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1文言文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1文言文阅读第1页
    山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1文言文阅读第2页
    山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1文言文阅读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1文言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1文言文阅读,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1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2022春·山西太原·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子壮,字集生,南海人。万历四十七年以进士第三人授翰林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阉竖魏忠贤怒假他事削子壮及其父给事中熙昌籍崇祯初,起子壮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流贼犯皇陵,帝素服召对廷臣。子壮言:“今日所急,在收人心。宜下罪己诏,激发忠义。”帝纳之。乃会诸臣,列上蠲租、清狱、使过、宥罪等十二事。帝以海内多故,思广罗贤才,下诏援《祖训》,郡王子孙文武堪任用者,得考验授职。子壮虑为民患,立陈五不可。会唐王上疏,历引前代故事,诋子壮,遂除名,下之狱,坐赎徒归。久之,廷臣交荐,起故官,协理詹事府。未上,京师陷。福王立,起礼部尚书。至芜湖,南京亦失守,乃归。唐王立福建,召相子壮。以前议宗室事,有宿憾,辞不行。顺治三年,汀州遗变,丁魁楚等拥立桂王子永明王由榔于肇庆。苏观生又议立唐王弟聿,子壮沮不得,退居邑之九江村。永明王授子壮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军务。会大兵入广州,聿被执死,子壮止不行。明年春,张家玉、陈邦彦及新会王兴、潮阳赖其肖先后起兵,子壮亦以七月起兵九江村。兵多蜒户番鬼,善战。乃与陈邦彦约共攻广州,结故指挥使杨可观等为内应。事泄,可观等死。子壮驻五羊驿,为大兵击败,走还九江村,长子上庸阵殁。会故御史麦而炫破高明,迎子壮,以故主事朱实莲摄县事。实莲,子壮邑子也。九月,大兵克高明,实莲战死。子壮、而炫俱执至广州,不降,被戮。子壮母自缢。永明王赠子壮番禹侯,谥文忠,荫子上图锦衣卫指挥使。
    (选自《明史·陈子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阉竖魏忠贤/怒假他事削子壮及其父/给事中熙昌籍/
    B.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阉竖魏忠贤/怒假他事削子壮及其父/给事中熙昌籍/
    C.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阉竖/魏忠贤怒假他事/削子壮及其父给事中熙昌籍/
    D.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阉竖/魏忠贤怒/假他事削子壮及其父给事中熙昌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赋税、水利等。
    B.素服,居丧期间或遇到凶事时所穿的白色或本色衣服,也指日常穿的便服。
    C.除名,削除名籍,我国古代一种用来惩处犯罪官员的方法,即革职免官。
    D.詹事府,明清时期的中央机构之一,主要职责是从事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子壮担任礼部右侍郎时,朝廷发生了流贼侵犯皇陵的事情,他劝说皇帝下罪己诏收拢人心,建议被皇帝采纳。
    B.皇帝打算任用郡王子孙中有才能的人,陈子壮担心会给百姓带来祸患而加以反对,结果触怒皇帝,被关进监狱。
    C.明亡后,陈子壮起兵抗清,与陈邦彦相约一同进攻广州,并联系杨可观等人里应外合,然而事情泄露,导致失败。
    D.清兵进攻高明,陈子壮战败被捕,因为拒不投降,最终被杀,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得到永明王的肯定与褒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唐王立福建,召相子壮。以前议宗室事,有宿憾,辞不行。
    (2)子壮驻五羊驿,为大兵击败,走还九江村,长子上庸阵殁。

    (2022春·山西大同·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帅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已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对曰:“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誉,盖谦谦之志耳。”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主/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B.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C.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D.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炀帝,是隋二世皇帝杨广的庙号,含贬义,体现了后人对其恶政伤民的评价。
    B.起居注,是指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修史的重要依据,常设专官来掌管。
    C.庚辰,在文中是纪日,按天干地支排序,庚辰前一位是己卯,后一位是辛已。
    D.践祚,也称践阵,指走上阵阶主位,文中是登基的意思,与“受禅”含义不尽相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从正面指出尧、舜广开言路而知晓恶人恶行,可谓“兼听则明”;也从反面列举了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人“偏听则暗”的悲剧结局。
    B.褚遂良虽然同意唐太宗查看起居注中的言行记录,但作为史官,他对君主言行都会如实详尽记载,“不虚美,不隐恶”,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C.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看重中原的华夏民族,轻视少数民族,唐太宗却做到了平等地爱护他们,是他创造盛世、使“四方服悦”的原因之一。
    D.唐太宗与大臣们的议论会经常聚焦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避免重蹈前朝的治政之失;在与大臣们的论治中,太宗能够做到兼听众议,从谏如流。
