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校同学提出下列建议,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福建专用)
第一模拟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Mg—24 K—39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时易分解,所以炒菜时要注意,加碘盐应等菜快出锅时再加入,食用加碘盐主要是为了预防
A.贫血 B.夜盲症 C.佝偻病 D.甲状腺肿大
2.某校同学提出下列建议: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垃圾分类;④垃圾减量;⑤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⑥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⑦农业上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A.①②③④⑥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⑥⑦ D.全部
3.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银导电性良好—可以作导线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C.氢气具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D.氢氧化钠易潮解—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添加固体
C.倾倒液体 D.加热液体
5.《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烧”涉及氧化反应 B.“灰”指草木灰,含有碳酸钾
C.“灰淋汁”涉及溶解 D.“取碱浣(洗)衣”利用碱的腐蚀性
6.利用太阳能,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C)的简易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I为分解反应
B.生产过程中FeO可以循环利用
C.该方法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7.走近千年文物,人们发现青铜器在含有Cl-的环境中易生成CuCl,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锈蚀,锈层物质成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铜绿中含有Cu、H、O、C四种元素
B.CuCl与O2、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2(OH)3Cl
C.青铜器在锈蚀的过程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在干燥、无氧的环境中有利于青铜器的保护
8.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项目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O2中的CO2
通过浓硫酸洗气
B
食盐水中提取NaCl
蒸发食盐水
C
鉴别NaCl和NaHCO3
分别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D
除去MnO2中的KCl
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9.图甲是M、N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20℃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升温到40℃时,现象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烧杯a中加入的固体为N
B.20℃时,烧杯a中为饱和溶液,b中为不饱和溶液
C.40℃时,烧杯a、b中均为不饱和溶液
D.40℃时,烧杯a、b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10.化学小组探究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时O2和CO含量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B.蜡烛发生了完全燃烧
C.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D.该实验说明当O2含量低于15%时,蜡烛熄灭
第Ⅰ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第Ⅱ卷共8小题,共70分。
11. (8分)
硫酸盐的结晶水合物通常称为“矾”,我国多部古籍都有记载。
(1)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胆矾能“化铁为铜”。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可实现“化铁为铜”,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______,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_______(选填“强”或“弱”)。
(2)唐代《千金翼方》记载,明矾可入药用。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其中含有____种金属元素;K2SO4中K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3)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绿矾可用黄铁矿为原料制得。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FeSO4·7H2O属于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2. (11分)
氢是实现碳中和的能源载体。
(1)煤制氢的原理可表示为。
①X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②煤制氢的不足是______(写出一点)。
(2)甲烷制氢包括重整、转化和分离等过程。甲烷制氢过程中产生的H2和CO2的混合气分离得到H2的过程如下:
①海水作为吸收剂时,下列措施有利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是______(填序号)。
a.升高海水的温度
b.加快混合气的流速
c.增大气体的压强
②利用K2CO3溶液吸收CO2,将其转化为KHCO3,KHCO3在加热条件下即可分解生成CO2。比较CaCO3和KHCO3分解反应的不同,可推知CaCO3的稳定性______(填“>”或“”或“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3) 分解反应
(4) 化石能源 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越来越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逐渐减少
【详解】(1)①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物质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反应前物质由C、H、O元素组成,生成物为X与H2,H2由氢元素组成,则X只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
②该反应的条件为高温,产生高温需要消耗能源;
(2)①二氧化碳为气体,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a、升高海水温度,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不利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b、加快混合气体的流速,二氧化碳与海水接触时间变短,不利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c、增大压强能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增大,有利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故选c;
②碳酸氢钾的在加热的条件下即可分解,碳酸钙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分解,则碳酸钙的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钾的稳定性;
③步骤1,混合气体通入过量NaOH溶液后二氧化碳能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OH与Na2CO3;
步骤2,向上述反应后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OH;
步骤3,过滤后得到滤渣与NaOH溶液;
