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第1页
    2023年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第2页
    2023年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3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文中描述的内容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B.《石灰吟》:“千凿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
    2.(3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山泉水是纯净物
    B.过滤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泥沙,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C.地球上总水储量很大,淡水却很少
    D.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3.(3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红磷的目的是反应消耗O2,生成固态物质,装置压强变小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的光、白色的烟雾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N2、O2、稀有气体
    4.(3分)铷原子钟是一种计时装置,精度可达每2000万年误差1秒,广泛用于全球导航系统上。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m=37,铷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 g
    C.铷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
    D.铷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5.(3分)化学学习需要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物质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变化与守恒:化学方程式X+2O22CO2+2H2O,推测X的化学式为C2H4O
    B.模型与推理: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宏观与微观: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6.(3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以下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选项
    单质
    氧化物


    混合物
    A
    黄铜
    冰水
    消石灰
    Na2SO4
    稀硫酸
    B
    O2
    P2O5
    火碱
    NH4Cl
    波尔多液
    C
    C60
    SO3
    纯碱
    粗盐
    生理盐水
    D
    He
    过氧化氢
    石灰浆
    胆矾
    大理石
    A.A B.B C.C D.D
    7.(3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
    向一未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钠
    C
    点燃某种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
    向石灰水中滴加入足量稀硝酸
    无明显现象
    两者不反应
    A.A B.B C.C D.D
    8.(3分)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成果“无细胞化学酶系统催化CO2合成淀粉”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C3H6O3是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下列有关C3H6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该物质有12个原子
    9.(3分)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是(  )
    A.化学与能源:氢气、沼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化学与安全: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C.化学与生产:工业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D.化学与生活:洗涤剂去除油污与汽油去除油污,二者原理不同
    10.(3分)下列实验的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u粉中的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分离KCl和KMnO4固体
    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
    C
    鉴别CO2和CO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
    检验CO2中的HCl气体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11.(3分)一氧化二氮和一氧化碳可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化学式为NO2
    B.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1
    C.乙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12.(3分)自行车轮胎打气后,会迅速鼓起来。对此现象从微观角度描述,正确的是(  )

    A.轮胎内的气体分子数目变多了
    B.轮胎内的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轮胎内的气体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轮胎内的气体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13.(3分)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固体
    序号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20
    40
    20
    40
    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根据上述数据,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①<④
    B.溶液质量:②<④
    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
    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5
    14.(3分)向图1装置烧瓶内注入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盐酸,分别剪取相同尺寸形状的镁、铝、锌、铜、铁金属条,打磨后投入烧瓶中,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情况。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锌反应速率适中,压强变化比较平稳
    B.镁反应用时最短到达反应终点
    C.铁反应速率较慢,而铜无变化
    D.铝反应产生压强最大,化学性质最活泼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7分)绿矾(FeSO4•7H2O)和胆矾(CuSO4•5H2O)在中国古代的冶金、染料等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两者都是含结晶水的盐,为蓝绿色晶体。
    (1)鉴别。绿矾和胆矾的固体以及溶液,从外观来看都不易区别。请选择能鉴别出这两种溶液的试剂    (填字母序号)。
    A.铁丝
    B.硫酸
    C.铜丝
    D.氢氧化钠
    (2)用途。绿矾和胆矾都可以用来制取“矾油”,即硫酸。《图经本草》中描述了加热绿矾制取稀硫酸的过程:取此一物(绿矾),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FeSO4•7H2OX+14H2O+SO2↑+SO3↑,SO3+H2O=H2SO4。X的化学式是    。用化学的观点看,此方法所用容器有缺陷,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
    (3)转化。北宋曾大规模进行湿法炼铜和硫酸,其流程如下。
    ①该流程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步骤是    。(填写“Ⅰ、Ⅱ、Ⅲ、Ⅳ”)
    ②东汉时期发明了水力鼓风机用于加热装置,请解释该装置提高温度的原理    。
    ③根据FeSO4•7H2O溶解度曲线(如图),可推测流程中“煎熬”的方法是:将溶液升温至    ℃,蒸发浓缩,然后迅速    ,得到绿矾晶体。

