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通关试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9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通关试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9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通关试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9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通关试题解析版doc、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9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通关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易错点09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2022·广东梅州·一模)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品牌化进程加速,一改过去农产品经销只注重渠道供货,忽视品牌建设的特点,目前越来越多带有地域标识、生态环保、包装精美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广告等途径亮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各地推出的优质农产品广告语中,不恰当的是( )A.生态海南岛,绿色瓜果菜 B.京华(北京)好去处,昌平瓜果香C.铁岭(辽宁)云雾茶,一茶品天下 D.天台(浙江)山水名片,农产绿色请柬2.农产品品牌化生态意义在于( )A.增加就业 B.增强竞争力 C.引入基因工程 D.减轻土壤污染 【答案】1.C 2.D【解析】1.海南岛地区纬度低,水热条件较好,瓜果蔬菜品质较好,A恰当;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瓜果品质较好,B恰当;云雾茶多生长于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的亚热带地区,铁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不足,C不恰当;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山水风景条件好,D恰当。本题需要选择不恰当的选项。故选C。2.增加就业和增强竞争力属于社会经济效益,AB错误;引入基因工程可能会引发生态危机,C错误;品牌化建设越来越注重环境和生态品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可以减轻土壤污染,D正确。故选D。【点睛】农业发展要注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农产品品牌化有助于开拓农产品市场、提高竞争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市场化、有利于生态保护等。 (2022·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山东章丘大葱平均高度约1.0~1.8m,最高可达2.51m,被誉为“葱中之王”。其葱白肥大,甘芳可口,宜生食。地处高寒地区的青海省互助县引种章丘大葱。摸索出一套“章丘大葱——大白菜”的轮作栽培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其他葱类相比,章丘大葱的核心竞争优势是( )A.葱白产量高 B.知名度高 C.味美个体大 D.营养价值高4.互助县的“章丘大葱——大白菜”轮作栽培模式可以( )A.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B.提高农产品质量 C.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D.提高农产品产量 【答案】3.C 4.A【解析】3.由题干可知,山东章丘大葱平均高度约1.0~1.8m,最高可达2.51m,被誉为“葱中之王”,其葱白肥大,甘芳可口,宜生食。与其他葱类相比,章丘大葱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味美个体大,C正确。产量与价值与普通葱差不多,AD错误。大葱知名度高不是章丘大葱的核心竞争优势,B错误,故选C。4.材料中提到,地处高寒地区的青海省互助县引种章丘大葱,摸索出一套“章丘大葱—大白菜”的轮作栽培模式,主要是在2~6月种大葱,7~9月种大白菜,主要是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增加作物熟制,A正确。该模式不能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BD错误。一般混合农业可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而本地主要是种植业,所以也不能灵活应对市场变化,C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 (2021·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高三期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下表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产棉区贡献率(%)时段(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北内陆面积单产面积单产面积单产1950—196522.6130.2726.8548.6152.389.521965—198018.7146.7420.3752.7834.9226.981980—199530.6537.5550.9330.5647.6219.051995—201055.5619.1662.0417.1361.909.522010—201557.4726.4468.0611.1166.679.52 5.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A.长江流域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6.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①土地资源丰富②沙漠化强度减弱③机械化水平高④气候暖湿化加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5.C 6.B【解析】5.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大产棉区中,西北内陆棉区自1950年以来,面积一直比较大,且单产贡献率较低,因此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西北内陆棉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6.