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国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
山东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古代诗歌阅读,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四两句再现了贵妃身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古代诗歌阅读
一、古代诗歌阅读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
张孝祥
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叠词“翻翻”,写出了庭前树叶,上下飘飞的姿态,描绘出晚秋光景。
B.“凉砧敲月”中“敲”字用语新奇,生动地写出了人们月下赶制寒衣的情景。
C.“不堪频倚栏”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词人深秋之夜孤独、落寞的情怀。
D.下阕写出了邻翁请客的浓浓情意和词人陶然而醉的状态,富有生活气息。
2.这首词与教材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在景物描写、情感表达、语言风格上有很大不同,请简要分析。
(山东省聊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访妙玉乞红梅
(清)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山路梅花
(宋)冯山
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3.关于这两首诗的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诗作为一首叙事诗,通过宝玉的视角叙写了一次踏雪寻梅的经历,以“大士”“嫦娥”虚写妙玉,表现了其高洁的情怀。
B.冯诗写山路梅花,不添香着色,不写疏影横斜,却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梅花带来的春意,生意盎然,饶有情趣,实属旅途即兴之佳作。
C.冯诗思路清晰:先写停车揭帷去赏梅,次写下车后折梅觉春意,后写折梅后产生旅途不时想见梅花绽放的期望,最后写发自内心的赞美。
D.两首诗描写梅花各有侧重。曹诗紧扣诗题,侧重写宝玉向妙玉乞取红梅花的过程;而冯诗侧重写自己的感受,透漏出一丝怜惜和感伤之意。
4.在《红楼梦》中,《访妙玉乞红梅》是贾宝玉所作。在宝玉念出第一句时,“黛玉摇头笑道:‘起的平平。’”宝玉念出第二句时,“黛玉湘云都点头笑道:‘有些意思了。’”请分析第二句为何“有意思”。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重九①
张孝祥
冉冉寒生碧树,盈盈露湿黄花。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
万事只今如梦,此身到处为家。与君相遇更天涯,拼了茱萸②醉把。
[注]①乾道二年六月,张孝祥在广西桂林任上遭谗言落职东归,重九日应湖北蕲州知州仲弥性之邀来蕲州逗留。②茱萸,一种植物,这里指茱萸制成的酒。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
A.起首两句描绘了一幅重阳秋景图。“冉冉”“盈盈”分别写出了枝条的柔弱低垂、菊花的鲜润秀丽。
B.“故人”两句写出了宴会高朋满座热闹非凡。“玉节有光华”,这是词人在称颂友人的穿着华丽,光彩四溢。
C.下阕由上阕对情境的描写转向情感的刻画,“此身到处为家”一句,信手拈来,语言朴实无华,包含无限思绪。
D.天涯沦落,故人相遇,把彼此的感情寄托在酒上,下阕后二句喝茱萸酒照应题目,将抒怀推向了高潮。
6.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请简要分析。
(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注]
欧阳修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注〕欧阳修时任颍州太守,即将离开颍州。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波浩渺,丝簧声声,词人以简练的笔触,概括写出西湖的广阔与繁华。
B.裙带双垂,酒入香腮,描写出舞女正翩翩起舞的情景和不胜酒力的情态。
C.“杯深不觉琉璃滑”,描写视角从舞女转到赏歌舞的人,起到过渡作用。
D.本词意脉相连,含蕴深远,遣辞精准,从容不迫,体现出雍容和婉之风。
8.叶嘉莹先生以“欣慨交心”来评价欧阳修的词,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山东省威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罢居金陵时所作。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盛赞金陵的繁华,“自古”点明作为帝都时间之久,“佳气”指帝王之气。
B.上片末句借用李白诗句,描摹晋代贵族化为荒冢古丘的情形,饱含历史的沧桑感。
C.“恣行”即随意走动,写出诗人的悠闲自在。“回头”一语双关,既实写也有暗指。
D.全词上片以时间为主线,侧重咏史怀古;下片以空间为主线,侧重写登高所见所思。
