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3437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3437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3437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背诵古诗,导入新课,理解诗题,读好诗题,初读古诗,识记字词,多种方法,感悟诗意,荷花文化,古今共赏,观察对比,书写莲,颜色对比,读出韵味,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对儿童从小开展古诗词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这首诗前两句说明夏天西湖风光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丰富美好的想象;后两句抓住盛夏特有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精彩绝艳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委婉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十几首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这节课要求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通过诗句所看到的画面即可。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诵读方式,扩展相关诗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在古诗词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4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借助重点词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意境美。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齐诵古诗《小池》。2.简介作者:杨万里。出示:杨万里,南宋爱国诗人,字廷秀,号诚斋,被称为一代诗宗,著有《诚斋集》。他一生勤奋写作,相传有诗20000余首,现存诗4200首。今天我们学习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另外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设计意图】由一年级所学的《小池》古诗导入,在背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味,简介作者,再次了解杨万里这位勤奋写作的爱国诗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二、理解诗题,读好诗题1.板书题目。2.齐读课题,注意节奏,断句正确。(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解题。(1)理解“晓”字的意思。(2)了解“净慈寺”,引出“南屏晚钟”。净慈寺是杭州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寺内有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听,阵阵钟声,回荡在西湖之上,为离别的朋友送上平安祝福。(3)了解人物:林子方4.如果把这个题目补充完整,我们可以这样读: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先板书课题,接着断句读好课题,然后解读诗题的“晓”字,走进“净慈寺”引出“南屏晚钟”,感知古诗中的关键人物——林子方,了解写作背景,奠定古诗情感基础。三、初读古诗,识记字词(一)熟读古诗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带着拼音指名读古诗。3.去掉拼音指名读。4.齐读古诗。5.交流词语:毕竟、四时、接天、映日(采用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片等方法来理解)(二)识记:湖1.出示词语:西湖 无穷 莲叶 别样 荷花2.识记“湖”字,老师范写,学生书写。3.你都知道有哪些湖?我们一起走进杭州西湖。(出示西湖美景)【设计意图】在初读古诗环节:自由读古诗、带拼音朗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打好朗读基础,为背诵做好准备。在理解关键词语时,提醒学生可以采用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片等方法。识记“湖”字,欣赏图片,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风荷、苏堤春晓、三潭映月、雷锋夕照,引出本诗中的西湖,为感悟本诗中的西湖美景渲染了氛围。四、多种方法,感悟诗意1.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2.读诗思考:这首诗写的是西湖的哪个季节?“四时”又指哪些季节?3.根据注释巧理解同桌互相讨论,说出对诗句的理解。4.借助标点入情读(1)加上感叹词——啊,“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啊”读出赞美之情。(2)借助一个标点符号——感叹号,“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读出赞美之情。(3)借助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想象西湖六月美景无限,读出赞美之情。5.四季美景作对比出示西湖四季美景。春日西湖生机勃勃,秋日西湖一片金黄,冬日西湖白雪皑皑。六月的西湖有碧绿的莲叶,有_________。杨万里看到这一湖的美景,写下了__________。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设计意图】将夏日西湖美景与其他季节作对比,突出夏日风景最美,借助感叹词、感叹号、省略号有感情来读,图片感知,与诗句相结合,学生感受诗中有画的意境美。五、荷花文化,古今共赏1.出示古诗句:江南可采莲。绿池披菡萏。清水出芙蓉。爱此荷花鲜。2.感受荷花名字之美:莲,菡萏,芙蓉,芙蕖,藕花,水华......【设计意图】通过《汉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韩愈笔下的“绿池披菡萏”,李白写下的“清水出芙蓉”“爱此荷花鲜”,这些描写荷花的诗句来感受诗人们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让学生身临其境,与美丽的荷花对话。学生感受荷花名字之美:莲,菡萏,芙蓉,芙蕖,藕花,水华,了解中国的荷文化,从小立志要有荷花的气质,纯洁高雅,刚正不阿。在古诗词中感受民族气节,有利于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六、观察对比,书写莲、荷1.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的相同之处。2.写好莲字,先要观察。一看结构,二看宽窄,三看关键笔画。3.师范写“莲”。4.生练写,师强调写字姿势,注意三个一,同时注意头正、肩平、背直、足安。5.展示评价。【设计意图】将“莲”“荷”放在一起对比来学习,将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学会区分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观察、学会对比、学会总结,准确掌握一类字的书写。七、颜色对比,读出韵味1.突出“莲叶”“荷花”两种事物。2.突出“红”“绿”两种颜色(板书颜色碧,红)。3.具体感知红绿颜色搭配的奥秘。西湖的莲叶的绿和荷花的红进行对比。【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感悟古诗中红绿颜色的对比,学生在观察图片中,再读诗句中感受“无穷碧”“别样红”的精妙搭配,绿的更加青翠,红的更加鲜艳,在交相辉映中,形成了这样一幅绝美的风景画,也成为描写西湖美景的千古佳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画中赏、诗中悟、读中想,将简短的诗句绵延开来,向学生展开这幅美妙的画卷。八、想象画面,理解诗句1.西湖莲叶的特点是:接天,无穷。指导学生了解这里是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2.西湖的荷花别样红,特别红,与众不同的红。这真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生根据诗句说所看到的画面。【设计意图】借助图画,加上丰富的想象,锻炼学生组织语言,根据诗句说出所看到的画面,达到理解诗句的目的。九、入情入景,朗读感悟1.动态之美。出示西湖莲叶荷花视频,感受别样的美。2.静态之美。接天莲叶______映日荷花______3.配乐朗读。站在西湖岸边,我看到了________乘一叶扁舟,来到湖心,我看到了______登上湖心亭,我看到了_______4.吟唱古诗。【设计意图】欣赏视频,分别从动态、静态感受西湖不同的美;配乐朗读,在音乐中身临其境,读出感情;跟着吟唱,感受独特的古诗韵味。十、以景相送,诵读全诗送别诗中,有的诗以歌相送,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有的诗以酒相送,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的诗以目相送,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未见长江天际流”。而这首诗,是以景相送。杨万里对林子方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就在这字里行间中,生读全诗。一首诗让西湖美景定格在那个夏日的早晨,让离别也充满诗情画意!请你饱含深情地诵读全诗。【设计意图】这是一首以景相送的送别诗,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对比其他的送别诗,更能感受诗中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最终实现诵读的目的。十一、作业布置,知识巩固必做:背一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选做:画一画——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配画挑战:看一看——《经典咏流传》读一读——《唐诗宋词三百首》【设计意图】作业设置有必做和选做,让学生根据学习实际进行选择完成,并设置有挑战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十二、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图片 巧猜古诗,认读生字 妙解诗题,美读古诗 感知画面,背诵古诗 浅悟诗情,绘声绘色 拓展诗句,抓住特点 学写生字,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及反思,共8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解题,初读古诗,品读想象,深读悟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