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名校联考高考仿真测试(一)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届四川省名校联考高考仿真测试(一)理综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可起催化作用,核酸则不可以
B.核酸的合成场所不一定含双层膜结构
C.蛋白质的合成机器中含蛋白质和核酸
D.蛋白质中的氮原子一定和碳原子相连
2.使酶活性下降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可逆性抑制剂(与酶可逆结合,酶的活性能恢复)和不可逆性抑制剂(与酶不可逆结合,酶的活性不能恢复)。为探究甲、乙两种小分子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类型,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各组实验中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下列对该实验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
第一组:甲溶液+酶溶液→放置一段时间→测酶活性→透析处理一段时间→测酶活性;
第二组:乙溶液+酶溶液→放置一段时间→测酶活性→透析处理一段时间→测酶活性;
A.该上述两组实验有四种可能的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B.实验中酶活性可用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表示
C.实验成功的前提是物质甲和乙能够自由通过透析袋
D.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通过相互对照可得出实验结论
3.在观察小鼠配子形成时,研究人员采用了免疫荧光染色法使特定蛋白质带上荧光素,观察了细胞中物质的变化,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最好选用雌性小鼠卵巢中的细胞
B.若图ab段细胞中含四个染色体组,则此时姐妹染色单体上可存在等位基因
C.若纵坐标为细胞中核DNA含量,则位于cd段的细胞内可能无X染色体
D.若纵坐标为染色体和核DNA的比值,则ab段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基因重组
4.猴痘病毒可通过飞沫和接触等途径传播,感染后常见症状有发热、头痛、皮疹、肌肉痛等。猴痘病毒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研究者分别利用35S或32P标记猴痘病毒,之后侵染未标记的宿主细胞,短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探究猴痘病毒的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分别含有放射性35S和32P的细菌培养液中培养以获得猴痘病毒
B.搅拌、离心的目的是让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C.采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保温培养时间过长时,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
D.若用15N标记猴痘病毒,则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物质
5.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Ⅲ1和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B.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Ⅲ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C.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Ⅱ2的Y染色体上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D.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Ⅲ4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祖母和外祖母
6.《逍遥游》中惠子和庄子有段对话“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樗树形态、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B.樗树叶片的臭味属于一种化学信息,可调节生态系统中的种间关系
C.惠子强调樗树没有直接使用价值,庄子强调樗树具有间接生态价值
D.樗树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除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外,还会流向下一营养级
二、实验题
7.科研小组对柑橘叶片发育过程中相对叶面积(%)、总叶绿素含量(mg/g·fw)、气孔相对开放程度(%)和CO2吸收量(μmol/m²·s)等指标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组叶片都应选择若干片,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A组叶片置于光照和温度均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叶肉细胞内开始积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3)B组叶片CO2吸收量远低于C组和D组,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气孔相对开度较低,CO2供应不足、______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____。
(4)与C组相比,D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明显增多的结构是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8.褪黑素是由大脑中松果体所分泌出的一种激素(MT),化学名称5-甲氧基-N-乙酞色胺,可以由色氨酸转化而来。其在改善睡眠、免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其分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在植物体内一种由色氨酸转化而来的激素是__________,请从两者分泌的来源分析两类激素之间的区别__________。
(2)据图用文字和箭头写出一条褪黑素分泌的反射弧:___________。当褪黑素分泌到一定量时会影响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活动来影响其分泌,此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据图推测褪黑素分泌和整体含量上呈现__________变化规律。某同学熬夜玩手机,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与__________有关。
9.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科研工作者据此设计了两个能维持多年相对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A和B。回答下列问题:
(1)A池塘中生物群落区别于B池塘中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A、B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均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2)已知A池塘中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其中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食物网中同时存在两种种间关系的生物是__________。若消耗等量的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鲢鱼,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10.鹌鹑(ZW)到了繁殖期,颈后部有的会长出长羽冠,有的长出短羽冠,长羽冠受显性基因G控制,即使携带G基因也只在成年后的繁殖期才表现出来。现有一繁殖期表现出短羽冠的雄性和一繁殖期表现出长羽冠的雌性鹌鹑杂交,繁殖出一雄一雌两只幼体。对亲子代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对应个体标签丢失且不考虑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羽冠基因G/g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理论上,子代中雌性短羽冠鹌鹑和雄性短羽冠鹌鹑在数量上表现为__________。
