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中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及答案(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319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福建中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及答案(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319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福建中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及答案(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3194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福建中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及答案(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中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及答案(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福建中考语文冲刺模拟卷(二)(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5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学校正在开展“诵读传统文化 重塑精神家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一】博古知今,感受多样人生1.下面是活动的开场白,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10分)吟咏古代诗文,总能让人流连忘返。《观沧海》中“① ,② ”,我们可知作者登临的位置;《春望》中“国破山河在,③ 。”能感受到山河破碎的景象;《行路难》中“④ ,⑤ ”,让人不禁感慨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⑥ ”,能感受诗人渴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孔子在河边联想到时光的流逝,发出“⑦ ,⑧ ”的感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后主刘禅“⑨ ,⑩ ”以塞忠谏之路也”。【活动二】文化寻根,重塑精神家园2.下面是小丽同学的电视新闻观后感,请帮助他解决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9分)春节文化在世界①(jìng)相②(zhàn)放,为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生活烟火与文化( )。喝一碗腊八粥,体验“过了腊八就是年”;穿一身红衣,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逛一场庙会,感受中国春节热闹的氛围。通过不断“走出去”的春节文化,为世界节日文化带去独特的风景;在“身临其境”中领 ③( lüè)中国文化,也为各国人民观察和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世界对中国充满兴趣、对中华文化更加认同,这其中既有文明交往的需求,可能也不乏经济的联系、市场( ),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①处 ②处 ③处 (2)依次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意趣 驱赶 提拔 B.兴趣 驱赶 提升C.意趣 驱动 提升 D.兴趣 驱动 提拔(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不断“走出去”的春节文化,为世界节日文化带去独特的光景。B.不断“走出去”的春节文化,为世界节日文化带去独特的风景。C.通过不断“走出去”的春节文化,世界节日文化带去独特的光景。D.通过不断“走出去”的春节文化,世界节日文化带去独特的风景。【活动三】经典引路,传承中华文化3.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6分)名著内容梗概阅读记录 《水浒传》武松是个下层侠义之士,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崇尚的是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请写出武松有仇必复,有恩必报的情节:① ② 《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孙悟空万不得已,到翠云山向牛魔王之妻罗刹女(铁扇公主)借芭蕉扇,但却遭到罗刹女拒绝。罗刹女拒绝孙悟空的原因是:③ 《朝花夕拾》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长妈妈)。写出我不大佩服长妈妈的两件事: 二、阅读(6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7分)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中“三年”暗含刘长卿被贬谪的时间之久,“楚客”是指他的客居身份。B.首联中的“悲”有“悲凉、悲怆、悲悯”之意,奠定了全诗低沉感伤的基调。C.颔联围绕题目中的“过”字展开描写,渲染出古宅一片萧条冷落黯然的景象。D.尾联中的“君”,既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已。5.“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刻露:鲜明地显露。②本:根据。③上:皇上。④刺史:即作者欧阳修。