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选择题组、选择类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3405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选择题组、选择类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3405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选择题组、选择类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3405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国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
江苏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选择题组、选择类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选择题组、选择类,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选择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选择题组、选择类
一、选择题组
(江苏省宿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卡夫卡的创作个性和文学世界可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找到背景。从小到大的压抑的环境造就了他内敛、封闭、羞怯甚至_________的性格,而且还内心_________,容易受到伤害,对外部世界总是持有一种戒心。他在去世前的一两年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地洞》,小说的奇特的叙事者“我”是一个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地洞的小动物,但这个小动物却对自己的生存处境充满了隐忧、警惕和恐惧。这个地洞的处境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现代人处境的象征性_________,意味着生存在世界中,每个人都可能_________,它的寓意是深刻的。这个小动物在地洞中的生活也可以看成作者一种自我确认的形式,借此,卡夫卡也揭示了一种作家生存的特有的方式,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内心的生活,回到一种经验的生活和想象的生活。卡夫卡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地窖一样的处境中沉思冥想的内心写作方式。这是一种喧嚣动荡的外部世界生活构成了巨大反差的内在生活,衡量它的尺度不是内在体验和思索的深度,而是生活经历的广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软弱 敏感 意蕴 在所难免 B.懦弱 敏感 写照 在劫难逃
C.懦弱 自卑 意蕴 在所难免 D.软弱 自卑 写照 在劫难逃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B.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林庚《说“木叶”》)
C.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苦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鲁迅《祝福》)
D.因为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一样,鲤鱼们也看不见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种喧嚣动荡的外部世界生活构成了巨大反差的内在生活,衡量它的尺度不是生活经历的广度,而是内在体验和思索的深度。
B.这是一种喧嚣动荡的外部世界生活,与内在生活构成了巨大的反差,衡量它的尺度不是内在体验和思索的深度,而是生活经历的广度。
C.这是一种与喧嚣动荡的外部世界生活构成了巨大反差的内在生活,衡量它的尺度不是内在体验和思索的深度,而是生活经历的广度。
D.这是一种与喧嚣动荡的外部世界生活构成了巨大反差的内在生活,衡量它的尺度不是生活经历的广度,而是内在体验和思索的深度。
(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 ,时间定在每年的秋分日。“秋分秋分,昼夜平分。”秋分日既是昼夜平分的 ,也是抢收抢种的时候:“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寒露到霜降,种麦就紧张。”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在秋分日,展现了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属性,丰富了秋分日的文化内涵,同时突出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实践的实用价值受到 。而其承载的中华传统科学知识哲学认知美学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等天人合一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尤其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当下,二十四节气表达的 理念,仍是当代人需要从中汲取智慧的宝贵文化遗产。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应运而生 节点 冲击 顺天应时
B.横空出世 逗点 冲击 与时俱进
C.横空出世 节点 冷落 顺天应时
D.应运而生 逗点 冷落 与时俱进
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其承载的中华传统科学知识、哲学认知、美学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等天人合一思想
B.而其承载的中华传统科学知识、哲学认知、美学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等天人合一思想
C.而其承载的中华传统科学知识,哲学认知,美学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等天人合一思想
D.而其承载的中华传统科学知识,哲学认知,美学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等天人合一思想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在秋分日,突出了秋分日的文化内涵,丰富了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属性,同时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