(2)F1中雌雄鹌鹑相互杂交,出现雄性短羽冠的概率为__________。
(3)鹌鹑的喙有黄色(F)和褐色(f),取多对短羽冠褐喙雄鹌鹑与长羽冠黄喙雌鹌鹑杂交,F1雄性均表现为长羽冠黄喙,雌性均表现为长羽冠褐喙。
①上述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
②几个生物兴趣小组多次重复上述实验,偶然间发现F1雄性中出现一只褐喙。小组成员猜测以下三种可能:F基因所在染色体出现了缺失;出现了性反转;出现了基因突变。请你设计最简单实验进行判断:_________,若结果表现为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导致。
11.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是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措施,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秸秆可在微生物A分泌的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区别微生物A、B的重要标志是菌落特征,主要表现为菌落___________(答两点)等的不同。
(2)分离和纯化高效工程菌是图示工艺流程实现的重要保障。土壤微生物数量繁多,种类庞杂,要想从其中分离出并不占优势的微生物A,需在选择培养基中将土样中的微生物先培养一段时间。这里的选择培养基是指___________。
(3)为纯化微生物A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接种上述选择培养后的土壤样品,培养结果如图所示,则该培养过程中所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应从___________区挑选目的菌单菌落,不从其他区域挑选单菌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若需要对实验室中批量培养的微生物B进行计数,则需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该方法统计的微生物数量一般比实际数目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
12.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重要作用,对非神经性细胞的生长和活性有辅助作用,对神经性和非神经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潜在治疗作用。科研人员通过转基因方法制备能在腮腺中特异性表达人源神经生长因子(hNGF)的转基因猪,并采集该转基因猪分泌的唾液,分离纯化hNGF用于人类神经性疾病的治疗。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将hNGF基因序列替换位于载体XhoⅠ和NotⅠ酶切位点之间的序列,构建含人源NGF的基因表达载体。该步骤中选择XhoⅠ和NotⅠ两种限制酶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在hNGF基因的两端也必须含有XhoⅠ和NotⅠ酶识别的序列,添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二: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该步骤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三:重构胚的构建。筛选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细胞培养,该过程中会出现_________的现象,需要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并及时分瓶培养。获得的细胞作为核供体注入__________________中。
(4)步骤四:转基因克隆猪的获得。重构胚发育到_________后经胚胎移植导入代孕猪子宫内,获得的转基因猪的遗传物质来自__________________。与乳腺生物反应器比较,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参考答案:
1.A
【分析】蛋白质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以tRNA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合成核酸的过程包括DNA复制、转录、逆转录及RNA复制,这些过程需要酶的催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详解】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所以蛋白质可起催化作用,部分核酸也可以,A错误;
B、对于原核细胞而言,核酸的合成场所是拟核和细胞质,而对于真核细胞而言,核酸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B正确;
C、蛋白质是在核糖体合成的,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C正确;
D、蛋白质中的氮原子主要存在于氨基或者R基,一定和碳原子相连,D正确。
故选A。
2.D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酶在细胞外也可以起作用。
【详解】A、实验结果可能有,①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②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③: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④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A正确;
B、酶的活性可用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表示,酶活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大,B正确;
C、可逆性抑制剂可以通过透析袋,不可逆性抑制剂与酶结合不可逆,不能透析出抑制剂,抑制剂量不能降低,酶活性不能恢复,故透析袋处理不能恢复不可逆抑制剂处理过的酶的活性,所以实验成功的前提是物质甲和乙能够自由通过透析袋,C正确;
D、该实验是透析前后对照得出结论,D错误。
故选D。
3.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由于雌性小鼠卵巢内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较少,且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个,故不选用雌性小鼠,而选择雄性小鼠更适合,部位是睾丸(或精巢),A错误;
B、若图ab段细胞中含四个染色体组,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若纵坐标表示细胞中核DNA含量的相对值,则处于cd段染色体数目减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若为雄性个体,此时可能含有Y染色体,不含X染色体,C正确;
D、若图纵坐标表示染色体和核DNA的比值,则纵坐标的数值是1和1/2,则ab段一个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错误。
故选C。
4.C
【分析】猴痘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由动物传染给人,无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为DNA。
【详解】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不能用含有放射性35S和32P的细菌培养液培养猴痘病毒,A错误;
B、搅拌、离心的目的是让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的蛋白质脱离细菌,B错误;