(3)①根据反应的图示可以分析得出反应I为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则属于分解反应;
(4)①光伏、风电、核电、水电属于可再生资源;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②根据图示发展可以得出在2030~2050年,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越来越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逐渐减少。
13.(10分)
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取酚酞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氨水,观察到酚酞变红,该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
(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乙),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乙同学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丙)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
(4)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丁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_____(填“高”“低”或“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_____。
【答案】(1)证明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2) 烧杯A中酚酞变红,B中无明显现象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对照
(3)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
(4) 低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详解】见答案。
14. (10分)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化合物,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
已知:温度过高过氧化钙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方法1:由Ca(OH)2为原料最终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
方法2:由鸡蛋壳(含CaCO3高达90%)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
(1)方法1中搅拌的目的是 。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方法2中气体X是______(填化学式),实验室常用______溶液来检验该气体,煅烧后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也能生成CaO2·8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0~2°C,可将反应器放置在_______中;
(3)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除煅烧外),温度过高除了会使氨水挥发外,还会_________;
(4)“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则上述两种方法中生成CaO2·8H2O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_______(填“方法1”或“方法2”)。
【答案】(1)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彻底,提高反应物使用率
H2O、NH4Cl
(2) CO2 氢氧化钙 冰水浴
(3)使过氧化钙分解
(4)方法2
【详解】(1)搅拌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彻底,提高反应物使用率;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等号右边有1个钙原子、2个氮原子、24个氢原子、2个氯原子和10个氧原子,等号左边有1个钙原子、2个氯原子、2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还少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应填H2O;
由图可知,流程中需要氯化铵,也生成氯化铵,则可循环使用的还有氯化铵,化学式为NH4Cl。
(2)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则X的化学式为CO2;
氧化钙与水和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aO2·8H2O,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0~2°C,则可将反应器放置在冰水浴中。
(3)由题意可知,温度过高过氧化钙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4)方法2中钙原子全部生成过氧化钙,而方法1中有一部分母液又重新进入循环,没有全部转化,所有方法2更符合“绿色化学”的概念。
15.(10分)
(I)A、B、C、D、E为单质和氧化物中的五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关系。已知其中A、B、E为氧化物,D、C为单质,A、E组成元素相同,且A与B反应、B与C反应均生成一种红色金属单质。请根据图示和所给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D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
(2)写出A物质的一种用途 :_______。
(3)E与C在高温条件下也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只生成一种有毒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Ⅱ)某实践小组参观本地矿泉水厂,该厂矿泉水含钙、钾等矿物质,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代替漫灌可节约用水
(5)矿泉水中的钙、钾指的是_______(填“元素”或“单质”)。
(6)X中的_______(填一种物质名称),具有_______结构不仅可以除掉色素和异味,还可以滤去一些不溶性杂质。
(7)通过以上流程得到的水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软水。
【答案】(1) O2
(2)做燃料(合理即可)
(3)
(4)B
(5)元素
(6) 活性炭 疏松多孔
(7) 不一定 煮沸
【分析】A、B、E为氧化物,D、C为单质,A、E组成元素相同,且A与B反应、B与C反应均生成一种红色金属单质,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均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则A为一氧化碳、B为氧化铜、C为碳、D为氧气、E为二氧化碳。
【详解】(1)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CO;D的化学式为O2。
(2) 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CO;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所以可以用来做燃料等
(3)E为二氧化碳、C为碳,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则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代替漫灌,可节约用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矿泉水中的钙、钾指的是元素。
(6)净化水的过程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则X为活性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颜色和异味。
(7)软水为不含或含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通过以上流程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则不一定是软水。
16.(10分)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中重要化学实验之一,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甲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为了使反应能平稳的进行,发生装置是_______(从图一中选填编号)