    8.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2)【课内考查】《六国论》: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022春·山西阳泉·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是编年体史书,以时为经,以事为纬。
    B.周代有公、侯、伯、子、男等五等爵位,如文中的“郑伯”的“伯”。
    C.壮即壮年,古时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人,其后称为“壮”。
    D.版本指筑墙的夹板,后也指版筑的工事,设版即修筑防御工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两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并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表明烛之武起初不愿意为郑伯出使秦国劝说秦伯退兵。
    C.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秘密拜访秦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利害,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
    D.秦、晋围郑是因为其“无礼于晋”,晋文公认为进攻秦军“不仁”“不知”“不武”,可见《左传》重视“礼”。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022春·山西长治·高一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今介甫①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光窃意门下之士,方日誉盛德而赞功业,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非门下之士则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若是者不惟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三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轹州县,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故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文本二:
    今君实②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注]①介甫:王安石,字介甫。②君实:司马光,字君实。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是者不惟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B.若是者不惟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C.若是者不惟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D.若是者不惟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阎,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民间,平民或房屋。
    B.圣贤,圣人与贤人的合称,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C.先王,指先代圣王或称已故的君王,文中指称已故的君王。
    D.壬人,指善于巧言谄媚,不行正道的人,“难”意为排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执政才一周年,招致了上至朝廷、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小吏差役的非议,这让王安石始料未及。
    B.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可能听不到大家的非议,因为无论是王安石的门下之士还是非门下之士都不会跟他说实情。
    C.司马光引用了孔子的“君子求诸己”,劝告王安石也当反思招致天下人怨恨和诽谤的原因在哪里,不可单单归邪于天下的人。
    D.司马光显然与王安石政见不同,但从信中“添备交游之末”“介甫固大贤”等语言中可以看出到马光对王安石的尊重。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
    (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2022春·山西运城·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枢密副使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光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第,时人贤之。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安石得政,行新法,帝问光,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昔太宗平河东立和籴法时米斗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世世患。臣恐异日之青苗,亦由是也。”
    元祐元年光有疾,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光不敢当,曰:“不见君,不可以视事。”诏令子康扶入对,且曰:“毋拜。”遂罢青苗钱,复常平粜籴法。两宫虚己以听。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帝即临其丧,赠太师、温国公,温曰文正。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
    绍圣初,御史周秩首论光诬谤先帝,尽废其法。章惇、蔡卞请发冢斫棺,帝不许,乃令分赠谥,仆所立碑。徽宗立,复太子太保。蔡京擅政,复降正议大夫,京撰奸党碑,令郡国皆刻石。长安石工安民当镌字,辞曰:“民愚人,固不知立碑之意。但如司马相公者,海内称其正直。今谓之奸邪,民不忍刻也。”府官怒,欲加罪,泣曰:“被役不敢辞,乞免镌安民二字于石末,恐得罪于后世。”闻者愧之。建炎中,配飨哲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昔太宗平河东/立和籴法时/米斗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
    B.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昔太宗平河东/立和籴法/时米斗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