    16.(7分)已知镍(Ni)的金属活动性与铝、锌相近,镍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查阅资料,镍的化合物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NiO
    Ni(OH)2
    NiCl2
    NiSO4
    NiCO3
    Ni(NO3)2
    溶解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
    可溶于水的绿色溶液
    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
    易溶于水
    (1)向氢氧化镍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现象为    。
    (2)根据本题镍元素的信息,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NiO可与酸反应制得NiSO4
    C.氯化镍中的氯化锌可用铜粉除去
    D.NiCO3+2HCl=NiCl2+H2O+CO2↑
    (3)设计NiO转化为Ni(OH)2的一种方案    。(依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7.(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了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
    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O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    。
    (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    ,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大家提出了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   。(用化学式填空)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CuO粉末、Ba(NO3)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小组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uO粉末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
       
    猜想一正确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4)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5)方案一中的CuO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可用药品的字母序号    。
    A.Mg
    B.Fe2O3
    C.CaCl2
    D.NaHCO3
    E.Ba(OH)2
    18.(7分)某制碱工厂以海水中提取的粗盐水为原料制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图。粗盐水主要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

    (1)流程Ⅰ中,依次加入三种试剂,其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过滤1后的溶液中阴离子成分    ,固体的成分    (填化学符号)。
    (2)流程Ⅱ通过氨化、碳酸化后得到的碳酸氢铵,与过滤1后溶液的主要成分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
    (3)流程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若向滤液NH4Cl中加入熟石灰,可获得一种该流程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5)求算粗盐水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需要的数据组合是    。(填字母序号)
    A.纯碱的质量
    B.加入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
    C.加入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
    D.加入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
    E.过滤1得到的固体加酸充分溶解后剩下固体的质量
    F.粗盐水的质量
    19.(8分)某实验小组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每次都加入相同质量的大理石(足量)和25mL的稀盐酸,并记录收集到100mL二氧化碳气体所需要的时间。下表是实验的记录:
    编号
    颗粒大小
    实验温度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加入稀盐酸体积
    时间

    粗颗粒
    20℃
    7.1%
    25
    133

    粗颗粒
    20℃
    W
    25
    126

    粗颗粒
    35℃
    7.3%
    25
    61

    细颗粒
    20℃
    14.5%
    25
    79
    (1)实验②和④研究了某因素对实验速率的影响,则W=   。
    (2)影响上述实验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分析数据可知    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最大。
    (3)为完成上述探究实验,从如图A﹣D装置中选出最适宜的发生装置    (填字母),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

    (4)实验小组使用排水法收集定量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请补充完善该实验设计图片。集气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

    20.(9分)某学校为开展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探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
    (1)配制100g质量分数9.8%稀硫酸溶液
    ①计算:需要98%浓硫酸    mL,水90mL。(保留一位小数)(浓硫酸密度1.84g/mL,稀硫酸密度近似看作1g/mL)
    ②量取:除图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

    ③溶解:如图量筒中的液体是    ,玻璃棒搅拌的目的    。
    (2)制备氢气
    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
    (3)对废液样品进行探究
    制备H2配制的稀硫酸全部用完。现向反应后的废液中滴加10%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结合图示,往一定量的废水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②废液中溶质有    (填化学式),其中A点数据应该是    g。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3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文中描述的内容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B.《石灰吟》:“千凿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描述内容无新物质生成,故A正确;
    B、《石灰吟》:“千凿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内容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生成,故B错误;
    C、《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内容有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
    D、《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描述内容有新物质水银生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变化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变化的实质进行。
    2.(3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山泉水是纯净物
    B.过滤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泥沙,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C.地球上总水储量很大,淡水却很少
    D.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B、根据过滤的原理以及仪器的作用来分析;
    C、根据地球上的水资源现状来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变化来分析。
    【解答】解:A、经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山泉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说法错误;
    B、过滤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泥沙,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说法错误;
    C、地球上总水储量很大,淡水却很少,说法正确;
    D、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种类改变,则其化学性质也随之改变,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有关知识,属于经常考查的内容,但难度一般不大。
    3.(3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红磷的目的是反应消耗O2,生成固态物质,装置压强变小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的光、白色的烟雾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N2、O2、稀有气体
    【分析】A、根据选用红磷的目的是反应消耗O2,生成固态物质,使装置内压强变小进行分析;
    B、根据硫或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进行分析;
    D、根据红磷与氧气反应,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A、选用红磷的目的是反应消耗O2,生成固态物质,使装置内压强变小,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A正确;
    B、硫或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几乎不变,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故C错误;
    D、该实验中红磷与氧气反应,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有N2、稀有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4.(3分)铷原子钟是一种计时装置,精度可达每2000万年误差1秒,广泛用于全球导航系统上。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m=37,铷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 g
    C.铷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
    D.铷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分析】A、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元素的名称可知元素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7,表示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37,铷原子核内中子数不是37,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单位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铷元素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3分)化学学习需要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物质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变化与守恒:化学方程式X+2O22CO2+2H2O,推测X的化学式为C2H4O
    B.模型与推理: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宏观与微观: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分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4O2,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3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以下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选项
    单质
    氧化物