(3)若用装置A、E制取并收集氧气,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伸入液面下(即液封),目的是_______;当装置E中的导管口有气泡_______冒出时,再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
(4)某小组同学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并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采用图二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f→_______→_______→i。
(5)有关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选填编号)。
Ⅰ.实验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会影响测定氧气的体积
Ⅱ.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待试管中的空气排尽再连接装置
Ⅲ.集气瓶和量筒中液面不再变化时停止加热,量筒内液体会倒流
【答案】(1)锥形瓶
(2) 2H2O22H2O+O2↑ B
(3)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中逸出 均匀连续
(4) h g
(5)ⅠⅡ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甲的名称为锥形瓶。
(2)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为了使反应能平稳的进行,应该选择便于控制反应速率的气体发生装置,即B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
(3)用装置A、E制取并收集氧气,若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可以通过长颈漏斗逸出装置,而不被收集,所以应将长颈漏斗下端浸于液面以下,保证气体不从长颈漏斗逸出;为了防止收集到装置内的空气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不能在导管口刚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应当在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开始收集。
(4)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并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并采用图二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时,因为氧气会在水中上浮,最终呆在集气瓶的上方,从而将集气瓶中的水从下方的长导管挤出至量筒中,所以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f→h→g→i。
(5)Ⅰ.不论实验前集气瓶中有没有装满水,每产生一体积的氧气进入集气瓶,都会挤出一体积的水,并不影响氧气体积的测量,该选项错误;
Ⅱ.若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待试管中的空气排尽再连接装置,实验结束后会有一部分氧气残留在装置(试管)中,没有进入集气瓶,使测量的氧气体积偏小,该选项错误;
Ⅲ. 集气瓶和量筒中液面不再变化时停止加热,装置内的气温降低,导致气压降低,量筒内液体会倒流入集气瓶中,该选项正确。
故选Ⅲ。
17.(9分)
呼吸自救器是人在缺氧环境或出现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使用的一种安全防护装置。如图是某化学氧自救器的示意图,其供氧装置由“初期生氧器”和“生氧罐”组成同学们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
I、探究“初期生氧器”
(查阅资料1)①该化学氧自救器在工作初期,内部独立的“初期生氧器”首先启动,以解决初期供氧不足的问题。“初期生氧器”内有氯酸钾、二氧化锰、铁粉等成分。
②Fe3O4能与硫酸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Fe2(SO4)3溶液是黄色。
(1)小组成员为了解铁粉的作用展开了如下探究1。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初生氧器”充分反应后的物质于纸上,将磁铁靠近并接触粉末
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
被吸引物质可能是Fe、Fe3O4或两者都有
②
取①中被铁吸引的物质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澄清的黄色溶液
被吸引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③结论:“初期生氧器”中铁粉的作用是与氧气反应能______,从而达到氯酸钾分解的条件。
II、探究“生氧罐”
(查阅资料2)①该化学氧自救器主体是由“生氧罐”供氧,内部装有颗粒状超氧化钾作为“制氧剂”,其反应原理为:;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
(实验探究2)测定“生氧罐”中超氧化钾的质量分数
取出“生氧罐”内的固体样品100g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使用的药品均足量,装置中的各步反应均完全)
(2)实验前先打开K1,通入一段时间的N2的目的是______;然后打开分液漏斗注入水至A中不再产生气泡后,再打开K1继续缓缓通入N2。
(3)C装置固体粉末变黑色,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测得C中硬质玻璃管中物质的总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实验前硬质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
实验后硬质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
130.0g
158.8g
该“生氧罐”中超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5)反思与评价:若A中实验结束后,不再打开K1继续缓缓通入N2,对超氧化钾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填“偏大”或“不变”或“偏小”)
【答案】(1) Fe3O4 为氯酸钾分解提供热量
(2)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3)
(4)85.2%
(5)偏小
【详解】(1)溶液为黄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3+,根据题中信息,四氧化三铁会与酸反应生成Fe3+,故一定含有四氧化三铁;铁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以为氯酸钾分解提供热量;
(2)实验开始前通入氮气,是为了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3)在C装置中发生的是氧气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一种信息可知,实验前硬质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130g,实验后硬质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158.8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158.8g-130g=28.8g,
设:100g样品中超氧化钾的质量为x
解得x=85.2g
则100g样品中超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
(5)如果不继续通入氮气,可能装置中会存有一部分氧气未与C装置中的铜发生反应,使实验结果偏小。
18.(5分)
矿物质碳化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矿物质碳化封存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此方法计算20kg的MgO可以封存CO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解:设20kg的氧化镁可以封存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22kg
答:20kg的MgO可以封存CO2的质量为22kg
【详解】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苏州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端午到,粽香飘”,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南京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广州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