    C.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昔太宗平河东/立和籴法时/米斗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
    D.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昔太宗平河东/立和籴法/时米斗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即黄河以东地区,“河”专指黄河,“将军战河北”的“河”与此相同。
    B.擢,指提拔官职,《出师表》中“陟罚臧否”的“陟”意思与“擢”大致相同。
    C.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是社稷之臣也”中“社稷”已用作国家的代称
    D.薨,古代不同地位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其中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年少时就聪颖异常,听到别人讲《左氏春秋》,回家后就能够给家人讲解此书并了解其大概的要义。
    B.司马光敢于直言进谏,他直截了当指出王安石变法可能会导致百姓最终还不起债务,加重百姓负担的问题。
    C.司马光一直勤于政务,他不分昼夜,亲自处理各种国家事务,宾客以诸葛亮之事来劝他休息,他才肯作罢。
    D.司马光深得民心,蔡京当权时,欲把司马光的名字刻入奸党石碑,石匠安民有感于司马光的为人,不忍刻字。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
    (2)章惇、蔡卞请发冢斫棺,帝不许,乃令夺赠谥,仆所立碑。

    (2022春·山西吕梁·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八月,吴主征昭武将军、西陵督步阐。阐世在西陵,猝被征,自以失职,且惧有谗,九月,据城来降。
    冬十月,吴陆抗闻步阐叛,亟遣将军左奕、吾彦等讨之。帝遣荆州刺史杨肇迎阐于西陵,车骑将军羊祜帅步军出江陵,巴东监军徐胤帅水军击建平以教阐。陆抗敕西陵诸军筑严围,内以围阐,外以御晋兵,昼夜催切,如敌已至,众甚苦之。诸将谏曰:“今宜及三军之锐,急攻阐,比晋救至,必可拔也,何事于围,以敝士民之力!”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凡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攻之,不可猝拔。北兵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皆欲攻阐,抗欲服众心,听令一攻,果无利。围备始合,而羊祜兵五万至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可忧者,假令敌得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若晋据西陵,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其患不可量也。”乃自帅众赴西陵。
    初,抗以江陵之北道路平易,救江陵督张成作大堰遏水,渐清平土以绝寇叛。羊祜欲因所遏水以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之,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祜止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粮,大费功力。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曰:“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兵皆以精兵守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十二月,肇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步阐畜力伺间,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兵大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拔西陵,诛阐及同谋将吏数十人,皆夷三族。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吴主加抗都护。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有删改)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夜易/夷兵皆以精兵守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
    B.即夜易/夷兵皆以精兵守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
    C.即夜易夷兵/皆以精兵守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
    D.即夜易夷兵/皆以精兵守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
    21.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和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敝士民之力”“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这两句中,“敝”和“固”的活用情况相同。
    B.“比晋救至”和“宰严限追比”中的“比”都有“等到”的意思,和成语“比肩接踵”的“比”意思不同。
    C.“何以御之”和“不吾知也”句式相同,这两句和“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的句式不同。
    D.“十二月,肇计屈,夜遁”句中“夜”是名词用作状语;“今宜及三军之锐”中的“三军”是古今异义词。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代居住在西陵的步阐,因为失职而被吴主征召,又担心有人进谗言,就占据西陵城叛变投敌,陆抗立即派遣多名将军率兵前去平叛。
    B.针对晋朝派出荆州刺史杨肇等三路大军前来救援叛军,陆抗力排众议,严令下属修筑高墙来隔绝内外敌人,昼夜催促逼迫修筑围墙。
    C.江陵的北部,吴国原先修了条蓄水大坝,晋国想借水运粮,却扬言要毁掉堤坝,陆抗命令毁掉大坝,晋国因而多费人力和时间陆路运粮。
    D.吴国有将领临阵叛逃向敌方提供布防情报,陆抗迅速重新部署;敌军败逃,陆抗先假装追赶,后大败丢盔弃甲的晋军,最终攻克西陵。
    2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皆欲攻阐,抗欲服众心,听令一攻,果无利。
    (2)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
