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3443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3443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3443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34434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34434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34434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34434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34434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
展开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组成成分,组成成分辨析,食物链,营养级,营养结构辨析,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功能,二级能量流动过程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光合作用生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生物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光能、无机化学能转化为有机化学能
腐生生物大多数细菌、真菌、少数动物)
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
把动植物遗体、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无机物 ,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找双向箭头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找三个箭头指出的为生产者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 → →
注意: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2.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3.食物链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4. 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
【思考】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取决于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思考】其复杂程度与稳定性的关系?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思考】第二营养级所代表的是某个个体还是某个种群吗?整个营养级所有生物
意义: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模型一 :根据各生物/营养级的有机物总量或能量分析
模型二:根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模型三:根据有害物质的浓度分析(生物富集作用)
1.概念: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的过程。
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2.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
3.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过程
1.单向流动: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原因: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能量也不能循环流动,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所经过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都不断进行着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过程。注意:生态系统只能指生物圈物质循环指元素循环而非化合物循环物质不能在生物群落内部进行循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的特点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碳在无机环境中以什么形式存在?碳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 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
①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联系:
3.碳循环失调(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或植被破坏(2)影响: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3)如何降低温室效应?①多植树造林 ②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③开发清洁能源或使用清洁能源
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信息传递的作用和应用
个体水平: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种群水平: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①蝙蝠依靠“回声定位”实现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②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①植物开花需光信息刺激;②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
①森林中狼与兔依据对方的气味捕食或躲避;②烟草释放化学物质调控害虫天敌
★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有: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机械防治
※生物防治特点: 没有直接杀死生物,也没有造成环境污染。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3.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 。4.调节基础:______________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原状难以恢复。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而不受损害的能力;
问: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之间有什么关系?所有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都一样吗?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减少生态足迹:节约用水用电,低碳出行,提倡素食,垃圾分裂回收(生态足迹和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
2.加大环境承载力:加大农,林,牧,渔等产业科技的投入,提高生产力,提高产量
3.减少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富营养化,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保护:如 (最有效) 保护:如水族馆、动物园等 生物技术保护:建立种子库、精子库和 库等 保护:加强 、执法和 教育
1.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 潜在价值
1.由于大量污水排人某自然水体,该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而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给当地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麻烦。回答下列问题:(1)在进行生态修复时,一般会选择本地物种,不选外来物种。在种间关系方面,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之间可能会存在_________(答出2点)关系;在生态环境方面,由于_____________(答出1点),外来物种在本地容易大量繁殖,使本地生态系统难以维持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__,从而打破生态平衡。(2)污水大量排放,导致水体中N、P含量升高,使得该水体中一种鱼的种群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如图1所示(图中数字表示百分比),推测该种群数量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趋势是_____。
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2.农田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有重要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差,需要人类投入大量精力去管理。请回答下列问题:(1)农田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是________。农田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需要施加氮肥。(2)农田还要定期除草、灭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田可通过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多种途径分解残留农药,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蚜虫喜欢追逐黄色的东西,可以使用类似粘鼠板的“黄板”来吸引蚜虫并将其杀灭。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4)小麦秸秆不仅可以被加工成饲料、制作成精美的秸秆画,还可用于发酵生产沼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以沼气池为中心的现代生态农业,利用了____________原理,极大地提高了________。
农产品不断地输出使部分氮元素不能返回农田生态系统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出现频率,种植密度,植株高度,种间关系
1.实现物质循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2.减少肥水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养殖成本。
重金属污染物被水葫芦吸收后沿食物链累积到食物链顶端,危害人体健康
肥水排放过多,水体中有机物增加,微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措施:减少肥水的排放或扩大水葫芦种植面积
4.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存在清水态和浑水态两种可相互转换的状态。清水态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类群,浑水态则以浮游植物为优势类群,即常见的富营养化状态。“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以食藻虫(一类以藻类、有机碎屑等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大型浮游动物)搭配改良后的沉水植被,辅以鱼虾螺贝等水生动物,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共生体系,使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由浑水态向清水态转变。回答下列问题。(1)浮游藻类、食藻虫、肉食鱼通过取食与被取食建立的营养关系叫做___________,投放后的食藻虫在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属于____________;(2)鱼虾螺贝等水生生物的加入,能有效控制沉水植被的数量,使相关的生物组分保持相对稳定,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当进入短日照的季节或遇到连续阴天,即使在没有外源污染的情况下,沉水植物过于繁茂的清水态水体也会转化成浑水态。出现上述转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选择适合的生物组分,提出一种缓解转化的合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减弱,水体溶氧下降,引起好氧生物死亡,微生物分解产生N, P使,水体富营养
引入挺水和沉水植物竞争阳光和无机盐营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命题点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与环境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讲义,文件包含第一篇主题四专题十一命题点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与环境pptx、第一篇主题四专题十一命题点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与环境教师版docx、第一篇主题四专题十一命题点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与环境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自查·明晰考位,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模拟预测·题组集训,考题拓展·素养落地,生产者,分解者,自然选择,单向性,所有生物,丙→甲→乙→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人与环境第4讲人与环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巩固基础,生态占用,生产资源,吸纳废物,生活方式,全球性,生存和发展,全部基因,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