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17金属的化学性质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17金属的化学性质,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17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1.(2023·福建福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软化硬水 B.分离酒精和水 C.比较三种金属活动性 D.检验碳酸盐 2.(2023·福建福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氢气和甲烷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石灰水的烧杯B检验露置于空气中NaOH是否变质取样溶于水,滴入无色酚酞试液C验证Al、Fe、Cu的活动性将铜丝分别插入Al2(SO4)3和FeSO4溶液D提纯粗盐溶解、蒸发 A.A B.B C.C D.D3.(2023·福建泉州·统考模拟预测)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有“石硫黄能化金银铁铜,奇物”的记载,描述了硫与金属的反应。金、银、铁、铜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铁 B.铜 C.银 D.金4.(2023·福建泉州·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B.验证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C.检验电解水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收集气体,伸入带火星木条D.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取样,分别加适量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5.(2023·福建三明·统考一模)下列图像表示的化学反应过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是(说明:①至④对应的每组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A.图①表示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条件下反应B.图②表示等质量的碳酸钙粉末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和10%的稀盐酸反应C.图③表示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D.图④表示等质量的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分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6.(2023·福建泉州·统考一模)通常情况下,相同体积的溶液中溶质质量越大,溶液密度越大。如下图,将悬挂在弹簧秤上的铁块浸没在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弹簧秤读数变大,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错误的是A.铁块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小C.读数变大的原因是金属总质量增大,溶液密度变小D.若将CuSO4溶液换成稀硫酸,弹簧秤读数也会变大7.(2023·福建龙岩·统考一模)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①KMnO4受热分解B.②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③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D.④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8.(2023·福建·模拟预测)小明同学取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相同气体是H2B.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其主要原因是酸与铝的表面的氧化铝先反应C.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D.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相等9.(2023·福建三明·统考一模)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压强和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0~50s,压强不变的可能原因是发生反应:Al2O3+6HCl=2AlC13+3H2OC.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13D.100~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10.(2023·福建泉州·模拟预测)镉(Cd)及其化合物(其中Cd通常显+2价)在许多领域应用广泛。镉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铅之间。下列预测正确的是A.镉具有导电性 B.氧化镉的化学式为Cd2O3C.镉不与稀盐酸反应 D.铅可将镉从硫酸镉溶液中置换出来11.(2023·福建泉州·模拟预测)下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探究 Fe、Cu、Ag的活泼性 D.探究水的组成 12.(2023·福建南平·统考模拟预测)某实验小组在相同条件下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放热情况,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所用药品如下表。溶液温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实验编组等质量稀硫酸金属粉末质量①含H2SO49.8g6.5g铁②含H2SO49.8g6.5g锌③含H2SO49.8g6.5g镁A.实验①对应图2中曲线c B.反应结束后,实验①和②有金属粉末剩余C.实验③能产生0.2 g氢气 D.图2说明金属越活泼,单位时间内反应放出热量越多13.(2023·福建·模拟预测)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A. 向NaOH溶液中滴加HCl至过量B. 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C. 向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D. 向两份同体积和同质量分数的HCl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粉14.(2023·福建龙岩·统考一模)A、B、C、D四种金属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A.A B.B C.C D.D15.(2023·福建南平·统考一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在蒸发血中加热碳酸氢铵固体,闻到刺激性气味B.10mL酒精和10mL水充分混合,总体积为20mLC.将铜片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了氧化镁16.(2023·福建·模拟预测)已知甲、乙、丙、丁四个容器分别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稀硫酸、热氢氧化钠溶液、滴有红墨水的水,固体混合物X通过皮带传输机将不同物质筛选到四个容器中,一个容器有且只进入一种物质。甲容器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乙容器中进入的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色,丙容器溶液中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溶液温度逐渐降低,物质进入丁容器后振荡,静置片刻,颜色逐渐变浅褪去,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苏打 B.乙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铁粉C.丙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生石灰 D.丁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活性炭
参考答案:1.D【详解】A、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和蒸馏,过滤、吸附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及色素和异味,无法将硬水软化,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过滤是用来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操作,酒精和水是能够互溶的液体,无法通过过滤实现分离,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将铁片加入硝酸银溶液,铁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铁比银活泼,将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铜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无法比较铁与铜的活动性,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碳酸盐中的碳酸根离子能与稀盐酸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即可检验是否为碳酸盐,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2.A【详解】A、氢气然后只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以鉴别,选项正确;B、氢氧化钠变质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谁,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因此都能使酚酞变红,因此无法鉴别是否变质,选项错误;C、将铜丝分别插入Al2(SO4)3和FeSO4溶液,铜不会和二者反应,因此只能证明铜排在最后,无法证明铝和铁的顺序,选项错误;D、粗盐加水溶解,难溶性的杂质需要过滤除掉,因此直接蒸发无法提纯,选项错误;故选:A3.A【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银、铁、铜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铁。故选A。