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3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语 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均书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无效,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3.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卡卷面清洁。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古代诗词里,问句往往各具妙处。《夜雨寄北》中,"_①"一问,不尽的相思寓于与妻子相聚的场景的想象之中;《卖炭翁》中,“ ②”一问,引出老人卖炭仅为衣食所需的辛酸;《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_③”一问,顺势给出答复赞叹孙权是天下三雄之一;《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中,“_④”一问,以前代名臣自比,含老来难以得志之感;《过零丁洋》里,“ ⑤”一问,把生与死的抉择融入古今的时间长河里,令人警醒。
(2)诗人身临旧地古迹常会抒情言志。陈子昂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引起无限感慨,《登幽州台歌》"⑥ "一句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表达了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杜从牧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引发浮想联翩的思绪,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⑦ ,⑧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⑨ ,⑩ ”两句,慨叹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如今早已繁华褪尽,湮没于尘土。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1分)
中华古典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们是文化百花园中最为璀璨芬芳的一枝,是中华精神长河中最富有思想力量的一脉,这一点毋庸质疑。从“诗三百”开始,到唐诗、宋词、元曲,一首首情韵àng然、铿锵有力的诗词,传承着yuán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承载着先贤的思想智慧、高雅情趣和高远情怀。任凭时间流逝,岁月变迁,浓厚的诗情依旧在人类的精神世界熠熠生辉。学习、亲近中华古诗词,能够获得雅致的生活情趣,涵养博大的内心情怀,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构筑起民族精神的根基。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璀( )璨 àng( )然 yuán( )远流长 承载( )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__”。(2分)
(3)“铿锵有力”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4)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传统文化”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心系天下B.壮丽山河C.意志坚定D.齐心协力
3.九年级(1)班要在5月10日下午3点举行“安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了解安徽、赞美安徽、热爱安徽。请你参与。(14分)
(1)【聆听讲座】班委会打算邀请学校地理组陈老师给同学们做"安徽地理"知识讲座,班长代表班级给陈老师写了一份邀请函,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忙修改。(6分)
邀请函
陈老师您好:
我班将举行"安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安徽地理知识,我们想邀请您5月10日下午到我们班级做“安徽地理”知识讲座。请您一定准时参加。
九年级(1)班班委会
2023年5月8日
①邀请函的信息不够准确,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2分)
②邀请函有一处语言不得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2分)
③画线句子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 ”改为“_ ”。(2分)