    (3)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022春·山西忻州·高一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闰正月诏天下举异才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时山陵未毕,而中官郭镛请选妃以广储。谢迁力言不可,文升主之。御史以纠仪下狱,文升谓“即位之初,不宜辄罪言官”。于是得释,时论伟之。三月,上视学,释奠先师,吏部尚书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恕疏起用谪降主事张吉、王纯,中书舍人丁玑,进士敖毓元、李文祥。先是,五人并以言事远谪,南京吏部主事储瓘上言:“五人者,既以直言徇国,必不变节辱身。乞取而寘之风纪论思之地,则言论风采必有可观。与其旋求敢谏之士,不若先用已试之人。”上命吏部皆起用之。少詹事杨守陈上开讲勤政疏,上嘉之。初开经筵。讲毕,赐讲官程敏政等茶及宴,上皆呼先生而不名。吏部尚书王恕上言:“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左右之人,与大臣相见者不多,亦岂能尽识大臣贤否。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夏四月,右庶子张升劾大学士刘吉,不报。先是,大学士万安、尹直既劾罢,吉附阿科道,建言当超迁,待以不次之位。升遂上疏言:“应天之实,以人才为先,人才以辅臣为先。初科道以万安、刘吉、尹直为言,安与直以次罢遣,惟吉独存,遂建言超迁科道。自是无复肯言,而群臣靡然附之。李林甫之蜜口剑腹,贾似道之牢笼言路,吉实合而为一。请亟遣斥,以应灾异,以回天心。”不报。御史魏璋附吉劾升,迁南京工部员外。六月,王恕上言禁文职夺情起用。上从之。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闰正月/诏天下举异/才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
    B.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闰正月/诏天下举异/才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
    C.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闰正月/诏天下举异才/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
    D.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闰正月/诏天下举异才/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见:臣下谒见帝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成为对天子的尊称。
    B.山陵:古代帝王或皇后的坟墓。与《触龙说赵太后》“山陵崩”的“山陵”意同。
    C.科道: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
    D.夺情:古代官员为国事被夺去“丁忧”孝亲,不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文升被任命为左都御史,又受赐大红织金衣,可能是孝宗皇帝做太子时就知道马文升的缘故。
    B.中官郭镛提出选妃来广储后宫的主张,遭到谢迁极力反对,马文升却极力赞同中官郭镛的提议。
    C.孝宗皇帝视察太学,祭奠孔子,王恕请求加礼,改用太牢礼,并请求起用因言事被谪贬远地的官员。
    D.王恕上疏皇帝必须每天与群臣议事;张升多次弹劾刘吉,但是奏章被扣押在皇帝内宫,不予答复。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以纠仪下狱,文升谓“即位之初,不宜辄罪言官”。
    (2)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参考答案:
    1.D 2.A 3.B 4.(1)唐王在福建自立为王,征召陈子壮让他担任宰相。陈子壮因为之前商议宗室的事和唐王有旧怨,推辞没有接受。
    (2)陈子壮在五羊驿驻军,被清朝的军队打败,逃跑回到九江村,他的大儿子陈上庸在战场上战死。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天启四年,主持浙江乡试,发出策问讽刺宦官。魏忠贤发怒,借别的事削除陈子壮以及他父亲给事中陈熙昌的官籍。
    “浙江乡试”作“典”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C;
    “怒”的主语是“魏忠贤”,应在“魏忠贤”前断开,排除B。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赋税”属于“户部”,“水利”属于“工部”。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结果触怒皇帝”错,由原文“帝以海内多故,思广罗贤才,下诏援《祖训》,郡王子孙文武堪任用者,得考验授职。子壮虑为民患,立陈五不可。会唐王上疏,历引前代故事,诋子壮,遂除名,下之狱,坐赎徒归”可知,“结果触怒皇帝”于文无据。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相”,担任宰相;“宿憾”,旧怨;“辞”,推辞。
    (2)“为”,表被动;“走”,逃跑;“殁”,战死。
    参考译文:
    陈子壮,字集生,南海人。万历四十七年以进士第三名的成绩被朝廷授官翰林编修。天启四年,主持浙江乡试,发出策问讽刺宦官。魏忠贤发怒,借别的事削除陈子壮以及他父亲给事中陈熙昌的官籍。崇祯初年,起用陈子壮担任原官,多次升迁至礼部右侍郎。流贼侵犯皇陵,皇帝身着便服召集朝廷大臣商议。陈子壮说:“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在于收拢人心。皇帝应该下发罪责自己的诏书,激励忠义之士使其奋发有为。”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会集各位大臣,条列蠲租、清狱、使过、宥罪等十二件事。皇帝因天下多事,想广泛搜罗贤才,下诏援引《祖训》郡王子孙文武方面能胜任的,通过考核授予官职。陈子壮担忧这成为人民的祸患,立即上春五项理由加以反对。恰逢唐王上疏,他引用前代旧例,诋毁陈子壮。于是皇帝削除了陈子壮的官职,将他关进监狱,他因为交钱赎罪为徒隶得以归家。很久之后,朝廷官员纷纷举荐他,起用他担任原官,协助治理詹事府。他还没有上任,京城就陷落了。福王即位,起用他为礼部尚书。陈子壮到达芜湖,南京也失守,他就返回家乡。唐王在福建即位,征召陈子壮让他担任宰相,陈子壮因为之前商议宗室的事和唐王有旧怨,推辞没有接受。顺治三年,汀州发生事变,丁魁楚等在肇庆拥立桂王之子永明王朱由榔为皇帝。苏观生又建议拥立唐王之弟朱聿为帝,由于陈子壮阻止没有成功,陈子壮退居家乡的九江村。永明王授予陈子壮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官职,监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的军务。恰逢大清军队进入广州,朱聿被抓捕处死,陈子壮留下没有去赴任。第二年春天,张家玉、陈邦彦以及新会王兴、潮阳赖其肖先后起兵,陈子壮也于七月在九江村起兵。其兵多是以船为家的蜒户番鬼,善于作战。便与陈邦彦约定共同攻打广州,结交原指挥使杨可观等为内应。事情泄密,杨可观等被杀。陈子壮在五羊驿驻军,被清朝的军队打败,逃跑回到九江村,他的大儿子陈上庸在战场上战死。适逢原御史麦而炫攻破高明,迎接陈子壮,以原主事朱实莲代理县中事务。朱实莲,是陈子壮同乡之子。九月,清朝军队攻克高明,朱实莲战死。陈子壮、房而炫都被抓并押解到广州,他们拒不投降,被杀。陈子壮母亲也自缢而死。永明王追赠陈子壮为番禺侯,谥号文忠,陈子壮的儿子陈上图也因为父亲的功绩被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
