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山东省临沭第一中学高三5月三模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届山东省临沭第一中学高三5月三模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3届山东省临沭第一中学高三5月三模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3届山东省临沭第一中学高三5月三模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山东省临沭第一中学高三5月三模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临沭第一中学高三5月三模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上文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围炉品茶,尝出人生百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启用前☆绝密

    临沭县第一中学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
    语文
    2023.5.2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快速进步,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但也要看到,近年来各种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给粮食稳产增产带来极大风险,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没有改变;农业的基础研究、底层技术、原创性成果依然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转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是实现高水平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农业安全的现实需求,当前,农业领域还面临很多“卡脖子”技术难题,科技供给尚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亟须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供给能力。要强化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对农业基础研究领域的前瞻性和引领性研究,实现更多的原始创新。要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引导科技创新团队围绕产业需求重点攻关、持续研究;构建精准高效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一批高产优质品种。要实施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行动,推进科企合作,组建研发联盟,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等问题,给予政策支持。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最后一公里”,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偏低的实际情况,应不断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疏通从原始创新转化到关键核心技术的渠道。要培育发展新型服务主体和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引导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抓手是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要培育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协同创新载体,探索产业同盟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重点打造一批创新能力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统”的职能和引领行业集聚发展、带动产业升级的作用。
    人才尤其是乡村科技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造血者。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说到底还是靠“人”,特别是各类有能力的“科技人才”。首先是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制度。其次是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引导科技人才向农村集聚;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营造“拴心留人”环境。最后是强化科技特派员的规范管理,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制定科技特派员扶持激励政策,允许科技特派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的内生动力。
    (摘自秦健《农业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