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遂书以名其亭焉关联教材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 (1)书: 道其风俗之美使用词典选择义项道:①道路;②说,谈论;③道义 (2)道: 掇幽芳而荫乔木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 掇:与“撷”同义 (3)掇: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B.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C.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D.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3分) (2)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3分) 9.文段中写了作者的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快人快事 赖赛飞①偶然就想起李贵财来,他未曾在我们单位现身已经快一年了。②有单位的人,通常将快递的收货地址填成那里的,仗的是总有人在。很长一段时间,李贵财便成了我们单位的常客,如果去掉他手中的包裹,来的频率接近密集轰炸,还以为跟我们单位较上劲儿了。③快递小哥李贵财,有着比我们更南的南边人特有的精干耐劳,看上去年龄不明——声音很年轻,形貌却苍然。身材明显偏于瘦小,这暗合规律性:吾地快递小哥身材高大的少见。据我推测:他们每天在快速移动,用残存的物理学概念——关于做功,自身负重越大,做功必然越多,同时消耗越大吧,所以集体挣得一顶快递小哥而非大哥的帽子戴戴。④第一次出现,肯定记不得了,连他在哪一日不见,也不确切的。快递经常发生,就快递小哥个体而言,他们是他人生活海洋中的一朵浪花,旋开旋灭。⑤但李贵财与我们之间便有些不同,大家记住了他,包括他的样子,他承载着重大和直白愿望的名字。他是一朵开得久长得多的浪花。⑥他总挑午餐时间来单位送快递。这通常是整个单位里气氛最为闲适的时候,他的到来说不上雪中送炭,也算得上是锦上添花。大家快活地接收他及时送达的包裹,里面都是指名想要的东西。时不时,快乐地谈论他,已经把他当成类似圣诞老人的角色,充满了喜感。这仿佛已经是他的义务:不仅给人带来物品,还有他自己,他的服务,作为额外赠品。于是李贵财的来临,便是一场欢喜,在此前提下,现在展开的想象里,还留有余温,觉得可以衍生出许多种比拟:比如说李贵财是一道光,只在冬季照临;是一阵清风,只在夏天吹过来;是一只彩蝶,只在春花秋英里蹁跹。但直到填饱了肚子,也很少想到,李贵财没有在午时吃午饭这种显而易见的事。⑦也有这样的时候,他送包裹的三轮车到达楼下时,我恰好在窗前望风,以舒缓对着屏幕日久而酸胀的眼睛。看他满载货物的车往路边一停,就头也不回地往楼上奔。三轮车上的各色各样包裹,件件穿戴严密,却集体露天敞开,像毫无抵抗力的婴儿失去了监护。假设路人眼馋来个顺手牵羊,这是很方便的,我们的李贵财便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⑧但这样的事显然没有发生,李贵财照旧每回把车停在路边,露天、敞开,然后头也不回,飞奔着上来、下去。除去中间耐心交货、取货的那段。撇开其他不谈,我认定他首先是个勇敢自信的人,不仅仅是信任自己的好运气,一次也不会遇见坏心眼的人,更重要的是信任他人,都没有坏心眼。⑨从李贵财的飞奔里,我确切地目睹快递小哥的事业跟腿力有关,他们是飞奔着创业的一群人。奔跑的速度跟创造力成正比,像田径运动员,只是他们奔跑的重点首先不是为了获得别人喝彩。⑩奔跑,奔跑在喧嚣的人潮和车流中,同时奔跑在空旷寂静里。一跑就是一天、一月、几年,甚至花去整个青春和壮年。好一场长途奔袭。⑪他们飞临的城市街区,每天都下一场局部的及时雨,数不清的快递如雨点落入人们的手中。⑫人有神魂颠倒之时,看事物的眼光便会出离常态,此时去看快递,往往不再是物品,而是一大帮人,其中包括李贵财小哥。他们被身后神秘的包裹所驱动——实际上是某根神秘的金手指,如不速之客,每天被快递到家家户户。然后,包裹们名花有主,他们本身无人签收,陷入下一轮快递中。这就是我眼中的快递。⑬快递行业呈现出蚂蚁搬家的景象,对于业外的人来说,就是这样。里面无论有多少现代交通工具介入,最终都离不开巨大的人力。每一个包裹都被很多人亲手传递过,被公众所看到所感受的也是这人工部分,直接相关的体现在交付,即终端快递小哥们的事情。我从他们一闪而过的身影看出该行业一个被人诟病的细节——货物的妥善管理问题。这是连滚带爬走得太快的行业本身的缺陷,里面有不曾用力去打通的环节,落在李贵财们身上,演变成了一种心理负担。因为他们的货物常常中途失管,并因此而焦虑不堪,往下生出是非口舌,令人不快。⑭李贵财不在此列。⑮现在,李贵财去了哪里,这个问题不会也不需要有答案。其他快递小哥立刻填补了他留下的空缺,如水流注满沿途的某处缝隙。这世界,既是无所不在,也是滴水不漏。而对于大众,每个人承载有限,除了正负好歹这个基本价值判断,不可能留住人世间的所有一切。因此某个人——特指普通人,他的人生故事,只是一小截线索,短短的情节片段,对此不求甚解是为常态。⑯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李贵财承担了生活里的全部,这是事实,无须推测。是天性还是现实使然,看来他年纪轻轻却深谙职场要义:他人通常没有义务承担你人生尤其是职业里的不适。⑰恐怕这才是真正职业人。⑱快递满街飞,不知李贵财小哥,现在哪里高就?(选自《人民日报》)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语言质朴简洁,许多语言表述都能转换成送快递的画面或场景。B.从李贵财将货物车随意停放路边,可以看出他既信任自己,也信任别人。C.文章最终没有交代李贵财的行踪,说明“我”在享受服务时并不关心他。D.文章选取小人物为素材,展现快递小哥已成为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11.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答: 12.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5分)(1)露天、敞开,然后头也不回,飞奔着上来、下去。(赏析加点词语)(3分) (2)每天都下一场局部的及时雨。(赏析句子)(2分) 13.在作者看来,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职业人”?请简要分析。(4分) 14.