    混合物
    A
    黄铜
    冰水
    消石灰
    Na2SO4
    稀硫酸
    B
    O2
    P2O5
    火碱
    NH4Cl
    波尔多液
    C
    C60
    SO3
    纯碱
    粗盐
    生理盐水
    D
    He
    过氧化氢
    石灰浆
    胆矾
    大理石
    A.A B.B C.C D.D
    【分析】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化合物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属于酸,化合物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属于碱,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A.黄铜为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错误;
    B.氧气为单质,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火碱为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氯化铵为盐,波尔多液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故正确;
    C.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粗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石灰浆为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而碱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氧化物、酸、碱、盐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与化合物的判别等相关知识,掌握物质分类的标准即可解答。
    7.(3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
    向一未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钠
    C
    点燃某种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
    向石灰水中滴加入足量稀硝酸
    无明显现象
    两者不反应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酸盐、碳酸氢盐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中和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一未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钠,也可能是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点燃某种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水、二氧化碳,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向石灰水中滴加入足量稀硝酸,无明显现象,不能说明两者不反应,是因为两者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8.(3分)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成果“无细胞化学酶系统催化CO2合成淀粉”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C3H6O3是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下列有关C3H6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该物质有12个原子
    【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由微粒构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A.该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B.根据该物质的化学式C3H6O3可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故正确;
    C.根据该物质的化学式C3H6O3可知,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2):6:(16×3)=6:1:8,故错误;
    D.C3H6O3是由分子构成的,1个C3H6O3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等相关知识,掌握基础的计算方法即可解答。
    9.(3分)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是(  )
    A.化学与能源:氢气、沼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化学与安全: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C.化学与生产:工业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D.化学与生活:洗涤剂去除油污与汽油去除油污,二者原理不同
    【分析】A、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实验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C、根据保护环境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A、氢气可由分解水的方法来获取,沼气可由农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发酵来获取,都属于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
    B、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涂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防止造成二次伤害,说法错误;
    C、工业废液中含有有害物质,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说法正确;
    D、洗涤剂去除油污与汽油去除油污,二者原理不同,洗涤剂除油污是乳化原理,汽油除油污是溶解原理,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能源的分类、实验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以及除油污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0.(3分)下列实验的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u粉中的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分离KCl和KMnO4固体
    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
    C
    鉴别CO2和CO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
    检验CO2中的HCl气体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分析】A、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根据KCl和KMnO4固体均易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D、根据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u粉、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分别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气体,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B、KCl和KMnO4固体均易溶于水,用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的方法不能进行分离,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C、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检验CO2中的HCl气体,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1.(3分)一氧化二氮和一氧化碳可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化学式为NO2
    B.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1
    C.乙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分析】观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由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为:N2O+COCO2+N2。
    A.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甲的化学式为N2O,故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28:44=7:11,故错误;
    C.乙为一氧化碳,在反应得到了氧,是还原剂,故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没有改变,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2.(3分)自行车轮胎打气后,会迅速鼓起来。对此现象从微观角度描述,正确的是(  )