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首先得益于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新疆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且近年来,全程机械化在新疆棉田得到大范围推广,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从而导致新疆棉花生产效率提升,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①③符合;沙漠化强度减弱是干旱区进行退耕还草生态治理的结果,退耕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②不符合;气候暖湿化加强不利于棉花产量提高,④不符合;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2022·广西·柳铁一中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的西部和北部。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已成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开垦M地区首先应该( )A.增温 B.排水 C.施肥 D.平地8.适宜在M地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水稻 B.甘蔗 C.棉花 D.小麦9.推测当前M地区农业发展中最不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A.基岩裸露,土地沙漠化 B.肥力下降,病虫害多发C.表土流失,水利设施老化 D.土壤板结,水土资源污染 【答案】7.B 8.D 9.A【解析】7.具体可知,M地区原来是沼泽,土壤中水分过多,开垦前必须要排水,B正确;该国为温带海洋气候,光热资源不足是该国各地共同的劣势,增温较为困难,A错误;该地位于河流下游,多冲积平原,土壤相对肥沃和平坦,CD错误。本题应选B。8.M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不适合种植喜高温的水稻、甘蔗,而棉花则需要光照充足,相对适合比较耐寒的小麦的生长,故D正确,ABC错误。本题应选D。9.M地区位于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没有明显的枯水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基岩裸露、土地沙漠化最不可能存在,A与题意相符;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会造成肥力下降,病虫害多发,表土流失和土壤板结,水土资源污染等问题,BCD与题意不符。本题应选A。【点睛】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该气候全年温和湿润;该气候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是气候湿润,降水相对较多,不易发生干旱灾害;限制性因素是光照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 二、综合题10.(2022·黑龙江·铁人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研究海拔和行向对酿酒葡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科研人员选择在云南省香格里拉酿酒葡萄示范园进行研究。在示范园内,科研人员选择了3个位于不同海拔的葡萄园,分别为西当(海拔约为2047米)、斯农(海拔约为2208米)、东水(海拔约为2387米);在同一海拔内,又分别选取东西行向和南北行向栽培的相邻地块进行采样分析,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图示意海拔和行向对葡萄纵横径及单粒质量的影响。(1)尝试描述在海拔、行向的影响下,葡萄果实纵横径及单粒质量的特征。(2)分析海拔升高对葡萄果实品质的积极影响。【答案】(1)特征:随着海拔升高,果实纵横径总体呈增大趋势,单粒质量总体也呈增加趋势;东西行向葡萄果实纵横径和单粒质量总体大于南北行向;南北行向纵、横径差异均较大,东西行向纵、横径差异均较小。(2)海拔升高,光照强度增加,植株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海拔升高,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提高葡萄品质。【分析】本题目以葡萄种植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根据图文材料,从海拔和行向两个角度来分析葡萄果实纵横径及单粒质量特征即可。葡萄果实纵横径及单粒质量的特征:据图分析西当、斯农、东水三地,随着海拔升高,果实纵横径总体从12mm到13mm,呈增大趋势,单粒质量总体从12.5mm到14mm,也呈增加趋势;单看东西行向,葡萄果实纵横径和单粒质量总体较大,因此东西行向大于南北行向;单看南北行向,纵、横径差异均较大,超过2mm,东西行向纵、横径差异均较小,不超过2mm。(2)结合图文材料和农业区位因素,主要从光照强度、昼夜温差等方面分析随海拔升高果实品质提升的原因。随着海拔升高,空气稀薄,光照强度增加、日照时间长,植株光合作用增强,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植物养分的积累;海拔升高,晴天多,空气稀薄,白天对大气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糖分和有机质的积累,有利于提高葡萄品质。 11.(2022·江西·上饶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嘉绒藏人生活在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中,为适应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在河谷、半山、高山地带发展立体布局的农牧业生产,至今仍保持着半农半牧的农业生产模式。早期果蔬种植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以自给自足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在半山台地上种植果蔬,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品远销成都等地。下左图示意嘉绒藏人分布,下右图示意高山峡谷地带农牧业立体布局。(1)从地形角度说明半山台地有利于果蔬种植的条件。(2)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该地区果蔬种植范围扩大到半山台地的原因。(3)说明该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仍保持半农半牧的原因。 【答案】(1)地势平坦,利于耕作,(可种植面积广);土壤不易被侵蚀,土壤肥力较高;(或流水侵蚀作用弱或土层较厚或水土流失少);台地海拔高,不易受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2)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内需增多;交通与保鲜冷藏技术水平的改善,对外销量增多;互联网等销售模式的兴起,销售市场的扩大;优良品种的培育,提高了产品的品质。销售市场的扩大、收入的增加,促进种植规模的扩大。(3)自然条件:高山峡谷地形,平地少(宜耕区少),垂直地域分异显著,适宜半农半牧;半农半牧方式因地制宜,对山地生态环境破坏小(环境压力小)。