    材料二: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些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当前,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紧盯前沿,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分享更多改革成果。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稳定、顺利延包。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破除城乡制度壁垒,促进各类服务更多下乡。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
    (摘自《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十八大以来,尽管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粮食生产和消费“紧平衡”,但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离不开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撑。
    B. 实现我国农业科技更高层次的自立自强,保障农业安全的现实需求,需要我们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提高农业科技的供给水平。
    C. 农业科技成果要想实现转化,应创新其转化应用机制,搭建转移转化平台;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制度则是首要条件。
    D. 强农方能强国,农业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农业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够全面,也不可能实现强国目标。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供给能力,在农业科技方面既要强化基础研究,也要建立产业科创中心,并且要联合攻关关键技术。
    B.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才能加快推进农业高质发展;应打造一批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发挥其"统领"作用。
    C. 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的主线,分置并完善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和权能,方可深化农村改革,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受益。
    D.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B.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
    C.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D. “凡是乡村振兴,必有科技支撑。”
    4. 如果你大学毕业后,准备去我市偏远农村当村官,你应如何领导当地村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推乡村振兴?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具体举措。(4分)

    5.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如何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从而“助推乡村振兴”。 (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
    “东北风,微风,”老人说,“天气对我有利啊,鱼儿。”他的左手抽筋还没完全好,但它慢慢能张开。
    “我讨厌抽筋,”他想,“这是身体的背叛。”有时人们会因为食物中毒上吐下泻,在众目睽睽之下大煞风景。他觉得抽筋也是对自己的羞辱,尤其是孤身一人的时候。
    太阳落下去的时候,为了给自己打气,他想起了那次在卡萨布兰卡的一家小酒馆里,他跟一个从西恩富戈斯来的大块头黑人比手劲,那个黑人是码头上力气最大的。整整一天一夜,他们俩把胳膊肘撑在桌面那道粉笔线上,前臂伸直,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两人都试图把对方的手压倒在桌面上。煤油灯下,他一直盯着那个黑人的胳膊、手和脸。相持八个小时之后,他们每四个小时换一次栽判,好让裁判有时间睡觉。血从他和那个黑人的指甲缝里渗了出来,他们俩都死死地盯着对方的眼睛、手和前臂,人们走进走出,坐在靠墙的高脚椅上观看。墙壁是木制的,漆成明亮的蓝色,灯光把他们两人的影子投射到墙上。黑人的影子大得出奇,随着微风吹动灯盏,巨大的影子在墙上摇曳。
    整个晚上,两个人风水轮流转,人们把朗姆酒送到那个黑人嘴边,给他点燃香烟。朗姆酒一下肚,那黑人就会拼命使劲儿,有一回他把老人的手扳下去将近三英寸,那时候的老人还不是老人,而是“冠军”圣地亚哥。但是老人又把手扳了回来,两人成了平手。当时,他有把握击败黑人,那是个好样的黑人,一个了不起的运动员。天亮时,人们要求把比赛定为平局,可裁判却直摇头。老人用足了力气,硬是把黑人的手一点点往下扳,直到落在木头桌面上。比赛从星期天早上开始,一直到下个星期一早上才结束。人们要求算作平局,因为他们得到码头上去干活儿,把成袋的蔗糖装上船,或者到哈瓦那煤行去上工。其实人人都想让比赛有始有终。可不管怎么说,他结束了这场角逐,而且是赶在大家必须去干活儿之前。
    打那以后好一阵子,人人都管他叫“冠军”。春天里他们又进行了一场比赛。他轻而易举就赢了,因为在第一场比赛中,那个来自西恩富戈斯的黑人被他打垮了自信心。后来他又比赛过几次,就不再参加了。他坚信,只要自己一心想要做到,就能打败任何人。他也确信不疑地认为,掰手腕对用来钓鱼的右手不大好。在几次练习赛中,他曾经试着用左手,可他的左手总是不听使唤,不怎么得力,他对左手毫无信赖可言。
