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0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402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0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402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0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402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0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0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0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一、单选题1.(2023·福建泉州·统考模拟预测)蒙脱石散是一种止泻药,一般用于成人及儿童的急、慢性腹泻的对症治疗。下列有关蒙脱石(蒙脱石散的生产原料)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片状晶体 B.颜色白灰 C.受热易分解 D.不溶于水2.(2023·福建南平·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的硬度大一一切割玻璃 B.氢气具有可燃性一—用作燃料C.铜丝具有导电性一一用作导线 D.武德合金熔点低——用作保险丝3.(2023·福建·模拟预测)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氧气用于潜水和医疗急救 B.干冰升华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 D.金刚石制钻探机的钻头4.(2023·福建泉州·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C.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 D.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5.(2023·福建南平·统考模拟预测)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今年的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下列有关航天的课题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A.“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轨道的计算B.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火箭所需新型燃料的研制与生产C.“神舟十四号” 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D.“祝融号”火星车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之向的信息传递6.(2023·福建福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纳米铜的性质 B.水的组成C.单晶硅的结构 D.无人机的研发7.(2023·福建福州·统考模拟预测)近年来我国科学进展的项目中,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全新原理电解海水制氢 B.珠穆朗玛峰新高程测定C.嫦娥五号月面自动采样 D.雷达探测火星浅表结构8.(2023·福建泉州·模拟预测)化学是把双刃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不应该添加到食品中 B.抗生素等新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延长了人类的寿命C.开发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生活 D.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9.(2023·福建泉州·模拟预测)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C.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10.(2023·福建龙岩·统考一模)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消除汽车尾气污染是实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器处理尾气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 2CO2+N2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质量不变C.Pt-Rh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D.使用该净化器能使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11.(2023·福建莆田·统考一模)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g丙全部反应完B.丁一定是化合物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12.(2023·福建宁德·统考一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观念: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B.科学思维: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则要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必须添加催化剂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含有少量CO2的CO通入澄清石灰水,除去CO2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回收处理,符合绿色化学理念13.(2023·福建福州·校考模拟预测)读“汽车尾气净化器处理尾气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该反应中氮元素的质量增大C.Pt-Rh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使用该净化器能使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14.(2023·福建·模拟预测)关于催化剂的正确说法是A.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度一定加快C.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15.(2023·福建三明·统考一模)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获取氧气等物质的过程,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最终生成三种物质分子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C.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D.反应前后C、H、O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16.(2023·福建·模拟预测)工业上利用铁的氧化物在高温下循环裂解水制氢气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只有H、FeB.整个制氢气过程中无需尾气处理C.理论上每得到2gH2,消耗的碳的质量:6g<m(C)<12gD.流程中需要不断添加的物质是H2O、C和FeO17.(2023·福建宁德·统考模拟预测)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27x106反应后的质量/g351822 A.甲一定是化合物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11
参考答案:1.C【详解】A、片状晶体是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状态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知道的性质,故为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颜色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知道的性质,故为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受热易分解,分解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受热易分解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知道的性质,故为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D、溶解是物理变化,溶解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知道的性质,故不溶于水为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B【详解】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铜丝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线,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武德合金熔点低,可用作保险丝,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3.A【详解】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用于潜水和医疗急救,利用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作电光源,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是自然界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以制钻探机的钻头,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4.B【详解】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高粱用于酿制白酒是利用高粱中的葡萄糖转化为酒精,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C、金属铜用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B。【点睛】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5.B【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性质、结构、组成、制取、用途等;【详解】A、“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轨道的计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A错误;B、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火箭所需新型燃料的研制与生产,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B正确;C、“神舟十四号” 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C错误;D、“祝融号”火星车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之向的信息传递,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D错误。故选B。6.D【分析】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详解】A、纳米铜的性质,属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B、水的组成,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C、单晶硅的结构,属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D、无人机的研发,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D。7.A【详解】A、全新原理电解海水制氢,研究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选项符合题意;B、珠穆朗玛峰新高程测定,属于测绘学研究范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嫦娥五号月面自动采样,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雷达探测火星浅表结构,属于地质学研究范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8.A【详解】A、不是所有化学物质都对人体有害,有些物质适量添加对人体健康有利,故A错误; B、抗生素等新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可以治疗疾病,延长了人类的寿命,故B正确; C、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低碳生活,故C正确; D、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应合理使用,故D正确。 故选:。9.D【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的制备和用途。据此判断。【详解】A、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B、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C、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D、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与化学研究物质无关,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答案为:D。10.C【详解】A、根据示意图可知,CO和NO在Pt- Rh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N2,该选项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该选项正确;C、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错误;D、使用该净化器能使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害物质CO2和N2,该选项正确。故选C。11.B【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4.0g+2.0g+3.0g+2.0g=1.2g+x+2.4g+5.4g,x=2g,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丙的质量减小,丙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详解】A、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为:3.0g-2.4g=0.6g,不符合题意;B、甲、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故丁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D、甲、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12.B【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A说法正确;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要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要添加催化剂,例如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等也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B说法错误;C、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将含有少量CO2的CO通入澄清石灰水,除去CO2,故C说法正确;D、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回收处理,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说法正确;故选B。13.B【详解】A、由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故B错误;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C正确;D、使用该净化器能使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氮气,故D正确。故选:B。14.D【详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该选项说法错误;B、催化剂是改变反应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该选项说法错误;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该选项说法错误;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5.D【详解】A、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是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反应生成的是氧分子、氢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选项A正确;B、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选项B正确;C、由图可知,该变化是在光的作用下完成的,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因此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选项C正确;D、该变化的反应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氧气、氢气和一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中氢显+1价,氧显-2价,碳显+4价。氧气中氧元素是0价,氢气中氢元素是0价,一氧化碳中碳显+2价,氧显-2价。因此反应前后C、H、O元素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选项D错误。故选D。16.C【详解】A、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该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有H、Fe、C,故A不正确;B、反应③中排出的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故B不正确;C、由流程图可知,总反应为水和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反应的关系式为,,由于得到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则理论上得到2g氢气,消耗的碳的质量:6g<m(C)<12g,故C正确;D、由流程可知,M由水和氧化亚铁生成,M和一氧化碳生成氧化亚铁,FeO可以循环利用,不需要添加,故D不正确。故选C。17.A【详解】解:A、x=3+5+18+22-6-10-27=5,反应后甲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大,都是生成物,即甲分解生成丙、丁,因此甲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B、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不知道化学计量数,因此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8-10):(22-6)=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38实验题,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探究发热剂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探究发热剂的化学反应,探究发热剂发热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31流程题,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30推断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