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期末复习---古诗文专题
- 第22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试卷 3 次下载
- 第23课《马说》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试卷 5 次下载
- 第24课《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试卷 4 次下载
- 第24课《唐诗三首 石壕吏》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试卷 4 次下载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试卷 6 次下载
第24课《唐诗三首 卖炭翁》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24课《唐诗三首 卖炭翁》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读准字音,三行对译,朗读节奏停顿,重点字词解释,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期末复习 古诗文专题
第24课《卖炭翁》知识梳理+真题练习
(学生版)
一、文学常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二、读准字音
两鬓bìn 苍苍cāng 辗niǎn冰辙zhé 泥中歇xiē
翩翩piān 两骑jì 口称敕chì 回车叱chì牛
宫使驱将jiāng 半匹红绡xiāo 一丈绫líng 系jì向牛头
三、三行对译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三十二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到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薪:木柴。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3)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4)苍苍:灰白。
[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原文]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需求。
(6)可怜:使人怜悯。
(7)愿:希望。
[翻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原文]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8)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碾出的痕迹。
(9)困:困倦,疲乏。
(10)市: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翻译]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原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11)翩翩:轻快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12)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3)把:拿。称:说。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
(14)回:调转。叱:吆喝。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翻译]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原文]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5)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16)驱:赶着走。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惜不得:吝惜不得。惜,舍。得,能够。
(17)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与一车炭的价值相比相差很大。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18)系(jì):挂。直:同“值”,价钱。
[翻译]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四、朗读节奏停顿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五、重点字词解释
1.卖炭得钱何所营? 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需求。
2.可怜身上衣正单 可怜:使人怜悯。
3.晓驾炭车辗冰辙 “辗”同“碾”,碾压。
4.牛困人饥日已高 困:困倦,疲乏。
5.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轻快的样子。
6.手把文书口称敕, 把:拿。文书:公文。敕:指皇帝的命令。
7.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车叱牛:调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回,调转。叱,吆喝。
8.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惜不得:吝惜不得。
9.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挂。直:“直”同“值”,价钱。
六、内容理解
1.理解性默写
(1)《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他劳动艰辛的句子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卖炭翁》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句子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卖炭翁》中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陋行径的句子是:手把文书中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4)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辗”这个动词既写出了天气寒冷,车辙已经结了冰,突出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沉重,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辛劳。
3.“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轻快的样子形容举止洒脱,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4.“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惜不得”写出了老人炭被夺走,心中万分不舍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也点出了老人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5.诗中刻画了两组人物,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
卖炭翁:生活困苦、境遇悲惨
宫使:横行霸道、蛮不讲理、仗势欺人
6.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诗中将卖炭翁的悲愤无助与宫使太监的骄横无礼对比,将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与宫巧取豪夺对比,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以及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不幸。
(1)“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一丈绫” 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
(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
(3)“衣正单”与“一尺雪”对比,写出卖炭翁生活的艰难。
7.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请说说你的理解。
诗人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或炭被抢夺)之苦做铺垫。烧炭运炭固然辛苦,但卖炭翁还是充满希望的,只要炭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还能过下去,但是炭被宫使抢走,希望就彻底破灭了。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
8.本诗中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请举出诗句进行说明,并指出其作用。
卖炭老人: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烧炭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老 )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生活困苦、境遇悲惨)
动作描写: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运炭艰难、精疲力竭)
宫使:
外貌描写: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
动作描写: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仗势凌人、蛮不讲理、霸道凶残 )
9.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10.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11.中心思想:《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诗人记叙了卖炭翁烧炭、卖炭及被掠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卖炭翁》练习
一、基础达标(16分)
1.文常填空:白居易,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填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________并称“刘白”。(4分)
2.按要求默写。(6分)
(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
(3)《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中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全诗完整地记叙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4.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二、诗歌赏析(16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7题。(8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已经结冰,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
B.“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C.“把、称、叱、牵”几个简洁有力的动词,形象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D.“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6.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赏析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观刈麦(节选)》,完成8-10题。(8分)
观刈①麦(节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③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④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⑤,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⑥尽,拾此充饥肠。
(注释)①刈(yì):割。②覆陇黄:小麦黄熟时盖住了田埂。③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④但惜:只是珍惜。⑤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⑥输税:缴纳租税。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绘了丰收的景象,“覆”字准确写出了小麦成熟后压盖田垄的情形。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人“不事农商”却“岁晏有余粮”,这与贫妇人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愧疚之情。
D.以前的割麦者,成了如今的拾穗者,如今的割麦者却享受着悠闲的生活,诗人对此表现出了愤怒之情。
9.《观刈麦》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两句借助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了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2分)
10.本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分析它们的共同点。(4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期末复习 古诗文专题
第24课《卖炭翁》知识梳理+真题练习
(教师版)
一、文学常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二、读准字音
两鬓bìn 苍苍cāng 辗niǎn冰辙zhé 泥中歇xiē
翩翩piān 两骑jì 口称敕chì 回车叱chì牛
宫使驱将jiāng 半匹红绡xiāo 一丈绫líng 系jì向牛头
三、三行对译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三十二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到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薪:木柴。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3)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4)苍苍:灰白。
[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原文]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需求。
(6)可怜:使人怜悯。
(7)愿:希望。