    此刻还有一点阳光,老人想直到晚上天气转冷之前,这只手应该不会再抽筋,可是到了晚上,真担心它会出什么幺蛾子。
    一架飞机从他头顶上飞过,沿着航线前往迈阿密,他眼看着飞机的影子惊起一群群飞鱼。“有这么多飞鱼,说明附近一定有鲯鳅。”他一边说着一边把身子向后仰,他想试着向船后靠,去看看那只鱼群,但是因为海水颠簸,他只能暂时坐着不动。小船在慢慢地前进,他一直望着飞机,直到它消失在视线尽头。
    坐在飞机里一定会觉得很新奇,他想。不知道从那么高的地方望下来,大海是什么样子?要是他们飞得不是太高,一定能从空中清楚地看到鱼。在捕龟船上的时候,我待在桅顶横杆上,在那么高的地方甚至也能看到不少东西。从那儿往下看,鲯鳅的颜色显得更绿,你能看见它们身上的条纹和紫色斑点,还有游动着的整个鱼群。为什么在黑沉沉前景的海流中飞快游动的鱼,背部都是紫色的,而且一般来说都有紫色条纹,又或斑点?鲯鳅看上去是绿色的,这当然是因为它们实际上是金黄色的。不过,当它们实在饿极了要吃食的时候,身体两侧会现出紫色条纹,跟大马林鱼一样,这是因为愤怒吗?还是因为他们极速逃窜所引起的?
    天快黑的时候,老人那根粗钓线被一条鲯鳅咬住了。他第一次看见那条鲯鳅是在它跃出水面的时候,在最后一缕阳光的照射下,它呈现出真金一般的颜色,在空中狂乱地挣扎摇摆。那条鲯鳅惊慌得一次次跃出水面,好像在做杂技表演。老人费力地挪到船尾,蹲下身子,用右手和右臂拽着粗钓线,左手把鲯鳅往回拉,每扯回一段钓线,就用赤着的左脚踩住。等鱼到了船尾,绝望地来回乱窜乱跳,像尖刀一样砰砰地砍向船身。老人探出身去,把这条带着紫色斑点,金光灿灿的鲯鳅拎进船里。那鱼的嘴在钩子上抽搐一般急促地张合不停,又长又扁的身体、尾巴和脑袋在船底乱撞一气,直到老人用木棍猛击那金闪闪的鱼头,它才颤抖一阵,纹丝不动了。
    老人把鱼从钩子上取下来,又装上一条沙丁鱼做鱼饵,扔进海里,然后他慢慢挪到船头。他洗了洗左手,在裤子上擦干。他把沉重的钓线从右手换到左手,又在海水里洗了洗右手,这当儿,他眼里望着太阳沉入大海,还有那斜入水中的粗钓线。
    “你们还是老样子,一点儿没变。”老人说。不过,他观察着拍打在手上的水流,发觉船走得明显慢了。
    “我来把两只桨横绑在船尾,这样一来,夜里就能让它慢下来,”他说,“你们能熬夜,我也行。”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血从他和那个黑人的指甲缝里渗了出来”,不仅表现了比赛僵持之久,更体现了老人面对强大对手刚毅顽强、永不服输的意志。
    B. 作者为展现老人钓鲯鳅的过程,运用了“挪”“拽”“拉”“踩”等一系列动词,表明了老人捕鱼动作熟练却又异常艰辛。
    C. 小说首尾老人的内心独白,表现了老人和鱼一搏高下的决心,同时也体现出了老人将鱼视为同类和平等对手的观念。
    D. 作者细致描写老人成功捕获鲯鳅后用海水洗手的场景,表现了老人悠闲自得的状态,凸显了老人的自信和从容。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中运用大段文字描写飞机过后老人的心理活动,从老人自身角度表达所思所想,使其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和立体。
    B. 在掰手腕的比赛过程中,作者通过裁判、观众和黑人的不同反应,从侧面衬托了老人的硬汉精神。
    C. 小说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叙事风格简明、生动、热烈、典雅,极具海明威个人特色。
    D. 小说不断切换人称视角,不仅避免了叙述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而且能够充分全面叙述故事和呈现人物。
    8. 小说插叙了圣地亚哥比赛掰手腕的情景,请分析其作用。(6分)

    9. 古往今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哪怕千钧重压,依然昂首挺立。结合圣地亚哥与苏武在困境而前的各自表现,谈谈中西方文化对“英雄”的不同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绍兴五年,召对,张嵲上疏曰:“金人去冬深涉吾地,王师屡捷,一朝宵遁,金有自败之道,非我幸胜之也。今兵疲民劳,若便图进取,似未可遽。臣窃谓为今日计,当筑坞堡以守淮南之地,兴屯田以为久戍之资,备舟楫以阻长江之险,以我之常,待彼之变。又荆、襄、寿春皆古重镇,敌之侵轶,多出此涂。愿速择良将劲兵,戍守其地,以重上流之势。”召试,除秘书省正字。
    六年,地震。嵲奏:“比年以来,赋敛繁重,征求百出,流移者挤沟壑,土著者失常业,地震之异,殆或为此。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七年,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再迁著作郎。嵲因对言:“吴、蜀,唇齿之势也。蜀之利害,臣粗知之。忠勇之人使之捍外侮则可至于抚循斯民则非所能办也。宜于前宰执中,择其腹心之臣可以任川事者委任之。”又言:“自驻跸吴会以来,似未尝以襄阳、荆南为意,今宜亟选儒臣有牧御之才者为二路帅,使之招集流散,兴农桑,治城壁,以为保固之资,益重上流之势。”
    既而何抡以刊改神宗实录得罪,语连峰,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上疏略曰:“古之人君,其患有二,在纳谏而不能用,在知天下利害而不以为意。陛下渡江十年矣,外有勍敌之国,内有骄悍之兵,下有穷困无聊之民。进言者多矣,今皆以为陈腐而别取新奇之说;任事者众矣,今皆习是以为当然而更为迂阔之事。此近于二患。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
    九年,除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十年擢中书舍人,升实录院同修撰。顷之,起知衢州,除敷文阁待制。岁满,得请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时方修好息兵,上将召用,会疽发背卒,年五十三。
    (节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忠勇之人使之捍外侮/则可至于/抚循斯民/则非所能办也