    5.C 6.A 7.B 8.(1)所以君主广泛地听取和吸纳意见与建议,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并且下面的民情也能够畅通地到达君主。
    (2)有像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天天削弱,月月割地,以致于走向灭亡。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唐太宗说:“不是这样。我能做到这样的原因,只在五个方面。自古以来,帝王纷纷忌妒比自己强的人,而我一旦发现别人的优点,就好像自己拥有这些优点一样高兴。对优秀人才来说,他们的品行和才干往往不能兼备,我常常忽略他们的缺点,而使用他们的长处。
    本题中,“不然”,用在对话的开头,否定对方前面所说的话,不可断开,排除AD;
    “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自古帝王”主语,“疾”谓语,“胜己者”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独立成句,排除B。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A.“炀帝,是隋二世皇帝杨广的庙号”错误。炀帝,是隋二世皇帝杨广的谥号。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褚遂良虽然同意唐太宗查看起居注中的言行记录”错,根据“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可知,褚遂良不同意唐太宗查看。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是故”,所以;“兼听广纳”,广泛地听取和吸纳意见与建议;“贵臣”,权臣;“壅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上通”,畅通地到达君主。
    (2)“势”,形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为……所”表被动;“日”“月”,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一月月。
    参考译文:
    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做才算明智?怎样做才会昏庸?”魏征回答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会作出明智的决断;偏听偏信,就会昏庸。从前尧清楚地地向下面的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的恶行被他知晓。舜广开视听,所以共工、鲧和驩兜这样的坏人无处隐藏。秦二世毫不怀疑地信任赵高,给自己带来了在望夷宫被赵高杀害的悲剧。梁武帝不加选择地听信朱异,结果让自己遭受在台城被活活饿死的屈辱。隋炀帝片面相信虞世基,落得被部将缢杀在彭城阁的下场。所以君主广泛地听取和吸纳意见与建议,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并且下面的信息也能够畅通地到达君主。”唐太宗说:“说得对!”唐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掌管起居注,我可以看看里面所写的内容吗?”褚遂良回答说:“史官笔录君主的言行,详细地记载君主的善与恶,希望君主因此不敢有不良的言行,还没听说过君主自己看阅起居注的先例。”唐太宗说:“我有不妥的地方,你也要如实记载下来吗?”褚遂良回答说:“我的本职工作是如实笔录陛下言行,(您的不善)我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载,天下人都会记载。”唐太宗说:“确实是这样。”贞观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唐太宗御驾翠微殿,问近侍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即使统一了中原,也不能使少数民族归服。我的才能不如古人,但所取得的成就却超过他们,我自己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大家敞开心扉据实说说你们的看法吧!”大臣们都说:“陛下的功劳德行像天和地那样广大,我们无法说清楚。”唐太宗说:“不是这样。我能做到这样的原因,只在五个方面。自古以来,帝王纷纷忌妒比自己强的人,而我一旦发现别人的优点,就好像自己拥有这些优点一样高兴。对优秀人才来说,他们的品行和才干往往不能兼备,我常常忽略他们的缺点,而使用他们的长处。帝王在提拔任用贤才的时候,往往巴不得把他们揣在怀里,而退弃无能之辈的时候,恨不得把他们通通推到沟里,而我见到贤才就会敬重他们,遇到无能之辈就怜惜他们,两类人都能得到恰当的安排。君主们往往厌恶鲠直坦率的人,明里暗里地处死他们,没有哪朝哪代不是这样。我登基以来,满朝都是鲠直坦率的人,(我)从来没有贬斥责罚过一个人。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看重华夏族,却轻视少数民族,只有我能做到平等地爱护他们,所以各个周边民族都像依赖亲生父母一样依赖我。这五个方面,就是我成就今天事业的原因啊。”唐太宗回头对褚遂良说:“你曾经担任过史官,像我方才说的一番话,符合实际情况吗?”褚遂良回答说:“陛下博大宽广的德行记载不完,却只从这五个方面自我称誉,大概(这)是陛下谦虚的气度啊。”
    9.C 10.B 11.(1)哪里(怎么,为什么,或何)用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国力雄厚就是你(秦国)国力薄弱。
    (2)晋国有什么满足?已经在东方使郑国成为它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时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人,其后称为‘壮’”错,古时男子二十岁表示成人,行加冠礼,但身体还不够强壮,称“弱冠”;三十岁为“壮”。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起初不愿为郑出使秦国”错误,只是有些牢骚或埋怨。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为什么;“陪”,增加;“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厌;“厌”,满足;第一个“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界;“肆”,扩大;第二个“封”,名词,疆界。
    参考译文:
