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黑龙江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届黑龙江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3届黑龙江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3届黑龙江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黑龙江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黑龙江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黑龙江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牛的遗传物质是DNA      B.除部分病毒以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原核、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分别是RNA、DNA2.某同学以紫色洋葱外表皮为材料,探究植物和复原的条件,观察到了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颜色变深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的面积变小C.在清水中完成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D.图示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过程或质壁分离复原过程3.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2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190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A.2×104 B.4×104 C.6×104 D.8×1044.近年来,我国的干旱频率和范围不断增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直接威胁到粮食安全,抗干旱胁迫育种已成为水稻育种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和寡霉素研究水稻抗干旱胁迫效应,过程如下:各取未转基因的水稻和转Z基因的水稻数株,随机分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和NaHSO3,24小时后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得未胁迫和胁迫8h时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实验温度、光照强度、环境CO2浓度等B.寡霉素可抑制光合作用,其抑制部位是叶绿体基质C.喷施NaHSO3可以促进光合作用,还可以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D.Z基因可作为水稻胁迫育种的目的基因进行基因工程育种5.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过程中的下丘脑可以作为b和cB.激素d只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C.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 a→b→c→d→e 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饮水不足时,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激素d主要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6.临床上,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敏感性菌株不断被淘汰,抗药性菌株大量繁殖,最终可能导致出现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超级细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敏感性和抗药性是由细菌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B.若停止抗生素的使用,则细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可能会逐渐下降C.细菌的抗生素抗性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不定向选择D.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加速诱发了基因突变从而产生“超级细菌”二、综合题7.基础知识填空(1)囊性纤维病_____(是或者不是)遗传病,患者跨膜蛋白基因_____导致其蛋白质结构改变,影响了_____离子的跨膜运输。(2)光合作用强度是指_____。(3)基因突变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4)适应作为一个生物学术语,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二是指_____。(5)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_____和_____两大类。8.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种神经遗传病,属于人类遗传病。病情严重者可见小腿和大腿下1/3肌萎缩,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1)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是____。细胞外兴奋性神经递质只能与相应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______的功能。(2)如图甲是CMT患者体内的某反射弧结构。若刺激Ⅰ处,M发生轻微收缩,该过程__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若刺激Ⅱ处,在①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则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此反射弧的运动神经元已受损。(3)图乙是图甲中 ______(填数字)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中的A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或_______ 的膜。图乙中神经递质由B细胞合成,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________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模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 _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A传到B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9. 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注字母A~I 代表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 育晚期的群落。(1)大别山的马尾松可称为________(“森林”或“草原”)群落。在进行野外调查时,首先要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________最简单的方法。调查发现,群落A以马尾松林的形式存在,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_______ (填“早”“中”或“晚”)期最高。(2)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这能显著提高群落________的能力。(3)在群落的每一层次上,都栖息着各自特有的动物,大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推测决定动物具有这种现象的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4)若群落A是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10.果蝇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实验动物,下图是某果蝇生殖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相关基因所在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时若使A基因带有红色荧光,a基因带有绿色荧光,则该果蝇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可观察到_______个荧光点。(2)若该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XD的配子,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3)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等位基因M/m控制;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由等位基因N/n控制。两只基因型均为MmNn的雌、雄果蝇杂交,后代果蝇中灰身:黑身=3:1,长翅:残翅=3:1。据此无法判断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若要判断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请补充以下信息: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1.PCR技术是一项令人类值得自傲的技术,它在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考古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当今社会乃至未来社会都会有它的立足之地;充分运用它,人类会在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PCR的过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_____结合;然后以单链DNA为模板,在_____作用下进行延伸,即将4种脱氧核苷酸加到_____,如此重复循环多次。(2)PCR技术的结果是呈指数形式扩增,其原因是_____。(3)由于PCR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在基因工程中PCR技术可用于_____等。(4)又由于PCR技术具有操作快速、简便、对样本要求低等特点,加之它能与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配合使用,临床医学上PCR技术已成为在_____、发病机理的研究等方面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参考答案1.D【分析】1、真核生物(包括细胞质、细胞核中)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详解】A、牛是高等动物,属于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B、除RNA病毒以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C、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D、原核、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故选D。2.C【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液泡体积减小、液泡颜色变深,A正确;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细胞膜的面积变小,B正确;C、发生质壁分离后完全复原的细胞,由于细胞壁的支撑作用,细胞吸水量受到限制,其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D、图示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过程或质壁分离复原过程,D正确。故选C。 