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天府名校全国高考诊断性模拟卷(九)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届天府名校全国高考诊断性模拟卷(九)理综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B.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为双层结构
C.细胞膜上具有转运CO2的载体蛋白
D.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2.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减半和染色体数目减半同时发生
B.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同时发生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分离和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同时发生
D.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减半和染色单体消失同时发生
3.细胞呼吸是细胞中合成ATP的主要来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B.细胞呼吸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全部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
C.相同质量的脂肪与葡萄糖相比,脂肪氧化分解时产生ATP更多
D.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中合成的ATP主要来自无氧呼吸
4.在畜禽养殖业中,料肉比是指动物增重1kg所消耗的饲料质量,比如猪、牛和羊以玉米种子和秸秆做成的饲料为食物,其料肉比为2:1~3:1。下列关于饲料中玉米的质量不能全部转化为畜禽增长质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玉米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呼吸消耗一部分能量
B.投喂饲料时,部分饲料并未被畜禽全部摄入体内
C.畜禽摄入的食物中,有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D.畜禽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细胞呼吸消耗一部分能量
5.下图为免疫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识别、信息交流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的吞噬细胞向T细胞呈递抗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乙图所示过程中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C.丙图中病原体刺激记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D.丁图中T细胞将诱导靶细胞的衰老基因表达进而导致细胞裂解
6.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在杂交实验中,有多株高茎,让其与矮茎进行杂交,子代中高茎:矮茎=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亲代高茎中杂合子比例为1/2
B.子代高茎中杂合子比例为2/3
C.若亲代高茎自交,则子代高茎:矮茎=7:1
D.若子代高茎自交,则子代高茎:矮茎=3:1
二、综合题
7.下图为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类、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溶性糖、脂肪和淀粉的元素组成都是__________,随着时间推移,油菜种子中含量明显减少的元素是__________。
(2)油菜种子的成熟过程,通常可以分为绿熟、黄熟和完熟三个时期。绿熟时期正处于灌浆阶段,是指有机物从____________运输到种子。黄熟期结束后,油菜果荚基本褪绿,脂肪含量不再增加,但仍然不适合收割、储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油菜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干重会先少量增加,后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
8.从蛙的体内剥离获得“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该标本置于合适的溶液(如表所示)中以保持其活性,刺激坐骨神经或腓肠肌,均会导致腓肠肌收缩。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 含量 |
NaCl | 6.5g |
KCl | 0.14g |
CaCl2 | 0.12g |
NaHCO3 | 0.2g |
NaH2PO4 | 0.01g |
水 | 加至1000mL |
(1)放置标本的外界溶液作用包括__________(写两点)。
(2)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会收缩,坐骨神经发生兴奋的部位膜内外电位情况是___________,兴奋从坐骨神经向腓肠肌传递信号的分子是__________。
(3)将股骨固定,将棉线拉直,测定刺激坐骨神经后棉线的拉力,发现随着刺激次数增多,棉线拉力越来越弱,最终测得的拉力为0,这是因为神经元或腓肠肌细胞出现了疲劳现象,导致离体组织细胞出现疲劳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欲探究导致棉线拉力减弱的是坐骨神经还是腓肠肌出现疲劳现象。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
9.下图是在不同条件下,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得到该曲线图的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得到1、4两条曲线的两组实验应该在相同的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得到2、3两条曲线的两组实验应该在相同的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2)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光照强度低于A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从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0.人的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白化病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褐眼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D控制,蓝眼由隐性基因d控制,下图是一个家庭的中关于红绿色盲和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人的红绿色盲、白化病、眼睛颜色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三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在__________期体现。
(2)一对夫妇中,妻子蓝眼色觉正常,丈夫褐眼色觉正常,生了一个蓝眼色盲男孩,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为褐眼色觉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__。
(3)在遗传系谐图中,已知乙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则如果甲和乙近亲结婚,则子代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11.利用酶促反应分解淀粉制造葡萄糖是工业生产葡萄糖的主要方式,而催化淀粉水解成葡萄糖需要多种酶共同参与,如下图1所示。为了提高葡萄糖的产量和纯度,可以采用固定化酶装置进行分步反应,流程如下图2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与直接将三种酶溶液与淀粉混合进行酶促反应相比,利用固定化酶装置进行酶促反应的优点包括___________(写两点),图中固定化三种酶的方法采用吸附法,不采用包埋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一般也不采用化学结合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为了检测酶促反应是否进行充分,在C流出的液体中加入碘液,结果发现变蓝色,说明___________装置中反应不够充分,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写两点)。
(3)为了能够反复利用固定化酶的反应柱,可以用蒸馏水洗涤后将其放在__________条件下保存。
12.下图为利用高产的作物甲、耐盐的作物乙两种作物,通过植物细胞工程培育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杂种作物的流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使用___________处理细胞。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使用的培养基是__________,在培养杂种植物细胞b时,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可以诱导其形成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加入0.6%的钠盐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植物组织培养在育种方面具有很多优点,包括___________,而利用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组织培养相结合培育新品种,还可以打破作物甲和作物乙之间存在的___________,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参考答案:
1.C
【分析】1、细胞膜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含有少量的糖类;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之一。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详解】A、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糖类,A正确;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正确;
C、CO2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错误;
D、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C。
2.A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减半和染色体数目减半同时发生,发生在末期细胞分裂时,A正确;
B、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加倍发生在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着丝粒)数目,两者不同时发生,B错误;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分裂时,染色单体消失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A。
3.C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有氧呼吸过程中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错误;
B、有氧呼吸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无氧呼吸的有机物分解不彻底,大部分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释放出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和ATP中的能量,B错误;
C、由于脂肪中含有的C、H元素更多,故相同质量的脂肪与葡萄糖相比,脂肪氧化分解时产生ATP更多,C正确;
D、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中合成的ATP主要来自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C。
4.A
【分析】某一营养级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
【详解】A、玉米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呼吸消耗的一部分能量,并未储存在饲料中,因此不会导致饲料中玉米的质量不能全部转化为畜禽增长质量,A错误;
B、投喂饲料时,部分饲料并未被畜禽全部摄入体内,也会导致饲料玉米的质量不能全部转化为畜禽增长质量,B正确;
C、由于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因此畜禽摄入的食物中,有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导致饲料玉米的质量不能全部转化为畜禽增长质量,C正确;
D、畜禽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使其同化的能量不能全部用于生长大于繁殖,导致饲料玉米的质量不能全部转化为畜禽增长质量,D正确。
故选A。
5.B
【分析】体液免疫:抗原进入机体后,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B淋巴细胞外,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经过处理的抗原,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同时分泌淋巴因子;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数月乃至数十年以后,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 抗原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抗原进入机体后被T细胞识别。在抗原刺激下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记忆T细胞寿命很长,可保持对该种抗原的记忆,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进而通过吞噬细胞等将抗原消灭。
【详解】A、甲图所示的吞噬细胞向T细胞呈递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甲为细胞免疫,A错误;
B、乙图所示过程中就是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B正确;
C、丙图中病原体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
D、丁图中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的凋亡基因表达,而裂解死亡,D错误。
故选B。
6.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详解】A、多株高茎与矮茎杂交,高茎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基因型为dd,子代表现型为高茎:矮茎=3∶1,说明亲代高茎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D:d=3:1,所以亲本中DD:Dd=1:1,其中杂合子比例为1/2,A正确;
B、由A项可知,亲本中高茎DD:Dd=1:1,矮茎基因型为dd,只能产生d的配子,所以子代高茎全部为杂合子,B错误;
C、亲本中DD:Dd=1:1,若亲代高茎自交,则子代中矮茎的比例为1/2×1/4=1/8,高茎的比例为1-1/8=7/8,故子代高茎:矮茎=7:1,C正确;
D、由于子代高茎全部为杂合子,Dd自交,则子代高茎:矮茎=3:1,D正确。
故选B。
7.(1) C、H、O O/氧
(2) 叶片 自由水含量较高,代谢旺盛
(3)早期由于大量脂肪转变为蔗糖,蔗糖的氧元素高于脂肪,需要补充较多的氧元素,干重增加;之后由于大量蔗糖用于细胞呼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产物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等;(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一般为C、H、O。
【详解】(1)可溶性糖、脂肪和淀粉的元素组成都是C、H、O;据图可知,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脂肪含量不断升高,则曲线4表示脂肪,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不断下降.由于脂肪中C、H的比例比糖类高,而氧的含量比糖类低,因此糖类转化成脂肪的过程中,O元素含量将明显减少。
(2)绿熟时期正处于灌浆阶段,是指有机物从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片转移到种子的过程;黄熟期结束后,油菜果荚基本褪绿,脂肪含量不再增加,但仍然不适合收割、储存,因为此时种子中自由水含量较高,代谢旺盛,消耗较多的有机物,不利于储存。
(3)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其原因是早期由于大量脂肪转变为蔗糖,蔗糖的氧元素高于脂肪,需要补充较多的氧元素,导致干重增加;之后由于大量蔗糖用于细胞呼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产物,导致干重减少。
8.(1)维持细胞或生物体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2) 外负内正 神经递质
(3) 缺少能量 分别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安装电表,以相同的刺激强度去刺激这两处,观察电表偏转情况并测张力大小。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轴突末端兴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发生改变,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1)溶液中包含各种无机盐离子,这有助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渗透压,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还含有NaHCO3和NaH2PO4,这些有助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2)兴奋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内流,膜内外电位是外负内正。该标本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之间有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结构,兴奋从坐骨神经向腓肠肌传递信号的分子是神经递质。