    B. 忠勇之人/使之捍外侮则可/至于抚循斯民/则非所能办也
    C. 忠勇之人使之捍外侮/则可至于/抚循斯民则/非所能办也
    D. 忠勇之人/使之捍外侮则可至于/抚循斯民/则非所能办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屯田”原指利用戍卒或募民垦殖荒地以资军饷,后亦指官职,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
    B. “再迁著作郎”的“迁”字与《屈原列传》中“顷襄王怒而迁之”的“迁”含义相同。
    C. 驻跸,古时特指皇帝或者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文中是指宋高宗南渡期间暂住吴会。
    D. “穷困无聊之民”中的“聊”字的意思与《促织》中“不复聊赖”的“聊”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嵲认为金人忽然连夜逃遁有其内因,不是宋军侥幸战胜了他们,并提出此时不宜乘势追击而应该积极防守备战的建议。
    B. 张嵲指出地震异象原因或许是国家赋税沉重、政令频繁,致使百姓流徙迁移,尸横沟野,当地居民也失去了固定产业。
    C. 张嵲建议选用心腹大臣去担任蜀地官员,让有管治才能的文官去担任襄阳、荆南两地的统帅,并提出了三条固本的策略。
    D. 何抡因修订《神宗实录》获罪,张嵲也受牵连,却仍忠心上书,指出渡江后外有强敌内有骄兵的现状与古之“二患”相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4分)

    (2)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4分)
    14. 请结合本文和《谏太宗十思疏》,概述“奏疏”的基本特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暑雨彭汝砺
    暑热炎炎起道途,霆雷一阵出山隅。
    雨吹细点沾须鬓,风卷轻寒上发肤。
    但使田畴终润泽,敢言车马久泥涂。
    天时信有丰年意,笑语轻便共野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隅传来的雷声是暑雨袭来的前奏,狂风暴雨很快就洒落于诗人身上。
    B.暑热时暑雨忽至,舒适之余,诗人感受到风雨袭来带来的些许寒意。
    C.虽然途中突然而至的暑雨给出行带来了不便,但诗人却不以为意。
    D.诗歌情景交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诗毫无生硬之感。
    16. 律诗第三联为其“转折”,又称“颈联”。为何以“颈联”名之?盖欲俯仰上下,照顾前后也。请结合以上诗歌理论对本诗进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人常爱边泛舟边吟歌,以“扣舷”打节拍助之,如苏轼《赤壁赋》中“______”一句,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____”一句都表达了作者的欢快之情。
    (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一句就表达了凄凉之意,李商隐《锦瑟》中“______”一句则表达了思念之情。
    (3)古人喜欢以“芙蓉”入诗,通过这富有美感的意象传达诗情,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围炉煮茶,乍看十分新颖,其实 __①__ 。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专门记录煮茶过程。炎炎夏日采撷的露珠,凛凛冬天刚落下的新雪,都是煮茶的佳品。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把饮茶及其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描写的。他通过写煎茶用水、饮茶用具以及茶祭祀等,展现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红搂梦》第四十一回中妙玉取雪烹茶,别有一番超凡脱俗的味道,只是“可怜金玉质,落陷污泥中”。天上太虚幻境,喝的是仙花灵叶“千红一窟”茶,用宿露烹制;人间富贵贾府,喝的是枫露茶、老君眉等。因人而异,因时不同。以茶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在品茶中品出每个角色的人生情境,也是曹雪芹__ ② __的笔法。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现代人更多追求“围炉煮茶”带来的独特体验;古色古香的院子,营造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适氛围;自己动手煮茶,品味“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的意境
    如今,围炉煮茶 __③__ ,相关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多。或许,感受如何,关键并不在于流行什么娱乐项目,而在于体验者的心境。与好友一起,煮茶也好,闲坐也罢,都自有一番趣味。
    18.请在上文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选项中词语“瑟瑟”与文章“看煎瑟瑟尘”中“瑟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C.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D.气萧萧以瑟瑟,风飕飕而飀飀。
    20.围炉品茶,尝出人生百味。“以茶为祭”,也是我国一种民俗文化。《红楼梦》中宝玉以“枫露之茗”祭奠丫鬟晴雯。请简要分析宝玉此举的意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股“抗糖”风在中青年女性中悄然兴起。这种流行趋势到底健康不健康?