10.本词与《桂枝香》均为金陵怀古之作,请分析两首词的怀古之情有何不同。
附: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田公不遇
石介
主人何处去,门外草萋萋。
独犬睡不吠,幽禽闲自啼。
老猿偷果实,稚子弄锄犁。
日暮园林悄,春风吹药畦。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既照应题目,点明“不遇”的原因,又含蓄曲折,暗示田公是一位品格高洁的隐士。
B.二、三联描写浓睡不吠的犬,闲适自啼的幽禽,顽皮戏耍的猿猴,摆弄锄犁的稚子,细节传神。
C.尾联写日落黄昏园林寂静,和煦的春风微微吹拂药菜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营造了静谧的意境。
D.全诗形象、生动,充满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可以看出辞官归乡的诗人对农家生活极其熟悉。
12.有人说,唐代田园诗意境空灵,宋代田园诗则趋向平易。简析这首诗“平易”体现在哪些方面。
(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秣陵吊古①
屈大均②
萧条如此,更何须,苦忆江南佳丽。花柳何曾迷六代,只为春光能醉。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秦淮波浅,忍含如许清泪。
任尔燕子无情,飞归旧国,又怎忘兴替。虎踞龙蟠那得久,莫又苍苍王气。灵谷梅花,蒋山松树,未识何年岁。石人③犹在,问君多少能记?
【注】①秣陵:今南京。②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③石人,指明皇陵前的石雕人像。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萧条”二字奠定悲凉的基调,“苦”字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B.“花柳”句借景抒情,写秣陵繁华胜景使人迷醉,导致了六朝的灭亡。
C.玉笛、金笳声声,秦淮微波荡漾,视听结合,烘托了深沉的兴亡之叹。
D.燕子飞归故国,化用前人诗句,赋予燕子新的内涵,拓展了词的意境。
14.本词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两首词的结尾,在手法运用与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
李白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长”“亭亭”“百尺高”描绘青松形象,显示其生长于名山之上的挺拔傲岸之姿。
B.“岂为微飙折”,以反诘作颂语,顿挫有力,表现作者对青松不惧风雨的精神品质的赞扬。
C.桃李之花虽明艳多姿,让路人流连着迷,但当春光逝去,终究零落成泥,让作者无限惋惜。
D.作者勉励友人做像长松一样的君子,不管经受多少委屈和挫折,也要坚守志向,决不退缩。
16.诗人是如何劝勉友人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水仙子·马嵬坡①
徐再思
翠华②香冷梦初醒,黄壤春深草自青。羽林兵拱听将军令,拥鸾舆蜀道行。妾虽亡天子还京。昭阳殿梨花月色,建章宫③梧桐雨声,马嵬坡尘土虚名。
【注】①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难蜀中,兵至马鬼坡,三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称“马嵬之变”。②翠华:用翠羽装饰的旗帜,为皇帝的旌旗仪仗。③建章宫:与前文的昭阳殿,均是汉代宫殿名,这里借指杨贵妃生前的寝宫。
1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出马嵬兵变前杨贵妃的生活状态,旌旗护卫,香梦初醒,一片闲静安适。
B.三、四两句再现了贵妃身死、兵变平息之后羽林兵护拥着皇帝鸾驾一片闲静安适入蜀的场景。
C.六、七句寓情于景,如泣如诉地传达出玄宗因伊人已逝而深居宫中的无限孤寂。
D.“马嵬坡尘土虚名”一句卒章显志,抒发感慨,可悲可叹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18.这首元曲“自出己意”,独具匠心,请简要说明。
(山东省枣庄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张孝祥的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呑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①沉累:指屈原。②虞舜:上古的一位帝王湘传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下。
19.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奴娇·过洞庭》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环境。丛丛青草在洞庭湖边盛放,临近中秋时节,万里无云,水波不兴,天高气爽,玉宇澄清。
B.《念奴娇·过洞庭》“玉鉴琼田”一句,把“湖水”比喻成“玉镜”“玉田”,写出水的澄澈。“三万顷”与“扁舟一叶”对比,显出诗人豪迈气概。