(3)离体组织细胞出现疲劳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能量来源,分别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安装电表,以相同的刺激强度去刺激这两处,观察电表偏转情况并测张力大小,根据数据可以判断出是坐骨神经还是腓肠肌出现疲劳现象。
9.(1) 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 CO2浓度 温度
(2) 光照强度 低光照条件下,光反应较弱,合成的ATP和NADPH较少,进而影响暗反应,光合速率低。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自变量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的光饱和点不同,光饱和点之前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为光照强度,光饱和点之后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为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三个,分别是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分析数据时要注意控制单一变量,得到1、4两条曲线的两组实验应该在相同的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进行,得到2、3两条曲线的两组实验应该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2)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的光饱和点不同,光饱和点之前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为光照强度,故光照强度低于A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分析原因是低光照条件下,光反应较弱,合成的ATP和NADPH较少,进而影响暗反应,光合速率低。
10.(1) 控制眼睛颜色和白化病的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2) ddXBXb和DdXBY 3/8
(3)77/96
【分析】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方法:
(一)首先确定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1)若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正常,即子女的表现型与母亲相同,则最可能为细胞质遗传。(2)若系谱图中,出现母亲患病,孩子有正常的情况,或者孩子患病母亲正常,则不是母系遗传。
(二)其次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最可能为伴Y遗传。(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
(三)再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1)首先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①“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②“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2)已确定是隐性遗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已确定是显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图中判断某个体基因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同代、子代、亲代的基因型,再进行推断。
【详解】(1)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白化病和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三对等位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控制白化病和眼色的等位基因应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褐眼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D控制,蓝眼由隐性基因d控制,妻子蓝眼色觉正常,丈夫褐眼色觉正常,生了一个蓝眼色盲男孩,所以亲本基因型为ddXBXb和DdXBY,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为褐眼色觉正常的概率为1/2×3/4=3/8。
(3) 在该遗传系谱图中,只考虑红绿色盲,则甲的基因型为XBY,乙的母亲的基因为XBXb,乙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所以子代正常的概率为1-1/2×1/4=7/8。只考虑白化病,甲的父母有一个患白化病女儿,故甲父母的基因型为Aa,则甲的基因型为2/3Aa和1/3AA。乙母亲的基因型为Aa,故乙的基因型为1/2Aa和1/2AA,所以子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3×1/2×1/4=1/12, 所以子代不患病的概率为7/8×11/12=77/96。
11.(1) 产物溶液中没有酶残留,酶可以被重复利用
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 A 增加A装置的长度、降低溶液的流速,增加A装置中酶的含量
(3)低温
【分析】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合适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小;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详解】(1)固定化酶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利用固定化酶装置进行酶促反应的优点有产物溶液中没有酶残留,酶可以被重复利用。酶分子小,采用包埋法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而采用化学结合法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故常采用物理吸附法固定酶。
(2)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在C流出的液体中加入碘液,结果发现变蓝色,说明淀粉尚未被完全分解,装置A能将淀粉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糊精,故可能是A装置中反应不够充分,可以增加A装置的长度、降低溶液的流速,增加A装置中酶的含量进行改进。
(3)酶在低温条件下空间结构稳定,表明酶适合在低温条件下保存。
12.(1) 去除细胞壁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 MS培养基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 筛选出耐盐的杂交细胞
(3) 能够快速繁殖后代,保持亲子代的优良性状 生殖隔离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是首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用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或者化学法(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获得融合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获得杂种细胞;杂种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获得杂种植株。
【详解】(1)过程a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甲植物细胞、乙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2)植物组织培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 在培养杂种植物细胞时,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可以诱导其形成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加入0.6%的钠盐能够筛选出耐盐的杂交细胞,能够耐盐的杂交细胞存活,不耐盐的杂交细胞会死亡。
(3)植物组织培养在育种方面,能够快速繁殖后代,保持亲子代的优良性状。利用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组织培养相结合培育新品种,能够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生物试卷(甲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生物试卷(甲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理综生物模拟试卷(全国乙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理综生物模拟试卷(全国乙卷)解析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必考题,选考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理综生物模拟试卷(全国甲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理综生物模拟试卷(全国甲卷)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必考题,选考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