社会条件:受传统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安排农牧业生产,市场适应性强。【分析】本题以嘉绒藏人生活的横断山区高山峡谷地带农牧业立体布局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及其变化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1)结合材料分析,台地地形,地形平坦,可种植果蔬的土地面积广,且便于耕作和管理;地形平坦,土壤不易被侵蚀,土层较厚,土壤肥力较高;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威胁。(2)人口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扩大了种植范围;优良品种的培育,提高了产品的品质;交通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发展,互联网等销售模式的兴起,市场需求量扩大;销售范围扩大,收入提高等。(3)该地区农业生产方式是由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自然条件:山地垂直分异显著,低山台地河谷等地形平坦的地区适合发展耕作业,海拔较高的山地适合发展放牧业。社会经济条件:受传统生产经验和生活习惯影响,保持半耕半牧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安排农牧业生产,市场适应性强;耕作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当地人口数量少,劳动力数量有限,半农半牧生产方式对劳动力需求少;半耕半牧的方式因地制宜,有利于保护山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12.(2020·湖南·新邵县教研室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嘉南平原位于台湾山脉西部浊水溪以南,降水集中在夏季,旱季几乎无降水,耕地多为旱地。嘉南大圳(圳,灌溉用的水渠)北港溪以北从浊水溪取水,北港溪以南从曾文溪和乌山头水库取水,嘉南大圳虽是台湾岛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但是灌溉用水供应有限,因而实施三年轮作制,即灌溉区分三大区域,以三年为一循环,每一区域依次得到较多的供水(可种需水量大的水稻)、较少的供水(可种甘蔗)、完全不供水(只能种耐旱的杂粮),三种农作物轮换种植。下图示意嘉南大圳的主要灌溉水道的分布。(1)指出嘉南大圳对灌溉区耕地的影响。(2)说明嘉南大圳灌溉用水供应有限的原因。(3)有人提出,用水紧张的华北平原可借鉴嘉南平原农业发展经验,实施水稻—冬小麦—经济作物分片、三年轮作制。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答案】(1)提供灌溉用水,水田面积增加,旱田面积减少(改变耕地类型的比例);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提升土地生产力水平。(2)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且集中,为大圳提供水源有限;水库等蓄水设施不足,蓄水量有限;嘉南平原农业发展需水量大;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影响农业供水量。(3)赞同:缓解水资源紧张(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持土壤水分,保护土壤肥力;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不同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合理利用土壤,保持良好农田生态。不赞同:水资源紧张,种植水稻消耗大量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短缺;易引发土地盐碱化问题等。【分析】本题以嘉南大圳的相关资料为背景信息,考查水利工程对耕地的影响、水资源丰富程度的影响因素、农业发展措施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1)嘉南大圳对灌溉耕地的影响,主要从提供用水角度分析。嘉南大圳可提供灌溉用水,使水田面积增加,旱田面积减少,改变耕地类型的比例;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提升土地生产力水平,有利于耕地质量的提高。(2)供水依然不足的主要原因主要从“供、需”两个角度分析。该地地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为大圳提供水源有限;水库等蓄水设施不足,地处岛屿,无大规模的河湖,蓄水量有限;嘉南平原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嘉南大圳灌溉用水相对不足;经济发展,生活用水增加,二三产业用水多,影响农业供水量。(3)赞同:可从水资源、土壤肥力、提高生产效益、保持农田生态等角度分析。实施水稻—冬小麦—经济作物分片、三年轮作制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紧张,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经济;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不同作物轮作,可保护土壤肥力;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不同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合理利用土壤,有利于保持良好农田生态。不赞同: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种植水稻消耗大量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短缺;过度灌溉,地表蒸发强烈,易引发土地盐碱化问题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8 聚落与环境(通关试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8聚落与环境通关试题解析版doc、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8聚落与环境通关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6 自然环境(通关试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6自然环境通关试题解析版doc、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6自然环境通关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7 人口与环境(通关试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7人口与环境通关试题解析版doc、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7人口与环境通关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