C.《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雄三楚”五句,写岳阳楼雄于三楚、吞吐七泽、隔绝九州的地势并发出感叹,以夸张、反问手法,极写所见景象气势的壮阔,词气跌宕飞动。
D.《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结尾“回首”两句,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抒发深沉的情怀。“杜若满芳洲”,以景结情,意味深长。
20.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与《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述
陆游
古井无由浪,浮云一扫空。
诗书修孔业,场圃嗣豳风①。
惧在饥寒外,忧形寤寐中。
吾年虽日逝,犹冀有新功。
【注】①豳(bīn)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多描写潮地的农家生活。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借写古井无法涌起波浪,形象地写出作者内心平静、不受外界影响的状况。
B.天上浮云飘忽不定,“一扫空”说明作者已把“浮云”般无意义的东西看淡了。
C.第二联引用“豳风”典故,一是反映农事,二是诗作欲继承《诗经》国风传统。
D.第三联中“惧”字,写出诗人当时生活窘迫,又饥又寒的物质状况让他时常担心。
22.结合全诗,分析“有新功”的含意。
(山东省莱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融合时间和空间,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
B.下阕写词人遁入空门,早已内心平静,忘怀人生,表达冷漠和决绝的心境,其中痛苦,可谓字字千钧。
C.结尾两句越过词人自身境遇,展现出新的感情境界,内容包涵之广,感情蕴藏之深,令人感叹。
D.本词为词人一生写照,从少年到晚年,东奔西走、四方漂流,包孕一腔旅恨、万种离愁,读来使人凄然。
24.本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C 2.《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景物描写晚秋光景,景象清幽;摘取日常生活场景,表现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的温情;语言平实、朴素。
《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表里俱澄澈”的景象,意境恢宏;表现了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语言华丽、典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直抒胸臆”错,此句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怀。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以及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从景物的描写角度来看: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的景物“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描写晚秋光景,景象清幽;
《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意境恢宏。
从情感的表达来看: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摘取日常生活场景“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写出了邻翁请客的浓浓情意,表现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的温情,富有生活气息;
《念奴娇·过洞庭》,“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等,表现了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从语言风格来看,《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中“邻翁开社瓮”“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等句,语言平实、朴素。
《念奴娇·过洞庭》中“玉鉴琼田”“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尽挹西江,细斟北斗”等语言华丽、典雅。
3.D 4.“寻春问腊”意为在冬天寻找春色,虽不着梅字,但冬天惟有梅花盛开,实也指红梅,这样写梅,可谓妙法。“蓬莱”原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此处乃栊翠庵之代词,着实贴切,又为以下的铺写敞开了大门,使全诗结构谨然,因此“有些意思”。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手法的能力。
