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学案
展开
《师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韩愈相关知识。
(2)熟读、理解、背诵全文,理解、积累诗中出现的重点词语的含意。
(3)体味本文的说理艺术。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读、理解、背诵全诗,理解、积累诗中出现的重点词语的含意。
难点:体味本文的说理艺术。
【文体知识】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初中时学过的《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与“论”相比较,“说”较偏重于说明(始自唐宋,明清时尤甚),而且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同时,“说”的内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所以后世对于论说文中的“说”,又有所谓“杂说”的称呼。
本文标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之意,“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万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因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被后人尊为八大散文家之首。韩愈提倡儒家思想,他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传统,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古文的基础。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 “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写作背景】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问题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用详细的思维导图回答此题)。
2、课文第2自然段运用对比论证手法,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证说理?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 对象 | 从师的态度 | 结果 | 观点 |
1 | “今众人” | “耻学于师” | “愚益愚” |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
| “古圣人” | “从师而问” | “圣益圣” | |
2 | 于其子 | 择师而教之 | 小 学 | |
| 于其身 | 耻师 | 大 遗 | |
3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不耻相师 | 士大夫之族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
| 士大夫之族 | 曰师曰弟子……群聚而笑之 |
|
3.文章第3自然段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分论点)本段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论点:圣人无常师。
论据:1、孔子从师的行为。2、孔子从师的言论。
论证方法:引用论证
4.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从课文的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答案,韩愈的这篇《师说》是写给一个叫李蟠的十七岁小伙子的。
5.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
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
① 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② 他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能行古道
6.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
古人从师之道——古之学者必有师且无常师
7.古人如此的注重从师学习,那么择师的原则是什么?(原文语言回答)
择师的原则:
①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板书设计】
【重点字词】
通假字
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传授。 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表方式,用来.....的。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吾从而师之 古义:两个词,“从”,动词,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因此就。
今之众人 古义:普通人。今义:大家,许多人。
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了。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好古文 古义:秦汉的散文。今义:“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一词多义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
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朔气传金柝 动词,传递,传送
舍相如广成传舍 名词,客舍
词类活用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
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 意动用法,以……为羞
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学习
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
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动句式 介宾短语后置
【理解性默写】
高考题示例
1.(2019年全国Ⅲ卷)《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2019年北京卷)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2018年全国Ⅰ卷)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好古文”,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4.(2014年全国大纲卷)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模拟练习
1.韩愈在《师说》的开头郑重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中心论题,隐含着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势如风雨骤至,先声夺人。
2.韩愈在《师说》中,从“传道”出发推论从师即是学道,指明择师标准是学道的两句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在《师说》中,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两句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作为立论的出发点与依据。
4.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习道,与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静女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静女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组内合作,反馈达标,自主学习,课堂展示,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储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我的疑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10.2* 师说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2* 师说导学案及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