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展开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4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纤弱(qiān) 脉搏(mài) 熬粥(áo) 栖息(xī)
B.纤尘(xiān) 脉脉(mò) 熬菜(āo) 栖息(qī)
C.拉纤(qiàn) 唾沫(tuò) 水浒(hǔ) 擢升(zhái)
D.纤维(xiān) 唾沫(tù) 嘟囔(nang) 散入(sàn)
2.看拼音,写词语。(10分)
wén zhāng jiào chē yuán xiāo nóng chóu là ròu
( ) ( ) ( ) ( ) ( )
3.请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6分)
腻:A.食品中油脂过多 B.腻烦;厌烦 C.润泽细致
(1)这道菜太油腻了。( )
(2)好话说多了,也会让人觉得腻烦。( )
(3)蔡老师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 )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万不( ) ( ) ( )( )不同
( )灯( )彩 行善( )( )
随心( ) ( ) 身无( )( )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4分)
A.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
B.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井冈山的翠竹像埋伏在深坳里的骑兵。
6.下列缩句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王老师推开门快速走进来。 王老师快速走进来。
B.老板让可怜的凡卡收拾青鱼。 老板让凡卡收拾青鱼。
C.皎洁的月亮像圆圆的玉盘挂在空中。 月亮像玉盘。
D.瘦弱的他被可怕的病魔夺去了生命。 病魔夺去生命。
7.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4分)
(1)《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十五夜望月》《迢迢牵牛星》,这四篇课文的内容都是关于中国的传统节日的。( )
(2)《腊八粥》中,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文章的线索: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的猜想——亲见时的惊讶。( )
8.古诗运用。(6分)
(1)每逢中秋佳节,人在他乡,对家乡的亲人无限思念,便可用《十五夜望月》中“ , ”直抒胸臆。
(2)描写了寒食节时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的诗句是:“ , 。”
(3)叙述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不要浪费青春年华,要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后悔不及的诗句是:“ , !”
二、阅读理解。(共27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1.“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整个片段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句话是一个 句。(2分)
2.此片段中作者重点写的内容是元宵节的 ,其特点是 、 ;有名的 都要 。其中详写的是 。(6分)
3.请分别写出《红楼梦》和《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情节。(4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漫谈过年(节选)
①我这一辈子,经过几个朝代,也已经过了八十几个“年”了!时代在前进,这过年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和进步。
②从我四五岁记事起到十一岁(那是在前清时代)过的是小家庭生活。那时,我父亲是山东烟台海军学校的校长,每逢年假,都有好几个堂哥哥、表哥哥回家来住。父亲就给他们买些乐器:锣、鼓、二胡、洞箫之类,让他们演奏,也买些鞭炮烟火。我不会演奏,也怕放炮,只捡几根“滴滴金”来放。那是一个小纸捻,里面卷一点火药,拿在手里抡起来,就放出一点点四散的金星。既没有大声音,又很好看。
③那时代的风俗,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禁止屠宰的。因此,母亲在过年前,就买些肘子、猪蹄、鸡、鸭之类煮好,用酱油、红糟和许多佐料,腌起来塞在大坛子里,还磨好多糯米水粉,做红白年糕。这些十分好吃的东西,我们都一直吃到元宵节!
④除夕夜,我们点起蜡烛烧起香,办一桌很丰盛的酒菜来供祖宗,我们依次磕了头,这两次的供菜撤下来,就是我们的年夜饭了。
⑤初一,我们一早就穿起新衣,对父母亲和长辈磕头拜年,也拿到了包着红纸的压岁钱,里面是锃亮的一块墨西哥“站人”银圆!
⑥既不会演奏,又不敢放炮的我,这一天最关心的就是附近几个村落“耍花会”的到来了。这些“花会”都是村里人办的,有跑早船的,有扮“王大娘锅大缸”的,扮女人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擦粉描眉,很标致的!锣鼓前导,后面跟着许多小孩子,闹闹嚷嚷的。到了我家门口,自然会围上一大圈人,他们就停下来演唱,唱词很滑稽,四围笑声不断。这时,我们赶紧拿出烟酒点心,来慰劳他们,这一个花会走了,那一个花会又来了。最先来的总是金钩寨的花会。
⑦到了一九一一年,我们回到福建福州去(那时已是中华民国时代了)和祖父、伯叔父母同住在一起。大家庭里的过年是十分热闹的。从祭灶那天起,大家就都忙乎起来。最先是叠“元宝”,那是用金银纸箔,叠成元宝的样子,然后用绳子穿成一串一串的,准备在供神供祖的时候烧;然后就忙扫房,用很长的掸子将屋角的蛛网和尘土,都扫除干净,又擦亮一切铜器,如蜡台、香炉,以及柜子箱子上的铜锁等。大门上贴上新的鲜红的春联。祖父还用红纸在书桌旁边贴上“元旦开笔,新春大吉”等等的吉利话。这些当然都是大人们的事,我们小孩子只准备穿新衣服,放花炮、拜年,拿压岁钱。因为大家庭里兄弟姐妹多,祖父的红纸包里,只是一两角的新银币,但因为长辈也多,加上各人外婆家给的压岁钱,我们每人几乎都得到好几块!
⑧新年过后,元宵节又是一个高潮。我们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那条从来就是灯市。灯节之前,就已是“花市灯如昼” 了,灯月交辉,街上的人流彻夜不绝。福州的风俗,元宵节小孩子玩的灯,都是外婆家送的。福州方言,“灯”与“丁”同音。“添丁”是句吉利话,因此,外婆家送给我们姐弟四人的是五盏灯!我的弟弟们比我小得多,他们还不大会玩,我这时就占了便宜,我墙上挂的是“三英战吕布”的走马灯,一手提着一盏眼睛能动的金鱼灯,一手拉着会在地上走的兔儿灯,觉得自己神气得很。但最好玩的还是跟着哥哥姐姐们到大门口去看灯。有许多亲友到我家街上来看灯的,我们都高兴地点起用篾片编成的火把,把他们送走。
1.请给加点字填上正确的读音。(3分)
纸捻( ) 佐料( ) 篾片( )
滑稽( ) 糯米( ) 屠宰( )
2.本文主要是围绕第①段中的哪句话来写的?请写下来。(3分)
3.本文的第②至⑥段是详写“我们”在小家过年时的情景,而第⑦段则是写在 。(3分)
4.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分)
(1)福州方言,“灯”与“丁”同音。“添丁”是句吉利话,因此,“我们”姐弟四人的五盏灯是奶奶家送的!( )
(2)“花市灯如昼”所描写的是元宵节的情景。( )
(3)本文的题目是“漫谈过年”,可作者还写了过元宵节的情景,因为在作者的心中,过元宵节是过年的延续,是那份快乐的延续。( )
5.文中写作者的小家庭在烟台过年时都有哪些习俗?请试着列举出来。(3分)
三、习作。(30分)
古老的国度,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让华夏儿女引以为豪。由此产生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每一个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意义重大。你从小到大,一定和家人一起度过了许多有意义的节日,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节日来写一篇习作。要写清楚家人在一起时是怎样过节的,当时的场面如何家里人的情绪怎样,哪一个环节给你的印象最深,还要体现出过节的习俗特点题目自拟,字数在400~600之间。可以仿写和借鉴《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