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五四学制)(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共15分)
1. 如图是眼球结构的示意图,对眼球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黑眼珠”主要是由①虹膜决定的
B. ②的大小变化可以使我们在明、暗处都能看清物体
C. ④是巩膜,无色透明的,光线能够透过
D. ③的曲度过大,容易造成近视
2. 眼是人们心灵的窗户,耳则是人们通向心灵的路。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结构②能感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B. 呼吸道有炎症时容易患中耳炎,与结构⑦有密切关系
C. 结构③能将神经冲动放大后传到内耳
D. 感受到声波刺激后,结构⑥处形成了听觉
3. 脊髓从胸部折断,造成排便、排尿失禁,原因是( )
A. 脊神经被破坏 B. 脊髓与大脑的联系中断
C. 大脑的神经中枢被破坏 D. 脊髓被破坏,不能完成基本的反射活动
4. 如图为神经元模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C. 能够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D. 2是轴突,3是树突,4是神经末梢
5. 打喷嚏是鼻粘膜受到刺激,引发气管等处肌肉收缩产生的急促呼气动作,这一反应称为喷嚏反射。下列关于喷嚏反射不正确的是( )
A. 此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 感受器位于鼻黏膜上
C. 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效应器为气管等处的肌肉
6. 举重运动员遵从教练的指导,一见灯亮就用力举起杠铃。这一反射的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 )
A. 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B. 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C. 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D. 皮肤→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7.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B. 垂体能分泌多种激素,其中某种激素能调节甲状腺的活动
C.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D. 人体内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接触
8. 明明吃了不洁净的水果而患了蛔虫病,这里的不洁净的水果属于传染病的哪个基本环节( )
A. 病原体 B. 传染源 C. 传播途径 D. 易感人群
9. 当某种未知病原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突然爆发时,能迅速有效阻止传染病蔓延的措施是( )
A. 隔离病人 B. 服用或注射疫苗 C. 环境消毒 D.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10. 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头去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的作用。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唾液中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C. 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病菌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1. 如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图所表示的免疫过程,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
B. 甲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C. 抗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人生来就有的
D. 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12. 抗体发生作用的特点是( )
A. 一种抗体可以抵抗多种病原体
B. 一种抗体是由多种抗原刺激产生的
C. 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D. 抗原被清除后,抗体仍然可以存留在人体内
13. 产生肿瘤和引起花粉过敏的原因分别是:( )
A. 免疫功能过强、免疫功能过强 B. 免疫监视出现异常、免疫防御功能过强
C. 免疫功能较弱、免疫监视出现异常 D. 免疫清除出现异常、免疫功能过弱
14.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是一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B. 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
C.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传播、饮食传播等
D. 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该病的传染源
15. 全球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A. 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 温室效应、含铅废气、酸雨
C.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D. 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28分)
16. 5月4日,全国大中学生群体和优秀毕业生代表为主体,以“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为宗旨展开“五四”青年节的庆祝,各种节目精彩纷呈,充满青春气息。如图是眼和耳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能看清楚如此精彩的节目,是因为眼球内[ ______ ] ______ 的曲度能够调节,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 ______ ] ______ 上。
(2)歌曲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歌声经过[ ______ ] ______ 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 ______ ] ______ 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其中能够感受头部位置变动情况的结构是前庭和[ ______ ] ______ 。
(3)舞蹈表现了军民鱼水情谊深。随着音乐的旋律,舞蹈演员一系列高难动作表现出极好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人体维持动作协调和身体平衡的结构是 ______ 。一系列高难动作的完成需要 ______ 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
17. 生命活动的完成需依赖一定的结构基础,图表示针刺手指后完成缩手反射并形成痛觉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各部分结构。请分析回答:
(1)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在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 ______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如果针刺能感觉到疼痛,但无法完成缩手反射,受损部位可能是 ______ (用图中数字作答)。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写出感到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 ______ 。
(2)分析图示,说明脊髓具有 ______ 和 ______ 的功能。
(3)“望梅止渴”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 ______ ] ______ 中,该反射与 ______ 有关,是人类所特有的。
18. 激素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图是男性主要的内分泌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在生命活动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由 ______ 分泌的。
(2)图中[ ______ ] ______ 分泌的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到了青春期,男性的性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现,这主要是由结构6分泌的 ______ 作用的结果。
(4)在某山村出现一家三代中都有身高不足一米的男子,他们的家庭生活一切正常,可能的原因是幼年时 ______ 分泌不足。如果幼年时该激素分泌过多会得 ______ 。
(5)小晨近来多饮、多尿、多食,但日渐消瘦、四肢无力,医院检查结果是血糖浓度偏高,尿中含糖,可能与[ ______ ] ______ 的功能异常直接有关,它的分泌物可以调节糖在体内的 ______ 。
19. 科学探究是学生应具备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某科普小组利用蝌蚪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实验对象
加入物质
实验条件
预期现象
甲
同期孵化、生长发育相似的蝌蚪各10只
不做处理
1000mL池塘水
等量食物、适量甲状腺激素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提早发育成小青蛙
乙
切除甲状腺
1000mL自来水
等量食物
发育停止
丙
不做处理
1000ml池塘水
等量食物
发育正常
(1)你认为乙、丙能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2)某山区水塘里出现类似乙装置的预期实验现象——巨型蝌蚪,科普小组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推测,该地区婴幼儿易患 ______ 。
(3)若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______ ,科普小组通过分析甲、丙两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4)科普小组想进一步探究“胰岛素对小狗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如果采用饲喂胰岛素的方法,能否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7分)
20.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 ______ 。
(2)在流行性感冒流行的季节,适时对教室进行消毒,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______ 。
(3)注射流感疫苗后,刺激了人体内的 ______ ,它就会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 ______ ,该物质是一种特殊的 ______ 。从免疫的角度看,流感疫苗属于 ______ ,这种免疫叫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①虹膜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指它的颜色.故A正确.