D.“透漏出一丝怜惜和感伤之意”错误,这首诗作者用素描手法,写山路梅花,不添香,不着色,不写疏影横斜,只写梅花带来的春意,没有怜惜和感伤。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前句“酒未开樽句未裁”只是写到酒宴情景,叙事平易,而“寻春问腊到蓬莱”中,“寻春”着一“寻”字写寒冷冬季找寻春色的情景;“问腊”暗含腊梅之意,因为寒冬时分,只有梅花盛开,“问腊”中虽无“梅”字,却让读者想象出梅花盛开之状,写法巧妙。
“到蓬莱”中,“蓬莱”本为海上仙山,由文本可知,宝玉是到妙玉的栊翠庵求梅,因此用仙山代指栊翠庵,用语贴切,又为下文写“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做了铺垫,结构严谨。
5.B 6.①清高自持。碧树黄花象征词人内心的高洁追求,表现其虽受谗言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②壮志难酬。词人因谗言落职,抱负无法施展,有一种悲愤无奈之情。③豪迈豁达。词人经历坎坷,看透世事不过如梦一场,与故人相遇,诗酒高歌。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玉节有光华’,这是词人在称颂友人的穿着华丽,光彩四溢”错。“玉节有光华”是词人在称颂友人的高尚的节操。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乾道二年(1166)六月,三十五岁的张孝祥在广西桂林任上遭谗言而落职东归,应湖北蕲州仲弥性之邀于重九日来此逗留。是词冠题“重九”,作于知州仲弥性宴席上,上片写途经蕲州聚会重九的情景,下片借题发挥以抒怀达意。
开头二句中,“碧树”是“绿树”,在重阳到来的秋季,树还能保持自己的绿色,不畏严寒侵袭,这是难能可贵的;“黄花”,谓菊花;“冉冉”和“盈盈”都是形容词,形容菊花枝条柔弱低垂、花瓣清澈端庄。“菊花”自古就是高洁君子的象征,“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此处的碧树黄花象征词人内心的高洁追求,表现其虽受谗言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可见词人清高自持。
“世事只今如梦,此身到处为家”吐出入官场以来的满腔郁愤,真诚地向世人表白,词人在经历了世俗的坎坷之后,对所有世事、世路早已看惯,不过如梦一场。也就是说,词人现今对世间功名富贵早已看得很淡薄。作者本来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和政治才干的人,他积极支持收复中原的主张,由于南宋政权腐败,他却两次无端被贬谪,抱负无法施展,有一种悲愤无奈之情。所以,深谙世态炎凉的他,也就难免产生超脱尘世、返归自然的思想。可见词人壮志难酬。
虽然被贬,但词人并未过于伤感,“世事只今如梦”,带着一种看透尘世的洒脱。“高会仍逢戏马”,遇到友人,词人可以与之开怀畅饮,此句写宴会上大家一边饮酒,一边驰马取乐或观看操练。“与君相遇更天涯,拼了茱萸醉把”,词人与故人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更是英雄惜英雄,就冲这能辟除邪恶之气的茱萸酒,拼了大醉一场又何妨!词人经历坎坷,看透世事不过如梦一场,与故人相遇,诗酒高歌。可见其豪迈豁达。
7.B 8.①对美丽的西湖风光、热闹的歌舞宴饮的欣喜。
②对明朝离别的无奈,热闹不再的惆怅。
③“欣慨交心”体现了诗人热烈中孤寂、疏放中悲慨的复杂情感。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描写出舞女正翩翩起舞的情景”错误,“舞余裙带双垂”说明舞蹈已经结束。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歌前两联以简炼的笔触,概括地写出了西湖的广阔与繁华。及丝簧之声,歌舞之美。“烟波阔”,一笔渲染过去,背景很有气派,使人想象到那广阔的烟波中,回荡着丝簧之声,当日西湖风光和一派繁华景象,便如目前。“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写的不是丝簧高奏,而是舞后。表达对美丽的西湖风光、热闹的歌舞宴饮的欣喜之情。
下片由“酒”过渡而下,接着转入明朝,“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随着人事的变化,今天沉醉不觉者会有一天被车马带向远方。那时,异乡,甚至无可奈何的孤独寂寞中,回首画桥风月,该是何等惆怅。表达对明朝离别的无奈,热闹不再的惆怅。
词中关于西湖烟波、风里丝簧和歌舞场面的描写,似带有欣赏的意味,而车马东西,回首画桥风月的惆怅,则表现出无可奈何之中若有所失又若有所思的一种很复杂的情绪。正可谓“欣慨交心”。
9.C 10.①《南乡子》把六朝兴盛与衰亡的历史看作是人生一梦,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作者借咏史抒发退隐后的孤寂之感。②《桂枝香》借古讽今,借六朝竞逐豪奢相继灭亡的历史,劝谏当朝奋起变革,切勿重蹈覆辙,表达了对政局的关心。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悠闲自在”有误。“绕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绪或不平事的一种办法,在这里,作者借这种典型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无边愁绪。好在这种“绕水游”并不受外在任何事物的限制,可以“恣行”,随意地到处走走。但是,这是一种多么无奈的自由啊。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南乡子》上片怀古,盛赞六朝古都金陵的繁华,下片写登楼览胜,抒发往事似水的惆怅。王安石看到金陵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佳气上浮。但那是晋代的事情,已经过去四百年了,晋代的白衣胜雪,衣冠之族,已经成为一座座古墓。词人把六朝兴盛与衰亡的历史看作是人生一梦,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作者借咏史抒发退隐后的孤寂之感。