    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郑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那里,自己就回去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这是不仁义;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利用混乱去改变已有的协调,这并不是威风。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12.D 13.C 14.A 15.(1)因此谤议纷纷,像沸腾的开水在翻滚,怨恨、嗟叹之声充满了道路,寻求其根本原因,就是推行新法。
    (2)如今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的职权,生事扰民,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反对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像这样的人不仅是不忠于您,也是不忠于朝廷的。如果您真的坚信变法主张,推广实行,等到二三年之后,则朝廷所受的祸害已经很深重了,怎么能够挽救呢?

    “不忠于介甫”是状语后置句,正常应为“于介甫不忠”,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此志”作动词“信”的宾语,“信此志”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推而行之”省略主语“介甫”,“推而行”是连动谓语形式,“之”作其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C。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指称已故的君王”错误,文中指称先代圣王。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这让王安石始料未及”错误,原文说“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所以不是“始料未及”。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盈”,充满;“迹”,寻求;“咸”,全部。

    (2)“所以”,用来……的;“见教”,指教我;“以致”,因此招致;“怨谤”,怨恨和指责。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到现在您执政才一周年,在朝廷的及来自各个地方的士大夫,没有一个不责备您,就像是从一个人的嘴里说出来的;下至平民百姓、小吏差役,也都窃窃私语,埋怨叹息,所有的人都把罪责推给您,不知道您可曾听到过这些议论并且知道是什么原因吧?我私下认为您的门下之士,正在天天称誉您的盛德,赞颂您的功业,没有一个人敢把这些情况通报给您。而不是您的门下之士就都说:“他正受到君王的信任而专断朝政,不要触犯他而自取其祸,不如坐着等待,不出二三年,他将自己遭到失败。”像这样的人不仅是不忠于您,也是不忠于朝廷的。如果您真的坚信变法主张,推广实行,等到二三年之后,则朝廷所受的祸害已经很深重了,怎么能够挽救呢?像我就跟您的门下之士和非门下之士的态度不同,有愧作为你的朋友中的一员,不敢只求目前免于您的谴责、愤怒,而不向您一一陈述自己的恳诚。
    当今天下十分厌恶您的人,他们对您毁谤、污蔑,所有的坏话都用上了。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您本来是大贤人,您的失误在于用心过了头,自信心太强罢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古来圣贤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使众官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委派任务而责令其取得成功;他们的养民之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救免逃避债务。您认为这些都是迂腐儒生的老生常谈,不值得去做,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于是,财利方面的事不再委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经管而改由中书省、枢密院长官兼领,又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集擅长文章之士及通晓财利之人,让他们去大讲功利。又委任常平仓、广惠仓的特派员四十多人,使他们在各个地方推行新法。起初是发放青苗钱,接着想使每户出免役钱,后来又想再制定出农田水利法而加以推行。所委派的人虽然都是选择才能出众之士,但其中也有侵犯州、县官的职权、扰乱百姓使他们不得安宁的轻浮狂躁之徒。于是,士大夫不服气,农人、商人丧失了他们的产业,因此谤议纷纷,像沸腾的开水在翻滚,怨恨、嗟叹之声充满了道路,寻求其根本原因,就是推行新法。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您也当自己想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哪里,不可单单归罪于天下的人。
    文本二:
    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的职权,生事扰民,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反对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定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16.D 17.C 18.C 19.(1)但是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领军队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麟州。
    (2)章惇、蔡卞奏请挖开他的坟墓砍碎他的棺材,哲宗不答应,于是命令削除他的赠官谥号,推倒所树立的石碑。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愚笨的老百姓知道借债的利处,但不知道还债的害处,不单是县官不强求,就是富有的百姓借贷也不强求。过去太宗平定河东,制定和籴法,当时一斗米十钱,百姓乐意和官府做交易。后来物价暴涨而和籴法没有取消。
    “富民”为偏正结构,,做“亦不强也”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AC;
    “也”字是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排除B;
    “时”是“米斗十钱”的时间状语,不能断开,排除AC;
    “与官为市”是“乐”的具体内容,不能断开,排除AB。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社为谷神,稷为土神”错。“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宾客以诸葛亮之事来劝他休息,他才肯作罢”错。原文是“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可见宾客以诸葛亮之事来劝他休息,他只是说“死生都是命”,并未“作罢”。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引”,率领;“没”,通“殁”,消灭;“去”,离开。
