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吕氏春秋》(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3356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吕氏春秋》(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3356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吕氏春秋》(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33564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吕氏春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吕氏春秋》(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文专题训练-----《吕氏春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尧,天也。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天下说之,秀士从之,人也。夫禹遇舜,天也。禹周于天下,以求贤者,事利黔首,禹尽为之,人也。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编蒲苇,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于冻馁之患。其遇时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尽有之,贤非加也;尽无之,贤非损也。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伐树于宋,穷于陈、蔡。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摘编自《吕氏春秋》)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公孙枝A得B而C说D之E献F诸G缪公H三日I请J属K事L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秀士从之”与“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B.“手足胼胝不居”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C.“其遇时也,登为天子”与“不拘于时”(《师说》)两句中的“时”字含义不同。D.“由与赐小人也”与“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两句中的“小人”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遇见尧,禹遇见舜,源于天意;舜、禹为民服务、赢得民心,则体现本人的努力。成就大功名不能忽略天意,也不能轻视个人努力。B.舜耕地捕鱼时,带着部属辛勤劳作,得以免去冻饿之苦;成为天子后,得到百姓的爱戴。无论处境如何改变,舜的贤德始终不变。C.公孙枝大力举荐百里奚,在缪公担心重用贱民会被人耻笑时,据理力争以打消缪公的顾虑。作者认为他是谋划得当、举荐有功的贤臣。D.孔子告诉弟子,霜雪能彰显松柏的气节,陈、蔡之厄也能彰显自己对道义的坚守,应该算是幸事;听罢,子贡为先前不理解老师而惭愧。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2)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5.对“穷”的理解,孔子与子路、子贡两弟子明显不同,请简要概括。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已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便民睹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节选自《吕氏春秋》)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时/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B.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C.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D.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之亶父”中的“之”与《鸿门宴》“项伯乃夜弛之沛公军”中的“之”含义相同。B.“岂遽必哉”中的“遽”与《促织》“遽扑之,入石穴中”中的“遽”含义不同。C.轩冕,分别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住宅和冕服,文中以轩冕借指官位爵禄。D.斧钺,古代的兵器。泛指刑罚、杀戮,也象征军权和统治权,文中指前者。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宓子贱治理亶父,担心鲁君听信谗言,于是表演了一场掣肘戏,通过干扰两位官吏的书写委婉向鲁君进行劝谏。B.鲁君与宓子贱约定,要他五年后报告施政的要点,但宓子贱只用了三年德政就达到极点,这表明宓子贱确有才能。C.巫马旗来到父,得知亶父的渔者在严酷刑罚的震慑下放掉小鱼,于是他认为宓子贱已经把亶父治理好了。D.文末从三个月的婴儿能懂得母爱切入,探讨了怎样才能感化人心的问题,为宓子贱成功治理父做了理论总结。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2)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而舍之。10.宓子贱能把亶父治理好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EHI句意: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之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公孙枝得而说之”,主谓宾结构,“而”连接前后连个动作,“之”为宾语,单独成句;“献诸缪公”,省略主语的状语后置句,句意完整,单独成句;“三日”,作时间状语,单独成句。2.BA.正确。跟从。句意:杰出的人士都跟随着他/天下的百姓像云彩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相应(陈胜)。B.“含义相同”错误。休息;居住。句意:手和脚磨出茧子都不休息/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C.正确。机会;时俗。两句中的“时”字含义不同。句意:当遇到有利的时机,他当了天子/不受制于从师的时俗限制。D.正确。见识浅陋的人;人格卑鄙的人。两句中的“小人”含义不同。句意:子路和子贡是见识浅陋的人/亲近小人,疏远贤臣。3.C“作者认为他是谋划得当、举荐有功的贤臣”错误,“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说的是百里奚出谋划无不得当,做事情必定成功。4.(1)信任贤才而任用他,这是君主英明;让位给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2)老师抚琴唱歌击鼓跳舞,未曾停止。难道君子不知羞耻到这般地步了吗?5.