《桂枝香》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和对当时朝政的担忧。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归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作者在金陵之所想,以“念”字为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念往昔”三句表明了对六朝兴亡的态度,“千古凭高”二句写出了对历来凭吊金陵之作的看法。词作借古讽今,借六朝竞逐豪奢相继灭亡的历史,劝谏当朝奋起变革,切勿重蹈覆辙,表达了对政局的关心。
11.A 12.①内容方面,从日常起居及寻常风景中发现诗意,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②表现技巧方面,运用白描手法,平实生动;③情感方面,通过刻画生活气息浓郁的乡村景象,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形象、意境等的能力。
A.“暗示田公是一位品格高洁的隐士”错误,“主人何处去,门外草萋萋”描写诗人拜访田公,但是主人并不在家,只能看到他隐居之处芳草萋萋,描写的是主人居住的环境,不能看出“田公是一位品格高洁的隐士”。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风格的能力。
题干要求“简析这首诗‘平易’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理解何为“平易”,(文字)浅显易懂,文章简洁。据此可知,本题应当从内容、语言、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内容上,诗歌记叙诗人拜访田公没有遇到,只是看到门外芳草萋萋。看到犬于门外睡觉,客人来了也不叫,禽鸟在树上闲适地鸣叫。还看到树上老猿正在偷摘果实,小孩子正在摆弄锄头、犁耙。傍晚时分的园林静悄悄地,只有缕缕春风吹着幽静的药畦。诗歌在对田公所居之处环境的描写中隐含着诗意的风景,又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内容浅显易懂,平易近人。
手法上,“门外草萋萋”“独犬睡不吠,幽禽闲自啼”“老猿偷果实,稚子弄锄犁”等句子运用白描手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语言平实。
情感上,诗歌没有大起大落的,或者喷薄而出的抒情,只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来抒发情感,诗人通过芳草萋萋、黄犬睡觉、幽禽自啼、老猿偷果、稚子弄锄犁、春风吹药畦等乡村画面的描写,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歌情感平易。
13.B 14.①本词结尾两句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向明孝陵旁历经风雨、至今仍在的石人石马发问,抒发了诗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感。②《桂枝香·金陵怀古》结尾三句化用杜牧诗句,讽喻统治者的荒淫享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秣陵繁华胜景使人迷醉,导致了六朝的灭亡”错误。“花柳何曾迷六代”意思是花柳并不能使人迷恋沉醉,六朝的灭亡,主要来自它内在的原因。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对1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分析能力。
本词结尾两句“石人犹在,问君多少能记”意思是明皇陵前的石雕人像,至今仍在,它们难道还能把这如烟往事记起?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向明孝陵旁历经风雨,至今仍在的石人石马发问,抒发了诗人心中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感。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结尾三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喻北宋统治者的荒淫享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二者运用的手法和情感不同。