    _____①_____。在日常生活中,“糖”是指白砂糖、葡萄糖等各种加工制成的糖;加工食品中也含有很多的添加糖,添加糖是指在加工过程中添加到食物和饮料中的糖或糖浆,包括单糖和双糖,常见的有白砂糖、红糖、糖浆、蜂蜜、葡萄糖等。但在营养学上,_____②_____。这是一大类物质,由于它们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而且分子式中所含的氢氧的比例恰好与水一样为2:1,所以称为碳水化合物。
    大多数碳水化合物存在于天然植物性食物中,是人类最经济和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我们从米、面等主食中获取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多糖,另外还能获得蛋白质、脂类、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他营养物质,以此来获得能量。_____③_____,它分布在细脑膜、细胞器膜、细胞质以及细胞间质里,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此外,主食中消化快的淀粉、糖等成分可以很快在小肠消化吸收并升高血糖水平。
    在抗糖的队伍中,有人过度戒糖戒出了低血糖,有人吃抗糖产品吃出新的健康问题……放弃主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说明我们不能盲目“抗糖”,不能拒绝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 简述第二、三两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青年人要敢想敢为,“敢”应该是青年人做事的态度和认识,正如鲁迅所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故而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青年在山河飘摇的危难之际,发出“我们不干,谁干”的呐喊。
    青年人又要善作善成,“善”是青年人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方法,青年人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会“自讨苦吃”,多受一些“热锅”上的煎熬,多经历一些“磕磕绊绊”,多面临一些“惶恐不安”的心理挑战,在摸爬滚打、风霜雨雪中“壮筋骨、练胆魄、增智慧”。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十八大以来……自然灾害”扩大范围,原文是“近年来各种气象灾害多发频发”。
    2.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方可……”,逻辑关系混乱。材料二是说“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分享更多改革成果”。
    3.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材料一并未提及“双轮驱动”;B话题过大,不符合材料一“农业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文章要义:C.材料一并未提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D.最适合,紧扣题目“农业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谈论。
    4.(1)引进农业科技专家推广先进农业技术;(2)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3)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规模经济;(4)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5)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6)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引导科技人才向农村集聚”概括出:引进农业科技专家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根据材料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概括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根据材料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概括出: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规模经济;根据材料二“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概括出: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根据材料二“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概括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根据材料二“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概括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
    5.(1)增强农业科技供给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保障;(2)培育扶持新型科技服务主体,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保障;(3)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4)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是实现高水平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农业安全的现实需求”概括出:增强农业科技供给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保障;结合“培育发展新型服务主体和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引导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概括出:培育扶持新型科技服务主体,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保障;