(2)【精彩开场】下面是主持人写的一则开场白,请你帮忙解决一些问题。(4分)
八百里奔腾皖江东西横贯,七千万江淮儿女朝气蓬勃。安徽是一个物华天宝的地方:铜陵的铜,两淮的煤,怀远的石榴,砀山的梨;北有凤阳花鼓,南有安庆黄梅。安徽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七十二峰秀丽黄山遐迩闻名,天地灵秀孕育了无数优秀儿女。( )看破封建科举著有《儒林外史》,邓稼先抛弃海外荣华成为“两弹”元勋。有方苞、陈独秀等文化名人名扬青史,更有丁汝昌、戴安澜等爱国英雄享誉中华。作为安徽人,我们无比骄傲!我宣布"安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①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2分)
②主持人记不清《儒林外史》的作者了,请你告诉他作者是 。(2分)
(3) 【出谋划策】班委会为本次主题班会,设计了活动一,请你按照活动一的句式和字数,帮忙再设计两个活动。(4分)
活动一:安徽名人我来赞
活动二:
活动三: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22分)
①红房子是间备用卧室,难得有人在里面过夜;真的,从来不见有人住过,除非偶尔有大批客人拥到盖茨海德府来,不得不动用府里的所有房间时。不过,红房子却是这个府邸里最宽敞最堂皇的一间卧室。一张有粗大红木架子的床,挂着深红锦缎帐幔,像个神龛似的摆在房间正中;两个大窗子,百叶窗总是垂下,用同样料子的窗饰和窗帘半掩着;地毯是红的,床脚边的桌子上也铺附着深红的桌布;墙是淡淡的黄褐色,稍微带点儿红色;衣橱、梳妆台、椅子全是乌黑油亮的老红木做的;床上的垫褥和枕头垫得高高的,上面蒙着雪白的马赛布床罩,在周围的深色陈设中显得耀眼而突出。同样招眼的是床头边一张铺着坐垫的大安乐椅,也是白色的,跟前还放着一张脚凳,我觉得,它看上去就像是个苍白的宝座。
②因为难得生火,这屋子很冷;由于离儿童室和厨房都很远,这儿也很静;还因极少有人进来,它显得庄严肃穆。只有女仆每逢星期六到这里来,把一星期内积在镜子和家具上的灰尘擦去。里德太太自己则要隔好久才进来一次,查看一下大橱里一个秘密抽屉里的东西,那里面存放着各种羊皮纸文书契约,她的首饰盒,还有她亡夫的一帧小像,而红房子的秘密就在她的这位亡夫——也正是这一魔力,使得这间房子尽管富丽堂皇,却如此荒凉冷落。里德先生去世已经九年,他就是在这间卧室里咽下最后一口气的;他的灵堂也设在这儿,他的棺材由殡仪馆的人从这儿抬走。从此以后,这房子就有了一种哀伤的祭奠气氛,使得人不常到这儿来了。
③贝茜和恶毒的阿博特小姐让我一动不动坐着的,是放在大理石壁炉架旁的一张软垫矮凳。我面前是那张大床;我右边是黑駿駿的高大衣橱,微弱、斑驳的反光使橱壁的光泽摇曳变幻;左边是遮掩住的窗户,在两个窗户中间,有一面大镜子,它重现了大床和房间里空寂肃穆的景象。我拿不准,她们是否真的把门锁上了,因而待我稍敢动弹时,就起身过去看了看。天哪,真的锁上了!连牢房也不会关得这么严实。我返身往回走时,不得不从那面镜子前面经过。我的目光给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探究起镜中映出的幽浑影像来。在那片虚幻的深景中,一切都显得比现实中更为冷漠,更为阴暗。里面那个瞪眼盯着我的古怪的小家伙,露出苍白的脸和胳膊,在一片死寂中,只有那对惊惶发亮的眼睛在不停地转动,看上去真像是个幽灵。我心里思忖,这小家伙就像一个半神半妖的小鬼,就像贝茜在晚上讲故事所描绘的那样,从荒野杂草丛生的幽谷中钻出,出现在夜行旅人的面前。我回到了我的矮凳上。
④那时候我很迷信,不过这会儿它还没有完全占上风。我的火气正旺,反抗的奴隶的那种怨恨情绪还在激励着我,要我向可怕的现实低头,但那就得先堵住我回顾往事的急流。
⑤约翰·里德的凶暴专横,他姐妹的傲慢冷漠,他母亲的憎厌,仆人们的偏心,所有这一切,就像污井里的淤泥沉渣,在我乱糟糟的脑海里翻腾了起来。我为什么老受折磨、老受欺侮、老是挨骂、老是有错呢?为什么我总是不讨人喜欢?为什么我竭力想赢得别人好感却总是白费力气呢?伊丽莎既任性又自私,却受人尊敬。乔治安娜脾气坏,刻薄恶毒,老爱寻事生非,蛮横无理,可大家都纵容她。她的美貌,她红红的双颊和金黄的馨发,似乎能让每个见了她的人都喜欢,还因此原谅她的任何一个缺点。至于约翰,谁也不会去违拗他,更不会去惩罚他,尽管他扭断鸽子的脖子,弄死小孔雀,放狗去咬羊,摘掉温室中葡萄藤上的葡萄,掰下花房里珍贵花木的幼芽;他还管他母亲叫"老姑娘",有时还因她跟他有一样的黑皮肤而辱骂她,对她的话全然不听,不止一次撕破和弄坏她的丝绸衣服,可他仍然是她的“心肝宝贝”。而我,虽说小小心心不敢犯一点儿错,竭力把该做的事做好,可是从早到晚,依然成天被说成是淘气鬼、讨厌胚,还阴险、鬼头鬼脑的。
⑥因为挨了打,又跌倒在地,我的头非常疼痛,伤口还在流血。约翰粗暴地打了我,没有人责备他,而我为了让他以后不再干出这种不理智的暴行,却受到了众人的责难。
⑦“不公平!——不公平啊!”我的理智告诉我说。在痛苦的刺激下,我的心智早熟了,一时变得坚强有力。同时,被激起的决心,也在怂恿我采取某种不同寻常的方法,来逃脱这难以忍受的迫害。⑧在那个凄惨的下午,我的心灵是多么惶恐不安!我的脑子里是多么混乱,我的心中是多么愤愤不平啊!然而这场心灵上的搏斗,又是多么盲目无知啊!我无法回答内心不断提出的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会活得这么苦?