15.C 16.①巧妙设喻。诗人以青松喻指不肯同流合污、傲岸不屈的君子,又以桃李喻指只会取媚权贵的小人,设喻中蕴含褒贬,褒贬中蕴含规劝。②运用对比。将凌霜傲雪、四季常青的青松与只会在春光中卖弄风姿的桃李对比,讽刺和嘲笑了那些只会取媚权贵的小人,虽能煊赫一时,终究逃脱不了“碧叶成黄泥”的下场,在对比中对友人提出告诫。③直抒胸臆。结尾四句,诗人直接勉励友人学习青松的高贵品质,恪守君子之道。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 .“让作者无限惋惜”分析错误,诗人以桃李比喻那些趋炎附势、卖身投靠、钻营投机、取悦权贵而得逞一时的小人,他们虽然暂时占据春光,得意非凡,使人们一度为假象所迷惑,以为他们会永远春风得意。作者此处表达的是鄙视唾弃的情感。
故选 C 。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首四句以青松之傲岸,喻君子之高风亮节。“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写桃李之花在阳光明媚、天气晴暖、春风和煦的日子里来卖弄自己鲜艳的姿容和美色,走路由此经过的行人莫不被其迷惑。然而,本质使然,当春光逝去之后,花儿褪色、凋零,乃至秋风起,便连碧叶也飘落得荡然无存,全都化作尘泥了。这里,以桃李比喻那些趋炎附势、卖身投靠、钻营投机、取悦权贵而得逞一时的小人,他们虽然暂时占据春光,得意非凡,使人们一度为假象所迷惑,以为他们会永远春风得意。可见,诗人巧设比喻劝慰友人。
同时诗人将凌霜傲雪、四季常青的青松与只会在春光中卖弄风姿的桃李对比,在对比中对友人提出告诫。
而“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则是直抒胸臆,希望他能够学习松树的高贵品质和精神风貌,而千万不要像桃李那样,靠着趋附时势而娇艳一时。作为监察御使,更应坚持真理,即使受到打击和挫折,也决不改变志向。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受屈不改心”,这是李白在唐玄宗统治集团黑暗统治之下,坚持进步政治理想的决心,也是向打击、迫害他的腐朽权奸的勇敢挑战,对黄裳之流的规劝。
17.A 18.①写作形式别具一格,全篇以杨贵妃的视角和口吻来叙事、抒情、议论;
②情感抒发与众不同,流露出杨贵妃为平定事变舍身护君之意,寄寓着作者的深深同情;
③评价观点翻新出奇,一改“红颜祸国”的常论,没有将国家动乱的原因一味归咎于杨贵妃。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一片闲静安适”错误。“翠华香冷梦初醒”是指皇帝的车仗繁华不再,香气散尽。“冷梦”意为恶梦初醒,“冷”字就奠定了该曲的感情基调一苍凉悲情。开篇所用的对句反差强烈,“翠华”与“香冷”,营造了强烈的伤感气氛。
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妾虽亡天子还京”表面上:像是杨贵妃的庆慰之辞,实质上却指明了她不过是唐玄宗的政治牺牲品。作者代拟她“无怨无悔”,就更加重了这种牺牲的悲剧性。结句“马嵬坡尘土虚名”也颇有深意。以杨玉环的视角抒发情感。
“羽林兵拱听将军令”,指唐玄宗的禁卫军在将军陈玄礼的率领下哗变,要求处死杨国忠兄妹。唐玄宗以赐死杨贵妃为代价,安抚了叛乱的士兵,“鸾与”终得顺利向蜀道进发,这无疑反衬出杨贵妃独眠黄土的不幸。“妾亡”与“天子还京”的对举,在读者眼中便转化成了字字血泪的控诉与谴责。流露出杨贵妃为平定事变舍身护君之意,寄寓着作者的深深同情。
结句“马嵬坡尘土虚名”升华主题,杨贵妃的死在马嵬坡的尘土中留下的只是虚名。这样的结尾不仅使全曲弥漫着一种凄美,苍凉的悲剧气息,还会使读者反思古代社会根深蒂固的“女人祸水论”。
19.A 20.(1)《念奴娇·过洞庭》侧重于借景抒情,以乐景写乐情,在孤独中抒发豪迈之情。上片寓情于景,“玉鉴琼田”“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诉说自己的澄澈之心,高洁之向。下片景中见情,“孤光自照”是孤独的月光,也是自己孤独的坚守。
(2)《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侧重于用典抒情,以乐景写哀情,在豪迈中倾诉哀愁之情。无论是“君山云气”还是“阮湘草木”的景色,都让词人独自凝愁。而下片开头写壮阔之景,却又转想到世间离愁,落脚点还是哀。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丛丛青草在洞庭湖边盛放”错误,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并不是说丛丛青草在洞庭湖边盛放。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念奴娇·过洞庭》上片寓情于景,“洞庭春草”指的是洞庭湖加上与之相连的春草湖,点出地点。“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秋月对于生活在农业社会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古代文人来说,当是别有意味。“更无一点风色”说的是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这种表达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诗意。“玉界琼田”形容的是秋月下一碧万顷的湖水,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紧承“更无一点风色”,从秋月写到秋水。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可知“玉鉴琼田”“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诉说自己的澄澈之心,高洁之向。