B.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在秋分日,突出了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属性,丰富了秋分日的文化内涵,同时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
C.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在秋分日,突出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丰富了秋分日的文化内涵,同时展现了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属性。
D.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在秋分日,丰富了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属性,突出了秋分日的文化内涵,同时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
(江苏省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因为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的_______________,我们兴致勃勃地踏上了南下的客车。或许大家都是多次去过江南吧,对于车外沿途风景并不在意,汽车驶出不远,便恹恹欲睡了。不知过了多久,有人惊呼:“多好看的油菜花!”一下惊醒了满车人。大家都睁开了眼,纷纷向车窗外望去。但见田野里、河堤上、路道边,满是成片成行的金黄。“让我们下去看看吧!”终于,在大家的_______________下,司机师傅把汽车停到了路边。我们争着下了车,越过路边沟坎,走上一块油菜地的田埂。
铺天盖地的金黄扑入眼帘,清新醉人的气息_______________,悦耳动听的鸟鸣声也从四处传来,举目远望,还能看到村头上室飘飞的几只彩色的风筝。细看眼前,油菜花(_______________),真可谓堆金叠轿,美不胜收,让人_______________。
不久,司机开始催促着我们上了车,带着一身油菜花的香味,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际遇 倡议 大快朵颐 目不暇接 B.际遇 提议 大快朵颐 顾盼神飞
C.机缘 倡议 沁人心脾 顾盼神飞 D.机缘 提议 沁人心脾 目不暇接
8.下列语句中,填入括号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株株相并,枝枝相连,簇簇成枝,朵朵成簇 B.朵朵成簇,簇簇成枝,枝枝相连,株株相并
C.株株相并,朵朵成簇,簇簇成枝,枝枝相连 D.枝枝相连,簇簇成枝,朵朵成簇,株株相并
9.下列诗句中和“铺天盖地的金黄扑入眼帘”这一句描写手法最为相似的一项是( )
A.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
B.多少绿荷相倚根,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D.小枫一夜偷天酒,却情孤松掩醉容。(杨万里《秋山》)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司机开始催促我们上车,带着一身油菜花的香味,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B.司机开始催促着上了车,我们带着一身油菜花的香味,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C.司机开始催促上车,带着一身油菜花的香味,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D.司机开始催促着我们上了车,带着一身油菜花香味的我们,恋恋不舍离开了。
(江苏省淮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风舞蹈① 于视频平台,早期的表演者大多并非专业舞者,他们身穿传统服饰、配以传统妆容,以古风音乐为背景,摆出造型性强的古典舞动作,营造清新、雅致的氛围。这种颇具传统文化特点、个人辨识度高的视频经由社交媒体传播后,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
( )。国风舞蹈《纸扇书生》对川剧“折扇”技法进行创造性转化,雅致生活景象、刚健精神旨趣跃然屏幕。北京舞蹈学院教师② 创编的这部作品,曾获多个国家级奖项。一个偶然的机会,《纸扇书生》亮相短视频平台,迅速受到年轻人追捧,观看量过亿。舞蹈中的角色风华正茂,高蹈进取,既有诗意生活的趣味,又有③ 的刚劲,为年轻观众所认同。两年后,这支舞蹈登上电视文化节目《国家宝藏》的舞台,LED背景屏上,写意水墨点染古典意境,再次收获好评。《纸扇书生》走红,彰显国风舞蹈价值的同时,也为专业舞者和院团带来④ ——原本小众的古典舞经过转化创新之后,可以如此“火爆”。专业舞者和专业院团的加入,则为国风舞蹈注入丰厚的审美意蕴,助力国风舞蹈走向精品化。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发轫 绞尽脑汁 壮心不已 启发
B.滥觞 绞尽脑汁 挥斥方遒 思考
C.发轫 苦心孤诣 挥斥方遒 启发
D.滥觞 苦心孤诣 壮心不已 思考
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剑眉入鬓,纸扇飞舞,衣袂翩翩,目若朗星。
B.衣袂翩翩,纸扇飞舞,目若朗星,剑眉入鬓。
C.目若朗星,剑眉入鬓,衣袂翩翩,纸扇飞舞。
D.剑眉入鬓,目若朗星,纸扇飞舞,衣袂翩翩。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到建筑家居,小到一盏灯、一支笔,国潮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时尚连接,借鉴传统形制、美学或技艺,融入当下科技和设计语言,创造出__________的国潮产品。它们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让人们受到传统文化和审美的__________。
国潮设计流行起来了。不少人发出感叹:“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么‘潮’!”近年来,文博单位、老字号品牌纷纷跨界,联名推出国潮产品。不只是服饰,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国潮产品的影子:餐饮、食品、数码、家具、美妆、视听、非遗,几乎__________了人们的日常消费需求。不仅国潮设计可以穿在身上、用在日常,还可以是艺术品,表达追求美,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潮设计,让物品“说”出了璀璨的中国古代物质文明。 __________的时尚设计,绵延着古老的文化根脉,凝结着中华智慧的光彩,在传承与创新中充满魅力。国潮设计从“古”走来,承续着中华文脉;国潮设计面貌一“新”,表达着社会情感和时代新风。优秀的国潮设计,通过“物”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意蕴。
13.依次填入文中“______”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是( )
