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模考练习
展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模考练习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 一 | 二 | 三 | 总分 | 等级 |
得分 |
|
|
|
|
|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tián nì dū nang zhǎ yǎn là yuè
rán fàng tān fàn rǎn gāng jiǎo bàn
2.解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掺和(huo) 榛子(zhēn) 正月(zhèng) 骡马(luó)
B.唾沫(mò) 浓稠(zhōu) 肿胀(zhǒng) 焖鸡(mèn)
C.咽下(yàn) 筷子(kuài) 札札(zhá) 冷露(lù)
3.比一比,再组词。(6分)
侯( ) 褐( ) 骆( )
候( ) 揭( ) 洛( )
4.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盈盈: 擢素手:
脉脉: 地白: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万( )更新 ( )堂大笑 雪( )高原
( )无分文 开山( )祖 地广人( )
6.难点选出下列词语中不同类的一项,将序号写在括号里。(3分)
(1)A.啤酒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乞巧节 ( )
(2)A.对偶 B.对比 C.反问 D.象征 ( )
(3)A.勇夺第一 B.摘得桂冠 C.不可一世 D.喜获金牌 ( )
7.选出跟节日无关的名句:( )(2分)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改为双重否定句:
改为反问句:
(2)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那时候,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缩句)
(4)今天是腊月二十九,( )是围炉的日子,( )是迎新送旧的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9.填空。(7分)
(1)在《寒食》一诗中,作者用双重否定句烘托全城皆沉浸在浓郁春意之中的句子是 , 。
(2)在《迢迢牵牛星》一诗中,写织女织布却不成匹,内心悲伤不已的诗句是 , 。
(3) ,不知秋思落谁家?
(4)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13分)
①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②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③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10.“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中“光景”一词的意思是( )(2分)
A.风光景物。 B.情景。 C.表示大约的时间或数量。
11.选文中,除夕的活动都有哪些?请列举出来,不少于四项。(3分)
12.文中画“ ”的句子是个 ,在文中的作用是 。正确的选项是( )(3分)
A.过渡句 承上启下 B.中心句 点明中心 C.总起句 统领全文
13.请用“ ”在文中画出“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的具体表现。(2分)
14.选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写出了除夕 的特点和初一 的特点。(3分)
(二)课外阅读。(24分)
腊八粥(有改动)
①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②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③母亲说:“这粥本来是佛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借此机会,清理(棚 厨)柜,把这些剩余的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了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④我的母亲是一九三零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 徒),有时还在国外,(尤 犹)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⑤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 )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抗战时,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麻烦?”
⑥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 溶)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⑦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流泪的样子)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5.在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下面打“√”。(4分)
16.这篇散文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煮腊八粥的有哪些人?(5分)
17.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填入第⑤自然段的括号内。(2分)
A.姥姥,以后我们不煮腊八粥吃行不行?
B.姥姥,以后我们每年不能不煮腊八粥吃。
C.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
D.姥姥,难道我们以后不煮腊八粥吃了吗?
18.文中画“ ”的语句写出了什么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9.用“ ”画出与第⑦自然段相照应的语句,并联系上文,说一说为什么作者“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5分)
20.从结构上来看,文章中写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而煮腊八粥的作用是什么?(4分)
三、习作表达
21.片段练习。(15分)
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习惯,写一个片段,把这种风俗习惯的主要内容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