题目“快人快事”蕴含了几层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正常即理想朱生坚①说起鲁迅学医,我们都知道他自己记述的一则轶事,就是教解剖学的藤野先生指出他(周树人君)所画的下臂解剖图上的一个错误:“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②同样有过学医经历的毛姆也有一个让他难忘的经历,就照原样抄在这里:③“我记得有一次在解剖室,我和示教讲师一起复习人体构件,他问我某条神经是什么神经,而我不知道。他告诉了我,然后我提出异议,因为神经所在的位置不对。然而他坚持认为那就是我一直找却没有找到的那条神经。我抱怨这样的异常情况,他则笑着说,在解剖学上,不普通的也是正常的。当时我真是被惹恼了,但是这句话印在了我的心底。从那以后我就被迫认识到,这句话适用于解剖学,对人而言亦然。正常是你只能极少发现的情形。正常是个理想。”④鲁迅和毛姆多少都有点理想主义,一个是审美上的理想主义,一个是认知上的理想主义。然而,医学或解剖学却是自然主义的。至于生活,按照毛姆的领悟,只能说是现实主义的:在正常的情况下,人或多或少有些不正常,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来说都是如此;一个完全正常的人,几乎就是一个理想的人。这是所谓“正常即理想”的第一层意思。⑤由此,也要求我们调整对“理想”的认识,不要把理想放在遥远的未来,好像跟眼前的生活没有关系似的。所谓理想的生活,无非就是正常的生活,如此而已。只不过,悖谬的是,在正常的情况下,生活又或多或少是有些不正常的。正常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它既不是遥不可及,而又总是会有所欠缺,带有一点不正常。而这就已经转到了“正常即理想”的第二层意思。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首位上海援鄂医生钟鸣接受视频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记者问:“疫情过了之后您第一件事想做什么?”他想了想,眼睛有点红,把头往上仰了仰:“我想去平常地上一天班,我想平常地过一个周末,然后重新体味一下过去每一天每一天,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么重要的这么珍惜的平凡的生活,是那么的重要那么的可贵。”⑦我不知道这段话曾经戳中了多少人的泪点。真的,说什么诗和远方,正常的生活已然来之不易,而且,我们已经知道,它又是多么脆弱,简直不堪一击。然而,我不知道,等到疫情过去之后,还会有多少人,还会真正体认“正常即理想”,而安住于当下。⑧当然,这并不是让人放弃理想。如果毛姆所说的意思仅止于此,相当于把理想主义改写为正常主义、平庸主义,终究让人有点不甘心,让人觉得善则善矣,未尽美也。就在上面这段文字后面,我们看到,尽管毛姆一再让我们接受人的多样性,换言之,也就是接受人的不完美性,最后,他终于也说道:⑨“我不认为说名人的缺点应当被忽略的人是对的,我觉得我们最好还是了解它们。然后,尽管我们意识到自己有和他们一样明显的缺点,我们也能相信这并不妨碍我们获得和他们一样的优点。”⑩如此,也就是“正常即理想”的第三层意思,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可以希望把带有一些不正常的正常生活转变成更接近于理想的生活,并且不断努力。(选自《杂文月刊》,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引用鲁迅和毛姆学医的经历是为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B.作者认为鲁迅是认知上的理想主义者,毛姆是审美上的理想主义者。C.理想不应该只是被放在遥远的未来,它跟眼前的生活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D.人们即使意识到自己有着和名人一样的缺点,也不妨碍自己获得和名人一样的优点。16.文中所举的关于上海援鄂医生钟鸣的视频采访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17.“正常即理想”的三层意思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0分)【材料一】筷子,是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从外形上看,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对应着天圆地方。筷子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等汉字文化圈。如今能够追溯到的最早的筷子,出现在商朝晚期,那时的昏君纣王就已经在使用象牙制成的精美筷子了。到了战国时期,这种在当时被称为梜(jiā)的餐具,逐渐取代了餐叉的历史地位。而到了两汉时期,基本已经普及到各家各户,此时已改称为箸。如今东南沿海地区各种方言仍大量保留这一叫法,如闽南话与温州话。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了筷子的叫法。【材料二】下面是筷子的握法图解: 【材料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就一双小小的筷子,也承载了不少的内蕴。使用筷子都是两根一块,其意为“阴阳两和”“合二为一”,意求圆满,故称“一双筷子”。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筷子的使用也有讲究与忌讳:如一双不能长短不一,否则就是“三长两短”;吃饭时,忌用筷子敲击碗沿,因过去乞丐乞讨常以筷击碗出声;用筷插或不断翻拨菜品,被视为不雅之举;将筷子竖着或者插在盛饭的碗中,被看作不吉祥,因为过去的祭祀都是在碗中插上一双筷子。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A.筷子发明于中国,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筷子出现在商朝晚期。B.筷子最早称为“箸”,两汉时期,筷子已经普及到各家各户。C.“箸”这一叫法,至今仍然在闽南与温州的方言中大量保留。D.不将筷子插在盛饭的碗中,是因为祭祀时常常在碗中插上筷子。19.请根据材料二“筷子的握法图解”,介绍筷子的正确握法。(4分)答: 20.“筷子”承载了哪些中华文化内蕴?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3分) 三、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六月,欣赏夏日的浓墨重彩;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韵的典雅;细品身边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谛 ……请以“细品”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1.