    A.轮胎内的气体分子数目变多了
    B.轮胎内的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轮胎内的气体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轮胎内的气体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自行车轮胎打气后,会迅速鼓起来。对此现象从微观角度描述,原因是轮胎内的气体分子数目变多了。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3分)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固体
    序号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20
    40
    20
    40
    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根据上述数据,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①<④
    B.溶液质量:②<④
    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
    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5
    【分析】根据溶解度与溶质质量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可知,20℃时,20gNaCl能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40gNaNO3能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即溶质NaCl和NaNO3的质量分别为20g和40g,即溶质质量:①<④,故A说法正确;
    B、根据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可知,20℃时,40gNaCl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36g,得到NaCl溶液136g,40gNaNO3能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得到140gNaNO3溶液,即溶液质量:②<④,故B说法正确;
    C、根据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可知,20℃时,20gNaCl能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20gNaNO3能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16.7%NaNO3的质量分数为×100%≈16.7%,故C说法不正确;
    D、根据20℃时,和NaNO3的溶解度为88g可知,20℃时,60gNaNO3能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则溶质NaNO3的质量为60g,溶剂水为100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5,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溶解度的知识来确定溶质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4.(3分)向图1装置烧瓶内注入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盐酸,分别剪取相同尺寸形状的镁、铝、锌、铜、铁金属条,打磨后投入烧瓶中,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情况。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锌反应速率适中,压强变化比较平稳
    B.镁反应用时最短到达反应终点
    C.铁反应速率较慢,而铜无变化
    D.铝反应产生压强最大,化学性质最活泼
    【分析】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气压变化的曲线,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锌反应速率适中,压强变化比较平稳,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镁反应用时最短到达反应终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铁反应速率较慢,而铜无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示可知,铝反应产生压强最大,说明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最多;但镁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最快,化学性质最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7分)绿矾(FeSO4•7H2O)和胆矾(CuSO4•5H2O)在中国古代的冶金、染料等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两者都是含结晶水的盐,为蓝绿色晶体。
    (1)鉴别。绿矾和胆矾的固体以及溶液,从外观来看都不易区别。请选择能鉴别出这两种溶液的试剂  AD (填字母序号)。
    A.铁丝
    B.硫酸
    C.铜丝
    D.氢氧化钠
    (2)用途。绿矾和胆矾都可以用来制取“矾油”,即硫酸。《图经本草》中描述了加热绿矾制取稀硫酸的过程:取此一物(绿矾),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FeSO4•7H2OX+14H2O+SO2↑+SO3↑,SO3+H2O=H2SO4。X的化学式是  Fe2O3 。用化学的观点看,此方法所用容器有缺陷,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不能使用铁板,因为反应生成了硫酸,铁会与硫酸发生反应 。
    (3)转化。北宋曾大规模进行湿法炼铜和硫酸,其流程如下。
    ①该流程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步骤是  Ⅱ 。(填写“Ⅰ、Ⅱ、Ⅲ、Ⅳ”)
    ②东汉时期发明了水力鼓风机用于加热装置,请解释该装置提高温度的原理  以水力传动机械,使鼓风机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充分燃烧,用来提高温度 。
    ③根据FeSO4•7H2O溶解度曲线(如图),可推测流程中“煎熬”的方法是:将溶液升温至  60 ℃,蒸发浓缩,然后迅速  降温结晶 ,得到绿矾晶体。