(节选自《简·爱》)
4.联系前文情节,说说简·爱被关进红房子的原因。(3分)
5.选文第①②段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屋内的陈设,请概括其作用。(3分)
6.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里面那个瞪眼盯着我的古怪的小家伙,露出苍白的脸和胳膊,在一片死寂中,只有那对惊惶发亮的眼睛在不停地转动,看上去真像是个幽灵。
7.从整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简·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6分)
8.《简·爱》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这种叙事角度有什么好处呢?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17分)
材料一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大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朗读的作用还有很多:一是有利于开发右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己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二是有利于增强自信。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全体学生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它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学生爱讲话,敢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三是有利于学生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这是更好的、高质量地参与未来的事务的一种素质。四是有利于改变后进生,大多数的后进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后进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五是大声读书时,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本身就能刺激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书籍。六是大声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材料。七是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由之路,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八是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九是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整理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前些年,央视的《朗读者》节目吸引了众多观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其实,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也是著名的“朗读者”,如韩愈、司马光、朱熹等文人。
唐代韩愈提出了著名的“四到”读书法——手到、眼到、口到、心到。他认为,在翻书的同时,要把阅读、朗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专心致志,提高读书效率。
北宋司马光推崇“诵读法”。他认为,要大声朗读阅读过的文章,一边朗读一边思考其内容要义,如此才会有所收获。
南宋朱熹提倡“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他说:“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熹认为,书读得多了,自然熟知;想得透彻了,自然有所得;读得多和读得少有很大的区别,读十遍与读一遍不一样,读百遍和读十遍也肯定不一样;朗读和思考是互相促进的,如果既能熟读,又精于思考,自然就能理解透彻,永远不忘。明末清初的陆世仪提出了"阶段读书法"。陆世仪把读书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诵读(5岁—15岁)、讲贯(15岁—25岁)、涉猎(25岁—35岁)3个阶段。他认为,人在15岁之前,记忆力好而理解能力差,所以要多朗读、背诵经典名著;15岁以后,理解能力渐强而记忆力不如以前,要进行分类研究;25岁以后,要广采博览,有所成就。
清代郑板桥推崇多朗读以探研精义。他说:“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他主张书要多朗读、读熟,追求过目成诵对求学无济于事。多朗读、熟读的目的是能够探究书中的思想观点,把握书中的主旨内容,“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
清代曾国藩提出"看、读、写、作,不可缺一"。他认为朗读古文的时候,"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而朗读文章如坚守所得之地,然后要经常写作,否则就不能学到古人的方法,领会不到古人的思想。
有道是:朗读背诵解千愁。古人提倡用朗读、背诵来学习经典古文,以提升记忆力、培养语感、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从而提升创造力,这对今人学习古文很有借鉴意义。
(选自《中国档案报》)
材料三
初中学生年级越高,越不愿意朗读,朗读水平发展的现状大体是:一、语文基础欠佳,存在识字障碍。这是后进生难以开口的最基本原因。他们脑海中所储存的字词量过少,使得他们面对朗读材料几乎无法开口,或者结结巴巴,时有卡壳现象。这样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索性少开口,形成朗读能力越来越下降、语文素养越来越差的一种恶性循环。二、胆小怕羞,存在心理障碍。这是一部分胆小学生朗读水平欠佳的根本原因。这部分学生或担心读错,或担心自己口音等问题引起他人笑话而不敢开口朗读,即使开口,也因性格决定了音量过小、近于耳语,无法大声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三、内容枯燥,缺乏兴趣爱好。对于艰深难懂的材料,学生读不懂,也读不下去,自然越读越没劲。有些教师课堂上采用的朗读形式单一化也是部分学生丧失朗读主动性的原因。每次都是齐读、齐读、再齐读,形式单一,缺少吸引力,学生自然对朗读生厌。四、意义认识不够,缺乏情感投入。一部分学生并不清楚为什么要朗读、朗读有什么好处,他们从心底未对朗读加以重视,只是老师叫读就读,因此用心不专,未融入朗读材料。五、朗读评价不当,缺乏激励机制。课堂上学生朗读后老师可能未加以适当有效的评价,读完了就读完了,不能指出学生朗读存在的优缺点,尤其对后进生未加以激励,这就造成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意识与动机欠缺。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朗读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熏陶思想,传递情感。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B.朱熹认为朗读和思考是互相促进的,如果既能熟读,又精于思考,自然就能理解透彻,永远不忘。
C.古人认为学习经典古文,只有通过朗读、背诵来提升记忆力,培养语感,促进思考,提升创造力。
D.后进生不能朗读的最基本原因是,他们语文基础不牢,字词存储过少,识字有障碍,不愿意开口。
10.请辨别材料二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1.你的同学小安从来都不朗读,他认为朗读比默读要慢得多,太浪费时间。你能结合材料二中你最欣赏的古人的朗读方法来劝说他吗?(5分)
12.如何提高初中生朗读水平?请结合材料,提出三条建议。(6分)
(三)(1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伯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湮厄⑥。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释】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难。
13.请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章的意思。(4分)
(1)心乐之 乐 (2)斗折蛇行 斗
(3)会居位不久 会 (4)蕴骚人之郁悼 蕴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15.【甲】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采用________(描写角度)写出了潭水_ 的特点。(2分)
16.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概括【甲】文作者情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4分)
三、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体育课上,有参与运动的汗水,也有观赏运动的激动;有激烈竞争,也有团结协作;有挫折,有成功,也有深刻的感悟……我们经历过体育课,也畅想过体育课。
你和体育课,有哪些故事和感悟呢?请以“我与体育课”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和要求:(1)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4)不少于600字。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品析语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品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