    结合“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抓手是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概括出: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结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说到底还是靠‘人’,特别是各类有能力的‘科技人才’。首先是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制度。其次是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引导科技人才向农村集聚”概括出: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6.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D.“悠闲自得”错,描写老人成功捕获鲯鳅后用海水洗手的场景,主要是凸显老人的自信和从容。
    7.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多样的修辞手法”错,语言以简练为特色,修辞手法并不多样,“叙事风格……热烈、典雅”错,本文叙事语言洗练含蓄,内心独白富有韵味,风格也不是热烈、典雅。
    8. ①圣地亚哥在左手抽筋的情况下,想起了比赛,符合他此时的心理,在情节设置上有合理性;②表现圣地亚哥疲倦时,为自己增加信心;③凸显圣地亚哥刚毅顽强,永不服输的精神形象;④加大了故事容量,充实了文章内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解析】①“他觉得抽筋也是对自己的羞辱,尤其是孤身一人的时候”“为了给自己打气,他想起了那次在卡萨布兰卡的一家小酒馆里,他跟一个从西恩富戈斯来的大块头黑人比手劲”圣地亚哥在左手抽筋的情况下,想起了比赛,符合他此时的心理,在情节设置上有合理性;②“为了给自己打气,他想起了那次在卡萨布兰卡的一家小酒馆里,他跟一个从西恩富戈斯来的大块头黑人比手劲”“在第一场比赛中,那个来自西恩富戈斯的黑人被他打垮了自信心”他在那场比赛中,尽管艰苦,但是最终取得了胜利,插叙了圣地亚哥比赛掰手腕的情景,表现圣地亚哥疲倦时,为自己增加信心;③“老人用足了力气,硬是把黑人的手一点点往下扳,直到落在木头桌面上。比赛从星期天早上开始,一直到下个星期一早上才结束”凸显圣地亚哥刚毅顽强,永不服输的精神形象;④插叙了圣地亚哥比赛掰手腕的情景,情节紧张,有吸引力,加大了故事容量,充实了文章内容。
    9. ①圣地亚哥掰手腕时奋力拼搏和捕鱼时的全力以赴,体现了西方崇尚个人的战斗意识,强调个人的价值,为自我而战,为灵魂尊严而战,为人之精神而战。②苏武面对漠北环境的极度恶劣和匈奴人的威逼利诱誓死不屈,表现的是东方文化所推崇的气节和国家意识,注重坚守隐忍,自我牺牲,体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集体意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①本文插叙了圣地亚哥比赛掰手腕的情景,“老人用足了力气,硬是把黑人的手一点点往下扳,直到落在木头桌面上。比赛从星期天早上开始,一直到下个星期一早上才结束”圣地亚哥为了赢得胜利,为“冠军”荣誉而战,掰手腕时奋力拼搏;“老人费力地挪到船尾,蹲下身子,用右手和右臂拽着粗钓线,左手把鲯鳅往回拉……直到老人用木棍猛击那金闪闪的鱼头,它才颤抖一阵,纹丝不动了”捕鱼时的全力以赴。从这两个主要情节看,西方文化崇尚个人的战斗意识,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强调个人的价值,为自我而战,为灵魂尊严而战,为人之精神而战。
    ②苏武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者,他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含辛茹苦,受尽折磨,宁死不屈,始终忠于祖国,特别是当那些叛徒、败类来诱降他时,更表现出他那大义凛然的堂堂正气。苏武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优秀品质,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可见,苏武表现的是东方文化所推崇的气节和国家意识,注重坚守隐忍,自我牺牲,体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集体意识。
    10.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忠诚勇武的人选,让他捍卫外来的侵犯是可以的,至于安抚这些百姓,却不是他们所能办到的。
    “忠勇之人”作主语,后面的句子分别陈述两种情况,主语后断开,排除AC;
    “至于”后面是另外一种情况,故应在“使之捍外侮则可”后断开;“则非……也”表判断,独立成句;排除D。故选B。
    11.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B.错误。官职晋升或调动;放逐、贬谪。两句中的“迁”含义不同。句意:又改任为著作郎/顷襄王发怒,就把他放逐了。
    12.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指出渡江后外有强敌内有骄兵的现状与古之‘二患’相近”错误,由原文“进言者多矣,今皆以为陈腐而别取新奇之说;任事者众矣,今皆习是以为当然而更为迂阔之事。此近于二患”可知,“此近于二患”的“此”是指对待“进言者”和“任事者”的态度。故选D。
    13. (1)希望(陛下)深切思考时势变化的缘由,修正(整治)政令的缺漏,使百姓获得安定。
    (2)从当前的处境打算,早晚想(思虑)的都应是这些方面,不属于这两个方面的事情就不必致力去做,几年之后,希望(或许、可能)有所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愿”,希望;“修”,整治、治理;“阙”,通“缺”,缺漏;“致……安”,使……安定下来,使……获得安定。
