说:这个图形在方格内的平移方法。生展示操作。师:总结图形在方格内的平移方法(1)找出图形的关键点或关键线段;(2)以关键点(或关键线段)为参照点(或参照线段),数出平移的格数;(3)按指定方向和格数把参照点(或参照线段)平移到新位置,描出各点(或画出各线段);(4)把各点(或线段)按照原图顺次连接,就得到平移后的图形。师:那么,平移后的图形只是_____发生了改变,_______和_____不变。生:平移后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形状和大小不变。教师给予鼓励。3.复习设计与欣赏师:那下面呢,我们要将轴对称和平移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创作出美丽的图案。复杂、美丽的图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经过平移或轴对称得到。师:如何利用平移或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呢?(1)画出或选择一个基本图形。(2)确定图形变化的方式:平移要定好方向和平移的格数;轴对称要确定好对称轴,选好关键点(或线段)。这样,一个基本图形就变成了美丽的图案了。师:当然同学们要特别注意:平移和轴对称是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三、巩固练习师:那同学们复习了这么多关于轴对称和平移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呢?我来考考你,做一组习题来检测一下吧!
出示题目:1.在方格里先沿虚线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然后将整个轴对称图形向右平移 10 格。
2. 用平移或轴对称的方式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补充画图,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且满足:(1)只有一条对称轴;(2)只有两条对称轴。(答案不唯一) 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用竖式计算哦。同学们,你们计算正确了吗? 按要求画一画,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1)画对称轴 (2) 向上平移 3 格
(3)画出关于虚线轴对称的图形4. 先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小鱼的轴对称图形,再将所画的图形向右平移 6 格。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同学请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哦!五、教学板书整理与复习(2)
六、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因为再怎样精心设计的课堂流程也不如让学生多一点体会更好。其次是课堂效果好,学生自我总结知识点,过程凸现,紧扣重点,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向学生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缺点:如果我再列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知识点会通俗易懂,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改进措施:作为教师,要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的给学生提供能够脱颖而出的条件,让每节课的设计体现数学真正的核心素养,让我们的孩子们爱上数学,爱上课堂。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复习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课时整理与复习1pptx、第1课时整理与复习1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复习ppt课件,文件包含第2课时加与减pptx、第2课时加与减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复习课件ppt,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十七,求5个2是多少,×5=,想二五一十,求8个2是多少,想二八十六,想三四十二,想五五二十五,想三九二十七,想四五二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