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测试0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315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测试0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315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测试0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3157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测试03
展开
这是一份9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测试03,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测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Fe:56第Ⅰ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物质是( ) A.盐酸 B.氢氧化钠C.石灰水 D.氨水2.被黄蜂叮咬后会感到非常疼痛,这是因为黄蜂分泌物中含有一种碱性物质。当被黄蜂叮咬后,可在患处涂抹( )A.牙膏液(pH=8~9) B.肥皂水(pH=9~10)C.苏打水(pH=11~12) D.白醋(pH=2~3)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称取NaOH固体 C.测定溶液的pH D.酸碱中和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D.向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呈蓝色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性溶液变色,可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C.盐酸具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D.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可用作干燥剂6.下列溶液敞口放置空气中,不考虑水分蒸发,一段时间后溶液总质量变小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澄清石灰水C.浓硫酸 D.生理盐水7.铝镁混悬液是白色黏稠混悬液体,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和矫味剂,可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关于铝镁混悬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往铝镁混悬液中加适量水可配成溶液B.所含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均属于碱C.服用铝镁混悬液后胃液的 pH 会减小D.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8.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事实实验结论A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B某物质可以导电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C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该溶液一定呈酸性D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固体一定含有CO9.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们将气球中的镁屑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锥形瓶中,整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不断增大B.气球先变大后略微变小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吸热C.反应前后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D.若将镁屑换为氢氧化钠,则气球也是先变大后略微变小10.某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记录得到图2和图3。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10题)A.图1的仪器A中盛装的是稀盐酸B.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D.由图3中e→f的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第Ⅱ卷本卷共6题,共70分。11.(9分)福建是茶叶的生产地之一,有着浓厚的茶文化。喝茶能提神解乏、兴奋消倦,其原因就是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作用。茶树适宜生长在pH为4.5~6.5的土壤中。(1)茶树适宜生长在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土壤中。(2)茶杯中的滤网可使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分离的方法相当于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_______。(3)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茶叶包装需要注意防潮,可在茶叶包装中放入一小袋干燥剂,其成分为生石灰,它吸收水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0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第12题)(1)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滴加NaOH溶液C.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4)向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室温下用pH计测得锥形瓶中溶液pH变化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锥形瓶中溶液为无色时其pH=7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b点时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D.c点溶液的溶质有NaCl和NaOH13.(11分)氯化钙(CaCl2)可作干燥剂、 防冻剂等。实验室用工业大理石(含有少量Al2O3、Fe2O3、SiO2等杂质)制备氯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第13题)已知:SiO2不溶于水,常温下也不与盐酸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2)工业大理石中加入稀盐酸,Fe2O3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滤渣2中含有 Al(OH)3和____________________。(4)试剂a选用____________(填“稀盐酸”或“稀硫酸”)。(5)冷却结晶是操作Ⅲ中的一个步骤,说明氯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15分)利用下列装置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第14题)(1)实验Ⅰ中,在试管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填符号);通过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出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强。(2)实验Ⅱ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填“a”或“b”),实验时使用点滴板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Ⅲ中,为了验证产生的气体,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4)实验IV中,在试管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这一性质,生产生活可以用酸________________(填用途)。(5)通过上述实验可知,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15分)化学兴趣小组针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如下科学探究实验。已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为H2SO4+Ba(OH)2===BaSO4↓+2H2O,且硫酸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1)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第15题图1)如图,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氢氧化钡溶液,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10%稀硫酸,并不断搅拌溶液,在不增加其他药品条件下,如何判断氢氧化钡是否反应完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探究中和反应过程pH变化。利用pH传感器绘制出如图2曲线。(第15题图2)取c、d、e三点状态时物质,过滤,所得滤液呈中性的是____(填“c”“d”或“e”),e点所得滤液pH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稀硫酸溶液。(3)探究酸与碱反应过程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查阅资料】氢氧化钡溶液含有Ba2+和OH-,稀硫酸溶液含有H+和SO。溶液的导电能力与单位体积中离子数目有关。【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钡与稀硫酸恰好反应时溶液电导率为零。【设计实验】利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定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如图3。(第15题图3)【解释与结论】根据电导率曲线图可知,猜想不正确,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溶液导电能力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与延伸】实验结束后,针对废液,可以用熟石灰中和处理过量的稀硫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举一例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积极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0分)取100 g氯化铁溶液(含少量盐酸),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加入氢氧化钠溶 液的质量/g20406080140160生成沉淀的质量/g001.072.145.355.35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
参考答案第Ⅰ卷1.A 2.D 3.D 4.A 5.B 6.B 7.B 8.C 9.A 10.C 第Ⅱ卷11.(1)酸性 (2)过滤 (3)CaO+H2O===Ca(OH)212.(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H+、OH-(3)ABCD (4)C13.(1)过滤 (2)Fe2O3+6HCl===2FeCl3+3H2O(3)Fe(OH)3 (4)稀盐酸(5)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4.(1)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Fe2+;不能(2)a;节约药品(或便于对比观察实验现象)(3)澄清石灰水(4)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Fe2O3+6HCl===2FeCl3+3H2O;为金属除锈(5)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H+点拨:(1)实验Ⅰ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在试管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试管②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实验Ⅰ中酸种类和金属的种类不同,通过该实验不能判断出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强。(2)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实验Ⅱ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a,实验时使用点滴板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或便于对比观察实验现象)。(3)实验Ⅲ中,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了验证产生的气体,试剂X的名称是澄清石灰水。(4)实验Ⅳ中,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则在试管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利用这一性质,生产生活可以用酸为金属除锈。15.(1)过滤,取澄清液,再滴入少量稀硫酸,若无沉淀生成,则反应完全(2)d;大于(3)【解释与结论】硫酸钡有少量溶解在水中;单位体积的溶液中,离子数目越多,溶液导电能力越强【拓展与延伸】Ca(OH)2+H2SO4===CaSO4+2H2O;治疗胃酸过多(或改良酸性土壤)16.解:分析表中数据,加入NaOH溶液质量从60 g到80 g,对应生成2.14 g-1.07 g=1.07 g氢氧化铁沉淀,设所消耗的20 g 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FeCl3+3NaOH===Fe(OH)3↓+3NaCl 120 107 x 1.07 g= x=1.2 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