A.林林总总 陶冶 涵盖 天马行空
B.琳琅满目 熏陶 囊括 天马行空
C.琳琅满目 陶冶 涵盖 龙飞凤舞
D.林林总总 熏陶 囊括 龙飞风舞
1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作为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水稻的特点。
B.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至如梁、柱、枋等,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因素。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国潮设计可以穿在身上、用在日常,还可以是艺术品,表达对美的追求,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B.国潮设计不仅可以穿在身上、用在日常,还可以是艺术品,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表达追求美。
C.国潮设计不仅可以穿在身上、用在日常,还可以是艺术品,表达对美的追求,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D.不仅国潮设计可以穿在身上、用在日常,还可以是艺术品,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表达追求美。
(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泛黄的卷轴徐徐展开,一队乐手或坐或立,沉吟拨弦、鼓瑟吹笙,衣袂飘飘间,雅乐________……不久前的国际博物馆日,创意视频《古乐新声越千年》令人眼前一亮。视频以9种古代乐器________流行音乐,视频全平台暖光量超1.1亿次。网友们留言,“穿越千年的时代强音”“永远会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动”。
这条创意视频是当下博物馆面对百姓文化需求升级,探索更多样打开方式的尝试之一。转化与发展,宝贵文物得以历经岁月洗礼流传至今;保护与传承,文物方能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方寸遗存浓缩博大文明。一件件文物里浓缩的深厚中华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持续走进博物馆。有人选择成为文物摄影师,用镜头穿透时间;有人动手复刻出土成果,在斧凿刀刻中与古人对话;有人数十年志愿讲解,________科普典籍藏品相关知识。
博物馆的力量不仅来自浩如烟海的典藏珍品,更源于那些沉潜研究的学者、悉心修复的“文物医生”、匠心演绎的博物馆古乐团、创意________的策展人和文创设计师,还有每一名普通观众的喜爱、传播和期待。正是这些专注与热爱,汇聚成文化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让文明古国的文化河流绵延不绝、源远流长。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丝丝入扣 演奏 孜孜不倦 迭出
B.声声入耳 演绎 诲人不倦 叠加
C.丝丝入扣 演奏 诲人不倦 叠加
D.声声入耳 演绎 孜孜不倦 迭出
17.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转化与发展,让宝贵文物得以历经岁月洗礼流传至今;保护与传承,方能使文物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B.保护与传承,宝贵文物才得以历经岁月洗礼流传至今;转化与发展,文物方能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C.保护与传承,让宝贵文物得以历经岁月洗礼流传至今;转化与发展,方能使文物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D.转化与发展,宝贵文物得以历经岁月洗礼流传至今;保护与传承,方能使文物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二、选择类
18.(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劫掠)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闻名,著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邑)
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招致,招揽)。
B.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追踪,追随)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皆,全)。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决定,确定)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送给,付与)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丰足)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或者)。
D.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赞成) 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倏然,突然)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也(助词,表被动)
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标榜)。
19.(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下列选项中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牛羊何择焉 择:选择。 独何与 独:偏偏,却。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制:规定。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赡:足。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
C.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完成。 吾充吾爱汝之心 充:扩充。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旁:靠近。 汝幸而偶我 偶:遇见
D.居为奇货 居:囤积、储存。 急逐趁之 趁:趁机。惊起觇视 觇:窥视、探看。 虫翘然矜鸣 矜:得意、骄傲。
参考答案:
1.B 2.A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软弱:不坚强。懦弱:软弱,不坚强。二者都有不坚强的意思,但懦弱是指自己的内心很脆弱,受不得半点委屈,软弱是外力施加所表现的行为。文中是指卡夫卡性格的不坚强,应用“懦弱”。