    【分析】(1)根据绿矾(FeSO4•7H2O)和胆矾(CuSO4•5H2O)形成的溶液分别为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铁会与硫酸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以水力传动机械,使鼓风机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充分燃烧,用来提高温度,FeSO4•7H2O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
    【解答】解:(1)绿矾(FeSO4•7H2O)和胆矾(CuSO4•5H2O)形成的溶液分别为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A、铁丝与硫酸亚铁不反应,铁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若无明显现象则是硫酸亚铁溶液,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的是硫酸铜溶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B、硫酸与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均不反应,均无明显现象,不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铜与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均不反应,均无明显现象,不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是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很快会被氧化,最终会转化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AD;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铁原子、2个硫原子、22个氧原子,28个氢原子,反应后已知物中有2个硫原子、19个氧原子,28个氢原子,则X中有2个铁原子、3个氧原子,即为Fe2O3;由于反应生成了硫酸,铁会与硫酸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用铁板;
    (3)①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Ⅰ中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Ⅱ中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Ⅲ中为硫酸亚铁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绿矾,不属于置换反应;Ⅳ中绿矾煅烧得到硫酸,反应物为一种,不属于置换反应,故属于置换反应的为Ⅱ;
    ②水力鼓风机用于加热装置,以水力传动机械,使鼓风机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充分燃烧,用来提高温度;
    ③根据FeSO4•7H2O溶解度曲线,可推测流程中“煎熬”的方法是:将溶液升温至60°C,此时溶解度最大,蒸发浓缩,然后迅速降温结晶,得到绿矾晶体。
    故答案为:(1)AD;
    (2)Fe2O3;不能使用铁板,因为反应生成了硫酸,铁会与硫酸发生反应;
    (3)①Ⅱ;
    ②以水力传动机械,使鼓风机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充分燃烧,用来提高温度;
    ③60;降温结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6.(7分)已知镍(Ni)的金属活动性与铝、锌相近,镍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查阅资料,镍的化合物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NiO
    Ni(OH)2
    NiCl2
    NiSO4
    NiCO3
    Ni(NO3)2
    溶解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
    可溶于水的绿色溶液
    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
    易溶于水
    (1)向氢氧化镍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现象为  浅绿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绿色 。
    (2)根据本题镍元素的信息,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ABD 。(填字母序号)
    A.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NiO可与酸反应制得NiSO4
    C.氯化镍中的氯化锌可用铜粉除去
    D.NiCO3+2HCl=NiCl2+H2O+CO2↑
    (3)设计NiO转化为Ni(OH)2的一种方案  NiO+H2SO4═NiSO4+H2O、NiSO4+2NaOH═Na2SO4+Ni(OH)2↓(合理即可) 。(依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1)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镍(Ni)的金属活动性与铝、锌相近,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3)根据NiO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Ni(OH)2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和水,NiCl2溶液为绿色溶液,现象为浅绿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绿色。
    (2)A、镍(Ni)的金属活动性与铝、锌相近,则其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说法正确。
    B、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NiO可与酸反应制得NiSO4,故说法正确。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镍弱,不能与氯化锌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故说法错误。
    D、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则NiCO3+2HCl=NiCl2+H2O+CO2↑,故说法正确。
    (3)NiO难溶于水,能与硫酸反应生成NiSO4溶液和水,NiSO4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i(OH)2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O+H2SO4═NiSO4+H2O、NiSO4+2NaOH═Na2SO4+Ni(OH)2↓(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浅绿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绿色;
    (2)ABD;
    (3)NiO+H2SO4═NiSO4+H2O、NiSO4+2NaOH═Na2SO4+Ni(OH)2↓(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理解题意,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了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
    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O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K2SO4和KOH 。
    (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  KOH与H2SO4恰好完全反应 。
    (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  红色变成无色 ,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OH+H2SO4=K2SO4+2H2O 。
    【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大家提出了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 K2SO4和H2SO4 。(用化学式填空)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CuO粉末、Ba(NO3)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小组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uO粉末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正确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4)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H2SO4和Ba(NO3)2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K2SO4一定存在 。
    (5)方案一中的CuO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可用药品的字母序号  ABD 。
    A.Mg
    B.Fe2O3
    C.CaCl2
    D.NaHCO3
    E.Ba(OH)2
    【分析】(1)根据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生成物及O点时溶液显碱性来分析解答;
    (2)根据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温度升高来分析解答;根据B点的温度最高来分析解答;
    (3)根据酚酞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的变化来分析解答;根据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来分析解答;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来分析解答;
    【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
    (4)根据H2SO4和Ba(NO3)2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来分析解答;
    (5)根据酸的化学性质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O点时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有氢氧化钾,O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K2SO4和KOH;
    (2)根据图2所示可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图中B点温度最高,说明B点是KOH与H2SO4恰好完全反应,则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KOH与H2SO4恰好完全反应;
    (3)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稀硫酸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OH+H2SO4=K2SO4+2H2O;
    【猜想与假设】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uO粉末,现象是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猜想二正确,说明溶液中有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则猜想二为K2SO4和H2SO4;
    【进行实验】K2SO4和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则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4)K2SO4和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而H2SO4和Ba(NO3)2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故无法证明K2SO4一定存在;
    (5)A、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观察到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
    B、Fe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可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故B正确;
    C、CaCl2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C错误;
    D、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D正确;
    E、Ba(OH)2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而硫酸钾与氢氧化钡反应也能生成白色沉淀,故无法证明H2SO4一定存在,故E错误;
    故选:ABD。
    故答案为:(1)K2SO4和KOH;
    (2)放热;KOH与H2SO4恰好完全反应;
    (3)红色变成无色;2KOH+H2SO4=K2SO4+2H2O;
    【猜想与假设】K2SO4和H2SO4;
    【进行实验】产生白色沉淀;
    (4)H2SO4和Ba(NO3)2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K2SO4一定存在;
    (5)ABD。
    【点评】本题属于实验探究题,综合性较强,既有实验探究,又有实验数据图象的分析.只有综合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较好的完成本类练习题.
    18.(7分)某制碱工厂以海水中提取的粗盐水为原料制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图。粗盐水主要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