[翻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原文]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8)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碾出的痕迹。
(9)困:困倦,疲乏。
(10)市: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翻译]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原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11)翩翩:轻快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12)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3)把:拿。称:说。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
(14)回:调转。叱:吆喝。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翻译]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原文]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5)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16)驱:赶着走。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惜不得:吝惜不得。惜,舍。得,能够。
(17)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与一车炭的价值相比相差很大。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18)系(jì):挂。直:同“值”,价钱。
[翻译]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四、朗读节奏停顿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五、重点字词解释
1.卖炭得钱何所营? 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需求。
2.可怜身上衣正单 可怜:使人怜悯。
3.晓驾炭车辗冰辙 “辗”同“碾”,碾压。
4.牛困人饥日已高 困:困倦,疲乏。
5.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轻快的样子。
6.手把文书口称敕, 把:拿。文书:公文。敕:指皇帝的命令。
7.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车叱牛:调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回,调转。叱,吆喝。
8.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惜不得:吝惜不得。
9.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挂。直:“直”同“值”,价钱。
六、内容理解
1.理解性默写
(1)《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他劳动艰辛的句子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卖炭翁》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句子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卖炭翁》中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陋行径的句子是:手把文书中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4)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辗”这个动词既写出了天气寒冷,车辙已经结了冰,突出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沉重,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辛劳。
3.“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轻快的样子形容举止洒脱,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4.“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惜不得”写出了老人炭被夺走,心中万分不舍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也点出了老人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5.诗中刻画了两组人物,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
卖炭翁:生活困苦、境遇悲惨
宫使:横行霸道、蛮不讲理、仗势欺人
6.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诗中将卖炭翁的悲愤无助与宫使太监的骄横无礼对比,将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与宫巧取豪夺对比,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以及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不幸。
(1)“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一丈绫” 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
(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
(3)“衣正单”与“一尺雪”对比,写出卖炭翁生活的艰难。
7.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请说说你的理解。
诗人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或炭被抢夺)之苦做铺垫。烧炭运炭固然辛苦,但卖炭翁还是充满希望的,只要炭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还能过下去,但是炭被宫使抢走,希望就彻底破灭了。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
8.本诗中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请举出诗句进行说明,并指出其作用。
卖炭老人: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烧炭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老 )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生活困苦、境遇悲惨)
动作描写: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运炭艰难、精疲力竭)
宫使:
外貌描写: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
动作描写: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仗势凌人、蛮不讲理、霸道凶残 )
9.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10.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11.中心思想:《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诗人记叙了卖炭翁烧炭、卖炭及被掠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卖炭翁》练习
一、基础达标(16分)
1.文常填空:白居易,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填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________并称“刘白”。(4分)
【答案】乐天 香山居士 唐代 刘禹锡
2.按要求默写。(6分)
(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
(3)《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心忧炭贱愿天寒 (2)手把文书口称敕
(3)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4)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中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全诗完整地记叙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答案】D;(解析:D项中的“敢于反抗”是错误的,从“宫使驱将惜不得”可以看出卖炭老人是不敢反抗。)
4.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答案】A;(解析:B白居易是唐朝的; C选项 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二、诗歌赏析(16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7题。(8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已经结冰,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
B.“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C.“把、称、叱、牵”几个简洁有力的动词,形象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D.“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6.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赏析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B;【解析】 B.“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故选B。
6.“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解析】 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天公作美,夜里突降大雪,就在卖炭翁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的时候,远处两骑人马翩翩而来,原来是“黄衣使者白衫儿”驾到。“翩翩”二字本来是用以形容英俊潇洒之态,用在这里却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揭露了这两员太监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嘴脸。完全不顾卖炭翁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7.两句诗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表现了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
(二)阅读《观刈麦(节选)》,完成8-10题。(8分)
观刈①麦(节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③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④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⑤,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⑥尽,拾此充饥肠。
(注释)①刈(yì):割。②覆陇黄:小麦黄熟时盖住了田埂。③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④但惜:只是珍惜。⑤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⑥输税:缴纳租税。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绘了丰收的景象,“覆”字准确写出了小麦成熟后压盖田垄的情形。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人“不事农商”却“岁晏有余粮”,这与贫妇人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愧疚之情。
D.以前的割麦者,成了如今的拾穗者,如今的割麦者却享受着悠闲的生活,诗人对此表现出了愤怒之情。
9.《观刈麦》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两句借助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了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2分)
10.本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分析它们的共同点。(4分)
【答案】
8.D;【解析】 D.“如今的割麦者却享受着悠闲的生活,诗人对此表现出了愤怒之情”错误,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
9.租税过重(答到税重的意思即可)
【解析】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即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意思是“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故可以得出:租税过重。
10.①都是心理活动描写。②都描写了矛盾心理。(或:都有反常对比。)③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不幸。
【解析】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共同点。“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意思是“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意思是“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故共同点是:都是心理活动描写;都描写了矛盾心理。(或:都有反常对比。)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不幸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24课《唐诗三首 石壕吏》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三行对译,朗读节奏停顿,重点字词解释,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4课《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三行对译,朗读节奏停顿,重点字词解释,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3课《马说》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三行对译,朗读节奏停顿,文言知识归纳,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