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4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4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展开

    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一、生字注音太行(háng   万仞(rèn) 惩(chéng   塞() 汝(       曾(céng 诸(zhū     箕(  畚(běn     荷(     孀(shuāng   龀(chèn叟(sǒu    匮(kuì   亡()以应   厝(cuò 雍(yōng     冀(二、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三、词法归纳(一)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  “惠”通“慧”,聪明     2.始一  “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朔东  “厝”通“措”,放置5.无陇        “陇”通“垄”,高地     6.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二)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1.河阳之北              黄河                       泛指一般河流                         山之南,水之北              太阳 2.达于汉              山之北,水之南              阴天 3.通豫南              直,一直                    手指 4.不能损魁父之丘      连……都                    曾经 5.投渤海之尾          “之于”的合音             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担者三夫                              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      草木                        毛发 8.北山愚公长        叹气                        休息 9.我之死              即使                       虽然,表转折 10.惧其不           停止                        已经 11.无陇断             山冈阻隔                    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           愁什么                  不值得做,犯不着(三)词类活用 1.山而居           面:面向,面对着            名词用作动词    2.山北之塞         惩:以……为苦,苦于        形容词意动用法 3.吾与汝力平     毕:用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险:险峻的大山              形容词用作名词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名词用作状语(四)一词多义1.以:①君之力 以残年馀力(凭借)    ②河曲智叟亡(来)  2.其:①不已也(他,指愚公)  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帝感(他的,指愚公)3.之:①以君(的)  虽我(助词,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曾不能损魁父(这,这样)不惠(助词,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于帝(它,指愚公移山这件事)4.于:①汉阴(到)    告之(给,向)      5.且:①年九十(将近)  焉置土石(况且)  6.焉:①且置土石(哪里) 无垄断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语气助词) (五)重点词语 1.年九十  (将近)  2.惩山北之 (阻塞)  3.聚而谋  (家) 4.出入之(曲折,绕远) 5.吾与毕力平险(你)  6.其妻献疑(提出疑问)   7.石垦壤  (敲,凿)     8.固不可( 通 )      9.寒暑易节(交换)(季节)10.始      ( 换牙 )    11.蛇之神 ( 执 )      12.以之力(对对方的尊称,您)13.命夸娥氏二子二山  (背)      14.投渤海之尾    ( 之于 ) 15.遂率子孙担者三夫 ( 挑 ) 16.子子孙孙无穷匮( 穷尽 )17.不能魁父之(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 )( 削减 )( 土堆 ) 四、句子归纳(一)特殊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你太不聪明了!2.何苦而不平              宾语前置   愁什么挖不平呢?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后置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 4.帝感其诚                被动句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5.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省略句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6.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省略句    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二)句子翻译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3.如太行、王屋何?       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土筐装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三)译文太行、王屋(这)两座山,(占地)方圆七百里,高七八万尺,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堵塞交通,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在汉水南岸到达,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开垦土地,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刚刚换牙,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才往返一次。河湾上的一位聪明的老者讥笑愚公并制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愁挖不平?”河湾上的智老头没有话来回答。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文学常识1.作者:列子,,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主张清静无为。本文选自 《列子》或《列子•汤问》《列子》现在只保存下来《仲尼》《汤问》等八篇,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纪昌学射》《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2.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用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的文学类型。其特点为:(1)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而富有表现力;(2)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3)故事具有虚构性;(4)常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内容结构1.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2.开端:愚公提议移山并开始移山3.发展、高潮:智叟阻止移山,愚公驳斥他的错误观点4结局:山神害怕,天帝被愚公精神感动,派人把山移走详略安排:重点写移山前的讨论和愚公驳斥智叟,略写移山过程,主要是为了突出愚公的远大眼光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利于突出主题。七、重点探究1移山困难(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孀妻弱子。(3)工具简陋:荷担、箕畚(4)运土路程远: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人物形象(1)愚公:目标远大,意志坚定,坚持不懈。语言描写(讨论移山、驳斥智叟)、动作描写(移山行动)、神态描写(长息)(2)智叟:目光短浅。语言描写(阻止移山)神态描写(笑而止之) 七、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愚公成功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结尾设计:采用神话结尾,借用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使文章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突出了故事的主题,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坚定信念。类似寓言、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八、艺术手法1、对比(1)愚公与智叟的对比名字的对比:愚公目标远大,意志坚定,坚持不懈却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命名为“智”,这样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彩,而且加强了讽刺意味,突出了主题。行动的对比;语言的对比(2)愚公之妻与智叟的对比态度: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 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作用: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