    (2)“发”,打开 、挖开、挖掘;“许”,答应、允许、同意;“仆”,推倒。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司马光七岁时,稳重的样子如同成年人,听老师讲授《左氏春秋》,非常喜欢这本书,回来后将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考中进士甲等。枢密副使庞籍推荐他担任馆阁校勘。司马光听从庞籍征召,担任并州通判。麟州屈野河西有很多肥沃的田地,西夏人蚕食侵吞这块土地,成为河东地区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这块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解河东粮食价格高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但是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领军队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麟州。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像拜见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贤者。
    神宗即位后,提拔他担任翰林学士。王安石执政,颁行新法,皇帝询问司马光,司马光说:“愚笨的老百姓知道借债的利处,但不知道还债的害处,不单是县官不强求,就是富有的百姓借贷也不强求。过去太宗平定河东,制定和籴法,当时一斗米十钱,百姓乐意和官府做交易。后来物价暴涨而和籴法没有取消,于是成为河东的世代祸害。我恐怕他日的青苗法,也会像这样。”
    元祐元年,司马光生了病,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皇帝免除司马光朝见自己的职责,允许他乘肩舆,三天一次去台省办公。司马光不敢答应,说:“如果不能见到皇上,我就不可以工作。”皇帝下诏书命令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扶着司马光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并且说:“不用参拜。”司马光就废除了青苗法,恢复了常平卖米和买米的办法。太皇太后都虚心的听从他的意见。司马光看到自己的进言和计策都被采纳,想要以身报国,于是他亲自处理各种事务,不分昼夜地工作。宾客见司马光身体瘦弱,就举诸葛亮食量少而事务繁多的事例来劝诫。司马光说:“死生都是命。”这年九月,司马光去世,享年六十八岁。皇帝亲临他的丧事,追赠他为太师、温国公,赐予谥号文正。京城的人停止营业前往吊唁,卖衣祭奠,街巷中的哭泣声超过了街道上车水马龙的声音。
    绍圣初年,御史周秩首论司马光诬蔑诽谤先帝,于是全部废除他们实行的法令。章惇、蔡卞奏请挖开他的坟墓砍碎他的棺材,哲宗不答应,于是命令削除他的赠官谥号,推倒所树立的石碑。徽宗即位,恢复他太子太保的名分。蔡京专权擅政,又降司马光为正议大夫。蔡京撰写《奸党碑》,令各州郡都刻石成碑。长安石工安民承担刻字任务,他推辞说:“我是愚蠢之人,本不知道立碑的用意。只是像司马相公这样的人,海内称赞他为人正直,现在说他奸邪,我是不忍心刻字。”长安府官吏大怒,打算加之以罪,安民哭着说:“徭役我不敢推辞,乞求不要刻安民二字于石碑之末,恐怕得罪于后世。”听见此话的人感到惭愧。建炎年间,司马光被祔祀于宋哲宗的庙庭。
    20.C 21.B 22.A 23.(1)众将都想攻打步阐,陆抗想使众人心服,就听任他们进行一次攻击,果然没有取胜。
    (2)陆抗向东返回乐乡,脸上没有骄傲自满的神情,还像以往一样谦虚。
    (3)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当夜更换夷兵,全都用精兵把守。第二天,杨肇果然攻打原来夷兵防守的地方,陆抗下令反击,利箭、巨石像雨点一样袭来,杨肇的部众死伤者一个接一个。
    “夷兵”作“易”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B;
    “矢石”作“雨下”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D。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追比”,就是地方官限期缴税、交差等,过期以杖责、监禁等方式继续追逼;“比肩接踵”的“比”是靠近,挨着的意思。
    故选B。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因为失职而被吴主征召”概述错误。依据原文“自以失职”可知,吴主征召步阐入朝,并没有说明原因,而步阐却猜测自己是因公事失职而被征召。
    故选A。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服”,使动用法,使……心服;“听”,听任。“果”,果然。
    (2)“东”,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矜色”,骄傲自满的神情;“谦冲”,谦虚。
    (3)“为……所”,表被动;“劫”,胁迫,挟持;“日”“月”,名词作状语,天天,月月。
    参考译文:
    晋武帝泰始八年秋季八月,吴主征召昭武将军、西陵督步阐。步阐世代居住在西陵,突然被召,以为是自己失职,而且害怕有人尽了谗言,九月,占据西陵城投降晋国。
    晋武帝泰始八年冬季十月,吴国陆抗听到步阐背叛的消息,马上派遣将军左奕、吾彦等去讨伐。晋武帝派遣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迎接步阐,车骑将军羊祜统率步兵进攻江陵,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攻打建平来救援步阐。陆抗命令西陵各军筑造高峻的围墙,内可用来围困步阐,外可以此抵御晋兵。陆抗白天黑夜地催促逼迫修筑围墙,就好像敌人已经到来,众人为此异常劳苦。诸位将领进谏说:“当前应乘三军的锐气,急速攻打步阐,等晋军的救兵到来,必定已攻克西陵,何必修筑长围,使士兵、百姓的气力都疲惫呢!”陆抗说:“西陵城所处的地势已是很坚固了,粮谷又充足,况且所有守备防御的设施、器具,都是我早先在西陵任职时所规划设置的,现在反过来攻打它,不可能很快取胜。晋兵到来而我们没有防备,内外受敌,靠什么来抵御?”诸将都想攻打步阐,陆抗想使众人心服,就听任他们进行一次攻击,果然没有取胜。对西陵包围的围墙刚刚合拢,羊祜的五万兵就到了江陵。诸位将官都认为陆抗不适宜去西陵。陆抗说:“江陵城池坚固,兵马充足,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假如敌人得到了江陵,必然守不住,我们的损失小。如果晋兵占据了西陵,那么南山的众多夷人都会骚乱动摇,这样的话,祸患就不可估量了。”于是,亲自率领部众奔赴西陵。