    (2)“朝斯夕斯”,早上这样想,晚上也这样想;“务”,致力(追求);“庶其”,表达期望或推测语气,希望(或许、可能);“济”,成就(成功)。
    14. 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魏征针对逐渐骄奢的唐太宗提出十条建议。②内容简明、有逻辑性。魏征的十条建议都简明扼要,且层层推进,逻辑分明。③要有时效性。比如本文对于地震异象的分析戳中了时政的痛点。④表达有文学艺术性。比如本文多处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提出十条建议,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②内容简明、有逻辑性。《谏太宗十思疏》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至结尾,以“十思”全面阐述“积德义”的具体内容。魏征的十条建议都简明扼要,且层层推进,逻辑分明。③要有时效性。比如本文“六年,地震。嵲奏:‘比年以来,赋敛繁重,征求百出,流移者挤沟壑,土著者失常业,地震之异,殆或为此。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指出地震的异象与时势变化的关系,对于地震异象的分析戳中了时政的痛点。④表达有文学艺术性。比如本文“兴农桑,治城壁,以为保固之资,益重上流之势”“外有勍敌之国,内有骄悍之兵,下有穷困无聊之民”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参考译文:
    绍兴五年,宋高宗召见臣下对答政事,张嵲上奏说:“金人去年冬天深入我朝境内,大宋军队多次告捷,金兵很快就乘夜逃走了,他们有自己失败的内因,不是我们宋军侥幸战胜了他们。现在大宋兵马疲惫百姓劳苦,如果现在就图谋进攻夺取,似乎不可能马上(成功)。我私下认为为当前处境打算,应当修筑坞堡来守卫淮水以南的属地,设置屯田把它作为长久成守边防的资本,储备战船来阻断长江的险要地势,用我方的备战常态,来应对敌方的攻击之变。再说荆、囊、寿春等地都是自古以来占重要战略位置的城镇,敌方侵犯袭击,大多是从这些通道出来。希望陛下迅速选择优良将帅强劲士兵,戍守那些领地,来(表明)对长江上流形势的重视。”(之后)陛下召他来面试,授予他秘书省正字的官职。
    绍兴六年,发生地震。张嵲上奏说:“近年以来,(百姓)赋税繁多沉重,(官府)征收责求名目众多,流徙迁移的百姓(尸体)填满了山沟(郊野),安居原地的百姓失去了固有之业,地震的异象,大概或许是因为这些(现状)吧。希望(陛下)深切思考时势变化的缘由,修正(整治)政令的缺漏,使百姓获得安定。
    绍兴七年,张嵲被任命为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后)又改任为著作郎。张嵲于是上奏应答说:“吴、蜀两地是唇齿相依的形势。蜀地的利害关系,我是大致了解的。忠诚勇武的人选,让他捍卫外来的侵犯是可以的,至于安抚这些百姓,却不是他们所能办到的。应该在之前的掌政重臣中,选择那些可以担任蜀地事务的心腹大臣去托付。”又进言说:“圣上自从在吴会驻留以来,似乎未尝把囊阳、荆南两地放在心上,现在应该赶快推选有管束、治理才能的文官担任这二个地区的元帅,让他招募、集结流散的士兵,兴办农桑,修治城池壁垒,把这些作为保家固国的资本,来(表明)对长江上流形势的重视。”
    没过多久何抡因为修订《神宗实录》获罪,谈话时牵连到了张嵲,张嵲被外调担任福建路转运判官。张嵲呈上奏章大致说:“古代的君王,他们的忧患有两种,一在善于纳谏却不能善用谏言,一在了解天下的利害关系却不把它放在心上。陛下南渡十年了,境外有强劲敌对的国家,境内有骄慢凶悍的士兵,治下有贫穷困苦无所依靠的百姓。进言的人很多,现在都认为是陈旧迂腐的而另外取用了新奇的言论;做事的人很多,现在都习惯了这样,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并且还会做一些迂腐不切实际的事。这些现象接近于(古代君王的)两种忧患。从当前的处境打算,早晚想(思虑)的都应是这些方面,不属于这两个方面的事情就不必致力去做,几年之后,希望(或许、可能)有所成就!”
    绍兴九年,(张嵲)被任命为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绍兴十年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升职为录院同修撰。不久,被起用做衢州的太守,(又)被任命为敷文阁待制。满一年,得以请示掌管江州太平兴国宫。当时正值宋、金结成友好关系(双方)停止交战,陛下想要召见起用张嵲,恰逢他背部恶疮毒发而死,终年五十三。
    15. A 【解析】“狂风暴雨”错误。诗中描写的是“细雨”。
    16.①诗歌颈联从前两联叙述途中遇雨转向抒情,若是田畴得以润泽,即便行路途中车马行于泥土也不甚在意,蕴含着诗人对农事的关心。(2 分)②颈联诗人期待“田畴润泽”,不在乎“车马泥涂”是在前两联叙述途中遇雨的基础上生发的感慨,照应了前诗;(2 分)同时又为尾联诗人感恩天降甘霖,欣喜于农作物将会丰收,而与农人同乐做了铺垫。(2 分)
    17.(1)扣舷而歌之 扣舷独啸 (2)杜鹃啼血猿哀鸣 望帝春心托杜鹃
    (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18.①源远流长 ②别具匠心 ③风靡一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根据后文“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专门记录煮茶过程”,说明围炉煮茶的历史非常的久远,可填“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②本处是说《红楼梦》中以茶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在品茶中品出每个角色的人生情境,是曹雪芹独创的一种构思,可填“别具匠心”。“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匠心:巧妙的心思。③本处是说如今围炉煮茶非常地盛行,可填“风靡一时”。“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
    19.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词语含义的能力。“看煎瑟瑟尘”意思是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瑟瑟”解释为“碧绿色”。A.“枫叶荻花秋瑟瑟”意思是秋天的冷风吹过枫叶底,荻花发出飒飒的声响,秋声瑟瑟,满目一片萧瑟的秋景。“瑟瑟”,形容风声或其他轻微的声音。B.“半江瑟瑟半江红”意思是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瑟瑟”,碧绿色。C.“瑟瑟谷中风”意思是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为象声词。D.“气萧萧以瑟瑟”意思是空气中透着萧索而寒凉。“瑟瑟”,寒凉貌。故选B。