    (1)流程Ⅰ中,依次加入三种试剂,其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除去溶液中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过滤1后的溶液中阴离子成分  Cl﹣、OH﹣、 ,固体的成分  Mg(OH)2、BaCO3、BaSO4、CaCO3 (填化学符号)。
    (2)流程Ⅱ通过氨化、碳酸化后得到的碳酸氢铵,与过滤1后溶液的主要成分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NaCl+NH4HCO3=NH4Cl+NaHCO3↓ 。
    (3)流程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NaHCO3Na2CO3+CO2↑+H2O 。
    (4)若向滤液NH4Cl中加入熟石灰,可获得一种该流程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氨气或NH3 。
    (5)求算粗盐水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需要的数据组合是  ABCEF 。(填字母序号)
    A.纯碱的质量
    B.加入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
    C.加入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
    D.加入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
    E.过滤1得到的固体加酸充分溶解后剩下固体的质量
    F.粗盐水的质量
    【分析】粗盐水主要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粗盐水中,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可以分别除去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杂质;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主要有Mg(OH)2、BaCO3、BaSO4、CaCO3固体物质;滤液1中主要含有NaCl、NaOH、Na2CO3等;滤液氨化、碳酸化后得到碳酸氢钠固体和氯化铵溶液,过滤后,滤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和水,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流程Ⅰ中,依次加入三种试剂,其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过滤1后的溶液中阴离子成分Cl﹣、OH﹣、,固体的成分为Mg(OH)2、BaCO3、BaSO4、CaCO3;
    (2)滤液1中主要含有NaCl、NaOH、Na2CO3等;流程Ⅱ通过氨化、碳酸化后得到的碳酸氢铵,与过滤1后溶液的主要成分(NaCl)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Cl+NH4HCO3=NH4Cl+NaHCO3↓;
    (3)根据流程可知,碳酸氢钠受热发生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流程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4)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因此若向滤液NH4Cl中加入熟石灰,产生的氨气或NH3在流程中可循环使用;
    (5)求算粗盐水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从碳酸钠的质量反推原来氯化钠的质量,用钠元素守恒,除了BC选项外,还需要E的硫酸钡质量,可反推原来硫酸钠的质量,进而再减去对应钠元素的质量,才能得出本来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因此一定需要的数据组合是ABCEF;
    故答案为:
    (1)除去溶液中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Cl﹣、OH﹣、;Mg(OH)2、BaCO3、BaSO4、CaCO3;
    (2)NaCl+NH4HCO3=NH4Cl+NaHCO3↓;
    (3)2NaHCO3Na2CO3+CO2↑+H2O;
    (4)氨气或NH3;
    (5)ABCEF。
    【点评】本题考查了纯碱的制取、氯化钠与粗盐的提纯、盐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综合度较大,掌握制取的原理及盐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19.(8分)某实验小组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每次都加入相同质量的大理石(足量)和25mL的稀盐酸,并记录收集到100mL二氧化碳气体所需要的时间。下表是实验的记录:
    编号
    颗粒大小
    实验温度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加入稀盐酸体积
    时间