C、采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保温培养时间过长时,子代病毒从细菌细胞内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C正确;
D、猴痘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DNA,都含有氮元素,但15N没有放射性,则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不能检测到放射性物质 ,D错误。
故选C。
5.D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
【详解】A、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必然为杂合子,Ⅲ3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A正确;
B、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Ⅲ1含有致病基因,但其没有患该单基因遗传病,可能的原因是X染色体中含有致病基因的片段缺失,B正确;
C、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Ⅲ2含有两个致病基因(基因型为XaYa),其Ya来自Ⅱ2,C正确;
D、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Ⅲ4的基因型为XAYa,其Ya只能来自其父亲(Ⅱ4),即来自祖辈中的祖父,其Xa只能来自其母亲(Ⅱ3),即来自祖辈中的外祖父,D错误。
故选D。
6.B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详解】A、不同樗树形态、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同一物种含有不同的基因,体现了生物的基因多样性 ,A错误;
B、樗树叶片的臭味是化学物质形成的,属于一种化学信息,可调节生态系统中的种间关系 ,如和其他植物之间的关系、和捕食者之间的关系,B正确;
C、惠子强调樗树没有直接使用价值,庄子强调“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强调樗树具有直接价值 ,C错误;
D、樗树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除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外,剩下的用于呼吸作用散失 ,D错误。
故选B。
7.(1)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酒精 A组叶片CO2吸收量小于0,即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在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3) 叶绿素含量较低 光能吸收不足,C3还原速度减慢,CO2固定(消耗)速率较低(合理即可,2分)
(4) 类囊体薄膜 由图可知,D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C组,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
【详解】(1)为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过程中每组叶片都应选择若干片。
(2)据图可知,A组叶片CO2吸收量小于0,即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在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若将A组叶片置于光照和温度均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叶肉细胞内开始积累酒精。
(3)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且暗反应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NADPH和ATP,故B组叶片CO2吸收量远低于C组和D组,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气孔相对开度较低,CO2供应不足、叶绿素含量较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C3还原速度减慢,CO2固定(消耗)速率较低。
(4)由图可知,D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C组,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故与C组相比,D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明显增多的结构是类囊体薄膜。
8.(1) 生长素 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褪黑素是动物体内合成的
(2) 黑暗信号→视网膜(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效应器)→褪黑素 (负)反馈调节 白天分泌减少,夜晚分泌增多 褪黑素分泌减少
【分析】1、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详解】(1)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变而来的小分子有机物,是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褪黑素是动物体内合成的。
(2)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褪黑素分泌的反射弧为:光周期信号→视网膜(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效应器)→褪黑素。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当褪黑素分泌到一定量时会反过来影响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此过程中存在的调节是(负)反馈调节。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黑暗会促进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分泌和整体含量上呈现白天分泌减少,夜晚分泌增多的变化规律。某同学熬夜玩手机,手机的光线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9.(1) 群落的物种组成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2) 水蚤、鲫鱼、鲢鱼 小于 鳜鱼处于第三、四营养级,鲢鱼处于第二、三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鳜鱼的营养级高于鲢鱼,所以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藻类是生产者,其余动物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藻类→鲫鱼→鳜鱼、藻类→水蚤→鲫鱼→鳜鱼、藻类→鲢鱼、藻类→水蚤→鲢鱼。
【详解】(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池塘中生物群落区别于B池塘中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水蚤和鲫鱼之间既有捕食关系,还有种间竞争关系;水蚤和鲢鱼之间既有捕食关系,还有种间竞争关系;食物网中同时存在两种种间关系的生物是水蚤、鲫鱼、鲢鱼。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藻类→鲫鱼→鳜鱼、藻类→水蚤→鲫鱼→鳜鱼、藻类→鲢鱼、藻类→水蚤→鲢鱼。鳜鱼处于第三、四营养级,鲢鱼处于第二、三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鳜鱼的营养级高于鲢鱼,所以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10.(1) 常 1:1
(2)1/8
(3) 遵循 F1雄性均表现为长羽冠黄喙,雌性均表现为长羽冠褐喙,说明喙色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取该褐喙雄个体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染色体观察 Z(性)染色体形态相同且结构正常