敏感:对一件事或某种东西非常敏锐,察觉快速,可很快判断或反应过来。自卑:指个人体验到自己的缺点、无能或低劣而产生的消极心态。文中是指卡夫卡内心对外界的感受比较敏锐,应用“敏感”。
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写照:对事物的描写刻画。文中强调的是对现代人处境的象征性的描写刻画,应用“写照”。
在所难免: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文中指现代人受到自身处境的影响,难以避免,应用 “在劫难逃”。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辨析能力。
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人的处境”比喻为“地窖”。
A.句子中将“1848年革命”比作“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是作者的想象。
C.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祥林嫂和“安分耐苦的人”都是人,是类比,不是比喻。
D.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中将鱼儿赋予人的思想,是拟人。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
(1)成分残缺。“这是一种喧嚣动荡的外部世界生活构成了巨大反差的内在生活”中应在“一种”后加上介词“与”。
(2)语序不当。因为主语是“内在生活”,所以,衡量的尺度是内在体验和思索的深度。故正确语序为“衡量它的尺度不是生活经历的广度,而是内在体验和思索的深度”。
只有D修改正确。
故选D。
4.A 5.A 6.B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应运而生:本指顺应天命而降生,现指人或事物适应时机、潮流而出现。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本处是说中国农民丰收节是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的,所以选用“应运而生”。
节点:指整体事物中的某个关键点。逗点:表示句子中较小的停顿。本处是说秋分日是周日平分的关键点,所以选用“节点”。
冲击:比喻干扰或打击。冷落:冷淡地对待。本处是说受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的影响,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实践实用价值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要,受到了干扰,所以选用“冲击”。
顺天应时:指上要遵从天命,下要适应时机。与时俱进:顺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根据后文“仍是当代人需要从中汲取智慧的宝贵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本处是说二十四节气表达的是与时俱进的理念。
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本语句有两个层次,即“其承载的中华传统科学知识、哲学认知、美学观念”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等天人合一思想”,所以中间用逗号切分;然后每个层次内又有三个并列短语,并列短语之间使用顿号。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语句有两处语病:
一,“展现了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属性”错误,“展现”和“属性”搭配不当,应改为“突出了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属性”;
二,“突出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错误。“突出”和“传统”搭配不当,应改为“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选项B。
故选B。
7.D 8.B 9.C 10.C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意义的能力。
第一空,“际遇”意思是遭遇或时运,一段时间内的整体情况。“机缘”指机会和缘分;时机;机遇。根据前文“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可知应选“机缘”。
第二空,“倡议”指首先提出建议;发起做某事。“提议”指所提出的意见。一般“倡议”适用对象较“提议”更为正规。文中大家的意见是“让我们下去看看吧”,应选“提议”。
第三空,“大快朵颐”指饱食愉快的样子。“沁人心脾”原指吸入芳香气味、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等时,感到舒适和愉快;也用来形容文艺作品的美好与感人所给予人的清新爽朗的感受。根据前文“清新醉人的气息”可知,应选“沁人心脾”。
第四空,“目不暇接”指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全看。“顾盼神飞”指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根据前文可知应选“目不暇接”。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前文“细看眼前”可知,作者对油菜花的描述应该是按照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顺序编排的。
“朵朵”指的是一朵花的个体,是最小的单位体,也是作者近看眼前最先看到的。
油菜花多分枝,一根花枝上往往长着好几朵花,给人以“一簇簇”的观感。而不同的“分枝”交互在一起,给人“枝枝相连”的感觉。
“株”是对一整棵油菜花的描述,是语句中的最大单位。
故选B。
9.本题考查分析语句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的分析能力。
“铺天盖地的金黄扑入眼帘”运用了视觉描写,“铺天盖地”是夸张描写,展现了油菜花占地面积之广。“扑入眼帘”运用拟人手法,将我们看见油菜花的场景写成油菜花主动“扑”到我们眼前的行为,赋予油菜花以人的情态。
A.也运用了拟人手法,但重在写景物具有人的情感,并没有展现出“云”和“花”的行动。
B.该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并传神入妙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并以“风荷之恨”的拟人手法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
C.该项中“绕”“送”也运用了拟人手法,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与例句“扑入眼帘”极为相似。
