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复习学案
展开《登岳阳楼》一轮复习学案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知人论世
1、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现存诗1400余首,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2、杜诗风格特色
杜甫诗作以现实主义为主,其诗歌被称为诗史,诗作主要内容可大致分为:
①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②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③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④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其诗作主要风格为沉郁顿挫,“沉郁”指思想内容。“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指内容的真实、凝重、含蓄。“顿挫”则指艺术形式。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顿挫”音乐美。
3、写作背景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二、诗作分析
1、解题
①“登”,点明诗人登高望远。
②“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
2、诗句分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虚实结合、今昔对比。“昔闻”“今上”有今昔对比之感,表达了初登岳阳楼的喜悦。“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光山色的向往;“今上岳阳楼”交代时间、地点为下文描写洞庭湖做铺垫。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意为大湖广阔浩瀚把吴楚两地东南隔开,天地象在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荡漾。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颈联写自己漂泊江湖,亲朋故旧早不知闻,无有书信往来;诗人衰老多病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此联情感丰富细腻,表达了诗人年老多病的哀愁、孤苦无依的忧伤、漂泊他乡的忧愁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至此,诗的意境从狭窄转到宽阔,由个人的悲苦转而想到国家的衰颓。由此可见诗人总是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运的高尚情操。
三、理解性默写
1.诗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 。”
2.诗中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的诗句是:“ ,
”
3.《登岳阳楼》中“ , 两句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4.《登岳阳楼》中“ , ”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5.在《登岳阳楼》中,写出作者与友人音信全无,如今只能独自漂泊在茫茫江面上的两句是:“ , 。”
6、清代张谦宜《茧斋诗谈》中认为《登岳阳楼》中:“
, ”十字写尽湖势,气象甚大。
7、在《登岳阳楼》中,作者虽然表面上是自述自己的处境,实际上是借此来写出国家动荡不安的两句是: , 。
8、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 , ”
9.《登岳阳楼》中“ , ”两句表达诗人的感情由喜悦转为悲苦,出奇制胜,极为传神。
四、考点对接——炼字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①坼”:分裂。写出了洞庭水仿佛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突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②“浮”:漂浮。写出洞庭几乎包容了天地万物,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展现了一幅壮阔之景。
③用夸张的手法,彰显了诗人济世的博大的胸襟。
总结:炼字题思考角度——
①析本义:指出字面意思,主要是解释字义。
②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③点手法:有运用手法的指出手法,并分析这种手法带来的效果
④说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特点、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五、巩固练习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请阐述理由。
卜算子
张元幹①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案
三、理解性默写
1.诗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
2.诗中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的诗句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3.《登岳阳楼》中“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两句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4.《登岳阳楼》中“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5.在《登岳阳楼》中,写出作者与友人音信全无,如今只能独自漂泊在茫茫江面上的两句是:“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
6.清代张谦宜《茧斋诗谈》中认为《登岳阳楼》中:“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十字写尽湖势,气象甚大。
7.在《登岳阳楼》中,作者虽然表面上是自述自己的处境,实际上是借此来写出国家动荡不安的两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8.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
“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
9.《登岳阳楼》中“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两句表达诗人的感情由喜悦转为悲苦,出奇制胜,极为传神。
五、巩固练习
1、参考答案:① “敌”字更好,“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敌”在诗中是“抵挡”之意。
②运用了拟人手法,用“敌”字描绘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营造寂寥清冷的氛围。
③抒发了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2、参考答案:①“湿”即湿润。“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达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②“迷”为分辨不清。“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优质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优质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达标检测,学习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