B、②是瞳孔,通过调节②瞳孔的大小可以使人看清明暗不同的物体.故B正确.
C、角膜,无色透明,光线可以由此透过.内有丰富的感光细胞.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故C错误.
D、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③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就形成了近视.故D正确.
故选:C
眼球的结构是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④角膜和白色坚韧的⑤巩膜组成;中膜由①虹膜、睫状体和⑥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⑦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③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识记时注意图文结合.
2.【答案】B
【解析】解:A、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⑥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A错误;
B、⑦咽鼓管是中耳通到咽部的通道,当由于鼻咽喉感染,病菌有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B正确;
C、结构③听小骨能将神经冲动放大后传递至⑥耳蜗,耳蜗属于内耳,C错误;
D、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郭的收集,由外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D错误。
故选:B。
耳的结构和功能如下图:
图中①外耳道、②鼓膜、③听小骨、④半规管、⑤听神经、⑥耳蜗,⑦咽鼓管。
耳的结构以及听觉的形成结合示意图记忆效果好。
3.【答案】B
【解析】解: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例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因此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脊髓横断的病人,脊髓白质里的神经纤维被切断,失去了与大脑皮层的联系,因而脊髓灰质里的低级的神经中枢(例如排便、排尿中枢)的活动就失去了大脑皮层的控制,但这些中枢的反射活动仍然会进行,故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
故选:B。
此题考查了脊髓的作用,结合脊髓的组成及其功能进行解答。
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但其反射活动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4.【答案】D
【解析】解:A、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B正确。
C、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C正确。
D、图中1细胞体、2树突、3轴突、4神经末梢。D错误。
故选:D。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中1细胞体、2树突、3轴突、4神经末梢。
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喷嚏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感受器位于鼻黏膜,效应器为气管等处的肌肉,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ABD均正确。
故选:C。
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不同特点方面来切入。
6.【答案】C
【解析】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举重运动员遵从教练的指导,一见灯亮就用力举起杠铃。这一反射的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眼(感受器)接受灯亮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大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肌肉(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即,用力举起杠铃。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组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等方面来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功能及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7.【答案】A
【解析】解:A、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A错误;
B、垂体能分泌多种激素,其中某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调节甲状腺的活动,B正确;
C、效应器是由神经末梢和肌肉构成的,能够对刺激做出有效的反应,C正确;
D、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D正确。
故选:A。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围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掌握内分泌腺分泌的各种激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不洁净的水果不属于病原体,A错误。
B、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B错误。
C、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不洁净的水果属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C正确。
D、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D错误。
故选:C。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9.【答案】A
【解析】解:“环境消毒”、“服用或注射疫苗”、“宣传卫生保健知识”,都能预防传染病,但是不能迅速地控制传染病蔓延;病人属于传染源,“当急性传染病突然爆发时”,最能迅速地控制传染病蔓延的是“隔离病人”防止病原体的扩散。A正确。
故选:A。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0.【答案】C
【解析】解:受伤的小狗经常用舌去舔伤口,这是因为口腔里的唾液含有溶菌酶,能破坏进入伤口处的病菌的细胞壁,进而杀灭病菌,这种免疫力是天生就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故选:C。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例如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据此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人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通过杀菌物质消灭进入人体的病菌。
11.【答案】C
【解析】解:A、免疫过程中能产生抗体,为体液免疫。因此,该图所表示的免疫过程,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A正确。
B、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机体与外来微生物的接触后获得的,所以也叫后天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因此,甲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B正确。
C、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后天形成的,而人生来就有的免疫功能是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通过图可知: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C。
图中甲的分泌物是抗体,所以甲为浆(效应B)细胞,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被乙吞噬消化,故乙为吞噬细胞。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结合人体体液免疫部分过程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首先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调节的过程,能正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各细胞的作用,能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答案】D
【解析】解:A.抗体具有专一性,因此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一种抗体不可以抵抗多种病原体,A不符合题意。
B.一种抗体只能由一种抗原刺激而产生,而不是多种抗原刺激而产生,B不符合题意。
C.抗体伴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但是抗原消失后抗体仍然存在于人体内,C不符合题意。
D.抗原消失后,相应的抗体仍然存在于人体内,继续发挥免疫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只能抵抗一种抗原;抗体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等人的病好后,抗体还留在人的身体里,不会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因此人以后就不会再患这种病了,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
13.【答案】B
【解析】解: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不能识别和清除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引起肿瘤等疾病的发生;花粉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即抵抗抗原侵入的免疫功能过强。