    20.①茶祭作为一种民俗文化,茶祭亡灵,表达宝玉的悲伤及怀念之情。②“枫”是红色,点点滴滴枫叶上的露水皆成血泪。“露”是“朝露”。譬如朝露,形容短暂。表达宝玉对晴雯短暂生命、悲惨命运的同情。③宝玉是主,晴雯是仆,主祭仆,表达宝玉的平等意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内容、主旨的把握能力。
    以茶为祭”,是我国一种民俗文化。茶祭是人们将茶视为圣洁之物,用以祭拜天地、鬼神,追思先人。所以贾宝玉以“枫露之茗”祭奠丫鬟晴雯,表达宝玉的悲伤及怀念之情。
    “枫露茶”中“枫”乃枫叶,而枫叶是红色的,是点点滴滴枫叶上的露水皆成血泪。“露”为朝露。譬如朝露,形容短暂。晴雯死时十六岁,古人才刚刚成年。以六十花甲而论,人生刚过四分之一,寓意“刹那芳华”的女儿悲情。所以贾宝玉以“枫露之茗”祭奠丫鬟晴雯,表达宝玉对晴雯短暂生命、悲惨命运的同情。
    《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主子,而晴雯生前是侍候贾宝玉的侍女,而贾宝玉祭奠晴雯,体现了贾宝玉的平等意识。
    21. ①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糖”;②“糖”指的是碳水化合物;③碳水化合物还遍布我们身体细胞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①前文提出“抗糖”风流行到底健康不健康的问题,下文先从了解“糖”说起,应填: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糖”。②“但在营养学上”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糖”,下文解释“碳水化合物”,这里应填:“糖”指的是碳水化合物。③下文主要说的是碳水化合物在我们身体的分布情况,“它分布在细脑膜、细胞器膜、细胞质以及细胞间质里”,可见它分布在身体细胞中,应填:它分布在碳水化合物还遍布我们身体细胞中。
    22. 因为碳水化合物有供给能量、构成细胞、升高血糖等作用,且抗糖可能伤害身体,所以不能盲目抗糖,不能拒绝碳水化合物摄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
    首先分别概括两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段,主要解说碳水化合物的作用,“是人类最经济和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它分布在细脑膜、细胞器膜、细胞质以及细胞间质里,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主食中消化快的淀粉、糖等成分可以很快在小肠消化吸收并升高血糖水平”,概括出“碳水化合物有供给能量、构成细胞、升高血糖等作用,且抗糖可能伤害身体”。
    第三段,“这说明”后面是结论:我们不能盲目“抗糖”,不能拒绝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第二段分析原因,第三段呈现结果。然后用因果连词“因为”“所以”衔接两段内容,连贯表述即可。
    2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立意探索】材料第一段主要讲青年人做事的态度和认识,即“敢”,材料第二段主要讲青年人做事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方法。这两段材料,实际是从青年人的想和做两个角度对青年人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敢”,就是敢想敢为,就是说青年人应该无所畏惧,无论条件多么简陋,环境多么恶劣,都不能阻挡青年人前进的脚步。由此可以联想,我们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能够给我们打下江山,凭的就是敢想敢为的劲头和精神。当今社会,一些青年人继承了老一辈的这种精神传统,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总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我们的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当然,也有一些青年人应该反思,“佛系”“摆烂”思想要不得,因为这样不仅不利于自己进步,更不能让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进步。
    “善”就是善作善成,就是说青年人除了具有无所畏惧的精神外,还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做事情时讲究方法。因为要想干成一件事情,只凭无所畏惧的精神是不够的。现实是复杂的,无论干什么事情必须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在不断的锻炼中让自己成长、成熟起来。也许过程是坎坷曲折的,但是,必须坚持下去,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壮大起来。
    写作时,不能只写其中的一个方面,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因为这两个方面涉及想与做的问题,在文章中应重点论述如何想与如何做。
    参考立意:①敢想敢为,善作善成;②既要敢想,又要善作;③既要有积极的态度,做事还要讲求方法。

    相关试卷

    2023届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山东省临沭第一中学高三5月三模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临沭第一中学高三5月三模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上文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围炉品茶,尝出人生百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