下片景中见情,此处的“应”语气相当肯定。诗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矣。张孝祥用了“孤光”这一典故,“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可知此处“孤光自照”是孤独的月光,也是自己孤独的坚守。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借登楼远望、吊古伤今。上片写词人登楼背景和楼上初见时的景致。“湖海倦游客”二句写湖海倦游,如今乘舟而归,表达了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承上意写经过长途的江面飘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日落”三句,词人纵笔直写登楼远眺的景色。“徒倚栏干久”二句,从傍晚到月夜的时空转换,更深一层地刻画词人倚栏凝思的种种意绪,而含蓄的笔墨又为下片直抒胸臆积蓄了情势。
下片抒发吊古伤今的情怀。下片首句描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色。“隘九州”,点明岳阳楼位居国内险要的地方。“欲吊沉累无所”二句,借对屈原的凭吊,表达了怀有才干而为君主疏离的辛酸悲苦之情;“回首叫虞舜”二句,借对贤君虞舜的呼唤,表现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这首词写途中登临的感受,语悲切。作者不是空泛地抒写古今人事兴衰的感慨,而是从眼前“日落君山”的景物铺写,联想到屈原的政治遭遇和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勾引起敬吊之情。“哀此写离忧”,表现出作者怀才见弃的幽怨,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21.D 22.(1)表现出诗人年岁虽老却老当益壮,想要在文学创作上有一番成就的豪情壮志;(2)表现出诗人看淡功名利禄的豁达。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D.“写出诗人当时生活窘迫,又饥又寒的物质状况让他时常担心”错误,由“惧在饥寒外”可知,诗人“惧”的不是饥寒的物质状况,而是国家状况以及自身有志难伸的处境。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鉴赏诗人情感态度的能力。由题干可知,首先要理解“有新功”的意思,然后结合全篇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吾年虽日逝,犹冀有新功”意思是“我的年华虽然一天天流逝,仍然希望有新的功业”,结合“诗书修孔业,场圃嗣豳风”可知,诗人不惧年岁已老想要继承《诗经》国风传统,想要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结合“浮云一扫空”可知,诗人已经把“浮云”一般毫无意义的功名利禄看淡了,而想要在别的方面“有新功”,可见诗人看淡功名利禄的豁达。
23.B 24.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按时间顺序,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从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表达了时光易逝,漂泊孤苦,孤独寂寞的情感。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下阕写词人遁入空门,早已内心平静,忘怀人生,表达冷漠和决绝的心境”理解有误,词人并没有遁入空门,只是寄居僧庐,虽“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故选B。
2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写作思路的能力。作者按时间顺序选取了三个具有特点的阶段。即少年、中午、晚年听雨的不同感受来写。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这里的“客舟”不是《枫桥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惊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而是孤独的天涯羁旅,孤独、忧愁、怀旧时时涌在心头。这时的雨伴随着断雁的叫声。这一个“断”字,联系了诸多意境,同断肠联系在一起,同亲情的斩断联系在一起,有一种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作者一生三个典型片断,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古代诗歌阅读,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古代诗歌阅读,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古代诗歌阅读,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