3.B【分析】由题“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则有2000/x=1900/(x-2000),求出x即为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详解】据题意“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则有2000/x=1900/(x-2000),计算得出x=4×104,即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为4×104条 ,ACD错误,B正确。故选B。4.B【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详解】A、自变量为水稻的种类、喷施试剂的类型,其他的均为无关变量,A正确;B、寡霉素是ATP合成酶抑制剂,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发生,消耗ATP,B错误;C、无论胁迫与否,喷施NaHSO3的组比喷施蒸馏水组光合作用强度都高,C正确;D、转Z基因的水稻胁迫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幅度比未转基因水稻的下降幅度小,因此Z基因可作为水稻胁迫育种的目的基因进行基因工程育种,D正确。故选B。5.B【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图示也表面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其中c→d→e只涉及体液调节,如血糖调节;a→b→c→d→e属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如体温调节;a→b→e只涉及神经调节。【详解】A、在体温调节的过程中,外界刺激会使皮肤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下丘脑可以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因此,体温调节过程中的下丘脑可以作为b和c, A正确;B、激素通过体液传送可以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B错误;C、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c→d→e涉及体液调节,a→b→e涉及神经调节,故a→b→c→d→e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D、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D正确。故选B。6.B【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详解】A、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A错误;B、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剂量,不抗药细菌存活率增加,细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可能会有所下降,B正确;C、细菌的抗生素抗性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存活下来的细菌大多为抗药性菌株,C错误;D、超级细菌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对变异进行了选择作用,加速了抗药性细菌出现,不是因为抗生素大量使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本来就存在着,D错误。故选B。7.         突变         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分析】囊性纤维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形成的遗传病。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化学能。【详解】(1)囊性纤维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表达出来的跨膜蛋白异常,影响了氯离子的跨膜运输,囊性纤维病是遗传病。(2)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化学能,光合作用强度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3)基因突变的意义是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3.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4)适应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5)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8.(1)     反射弧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     不能     不能(3)         树突膜     细胞体     胞吐     兴奋或抑制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分析】图甲所示为脊髓反射模式图,根据③突触可以判断S是感受器,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①为传入神经,能传导兴奋;②为传出神经,也能传导兴奋;M是效应器,能作出一定反应。乙图是突触,是甲图③的放大,A是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者胞体膜。【详解】(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细胞外兴奋性神经递质只能与相应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使相应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2)据图分析可知,若刺激Ⅰ处,M发生轻微收缩,由于该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之为反射;若刺激Ⅱ处,在①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即使运动神经元正常,在①处也检测不到动作电位,所以不能判断此反射弧的运动神经元已受损。(3)乙图是突触,是甲图③的放大,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图乙中的A是突触后膜,是下一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乙图结构中单向传递。9.(1)     森林     物种丰富度    (2)     种间竞争     分层     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3)     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4)     初生     方向和速度##速度和方向 【分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3、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1)大别山的马尾松林中,乔木为优势种,故大别山的马尾松可称为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在进行野外调查时,首先要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的方法。分析图中曲线可知,A~I群落不同发育阶段中,E对应的群落物种数目最多,而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故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中期最高。(2)由图可知,群落发育晚期,其物种数目相较于群落发育中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为在群落发育的过程中,不同的植物在阳光等资源的竞争中占有优势成为优势种,而随着不同植物间的竞争加剧,导致某些生存能力弱的植物直接消失,而植物可以为动物提高栖息场所和食物条件,进而导致某些动物的消失,最终导致整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长期的进化中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光照等资源;如高大的乔木植株很高,为阳生植物,可以获得更多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而林下的小草获得的阳光较少,但也能利用弱光进行光合作用,利于自身正常生长。(3)植物的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分层,植物能够给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故决定动物出现分层现象的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4)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没有植被覆盖过,也没有较好的土壤条件,所以其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0.(1)4(2)     两条II号染色体(A/a或B/b所在片段)发生了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3)     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9:3:3:1     灰身长翅:黑身残翅=3:1##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2:1:1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可观察到4个荧光点;(2)A基因和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出现Ab类型的配子的原因可能是A/a或B/b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部分片段的交换,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3)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9:3:3:1;如果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M与N在一条染色体上,m和n在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黑身残翅=3:1;另一种是M与n在一条染色体上,m和N在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2:1:1。11.(1)     互补序列           Taq酶     与模板互补的DNA新链上(2)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复制(3)病毒基因检测(4)遗传病诊断 【分析】PCR技术的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1)PCR的过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以单链DNA为模板,在Taq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即将4种脱氧核苷酸加到与模板互补的DNA新链上,如此重复循环多次。(2)由于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复制,所以PCR技术的结果是呈指数形式扩增。(3)由于PCR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在基因工程中PCR技术可用于病毒基因检测等。(4)又由于PCR技术具有操作快速、简便、对样本要求低等特点,加之它能与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配合使用,可以检出大部分已知的基因突变、基因缺失、染色体错位等,临床医学上PCR技术已成为在遗传病诊断、发病机理的研究等方面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关试卷

    2023届黑龙江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黑龙江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广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广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非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四川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四川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