4.B【详解】A、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一般步骤为将粗盐溶解,过滤,因为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可采用将滤液蒸发结晶,可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铜和银的活动性均排在氢后,铜和银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不能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C、电解水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氧负氢),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时,收集气体,伸入带火星木条,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通过加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可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5.B【详解】A、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所以氧气质量相等;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故A不符合题意;B、等质量粉末状的碳酸钙与足量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酸浓度大小影响反应的快慢,5%的反应慢,10%的速率快,由于碳酸钙的质量相等,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故B符合题意;C、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锌的活动性强于铁,反应的快,,每65份质量的锌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少;铁的活动性弱于锌,反应的慢,,每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产生的氢气质量大,故C不符合题意;D、等质量的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分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D【详解】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其中铜是红色的,所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消耗160份质量的硫酸铜,可生成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小,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消耗56份质量的铁,可生成64份质量的铜,所以固体质量增加;已知通常情况下,相同体积的溶液中溶质质量越大,溶液密度越大;由B中分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则密度减小,则弹簧秤读数变大,即读数变大的原因是金属总质量增大,溶液密度变小,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若将硫酸铜换成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消耗56份质量的铁,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固体质量减小;每消耗98份质量的硫酸,可生成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加,已知通常情况下,相同体积的溶液中溶质质量越大,溶液密度越大;所以该反应溶液密度增大,则弹簧秤读数变小,不会变大,说法不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7.A【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过程中随着氧气的放出,剩余固体质量不断减小,反应结束后剩余质量不为零,该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B、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增大,一直到氧气耗尽后固体质量不变,该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C、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根据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Mg+ H2SO4 = MgSO4 + H2↑、Zn + H2SO4 = ZnSO4 + H2↑ 可知,每24份质量镁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每65份质量锌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该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D、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氯化钠不能再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该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A。8.D【详解】A、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都能生成氢气,故A正确;B、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所以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故B正确;C、镁、铝、锌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反应速率最快,所以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故C正确;D、M点时AC曲线对应的气压相等,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根据反应关系、可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锌的质量多,则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D。9.C【详解】A、由图示可知,反应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该选项正确;B、氧化铝覆盖在铝的表面,由图示可知,0~50s,发生稀盐酸与 Al2O3 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Al2O3+6HCl=2AlC13+3H2O,该选项正确;C、50 s 时,盐酸未反应完,溶液中溶质为:AlCl3、HCl,该选项错误;D、100s~140s,反应停止了,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该选项正确。故选C。10.A【详解】A、镉属于金属,金属具有导电性,符合题意;B、镉元素通常显+2价,氧元素显-2价,故氧化镉的化学式为:CdO,不符合题意;C、镉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铅之间,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镉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D、镉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铅之间,镉比铅活泼,铅不能将镉从硫酸镉溶液中置换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A。11.A【详解】A、左侧试管中铁钉有水无氧气,铁钉不生锈;右侧试管中铁钉有氧气无水,铁钉也不生锈,无法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选项正确;B、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探究燃烧条件之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下的白磷不燃烧,可探究燃烧条件之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选项错误;C、在相同条件下,铁片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银片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即铁>铜>银,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选项错误;D、水电解实验中,电源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可知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选项错误。故选A。12.B【详解】A、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与相同的酸反应,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金属活动性:Mg>Zn>Fe,故实验①对应图2中曲线c,不符合题意;B、9.8g硫酸消耗铁的质量为:9.8g硫酸消耗锌的质量为:9.8g硫酸消耗镁的质量为:故反应结束后,实验①和③有金属粉末剩余,符合题意;C、由B可知,实验③中镁过量,酸不足,故能产生氢气的质量为:,不符合题意;D、相同条件下,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由图2可知,金属越活泼,温度越高,说明单位时间内反应放出热量越多,不符合题意。故选B。13.B【详解】A、发生的反应为NaOH+HCl=NaCl+H2O,起点是溶液pH大于7,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为7,盐酸过量是pH小于7,正确;B、CaCl2溶液和CO2不会发生反应,不能生成沉淀,错误;C、加入N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没有沉淀产生,继续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CuCl2+2NaOH=Cu(OH)2↓+2NaCl,生成Cu(OH)2沉淀,当NaOH过量时不溶解,正确;D、发生的反应为Fe+2HCl=FeCl2+H2↑,Mg+2HCl=MgCl2+H2↑,因为加入的盐酸质量相等,Mg和Fe足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H2质量相等,但由于Mg比Fe活泼,所有Mg和盐酸首先反应完,所用时间少,正确;故选B。14.C【详解】从图中信息可知A、B、D三种金属都可以置换出金属C来,可知在A、B、C、D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C。故选C。15.A【详解】A、碳酸氢铵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氨气,则加热过程中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该选项描述正确;B、10mL酒精和10mL水充分混合后,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则总体积小于20mL,该选项描述不正确;C、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该选项描述不正确;D、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故选A。16.D【详解】A.甲容器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固体中含有酸性物质,苏打溶液呈碱性,故A不正确;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故B不正确;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C不正确;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强的吸附性,可除去色素,故D正确。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38实验题,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探究发热剂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探究发热剂的化学反应,探究发热剂发热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31流程题,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30推断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