D.意为把枫叶变红说成是喝醉了酒,被松树遮住却说是躲藏。同样运用了拟人手法,但“掩”的描写与“扑入眼帘”正好相反。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句共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成分赘余,“开始”强调从无到有,应用于动作的即时性。“着”则表示动作一直在持续,体现动作的连贯性。两者不能连用。
第二处,成分残缺,“恋恋不舍地离开”的行为主体应该是“我们”,漏掉了这个词语,则句子主语就变成了“司机”,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C。
11.C 12.D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发轫:动词,泛指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滥觞:名词,泛指事情的起源。此处指国风舞蹈最早出现于视频平台,应为动词,故选“发轫”。
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用尽脑力。苦心孤诣:对某事用心,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语境为北京舞蹈学院教师创编的这部作品获多个国家级奖项,含有境地高的意思,故应选用“苦心孤诣”。
壮心不已:到了晚年雄心仍不衰减。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正足。对应风华正茂应选用“挥斥方遒”。
启发:用事例引起对方联想并有所了解、领悟。思考:进行深入、全面的思维活动。此处指领悟到“原本小众的古典舞经过转化创新之后,可以如此……”这一道理,应选用“启发”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顺序上首先要是由眉到目的由上到下的顺序,排除BC;
再为由面部到整体的事理顺序,排除A。
故选D。
13.B 14.D 15.C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林林总总:形容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语境修饰“国潮产品”,应选“琳琅满目”。
熏陶:长期接触的人或事,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是指好的)。陶冶: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语境与“文化”和“审美”有关,选“熏陶”;
涵盖:包括、包容。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语境是“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国潮产品的影子”,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人们的日常消费需求,应选“囊括”。
天马行空,神马在空中奔腾飞驰,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龙飞凤舞,形容山势蜿蜒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语境修饰时尚设计,应该为“天马行空”。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说”表示特殊含义。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引用;
C.表示反语和讽刺;
D.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因前后分句主语一致,故“不仅国潮设计”中“不仅”应放到“国潮设计”后面;
成分残缺,“表达追求美”缺少中心语,可改为“表达对美的追求”;
全部改对的是C项。
故选C。
16.D 17.C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丝丝入扣”,指文章、艺术表演每步都十分细腻准确。“声声入耳”,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语境是讲雅乐的声音,应选“声声入耳”。
第二空,“演奏”,指用乐器表演。“演绎”,指铺陈发挥、展现表现。语境主语是“视频”,它通过使用9种古代乐器来展现音乐,应选“演绎”。
第三空,“孜孜不倦”,指勤勤恳恳,不知疲倦。“诲人不倦”,指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语境指数十年讲解相关知识,应选“孜孜不倦”;
第四空,“迭出”,指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叠加”,指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语境指创意不断出现,应选“迭出”。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共有两处:
一是语序不当,按照先传承再发展的逻辑顺序,应改为“保护与传承”在前,“转化与发展”在后;
二是不合逻辑,“传承”和“发展”的主语均为人,承前保持主语一致,应改为“让宝贵文物得以历经岁月洗礼流传至今”“方能使文物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故选C。
18.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A.“闻(闻名,著称)”错误。句意: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因才能卓越而使朝廷听到了。“闻”,使听到,上报。
B.“举(皆,全)”错误。句意::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举”,拿,拿起来。
D.“居(标榜)”错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居”,储存,国积。
故选C。
19.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择:区别。句意: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C.偶:婚配、嫁给。句意:你幸而嫁给我。
D.趁:追逐。句意:急忙去追它。
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选择题组、简答题组,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简答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选择题组、简答题组,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 简答,简答题组,选择类,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1选择题组、选择类、选择简答,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选择类,选择 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