故选:B。
人体的免疫功能指的是: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免疫监视。自我稳定指: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该功能过程会出现类风湿疾病。免疫监视指: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本题考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功能过强引起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免疫功能弱,引起免疫缺陷病,难度不大。
14.【答案】D
【解析】解:A.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而不是一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错误。
B.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而不是保护易感人群,错误。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传播等,而不会通过饮食传播,错误。
D.艾滋病的病原体HIV,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该病的传染源,正确。
故选:D。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15.【答案】C
【解析】解:全球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酸雨: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吸化,从而不能被植物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温度不断上升的现象,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故选:C。
人类活动的加剧,严重破坏了生物圈的环境,比如大气污染,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了解全球大气污染问题,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来帮助理解掌握。
16.【答案】c 晶状体 e 视网膜 ② 鼓膜 ⑤ 耳蜗 ④ 半规管 小脑 神经
【解析】解:(1)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e视网膜上,所以眼睛就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2)歌声经过②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⑤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着与视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其中能够感受头部位置变动情况的结构是前庭和④半规管,晕车、晕船就是因为它们的功能异常引起的。
(3)人体维持动作协调和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小脑。任何动作的完成都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
故答案为:(1)c晶状体;e视网膜
(2)②鼓膜;⑤耳蜗;④半规管
(3)小脑;神经
图中的a角膜、b房水、c晶状体、d玻璃体、e视网膜;①外耳道、②鼓膜、③鼓室、④半规管、⑤耳蜗、⑥咽鼓管。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耳和眼球的结构、功能及听觉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17.【答案】①→②→③→④→⑤ ④⑤ ①→②→③→⑧→⑦ 反射 传导 ⑦ 大脑皮层 语言文字
【解析】解:(1)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射活动。某人被针扎之后,能够感觉到疼痛,但不能完成缩手动作,原因可能是上图中的④传出神经或⑤效应器受损所致。感到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①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②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灰质中的③神经中枢,然后再沿着⑧上行神经纤维,传到⑦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形成痛觉。
(2)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具有反射功能;脊髓还能将对刺激产生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具有传导功能。
(3)“望梅止渴”引起的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是人类特有的,属于高级反射活动,神经中枢位于⑦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1)①→②→③→④→⑤;④⑤;①→②→③→⑧→⑦;
(2)反射;传导;
(3)⑦大脑皮层;语言文字。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是下行传导纤维束、⑦大脑皮层、⑧上行传导纤维束。
掌握反射的传导途径及脊髓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内分泌腺 2 甲状腺 雄性激素 生长激素 巨人症 5 胰岛 吸收、利用和转化
【解析】解:(1)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2)2是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到了青春期,到了青春期,男性的性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现,这主要是由结构6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作用的结果。
(4)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正常.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患巨人症。
(5)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其功能是可以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血糖的正常浓度是0.1%;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含量就会升高,这种疾病就是糖尿病。
故答案为:(1)内分泌腺;
(2)2甲状腺;
(3)雄性激素;
(4)生长激素;巨人症;
(5)5胰岛;吸收、利用和转化。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多种,它们的位置和功能各不相同。如图所示:
此题考查了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其分泌的激素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19.【答案】不能 乙与丙有甲状腺和水质两个变量,不符合变量唯一原则 呆小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不能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饲喂后会被消化,只能注射
【解析】解:(1)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表中乙与丙有甲状腺和水质两个变量,不符合变量唯一原则,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2)某山区水塘里出现类似乙装置的预期实验现象——巨型蝌蚪,说明某山区缺少缺碘。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容易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从而导致其后代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可通过食用加碘食盐或吃海带、紫菜等食物预防。
(3)甲与丙除甲状腺激素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4)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用饲喂的方法探究胰岛素的作用,不会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原因是胰岛素本质是一种蛋白质,口服会被人体消化吸收,不能调节血糖含量。
故答案为:(1)不能;乙与丙有甲状腺和水质两个变量,不符合变量唯一原则;
(2)呆小症;
(3)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4)不能;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饲喂后会被消化,只能注射。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掌握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 淋巴细胞 抗体 蛋白质 抗原 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1)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2)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在流行性感冒流行的季节,适时对教室进行消毒,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注射流感疫苗后,刺激了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它就会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该物质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从免疫的角度看,流感疫苗属于抗原,这种免疫叫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3)淋巴细胞;抗体;蛋白质;抗原;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题要掌握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