子贡等弟子认为被困陈、蔡,处境困窘为“穷”。而孔子认为遭遇乱世、处境困窘不是“穷”,失于仁义之道才是“穷”。参考译文:能建立大的功名,要靠天意。因为这个缘故,就不慎重对待人的主观努力,是不行的。舜遇到尧那样的明君,是天意;舜在历山种地,在黄河边制作陶器,天下人很喜欢他,杰出的人士都跟随着他,这是人为努力的结果。禹遇到舜那样的明君,是天意;禹周游天下寻求贤德之人,对百姓有利的事情,禹都做了,这些就是个人的努力。舜种地捕鱼的时候,他的贤与不肖的情况同当天子时是一样的。在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他带领下属开垦耕种,依水打鱼,编蒲苇,手和脚磨出茧子都不休息,然后才免于冻饿之苦。当遇到有利的时机,他当了天子,贤德的人全归附他,所有的人都赞誉他。拥有整个天下,舜的贤德并没有增加;未有寸土之地,他的贤德也不因此减损。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虢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之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穆公说:“只用五张羊皮买下他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公孙枝回答说:“信任贤才而任用他,这是君主英明,让位给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他如果确实贤德,国内的臣民都会服从,敌国都将畏惧,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百里奚出谋划无不得当,做事情必定成功,这并不说明他的贤德增加了。百里奚虽然贤能,假如没有得到缪公的重用,必定不会留下这样的美名。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七日吃不到粮食,野菜里一粒米都没有。孔子在室内抚琴唱歌,颜回在外面择菜,子路与子贡说:“夫子在鲁国被放逐,在宋国砍树,在陈、蔡被困,竟然还抚琴唱歌,击鼓跳舞,不曾停止。难道君子就不知耻到这般地步吗?”颜回无话可答,进门告诉孔子。孔子感慨地说:“子路和子贡是见识浅陋的人。叫进来,我有话对他们说。”子路和子贡进来,子贡说:“这种情况应该算是困窘了!”孔子说:“君子通达于道义叫做‘达’,困窘于道义才叫‘穷’。如今我仍然恪守仁义之道,以面对乱世的艰难,可谓适得其所,哪来穷困之说?所以反省自身应无愧于正道,面对困难应不丧失美德。大寒到了,霜雪已降,我因此了解松柏的茂盛。陈、蔡的困阻,对我来说也许算是一件幸事吧。”孔子毅然转身,开始抚琴演奏,子路情绪昂然,开始执盾而舞。子贡说:“我不知天之高不可攀,也不知地之深不可测。”古代的得道者,困窘时也快乐,显达时也快乐,令他快乐的并不是困窘和显达的际遇(而是对道义的通达)。对他们来说,通达道义而到了这种境界,困窘和显达是一样的。6、D句意:鲁国君主说:“为什么?”官吏回答说:“宓子让我们书写,却不时地摇动我们的胳膊,(我们)写得不好却又很生气,官吏都讥笑宓子。这就是我们告辞离开的原因。”“时”为“掣摇”的状语,不断开,排除AC;“吏”为“笑”的主语,中间不断开,排除B。7.CA.正确,都是“往,到……去”。句意:于是就派喜欢的人让他去亶父/项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B.正确,“岂遽必哉”中的“遽”意思是“就”,“遽扑之”中的“遽”意思是“迅速、立刻”。句意:难道就一定能让君主领悟到吗?/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C.“分别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住宅和冕服”错误,“轩”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乘坐的车。D.正确。8.C“在严酷刑罚的震慑下放掉小鱼”错。原文中“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意思是他能让百姓夜里做事时好像有严刑在身旁一样,不敢胡作非为,由此可知渔者是在宓子贱的教化下选择这么做,并非是在酷刑的震慑下才放掉小鱼。9.(1)我扰乱宓子,使宓子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事一定多次发生过。(2)过了三年,巫马旗穿着粗布衣服和破旧的皮衣到亶父去观察教化(施行的情况),看到夜里捕鱼的人,得到鱼却扔回水里。10.①宓子贱实行了孔子“诚乎此者刑乎彼”的治理主张;②鲁国君主贤明,能幡然醒悟,让宓子贱全权治理:③宓子贱事先有所准备,能使鲁君醒悟。参考译文:宓子贱治理亶父,担心鲁国君主听信进谗言之人,从而使自己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将要告辞离开的时候,向鲁国君主请求他身边的两个官吏和自己一起去。到了亶父,亶父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让那两个官吏记录。官吏刚要书写,宓子贱从旁边不时地摇动他们的胳膊,官吏写得不好,宓子贱就为此发怒。官吏对此很憎恶,告辞请求回去。宓子贱说:“你们写得很不好,你们赶快回去吧!”两个官吏回去后向鲁国君主禀报,说:“宓子(这个人)不可以给他书写。”鲁国君主说:“为什么?”官吏回答说:“宓子让我们书写,却不时地摇动我们的胳膊,(我们)写得不好却又很生气,官吏都讥笑宓子。这就是我们告辞离开的原因。”鲁国君主叹息道:“宓子用这种方式对我的缺点进行劝谏。我扰乱宓子,使宓子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事一定多次发生过。(假如)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于是就派喜欢的人让他去亶父,告诉宓子说:“从今以后,亶父不归我所有,归你所有。有对亶父有利的事情,你决断去做吧。五年后再报告施政的要点。”宓子恭敬地答应了,于是才能在亶父实行自己的主张。过了三年,巫马旗穿着粗布衣服和破旧的皮衣到亶父去观察教化(施行的情况),看到夜里捕鱼的人,得到鱼却扔回水里。巫马旗问捕鱼的人,说:“捕鱼是为了得到鱼,现在你得到鱼却把它扔回水里,为什么呢?”(捕鱼的人)回答说:“宓子不想让人们捕取小鱼。我扔回水里的是小鱼。”巫马旗回去后,告诉孔子说:“宓子的德政达到极点了,他能让百姓夜里做事时好像有严刑在身旁一样(不敢胡作非为)。请问宓子是用什么办法达到这种境界的?”孔子说:“我曾经跟他说:‘内心真诚的就能在外显现。’宓子一定在亶父实行这个主张了。”宓子能够实行这个主张,是因为鲁国君主后来领悟到这一点。鲁国君主后来能领悟到这一点,是因为宓子事先有准备。事先有准备,难道就一定能让君主领悟到吗?这就是鲁国君主的贤明之处。三个月的婴儿,官位爵禄在前,不知道羡慕;刑罚在后,不知道厌恶;慈母的爱,却能明白。这是因为婴儿的心赤诚。所以诚而又诚才合乎真情,精而又精才与天性相通。与天性相通,水、木、石的本性都可以改变,又何况是有血性的人呢?因此凡是劝说别人与治理政事的事情没有比赤诚更重要的了。听别人的言语很悲哀,不如看到他哭泣;听别人的言辞很愤怒,不如看到他搏斗。劝说别人与治理政事不赤诚,就不能感化人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挖空训练(含答案),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熟读文本之后,解释加粗的字,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元史》,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韩非子·喻老》(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