①东临碣石 ②以观沧海 ③城春草木深 ④欲渡黄河冰塞川⑤将登太行雪满山 ⑥何日遣冯唐 ⑦逝者如斯夫 ⑧不舍昼夜⑨不宜妄自菲薄 ⑩引喻失义(评分说明: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2.(1)竞 绽略(3分)(2)C(3分)(3)B(3分)3.①例:血溅鸳鸯楼。(1分) ②例:醉打蒋门神。(1分)③罗刹女(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为善财童子;(1分)致使他们母子分离。(1分)④例: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懂得许多我所不耐烦的规矩。(写出两个即可,每个1分)4.A【解析】首联中“三年”暗含的是贾谊被贬谪的时间之久,“楚客”也是指贾谊的客居身份,不是诗人刘长卿。(3分)5.明写汉文帝有道,实际暗含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2分)也暗含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2分)(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6.(1)写(1分) (2)谈论(1分)(3)采摘,拾取(1分)7.D(3分)8.(1)既然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3分)(2)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3分)9.①乐地僻事简;②乐岁物丰成;③乐山川之美;④乐风俗之美;⑤乐和平安定;⑥乐与民同乐。(评分说明:能答出4点即可,每点1分,共4分。)【译文: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既然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新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的原因,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10.C【解析】因为“对此不求甚解是为常态”。(3分)11.(1)倒叙。(1分)设置悬念,引人人胜,为下文“李贵财们”只是人们生活中的过客做铺垫。(1分)(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12.(1)连用短语,(1分)展现了快递小哥送快递时速度飞快、无暇顾及货物安全的状态,(1分)让人身临其境。(1分)(2)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快递小哥给人们带来的适时的帮助。(1分)(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13.真正职业人包含两个特点:①在自己的职业中,能够尽心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2分)②在职业之外的生活中,他不会将生活或者职业中的不适带给服务的对象。(2分)(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14.①快递小哥快速地将快递送到人们手中;②“快人快事”表面上指的是李贵财作为快递小哥,在一小段时间中与“我”的单位发生的小故事;③深层指在人们的生活中,快递时常发生,快递小哥不过是人们生活中的过客;④暗指在生活中,每个普通人可能都是“李贵财”,他们的人生故事只是别人生活中的小片段。(评分说明:能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15.B[解析】从原文第④段第一句可知,B项过于绝对化。(3分)16.用了举例论证,(1分)举了钟鸣的视频采访,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正常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的分论点,(1分)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正常即理想”。(1分)17.①在正常的情况下,人或多或少有些不正常,一个完全正常的人,几乎就是一个理想的人。(2分)②正常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2分)③我们希望把带有一些不正常的正常生活转变成更接近于理想的生活,并且不断努力。(2分)18.B【解析】“筷子最早称为'箸'”有误,战国时期,筷子被称为“梜”。(3分)19.握筷前,筷尖要对齐;(1分)用拇指、食指、中指轻轻拿住筷子;(1分)拇指放在食指的指甲旁边;(1分)拇指和食指的中间夹住筷子固定,无名指的指甲垫在筷子下面。(1分)20.外形对应天圆地方;两根一筷意求圆满;执筷方法隐含“天地人”三才文化;使用筷子有讲究与忌讳。(能答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21.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冲刺模拟卷(一)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这两首词中都写到“日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冲刺猜题卷(word版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总分150分,本词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9《青年文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语文冲刺猜题卷 福建专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总分150分,本词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9《青年文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