【分析】根据电泳条带分析可知,两个个体为杂合子,两个个体为纯合子,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设繁殖期表现出短羽冠的雄性基因型为ZgZg和一繁殖期表现出长羽冠的雌性鹤鹑基因型为ZGW,子代为ZgZG和ZgW,因子代是一个雌性一个雄性,无法出现两个纯合两个杂合的情况,与题目不符;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短羽冠的雄性基因型为gg,长羽冠的雌性鹤鹑基因型为GG,子代的基因型Gg,则1和3是子代,2和4是亲代,与题目相符。若短羽冠的雄性基因型为gg,长羽冠的雌性鹤鹑基因型为Gg,子代基因型为Gg和gg,与题目不符。
【详解】(1)若基因在Z染色体上,繁殖期表现出短羽冠的雄性基因型为ZgZg和一繁殖期表现出长羽冠的雌性鹤鹑基因型为ZGW,子代为ZgZG和ZgW,根据电泳结果,四个个体两个杂合子两个纯合子,且两个纯合子基因型不同,和题目不符;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短羽冠的雄性基因型为gg,长羽冠的雌性鹤鹑基因型为GG,子代的基因型Gg,则1和3是子代,2和4是亲代。若短羽冠的雄性基因型为gg,长羽冠的雌性鹤鹑基因型为Gg,子代基因型为Gg和gg,与题目不符。因为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即使携带G基因也只在成年后的繁殖期才表现出来,亲本中短羽冠的雄性鹌鹑和长羽冠的雌性鹌鹑的基因型为GG、gg,子代中雌性短羽冠鹤鹑和雄性短羽冠鹤鹑在数量上表现为1∶ 1。
(2)亲本中短羽冠的雄性鹌鹑和长羽冠的雌性鹌鹑的基因型为GG、gg,F1中雌性、雄性鹤鹑基因型为Gg,FI中雌雄鹤鹑相互杂交,子代为GG:Gg:gg=1:2:1,出现雄性短羽冠的概率为1/2×1/4=1/8,但需要在繁殖期才表现出来。
(3)多对短羽冠褐喙雄鹌鹑与长羽冠黄喙雌鹌鹑杂交,F1雄性均表现为长羽冠黄喙,雌性均表现为长羽冠褐喙。说明F/f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ZfZf和ZFW,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雄性的基因型为ZFZf,雌性的基因型为ZfW,但F1雄性中出现一只褐喙(Z0Zf)。若F基因所在染色体出现了缺失则基因型为Z0Zf;出现了性反转则基因型为ZfW;出现了基因突变则基因型为ZfZf,若想判断属于哪种类型,可以取该褐喙雄个体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染色体观察,若Z(性)染色体形态相同且结构正常。
11.(1) 纤维素 大小,形态,颜色等
(2)允许土壤中微生物A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3) 平板划线法 Ⅲ 其他区域细菌密度太高,没有形成单菌落
(4) 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分析】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实验原理:
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
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1)植物秸秆可在微生物A分泌的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菌落特征具有种的特异性,因而区别微生物A、B的重要标志是菌落特征,菌落主要表现在大小,形态、颜色等等方面的不同。
(2)土壤微生物数量繁多,种类庞杂,要想从其中分离出并不占优势的微生物A,需在选择培养基中将土样中的微生物先培养一段时间,这里的选择培养基是指允许土壤中微生物A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本实验中需要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制成的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
(3)为纯化微生物A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接种上述选择培养后的土壤样品,根据培养基中菌落的分布可知,该培养过程中所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图中Ⅲ获得了单菌落,因而应从该区挑选目的菌单菌落,因为单菌落是由单个细胞长成的菌落,而不能从其他区域挑选,是由于其他区域细菌密度太高,没有形成单菌落。
(4)若需要对实验室中批量培养的微生物B进行计数,则需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而后通过计数单菌落的数目计算出菌液中含有的菌体数。
12.(1) 避免切制后目的基因和质粒发生自身环化,且能保证正确连接 在对 hNGF基因进行PCR扩增时,将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合成在两种引物中
(2) 显微注射法 使hNGF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维持稳定和表达
(3) 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 去核的猪卵母细胞
(4) 桑葚胚或囊胚 猪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 、去核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和人的hNGF基因 在胚胎移植时不需要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选择,猪产生唾液的时间早且时间长
【分析】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
【详解】(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中,为避免切制后目的基因和质粒发生自身环化,且能保证正确连接,通常需要选择两种酶进行切割;为保证PCR技术的正常扩增进行,需要在对 hNGF基因进行PCR扩增时,将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合成在两种引物中,以便于顺利延伸。
(2)将目的基因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动物细胞)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该技术可以使hNGF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维持稳定和表达,即完成转化过程。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会出现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的现象,该过程中需要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并及时分瓶培养,进行传代培养;核移植技术过程中,获得的细胞作为核供体注入去核的猪卵母细胞中。
(4)胚胎移植过程中,进行胚胎移植的时间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阶段的细胞;获得的转基因猪的遗传物质来自猪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 、去核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和人的hNGF基因,而几乎不受代孕个体遗传物质影响;乳腺生物反应器需要选择雌性动物,且只能在动物的泌乳期才可进行,而该技术与之相比,具有在胚胎移植时不需要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选择,猪产生唾液的时间早且时间长等优点。
2022届湘豫名校高三4月联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湘豫名校高三4月联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2023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2023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四川省名校联考高考仿真测试(二)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四川省名校联考高考仿真测试(二)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