    当初,陆抗因江陵的北面道路平坦易行,命令江陵督张咸兴造大坝阻断水流,浸润平地以断绝敌人侵犯和内部叛乱。羊祜想依靠大坝阻住的水用船运送粮草,就故意扬言要破坏水坝来让步兵通行。陆抗听到这个消息,让张咸急速毁坏大坝。诸将都迷感不解,多次谏阻陆抗也不听。羊祜到了当阳,听说大坝已毁,只好改变船运的计划,用车子运粮,耗费了许多人力和时间。将军朱乔营中的都督俞赞逃到了杨肇那里。陆抗说:“俞赞是军队中的旧官吏,了解我军虚实。我常常担心夷兵平时没有挑选后加以训练,敌人如果攻打围墙,必定先打夷兵防守的地方。”于是当夜更换夷兵,全都用精兵把守。第二天,杨肇果然攻打原来夷兵防守的地方,陆抗下令反击,利箭、巨石像雨点一样袭来,杨肇的部众死伤者一个接一个。十二月,杨肇无计可施,在夜里逃走。陆抗想追杨肇,又担心步阐积蓄力量,窥伺时机(出兵),自己的兵力不足以分开对付两头,就只擂鼓警戒部众,做出好像要追击的样子。杨肇的部众恐惧,全都丢弃铠甲脱身而逃。陆抗派轻装部队追赶他们,杨肇的军队大败,羊祜等人都带领军队撤退。陆抗于是攻克西陵,杀死步阐以及与他同谋的将吏共几十人,全都诛灭三族。陆抗向东返回乐乡,脸上没有骄傲自满的神情,还像以往一样谦虚。吴主加封陆抗为都护。
    24.C 25.B 26.B 27.(1)御史以郭镛违犯仪礼要求把他下狱治罪,马文升说“皇帝刚刚即位,不应该动不动就治罪言官(即谏议官员)”。
    (2)即使皇帝再耳目灵敏,哪能对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明察秋毫,不过将耳目灵敏寄托在左右人身上。

    【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马文升深深感念皇帝给予的特殊恩荣和待遇,因而更加发奋和勤勉,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闰正月,皇帝下诏,举荐天下特异人才。二月,皇帝亲自耕种籍田已毕,宴饷群臣,教坊进献杂技,在表演中有时竟说出一些轻慢污秽的语言。
    “异才”是“举”的宾语,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
    “毕”是完毕,是“耕籍田”的谓语,与前句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25.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与《触龙说赵太后》‘山陵崩’的‘山陵’意同”错,《触龙说赵太后》“山陵崩”的“山陵”指古代帝王,这里指赵太后。
    故选B。
    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马文升却极力赞同中官郭镛的提议”张冠李戴,应是“极力支持谢迁的反对”。
    故选B。
    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纠仪”,违犯仪礼;“辄罪”,动不动就治罪。
    (2)“聪明”,耳目灵敏;“察”,明察;“左右”,身边的人。
    参考译文:
    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马文升在朝堂上见到皇帝时,皇帝特赐给他一件大红织金衣。大概是皇帝当年在东宫时,就一向了解马文升的缘故。马文升深深感念皇帝给予的特殊恩荣和待遇,因而更加发奋和勤勉,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闰正月,皇帝下诏,举荐天下特异人才。二月,皇帝亲自耕种籍田已毕,宴饷群臣,教坊进献杂技,在表演中有时竟说出一些轻慢污秽的语言。马文升声色俱厉地斥责说:“新天子应当知道耕种和收获的辛苦,怎么能够用这种靡靡之音来扰乱皇帝的心思呢!”当即把教工、乐伎赶走。这时,为宪宗皇帝修造的坟墓尚未完工,而中官郭镛提请选妃,以广后宫。谢迁极力陈述不可这么做的道理,马文升也坚决支持他。御史以郭镛违犯仪礼论,要求把他下狱治罪,马文升说“皇帝刚刚即位,不应该动不动就治罪谏议官员”。于是,郭镛才免于被治罪,朝臣们议论此事时,都很推崇马文升,认为他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三月,皇帝巡视太学,释奠先圣先师孔夫子,吏部尚书王恕,请求加礼于孔子圣像之前,特用金币,改以太牢之礼。起用被贬为主事的张吉、王纯,中书舍人丁玑,进士敖毓元、李文祥。在此以前,这五个人都因为言事触怒了皇帝,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南京吏部主事储瓘上奏章说:“这五个人,过去既然为国家之利而敢于极言直谏,甚至不怕牺牲个人的利益,那么,今天他们也不会改变节操,而辱没自己的身份。乞请陛下把他们安排在既讲究风纪,又需要思想精敏、敢于直谏的位置上,我想他们的言论和风采一定能够成为众臣之楷模。与其到处搜求敢谏之士,莫如先用这些早经试过的人。”皇帝采纳他的意见,命令吏部全部起用这五个人。少詹事杨守陈,上了一道关于开讲经史以有益于皇帝勤政的奏章,受到皇帝的称赞。最先开讲的课程是经学。经学讲授完了的时候,皇帝特赐讲官程敏政饮茶,并宴请了他,对他直呼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吏部尚书王恕上奏章说:“正统年间以来,皇帝每天只上朝一次,群臣见皇帝的面只有片刻。这样,即使皇帝再耳目灵敏,哪能对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明察秋毫,不过将耳目灵敏寄托在左右人身上。可是,这些人同大臣们见面的时间也不多,这又怎么能够识别大臣们的中奸和贤愚呢。所以,如果皇帝真想要做到事事明察和鉴别真伪,必须每天坐于便殿,召见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面陈他们的想法,或仔细审阅他们的奏章。这样做,不仅可以认识和熟悉大臣,而且能够根据他们的天资和才干正确任用他们,还可以使皇帝的圣心受到启发。处理事情会更加聪敏和英明。”夏四月,右庶子张升弹劾大学士刘吉,其奏疏被扣留在皇帝内宫,不予回答。以前,大学士万安、尹直被弹劾罢官之后,刘吉便阿附讨好科道,他提出科道官员可以超迁,不必按着官阶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提升。张升上疏说:“所谓上应天命,实际上最主要的就是以选拔人才为先,而选拔人才又以选拔宰辅大臣为最先,当初,科道群臣都纷纷递交奏章,弹劾万安、刘吉、尹直,万安和尹直先后被罢官,唯独刘吉得以留任,于是他提出对科道官员可以越级升迁的建议。从刘吉提出此议之后,科道再无人弹劾刘吉了,而且群臣不分是非,全都同声附和他。唐朝李林甫口蜜而腹剑,南宋贾似道擅自钳制言论,刘吉的为人,实际上就是将李、贾二人的德行合于一身。请赶快罢遣刘吉,以消灾弭祸,以上应天心。”疏章交上以后,被押下不报。御史魏璋反而附和刘吉,弹劾张升,因而迁官张升为南京工部员外郎。六月,王恕上疏,提出文职官员父母丧亡守孝在家时,禁止夺情起用。皇帝听从这个意见。

    相关试卷

    山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7材料作文:

    这是一份山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7材料作文,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山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古代诗歌阅读,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3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广西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3文言文阅读,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