    粗颗粒
    20℃
    7.1%
    25
    133

    粗颗粒
    20℃
    W
    25
    126

    粗颗粒
    35℃
    7.3%
    25
    61

    细颗粒
    20℃
    14.5%
    25
    79
    (1)实验②和④研究了某因素对实验速率的影响,则W= 14.5% 。
    (2)影响上述实验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颗粒大小、实验温度、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分析数据可知  实验温度 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最大。
    (3)为完成上述探究实验,从如图A﹣D装置中选出最适宜的发生装置  C (填字母),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4)实验小组使用排水法收集定量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请补充完善该实验设计图片。集气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

    【分析】(1)根据对照实验的变量分析;
    (2)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
    (3)本实验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所以实验过程中酸的加入速率,接触面积等要保证相同;
    【解答】(1)实验②和④研究了某因素对实验速率的影响,根据已有变量可知固体颗粒大小是不同的变量,因此其他变量②和④应该相同,故W=14.5%
    (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颗粒大小、实验温度、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均会影响反应时间即影响实验反应速率,故填:颗粒大小、实验温度、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分析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而温度不同的情况下所需时间最短,说明温度对速率的影响最大;
    (3)根据题意,本实验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所以实验过程中酸的加入速率,接触面积等要保证相同,因此最好的装置是: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如图所示,水需要从装置内被排出,因此和量筒相连的导管应伸到万用瓶的底部,故填:;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若没有植物油则无法确定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
    故答案为:(1)14.5%;
    (2)颗粒大小、实验温度、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实验温度;
    (3)C;CaCO3+2HCl=CaCl2+H2O+CO2↑;
    (4);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本考点是中考热点之一。本题通过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
    20.(9分)某学校为开展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探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
    (1)配制100g质量分数9.8%稀硫酸溶液
    ①计算:需要98%浓硫酸  5.4 mL,水90mL。(保留一位小数)(浓硫酸密度1.84g/mL,稀硫酸密度近似看作1g/mL)
    ②量取:除图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胶头滴管 。

    ③溶解:如图量筒中的液体是  浓硫酸 ,玻璃棒搅拌的目的  加快热量的散失 。
    (2)制备氢气
    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
    (3)对废液样品进行探究
    制备H2配制的稀硫酸全部用完。现向反应后的废液中滴加10%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结合图示,往一定量的废水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白色沉淀生成 。
    ②废液中溶质有  H2SO4、ZnSO4 (填化学式),其中A点数据应该是  106 g。
    【分析】(1)①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②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③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进行分析;
    (2)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进行分析;
    (3)根据图像中的数据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1)①计算:需要98%浓硫酸≈5.4mL,水90mL;
    ②量取:除图外,还需要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③溶解:如图量筒中的液体是浓硫酸,玻璃棒搅拌的目的加快热量的散失;
    (2)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向反应后的废液中滴加10%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会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与硫酸锌反应生成碳酸锌和硫酸钠。
    ①结合图示,往一定量的废水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白色沉淀生成;
    ②废液中溶质有H2SO4、ZnSO4;
    通过分析可知,可以看作:
    H2SO4﹣﹣﹣﹣﹣﹣﹣﹣﹣Na2CO3,
    98 106
    100g×9.8% x×10%

    x=106g
    其中A点数据应该是106g。
    故答案为:(1)①5.4;
    ②胶头滴管;
    ③浓硫酸,加快热量的散失;
    (2)Zn+H2SO4=ZnSO4+H2↑;
    (3)①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白色沉淀生成;
    ②H2SO4、ZnSO4;106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5/22 12:27:11;用户:初中化学;邮箱:18926221165;学号:45449233

    相关试卷

    广东省广广州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广州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化学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